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
地理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产业集聚与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以较小的土地投入和环境损失获取最优的绿色经济产出)的空间效应具有显著的关系:产业集聚超过一定数值才能有效提升本地与邻近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图示意产业集聚对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产业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生产协作增强 B. 经济效益变好 C. 环境效益变差 D. 企业规模变小
2. 为了增强产业集聚带来的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应特别重视( )
A. 提供技术支持 B. 提供资金支持 C. 缩减集聚规模 D. 制定政策指导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能力。抑制作用的三个主要来源分别是恶性竞争、收益递减和沉没成本(指部分成本投入没有带来生产效益)。在四个选项中,生产协作增强与恶性竞争矛盾,A错误;经济效益变好与收益递减和成本失效矛盾,B错误;按照材料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解释,主要强调土地投入少和生产带来的环境损失小,C正确;产业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抑制作用不会影响企业规模,但恶性竞争可能导致中小规模企业倒闭,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是由产业集聚到比较大的规模,促进一批优质高效环保企业出现后,再将生产转移到其它地区时产生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技术溢出、资金溢出和知识溢出。从企业的发展壮大到产生溢出效应的过程看,地方政府通过政策的指导管理起着最主要的作用,D正确;技术和资金作为企业溢出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企业本身生产的,不是政府支持的,AB错误;促进溢出效应需要扩大集聚规模,C错误。故选D。
【点睛】工业集聚的优点:①大规模和联合企业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②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缩短交通运输线和工程管网,节省基建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③能综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废”资源,生产更多的廉价产品和减少污染;④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管理;⑤便于组织各种服务性与辅助性企业统一服务,减少社会消耗;工业集聚的缺点:①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环境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②住房紧张,交通拥挤;③环境达到饱和、地价工资上涨、用地用水紧张,出现争夺公共设施的现象;④产业需要升级。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由19个火山岛组成,是三大洋流的交汇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目前已列为世界遗产,被称为“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室”。该群岛管理委员会于2024年2月24日决定:外国游客进入该群岛的费用从100美元增加到200美元,本国游客的入岛费则从6美元增加到30美元。图为加拉帕戈斯群岛岛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下列岛屿最年轻的可能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下列未流经图示海域的洋流是( )
A. 南赤道暖流 B. 加利福尼亚寒流 C. 秘鲁寒流 D. 赤道逆流
5. 受该群岛管理委员会提高入岛费用的决定影响最小的是( )
A. 登岛游客数量 B. 当地经济发展 C. 与首都的联系 D. 群岛生态环境
【答案】3. A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海岭为生长边界,该处的岩石年龄最轻,加之加拉帕戈斯群岛以东区域属于纳斯卡板块(属于南极洲板块)向美洲板块俯冲地带,岩石年龄最老,故图中岛屿最年轻的可能是①,其次为②、③,最老的是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该地处于赤道偏南半球地区,加之美洲轮廓的影响,该群岛处于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秘鲁寒流三大洋流的交汇地,故未流经图示海域的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加拉帕戈斯群岛是“人类自然遗产”,每年需要接待大量游客,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合理利用自然景观,群岛管理委员会决定提高群岛入岛费,主要是利用这些岛屿提供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奇观,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能力,但不会削弱与首都的联系,故登岛游客数量、当地经济发展、群岛生态环境都会受到提高入岛费用的影响,不会受影响的是与首都的联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太平洋中央,由几十个火山岛屿组成,群岛中的许多岛屿都是活火山,火山喷发不仅塑造了这个群岛的地貌,同时也创造了群岛特有的生态环境。该群岛的气候温和干燥,由于没有季节性的温差和降雨,群岛内许多植物和动物都独特的适应了这个环境,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
