4.2 以礼待人 课件(共29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以礼待人 课件(共29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4.2 以礼待人
自主预习:教材(P37-40)
01 礼的含义和表现
02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03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待人礼为先

思考:
哪吒的哪些行为做的不合适?为什么?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含义: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表 现:
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1.“礼”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思考:孔子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吃完了饭,小岩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之下,不情愿地到小区楼下扔垃圾。他走到垃圾桶前,看了一眼各个垃圾桶上的分类指示,不耐烦地说:“真麻烦啊!”他又看了看四周,好像垃圾分类监管员并没有在附近。他赶紧将整包垃圾随意塞在了离他最近的桶里,然后撒腿就跑。
小岩做得对吗?
你还观察到了小区中存在哪些不文明现象?
二、 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2.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P38)
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小岩跑到家附近公园的体育场,刚好看见有一位外国人在和中国人打篮球,双方球技都很好,打得热火朝天,小岩也渐渐看入迷了。当那位中国人进球时,小岩都会高兴地跳起来。可每当外国人投进球时,小岩都会发出“哎!”的声音,还会不时喊着“外国人,漏油!”的口号。那位外国人终于忍不住了,丢下球眉头紧锁着朝小岩走来。小岩见状便赶紧溜回了家。
小岩的做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个人)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社会)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都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国家)
2.为什么要以礼待人?(作用)
做文明有礼的人
抢答
你知道下面场景中应该使用的礼貌用语吗
探望别人
请人别送
请人帮助
请人指点
拜访
留步
劳驾
赐教
托人办事
打扰
麻烦别人
求人谅解
拜托
包涵
请人批评
指教
 
喂!快给我拿本《射雕英雄传》
 阿姨,请您给我拿一本《爱的教育》
谢谢!
这是你要的书
我先到的,凭什么先给他拿?
请同学们把服务员的对话补充完整。
举例:
探望别人要说 ;起身作别要说
“告辞”
抢答:
中途先走,要说 ;请人别送,要说 ;
请人帮助,要说 ;托人办事,要说 ;
祝人健康,要说 ;向人祝贺,要说 ;
初次见面,要说 ;请人指点,要说 ;
麻烦别人,要说 ;求人谅解,要说
“拜访”
“失陪”
“留步”
“劳驾”
“拜托”
“保重”
“恭喜”
“久仰”
“赐教”
“打扰”
“包涵”
3、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请、您、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
请字不离口、谢字随身走
我们的每一天都要在爽朗的寒喧中开始
礼貌用语不离身
仪表端庄
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
1
容貌
整洁
2
服装整洁、美观、大方
3
举止
规范
参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国宴
新西兰欢迎仪式
最美中国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
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3、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
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a.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b.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3、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以礼待人
待人礼为先
做文明有礼的人
礼的含义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学习观察、思考践行
以礼待人
课后小结
个人
社会
国家
以礼待人
1.“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着重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 )
A.自尊自信 B.自立自强
C.与人为善 D.平等待人
课堂练习
以礼待人
2. 斑马线是城市里的生命线、文明线。下图漫画中司机的行为
①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誉
②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④有利于提高驾驶技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课堂练习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