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方城县中招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河南省方城县中招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中招模拟考试 ( 一)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 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拟召开“识方城 爱家乡”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裕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 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裕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一方天地藏锦绣,一城山水吟古今。大美方城山河锦绣,七峰山峰高林茂、层峦叠嶂,七十二潭玉瀑珠悬、潭潭相连。德云山牡丹国色倾城,白鹭湾玫瑰香醉人间。泛舟烟波浩 ① (渺 缈)的望花湖,好似隐逸山水间的舒心港湾。置身天然氧吧的大乘山森林公园,宛如远离 ② (暄 喧)嚣的世外桃源。这里有学子祈福地的状元川,这里有道教圣地黄石山。厚重方城,人文荟萃。千年皇家道观炼真宫,丝绸之路源头摩崖石刻,法圣张释之祠,都在无声诉说着方城的悠久历史,彰显着楚风汉韵的雄浑魅力。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 请帮他作出选择( )
A. cáng qīng guàn B. zàng qīng guàn
C. zàng qǐng guān D. cáng qǐng guān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答案】(1)A (2)渺 喧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藏(cáng):隐蔽起来,不使人发现;收存;积存。
倾城(qīng chéng):全城。
道观(dào guàn):道士修炼的地方。
故选A。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烟波浩渺(yān bō hào miǎo):水波渺茫,像烟雾笼罩。
喧嚣(xuān xiāo):声音大而嘈杂、吵闹。
2. 小裕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诗情画意】寻迹裕州,心之所向,即是吾乡。漫步望花湖畔,芳草新生,野花初绽,这正是白居易诗中“①____,____②”(《钱塘湖春行》) 那春意涌动的画面; 潘河水面镜开,野鸭嬉戏,水鸟掠翅,鱼翔浅底,这真是“ ③______,④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一派自由欢快、生机盎然的景象;登临黄石山,看群山起伏,望大地苍茫,顿生“⑤_____,⑥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的壮志豪情; 七峰山巅,夕阳西下,云气缭绕,倦鸟归巢,不由想起陶渊明“⑦_____,⑧______”(《饮酒(其五)》)的诗句,方城之美,是回归自然的悠然惬意,心向远方,城现美好。
【答案】 ①.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②.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③. 沙鸥翔集 ④. 锦鳞游泳 ⑤.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⑥.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⑦. 山气日夕佳 ⑧. 飞鸟相与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渐、蹄、鸥、鳞、遮、缘。
3. 小裕感觉用文字呈现方城县名字的由来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
【历史溯源】方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楚风汉韵的雄浑与细腻,造就了这片灵秀的土地。从春秋楚地开始,在漫长的朝代更迭中,方城几易其名,春秋至秦时置阳城县。汉朝时改为堵阳县。北魏时始置方城县,后又无数次改名,历经时间太短,已无法考证。金代时置方城为裕州。中华民国二年(1913) 裕州废,改方城县,沿用至今。
【答案】①阳城县 ②汉朝 ③方城县 ④金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春秋至秦时置阳城县”“汉朝时改为堵阳县”“北魏时始置方城县”“金代时置方城为裕州”可知,依次填写①阳城县、②汉朝、③方城县、④金代。
4. 小裕想制作“玩转方城”旅游攻略,请你仿照示例,协助小裕拟写主题。
主题:生态方城游——开启探索之旅,感受自然风光
攻略:七峰山生态旅游区——七十二潭景区——状元川景区——三贤山——黄石山——德云山风情园——望花湖景区
主题:
攻略:七峰山红色教育基地——杜凤瑞纪念馆——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遗址——栗在山将军事迹展览馆
【答案】示例:红色方城游——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旅游主题的拟写。
主题拟写要能够准确地概括攻略中各个景点的共同特点,即以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为主题。并分析游客通过游览这些景点,感受到的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突出了这些景点的教育意义,让游客了解和传承红色精神即可。结合“生态方城游——开启探索之旅,感受自然风光”的主题示例,拟写要符合“……方城游——动词……,动词……”的格式。
示例:红色方城游——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5. 2024年4月3日方城县第三届烩面文化旅游节在主会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拉开序幕。本届烩面文化旅游节的主题为“相约春天‘烩’面方城”。方城烩面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全国烩面行业共襄发展的盛事,方城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请你从下面词云图中任选三个词,为家乡方城写一段旅游宣传语。要求:中心明确,语言连贯,有感染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3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方城如一本史书,厚重而博远,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过往的辉煌。这里有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大关口遗址;这里有古缯国文化苑——曾氏祖根地;这里有火烧博望坡古战场——博望坡遗址;这里是张骞封侯地;这里是中南钻石生产基地;这里被誉为中国烩面之乡。丰裕之州,大美方城,欢迎四方宾客的到来!