过江桥梁是打破自然阻隔、连通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随着近年长江过江桥梁数量不断增多,可达性提升,长江南北两岸地区(市)间过江最短路径由高度依赖某几座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中介中心性越高表示在区域交通网络中对该桥梁依赖度越强)发展为多座过江桥梁共同分担。目前,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主要布局在长江下游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长江干线过江桥梁建设情况(截至2021年6月)
地区 过江桥梁数量 (座) 过江桥梁密度
按岸线长度计算 (座/100km) 按GDP计算 (座/104亿元) 按常住人口计算 (座/107人)
上游 70 1.35 16.53 11.16
中游 30 4.08 12.35 9.92
下游 28 2.98 2.14 3.03
6. 长江上游过江桥梁总量占比高是因为上游( )
A. 地形崎岖 B. 江面狭窄 C. 干流距离长 D. 城市数量多
7. 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主要布局在长江下游地区,主要是因为下游( )
A. 人口密集,过江需求大 B. 水流平缓,轮渡替代强
C. 经济发达,南北联系强 D. 江面宽阔,建设成本高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江上中下游流域、干流岸线等的区域比较能力。地形崎岖与修建过江桥梁多少没有直接关系,A错;江面狭窄是客观事实,但是是否修建过江桥梁主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决定,B错。根据所学,长江上游干流较中游和下游是最长的,因此所需的过江桥梁最多,且据表计算也印证了上游干流最长:上游岸线长度=70÷1.35×100≈5185km,中游岸线长度=30÷4.08×100≈735km,下游岸线长度=28÷2.98×100≈940km,C对;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带城市数量不及中下游地带,D错。故选C。
【7题详解】
主要考查学生提取表格和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意识。结合表,长江下游地区过江桥梁数量少,单位岸线长度的过江桥梁较少,长江南北两岸的地市间交通必需依赖仅有的少数几条过江桥梁。是否修建过江桥梁主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决定,比较长江干流上游、中游和下游段,下游段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但是过江桥梁最少,人们对主要过江桥梁的依赖度非常高,其原因是下游江面最宽阔,过江桥梁建设难度和成本高,数量较少,D对;“人口密集,过江需求大”“经济发达,南北联系强”对修建过江桥梁的需求高,会促进过江桥梁建设,建设更多桥梁,而不是过度依赖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AC错;“水流平缓,轮渡替代强”客观存在,但是由于速度、周转等问题,过江桥梁的优势更明显,B错。故选D。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2)社会因素——主要因素。 (3)技术因素——保障性因素。 (4)自然因素——限制性因素。
2016年,夏威夷毛伊岛关闭甘蔗种植园后,引进糖蜜草、水牛草等外来草作为牲畜饲料,目前这些外来草占据了近1/4夏威夷陆地面积。2023年8月8日,毛伊岛拉海纳镇发生严重火灾,造成百余人遇难,是美国百年来最严重的火灾,飓风“多拉”对此次火灾影响也较大。图为夏威夷附近海域等压线图(单位:hPa),图中P为“多拉”飓风的中心位置,右下角示意毛伊岛干燥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多拉”飓风中心P的气压值为( )
A. 990 B. 995 C. 1012 D. 1025
9. “多拉”飓风移动的方向是( )
A. 偏东 B. 偏南 C. 偏西 D. 偏北
10. 干燥程度是拉海纳镇火灾发生的诱因,能增加该岛干燥程度的因子是( )
A. 夏威夷高压的强度 B. “多拉”飓风的等级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外来草栽种的面积
【答案】8. B 9. C 10. A
【解析】
【8题详解】
飓风为低压,图中等压距为2hPa,据等压线的排列,可推知P的气压值在994hPa-996hPa之间,故选995hPa,B对,ACD错。故选B。
【9题详解】
飓风移动路径主要受信风、副高外围的风向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共同影响,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该地在10°N—20°N之间,此时为8月份,该地盛行东北信风,可判断“多拉”飓风受上述因素影响会向偏西方向移动,C对,ABD错。故选C。
【10题详解】
夏威夷高压越强,气流下沉强,气候更干燥,A对;飓风等级影响风力和降水强度,不影响干燥程度,B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风向变化,只有背风地带相对干燥,该岛陆地面积太小,海陆差异不明显,C错;外来草栽种面积大可能降低该岛干燥程度,D错。故选A。
【点睛】野外火灾的发生往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是温度条件,高温环境下更容易使枯枝落叶发生自燃,从温度条件来看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夏季通常也有高温天气,都有可能发生野火,而亚寒带和寒带地区则气温较低,不容易发生火灾。第二个是降水条件,当然是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条件下,枯枝落叶十分干燥,容易点着,野火容易发生。
“城市荒野”是指城市中以自然而非人为主导的土地,尤其指那些在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呈现自由生长景象的地貌,如自然林地、湿地、无人管理的田园、河流廊道、被遗弃的场地等。在城市开发中,预留并简单整治大片农地任其自然演替是建设“城市荒野”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城市荒野”可以为城市提供的支撑服务功能是( )
A. 缓解热岛效应 B. 提供洁净水源 C. 补给地下水量 D. 保障粮食安全
12. 预留并简单整治大片农地建设“城市荒野”的行为主要发生在( )
A. 大城市中心 B. 大城市边缘 C. 小城镇郊区 D. 乡镇旁农村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城市荒野”作为城市斑块状自然生态系统,以自然为主导,而支撑服务与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供给服务有很大不同,支撑服务是维持自然系统的循环运动而使其保持稳定。缓解热岛效应是调节服务,A错误;提供洁净水源是调节服务和供给服务,B错误;补给地下水量是支撑服务,C正确;保障粮食安全可以认为是供给服务,但“城市荒野”没有进行粮食生产的功能,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预留并简单整治大片农地建设“城市荒野”行为一般发生在城市新开发区,按照郊区城市化的城市发展规律,一般大城市边缘容易发展为城市新开发区,在城市化之前这里一般为农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荒野既包括荒野景观,也包括保留了野性的、不受人工干预的自然过程和生物。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它依照自然规律做功,并以其自身逻辑建立起深邃的秩序,是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要素。同时,城市荒野服务于人的审美启智,让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得以释放。如今我们所经历的生态文明正是一种崇尚野性的新的文明,而捍卫城市荒野则是人类走向更高层次文明的必经之路。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祁连山南坡年均降水量300~400mm,作物生长季与降水季同期,适宜青稞、燕麦和油菜等农作物的生长,耕作层厚度多为20cm。图为祁连山南坡不同海拔农田土壤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地区耕作层土壤肥力最高的海拔高度是( )
A. 2800m B. 2900m C. 3000m D. 3100m
14. 与海拔≤3000m分布趋势不同,海拔3100m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首要因素是( )
A. 光照不足 B. 气候干冷 C. 风力强劲 D. 冻土深厚
15. 下列农业技术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是( )
A. 开荒深耕 B. 增加载畜量 C. 焚烧秸秆 D. 农田免耕
【答案】13. C 14. B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据材料,土壤有机碳主要是腐殖质等,是能反映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3000m附近耕作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多,故该处附近土壤肥力最高。故选C。
【1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3000m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土壤表层的凋落物及通气状况均优于深层,土壤表层微生物拥有更好的活动环境,促进了土壤表层中有机碳含量的积累。而海拔3100m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在该海拔高度及以上地区,气温和降雨量相对较低,地上生产力呈现下降趋势,且温度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加之该海拔由于植被覆盖单一,微生物也较贫乏,土壤表层能被分解的土壤有机碳数量有限,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碳数量亦减少,而底层是多年来碳的积累而成,B正确。海拔3100m处光照比海拔≤3000m充足,A错误。 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跟风力、冻土深厚无关,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农田免耕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减少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增加土壤有机碳积累,D正确。开荒深耕、增加载畜量、焚烧秸秆等均会减少土壤有机碳的积累,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管理、气候、植被覆盖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有机碳输入与输出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703年,在芬兰湾的沼泽地上建成一座客、货运海港——圣彼得堡。19世纪上半叶,该地区陆续修建了12条铁路线;20世纪中后期开通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1998年圣彼得堡港实现集装箱作业,逐渐发展成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港口。如今圣彼得堡已成为俄罗斯对外联系的门户和第二大城市。图为圣彼得堡交通图(图中摩尔曼斯克和圣彼得堡均是俄罗斯重要商港,中俄海上贸易把圣彼得堡作为首选港口)。
(1)据材料分析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圣彼得堡城市发展的影响。
(2)与摩尔曼斯克港相比,请说明圣彼得堡港具有的优势与不足。
【答案】(1)影响:海港与铁路线相衔接,中转大宗货物和人流(或与客、货集散相关的服务业、制造业在此聚集),圣彼得堡发展成为经济活跃的城市(地区中心城市);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通航,圣彼得堡经济腹地扩大;集装箱码头等建成,运输效率提高,运输量增大,圣彼得堡产业发展、就业增加,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发展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城市。
(2)优势:圣彼得堡港风浪相对较小;交通网络发达,具备更好的交通便利性和快速运输能力(或能更好依托大城市的人、财、物等优势);距离俄罗斯经济发达地区更近(或港口的经济腹地更大);港口设施齐全,服务能力强。