示例二:方城交通便利,山水绵绣,物产富饶,早在古代已有“丰裕之州”美称。随着历史的不断更迭流变,英才汇聚的方城,有着海纳百川的广博胸怀,就像那潘河绵绵的河水,源远流长。热情好客的方城人民诚邀四海宾朋来方城品美食、游美景、感受厚重文化、体验风土人情。中国烩面之乡,大美方城欢迎您!
示例三:悠久炳史册,厚重看方城!八百里伏牛山河锦绣,七千年文明源远流长。自古有誉“丰裕之州”的方城,伏牛、桐柏两山宛如二龙戏珠,长江、淮河、南水北调的丹江三水润墨,钟灵毓秀。亲爱的朋友们:我在张骞封侯地,张释之、陈胜故里,中国烩面之乡,期待您的到来!
示例四:张骞封侯地,春秋楚长城。文旅大融合,激发新活力。当下可为,一个魅力无限的文化旅游名县正在崛起;未来可期,一座近悦远来的“丰裕之州”正华彩绽放。方城大地上一幅全域旅游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中国烩面之乡——方城,期待您的到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从图中任选三个词语拟写宣传语。需要注意选词时围绕相对统一的特点做重点推荐,同时,根据题干要求需要注意使用修辞手法和字数要求。
示例:历史悠久,文化方城,风光秀美,人杰地灵。这里有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大关口遗址;中华曾氏祖根地、博望侯张骞封地、红二十五军长征鏖战独树镇纪念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前方指挥机关旧址等文化品牌;有西汉廷尉张释之、开国将军栗在山、新中国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全国道德模范王锋等古今先贤英模人物;有兰南高速、周南高速、郑渝高铁等便捷交通网络。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为方城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来吧,朋友!方城欢迎你。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文, 完成下面小题。
门缝里看戏
①那年头,我五岁半。
②祖父带我看了一出京戏《失空斩》。几年后才知道,演的是《三国演义》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当时却懵懵懂懂,不明白啥叫“京”,啥叫“戏”,三国人物为啥长成、穿成那个模样,讲话为啥总装腔作势,平常为啥在街上看不见他们,难道是单独住在一个叫三国的地方 一切都云里雾里,稀里糊涂。
③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
④很想再看一次。平日瞅那些看过戏的,逢人就得意洋洋地炫耀,似乎到剧场坐一坐,自己也成了舞台人物。祖父啥时再看戏呢,天晓得。我是小孩子脾气,上午栽树,下午就想吃果子。
⑤戏票分三等,我记住了,最便宜的是五分钱。对于穷人,五分钱是什么概念 不清楚。我也不觉得我们家特别穷,左邻右舍,看上去都差不多。是日午前,天朗气清,母亲在屋后小河的码头洗衣服。我站在后面哼着磨:“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平日里最疼我的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等洗完衣服,头也不回地径自走了。可我仍不死心。
⑥午后,又一个人跑去剧场。剧场在小镇的中心,正门朝北,有人查票。大人可以免票带一个小孩,所以已经有一帮小孩在门口混,诀窍是见人就堵,一个劲地喊“爷爷”“伯伯”,然后扯着人家的胳膊,大摇大摆闯进去。瞅着眼热,但学不来。南门,即后台,也有人把守,刚想走近瞄一眼,立刻遭到当头棒喝。
⑦转来转去,转到西南门。那是扇木门,右侧有道竖形的裂缝,约一柞长,中间像被小刀挖过,有拇指宽,状如一只狭长的细眼,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看来是比我高的孩子干的。身后是处土院,堆着柴禾,码得整整齐齐,我不敢随便搬动柴禾。剧场南边临河,去河浜搜索了一圈,捡得几块半截砖头。转回去,门眼已被一个大孩子占领,也许那洞就是他挖的。
⑧无奈,只得在一旁干站。他故意激我,大呼好看。我让他讲讲怎么好看。他说,两个女的站在台上,穿的衣服好看,头上插的簪子好看,一扭一摆好看,后面的布景也好看。他没文化,我已经在私塾读了一年,刚才在正门,看到海报上写的是盐城淮剧团,演的是《西厢记》。好不容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门里有人挡着。难怪那大孩子放弃,他看不到了。好无奈。