不足:芬兰湾狭窄,影响航行;冬季封冻期较长,需要破冰作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圣彼得堡交通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发展对区域的影响,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圣彼得堡地区铁路与港口相连接,有利于大型货物的运输,吸引诸多企业再次集聚,使得圣彼得堡成为经济活跃的城市;同时,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的开通,使得圣彼得堡的经济腹地进一步扩大,货物运输量增加,促进圣彼得堡的进一步发展;圣彼得堡实现集装箱作业,可以使其运输效率提高,运输量增大,促进圣彼得堡产业进一步发展,就业增加,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成为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
【小问2详解】
可从海运条件及其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与摩尔曼斯港相比,圣彼得堡港位于海湾内部地区,风浪相对较小,圣彼得堡有多条交通干线经过,交通网络较为发达,具有更好的交通便利性和快捷输送能力;同时,距离大城市较近,经济腹地较大,市场需求量较大;圣彼得堡港口设施较为齐全,服务能力较强,服务种类较多。但圣彼得堡位于芬兰湾内部,芬兰湾狭窄,影响船只航行;同时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时封冻期较长,需要破冰作业。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下水脆弱性是指地表污染物对浅层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通常由浅层地下水流系统(如埋深与地下水脆弱性呈负相关)、水文地质结构、气候等要素决定。太原盆地边缘分布有大量的高含氟矿,北部是山西省的煤炭和重工业基地,山地基岩和煤炭中含氟较高。研究表明:太原盆地南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含量过高,局部地区出现氟骨症等地方病,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图为太原盆地浅层地下水位埋深等值线图(单位:米)。
(1)指出太原盆地地下水位埋深的分布规律。
(2)分析太原盆地南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氟元素的来源。
(3)简要说明图中汾河沿岸浅层地下水脆弱性高的原因。
【答案】(1)规律:太原盆地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30m内;盆地边缘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或西北部和东南部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或盆地边缘埋深一般在10~30m);盆地中心地下水位埋深较小(或汾河谷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或沿河谷地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10m)。
(2)来源:盆地边缘岩石风化及含氟矿被冲刷,氟等元素随流水搬运进入汾河流域;盆地北部为煤炭和重工业基地,工业活动中氟元素随地表和地下水由北向南流入盆地南部;盆地中部有断裂带,更有利于含氟地表水下渗,通过地下水影响南部地下水。
(3)原因:汾河沿线地下水位埋藏浅,污染物容易到达含水层而污染地下水;汾河沿岸农田面积广,人类活动频繁,污染物容易随灌溉污染地下水;当地降水少,地面污染物滞留时间长,累积多,降水后更易污染地下水(或盆地地形较封闭,汾河沿岸地形平坦,更有利于污染物下渗污染地下水)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原盆地地下水分布为材料,涉及水体分布、水文特征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中地下水埋藏等深度线可知,等深度线最大值是20m,说明太原盆地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30m内;数值周围高中间低,盆地边缘地下水位埋深较大,西北部和东南部较小,盆地边缘埋深一般在10~30m;盆地中心地下水位埋深较小,汾河谷地是地下水位埋藏低值区,沿河谷地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10m。
小问2详解】
太原盆地边缘岩石含氟量高,岩石被风化及含氟矿被冲刷等外力侵蚀,氟等元素随流水搬运进入汾河流域;盆地北部为煤炭和重工业基地,山地基岩和煤炭中含氟量较高,工业活动中氟元素随地表和地下水进入汾河,并随汾河由北向南流入盆地南部;盆地中部有断裂带,当汾河流经中部时,断裂带更有利于含氟地表水下渗,使地下水含氟量提高,再通过地下水流动影响南部地下水。
【小问3详解】
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地下水脆弱性负相关,汾河沿线地下水位埋藏浅,污染物容易到达含水层而污染地下水,地下水比较脆弱;汾河沿岸农田面积广,人类活动频繁,农业污染物容易随灌溉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水质下降;当地降水少,地面污染物滞留时间长,累积多,降水后更易污染地下水,且水体更新慢,对地下水稀释有限,盆地地形较封闭,汾河沿岸地形平坦,地表径流流速慢,下渗多,更有利于污染物下渗污染地下水。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定西市的九华沟流域为黄土高原半干旱的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科技人员针对流域地形、土壤等差异,设计了充分利用地表径流的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并采用“垄作+覆膜”技术耕种(垄是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垄作是指开沟起垄并种植作物的耕作方法)。定西水保所于1985年在该流域做了一个实验:实地调研后,选择在该流域的半阴坡上种植了一片油松,不进行人为干预,如今已长成直径20cm的大树。图1是九华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图,图2为鱼鳞坑景观照片。
(1)分析图1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合理性。
(2)简述“垄作+覆膜”技术是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
(3)分别说明在破碎的陡坡挖鱼鳞坑的方法和作用。
(4)根据定西水保所的实验,指出不同地区植树造林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取实验中最有价值的经验。
【答案】(1)合理性:该模式根据流域地形坡度、土壤等差异,通过生物措施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通过工程措施(梯田、淤地坝等),护坡、蓄水、拦沙淤地,既改善生产条件,又利于保持水土;通过科技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充分利用水资源;各种措施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2)如何提高:覆膜减少蒸发;通过垄沟收集雨水;覆膜和垄沟有助于增强下渗,增加土壤水分。
(3)方法:在山坡上,挖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的土坑,坑外修筑堤埂,土坑交错排列(或坑与坑作“品”字形排列)。(言之成理即可)
作用:坑内植树,蓄积雨水、截泥沙、拦截山坡上流下来的有机物质,促进树木更易成活;坑外修筑堤埂,截流挡水(或拦截地面径流,增加下渗),起到保水保土作用。
(4)原则: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经验:针对当地自然环境,选择适宜的树种,在适宜的地形部位造林。
【解析】
【分析】本题以甘肃定西小流域治理为材料,涉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阐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合理性:该模式根据流域地形坡度、土壤等差异,通过生物措施恢复植被,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通过工程措施(缓坡修建梯田、打坝淤地等),护坡、固沟、蓄水、拦沙淤地,在淤地坝上种植作物,既改善生产条件,又利于保持水土;通过科技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水资源;各种措施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小问2详解】
如何提高:覆膜减少水分蒸发;通过垄沟收集雨水,减少雨水的流失;覆膜和垄沟有助于增强下渗,增加土壤水分。
【小问3详解】
方法:在山坡上,挖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的土坑,坑外修筑堤埂,土坑成品字排列。
作用:坑内植树,蓄积雨水、截泥沙、拦截山坡上流下来的有机物质,促进树木成活;坑外修筑堤埂,截流挡水,增加下渗,起到保水保土作用,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小问4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因此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经验:针对当地自然环境,选择地带性植被,选择适宜的树种,在适宜的地形部位造林。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
地理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产业集聚与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以较小的土地投入和环境损失获取最优的绿色经济产出)的空间效应具有显著的关系:产业集聚超过一定数值才能有效提升本地与邻近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图示意产业集聚对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产业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生产协作增强 B. 经济效益变好 C. 环境效益变差 D. 企业规模变小
2. 为了增强产业集聚带来的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应特别重视( )
A. 提供技术支持 B. 提供资金支持 C. 缩减集聚规模 D. 制定政策指导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由19个火山岛组成,是三大洋流的交汇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目前已列为世界遗产,被称为“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室”。该群岛管理委员会于2024年2月24日决定:外国游客进入该群岛的费用从100美元增加到200美元,本国游客的入岛费则从6美元增加到30美元。图为加拉帕戈斯群岛岛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下列岛屿最年轻的可能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下列未流经图示海域的洋流是( )
A. 南赤道暖流 B. 加利福尼亚寒流 C. 秘鲁寒流 D. 赤道逆流
5. 受该群岛管理委员会提高入岛费用的决定影响最小的是( )
A. 登岛游客数量 B. 当地经济发展 C. 与首都的联系 D. 群岛生态环境
过江桥梁是打破自然阻隔、连通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随着近年长江过江桥梁数量不断增多,可达性提升,长江南北两岸地区(市)间过江最短路径由高度依赖某几座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中介中心性越高表示在区域交通网络中对该桥梁依赖度越强)发展为多座过江桥梁共同分担。目前,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主要布局在长江下游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长江干线过江桥梁建设情况(截至2021年6月)
地区 过江桥梁数量 (座) 过江桥梁密度
按岸线长度计算 (座/100km) 按GDP计算 (座/104亿元) 按常住人口计算 (座/107人)
上游 70 1.35 16.53 11.16