⑨过了一段时光,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这回是建湖淮剧团,剧目是《秦香莲》。
⑩因为缝隙太窄,角度又偏,只能看到半个戏台,人物面对观众,于我仅是个侧影。俗话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瞧扁了”,是说把人看小了,或者扁平化了。我倒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更聚焦,更诡秘。往小了说,有点像把两掌并拢,从掌缝里瞧风景; 往大了说,仿佛从两壁夹峙的缝隙觑探蓝天。干扰也有,中途有一位观众,大概是后排的,蹭到了门前,正好遮住我的视线。我比前番来得机灵,清了清嗓子,奶声奶气地求人家:“大叔,让开一点好吗 ”门里的人听到我的话,回头瞟了一下,立马移开了。
《秦香莲》的戏,我没看过,但剧情听过若干遍,打从抱在母亲怀里起,到蹒跚学步听邻家妇女拉呱,到夏夜乘凉听大人讲故事。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招为驸马。秦香莲携幼进京寻夫,陈世美忘恩负义,不认贤妻,并派人谋杀。开封府包拯包大人主持正义,判陈世美死罪。公主与太后出面求情,包拯铁面无私,最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
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
我怒放的心花中有一朵是:哪天我挣了钱,要买头排的票,把他们剧场的戏挨个看完;如果钱有富余,就买好多张票,送给那些穷人的孩子。
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是它,就是它。它还屹立在那里。外形虽然苍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看戏时我热泪盈眶——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分。
(作者:卞毓方。有删改)
6. 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文章情节及情感变化。
7. 阅读第⑧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我”对看戏的渴望的。
8. 第 段看似啰嗦实则颇具匠心,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9.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答案】6. ①五岁半时(某日午前),想再看一次戏磨母亲要钱买票未果,我仍然不死心。②中秋节下午,我又从门缝里看了完整的淮戏《秦香莲》,我尽兴而归(心花怒放)。
7. ①通过大孩子占领门缝而“我”干站,对比中表现“我”对看戏的渴望;②“我”让大孩子讲,以及大孩子口中的四个“好看”进一步激发“我”对看戏的渴望;③运用了动作描写,先后运用“垫”“站”“闭”等动词,生动地写出了我透过门缝看戏的不易,我对看戏的渴望、迫切。
8. 第 段内容上:完整介绍了所看戏剧《秦香莲》的内容,表现看完戏后难以抑制的得意与满足(暗含着戏剧对“我”是非善恶的精神启蒙)。结构上:承上启下,为下文抒情、议论作铺垫。
9. ①表达“我”对童年看戏生活的眷恋和怀念;②门缝看戏丰富“我”的经历,启蒙“我”的精神;③肯定戏剧对地方文化的塑造与影响;④表达“我”对地方戏剧的热爱,引发人们对地方戏剧的关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⑤段“是日午前,天朗气清,母亲在屋后小河的码头洗衣服。我站在后面哼着磨:‘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平日里最疼我的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等洗完衣服,头也不回地径自走了。可我仍不死心”可知,祖父带我看过一次戏后,我对戏曲产生了兴趣,想再看一次戏磨母亲要钱买票未果,我仍然不死心,想其他方法希望能看到戏;