中游 30 4.08 12.35 9.92
下游 28 2.98 2.14 3.03
6. 长江上游过江桥梁总量占比高是因为上游( )
A. 地形崎岖 B. 江面狭窄 C. 干流距离长 D. 城市数量多
7. 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主要布局在长江下游地区,主要因为下游( )
A. 人口密集,过江需求大 B. 水流平缓,轮渡替代强
C 经济发达,南北联系强 D. 江面宽阔,建设成本高
2016年,夏威夷毛伊岛关闭甘蔗种植园后,引进糖蜜草、水牛草等外来草作为牲畜饲料,目前这些外来草占据了近1/4夏威夷陆地面积。2023年8月8日,毛伊岛拉海纳镇发生严重火灾,造成百余人遇难,是美国百年来最严重的火灾,飓风“多拉”对此次火灾影响也较大。图为夏威夷附近海域等压线图(单位:hPa),图中P为“多拉”飓风的中心位置,右下角示意毛伊岛干燥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多拉”飓风中心P的气压值为( )
A. 990 B. 995 C. 1012 D. 1025
9. “多拉”飓风移动的方向是( )
A. 偏东 B. 偏南 C. 偏西 D. 偏北
10. 干燥程度是拉海纳镇火灾发生的诱因,能增加该岛干燥程度的因子是( )
A. 夏威夷高压的强度 B. “多拉”飓风的等级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外来草栽种的面积
“城市荒野”是指城市中以自然而非人为主导的土地,尤其指那些在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呈现自由生长景象的地貌,如自然林地、湿地、无人管理的田园、河流廊道、被遗弃的场地等。在城市开发中,预留并简单整治大片农地任其自然演替是建设“城市荒野”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城市荒野”可以为城市提供的支撑服务功能是( )
A. 缓解热岛效应 B. 提供洁净水源 C. 补给地下水量 D. 保障粮食安全
12. 预留并简单整治大片农地建设“城市荒野”的行为主要发生在( )
A. 大城市中心 B. 大城市边缘 C. 小城镇郊区 D. 乡镇旁农村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祁连山南坡年均降水量300~400mm,作物生长季与降水季同期,适宜青稞、燕麦和油菜等农作物的生长,耕作层厚度多为20cm。图为祁连山南坡不同海拔农田土壤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地区耕作层土壤肥力最高的海拔高度是( )
A. 2800m B. 2900m C. 3000m D. 3100m
14. 与海拔≤3000m的分布趋势不同,海拔3100m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首要因素是( )
A. 光照不足 B. 气候干冷 C. 风力强劲 D. 冻土深厚
15. 下列农业技术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是( )
A 开荒深耕 B. 增加载畜量 C. 焚烧秸秆 D. 农田免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703年,在芬兰湾的沼泽地上建成一座客、货运海港——圣彼得堡。19世纪上半叶,该地区陆续修建了12条铁路线;20世纪中后期开通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1998年圣彼得堡港实现集装箱作业,逐渐发展成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港口。如今圣彼得堡已成为俄罗斯对外联系的门户和第二大城市。图为圣彼得堡交通图(图中摩尔曼斯克和圣彼得堡均是俄罗斯重要商港,中俄海上贸易把圣彼得堡作为首选港口)。
(1)据材料分析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圣彼得堡城市发展的影响。
(2)与摩尔曼斯克港相比,请说明圣彼得堡港具有的优势与不足。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下水脆弱性是指地表污染物对浅层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通常由浅层地下水流系统(如埋深与地下水脆弱性呈负相关)、水文地质结构、气候等要素决定。太原盆地边缘分布有大量的高含氟矿,北部是山西省的煤炭和重工业基地,山地基岩和煤炭中含氟较高。研究表明:太原盆地南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含量过高,局部地区出现氟骨症等地方病,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图为太原盆地浅层地下水位埋深等值线图(单位:米)。
(1)指出太原盆地地下水位埋深的分布规律。
(2)分析太原盆地南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氟元素的来源。
(3)简要说明图中汾河沿岸浅层地下水脆弱性高原因。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定西市的九华沟流域为黄土高原半干旱的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科技人员针对流域地形、土壤等差异,设计了充分利用地表径流的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并采用“垄作+覆膜”技术耕种(垄是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垄作是指开沟起垄并种植作物的耕作方法)。定西水保所于1985年在该流域做了一个实验:实地调研后,选择在该流域的半阴坡上种植了一片油松,不进行人为干预,如今已长成直径20cm的大树。图1是九华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图,图2为鱼鳞坑景观照片。
(1)分析图1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合理性。
(2)简述“垄作+覆膜”技术是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分别说明在破碎的陡坡挖鱼鳞坑的方法和作用。
(4)根据定西水保所的实验,指出不同地区植树造林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取实验中最有价值的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