根据第⑨段“过了一段时光,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这回是建湖淮剧团,剧目是《秦香莲》”和第 段“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可知,我一直期望能再看一次完整的戏,中秋节下午,我从之前发现的门眼里看了完整的淮戏《秦香莲》,我尽兴而归。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⑦段“那是扇木门,右侧有道竖形的裂缝,约一柞长,中间像被小刀挖过,有拇指宽,状如一只狭长的细眼,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看来是比我高的孩子干的”“捡得几块半截砖头。转回去,门眼已被一个大孩子占领,也许那洞就是他挖的”和第⑧段“无奈,只得在一旁干站。他故意激我,大呼好看。我让他讲讲怎么好看”可知,我在剧场外面寻到一个比我高的门眼能看到戏,当我找到踮脚的砖头回来,发现门眼被别人占了,我只能听他给我描述,通过大孩子占领门缝而我干站也不放弃,对比中表现我对看戏的渴望;
根据第⑧段“他说,两个女的站在台上,穿的衣服好看,头上插的簪子好看,一扭一摆好看,后面的布景也好看。他没文化,我已经在私塾读了一年,刚才在正门,看到海报上写的是盐城淮剧团,演的是《西厢记》”可知,我看不到戏宁愿让大孩子给我描绘,也不肯离开,我让大孩子讲,他连用四个“好看”夸赞戏进一步激发我对看戏的渴望;
根据第⑧段“好不容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可知,先后运用“垫”“站”“闭”等一系列动词,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个子矮但要透过高高的门缝看戏的不易,表现了我对看戏的渴望、迫切。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根据第 段“《秦香莲》的戏,我没看过,但剧情听过若干遍,打从抱在母亲怀里起,到蹒跚学步听邻家妇女拉呱,到夏夜乘凉听大人讲故事。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招为驸马。秦香莲携幼进京寻夫,陈世美忘恩负义,不认贤妻,并派人谋杀。开封府包拯包大人主持正义,判陈世美死罪。公主与太后出面求情,包拯铁面无私,最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可知,内容上:完整介绍了所看戏剧《秦香莲》的内容:陈世美为名利抛妻弃子被铁面无私的包大人审判,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表现我看完戏后难以抑制的得意与满足,暗含着戏剧对“我”是非善恶的精神启蒙。
根据第⑨段“过了一段时光,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这回是建湖淮剧团,剧目是《秦香莲》”第 段“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和第 段“看戏时我热泪盈眶——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分”可知,本段在结构上:承接上文:我辛苦透过门缝看戏剧《秦香莲》;开启下文:我在看完戏剧后心满意足,为下文半个世纪后我再次回到童年时剧场热泪盈眶,这剧场代表了我的乡愁抒情、议论作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②段“祖父带我看了一出京戏《失空斩》”第③段“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第⑤段“是日午前,天朗气清,母亲在屋后小河的码头洗衣服。我站在后面哼着磨:‘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第⑥段“午后,又一个人跑去剧场。剧场在小镇的中心,正门朝北,有人查票。大人可以免票带一个小孩,所以已经有一帮小孩在门口混,诀窍是见人就堵,一个劲地喊‘爷爷’‘伯伯’,然后扯着人家的胳膊,大摇大摆闯进去。瞅着眼热,但学不来。南门,即后台,也有人把守,刚想走近瞄一眼,立刻遭到当头棒喝”和第⑦段“转来转去,转到西南门。那是扇木门,右侧有道竖形的裂缝,约一柞长,中间像被小刀挖过,有拇指宽,状如一只狭长的细眼,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看来是比我高的孩子干的”可知,“我”回忆自己童年跟祖父看过一次戏曲后就迷上了戏曲,通过各种办法想再看一次戏,表达“我”对童年看戏生活的眷恋和怀念;
根据第⑨段“过了一段时光,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这回是建湖淮剧团,剧目是《秦香莲》”可知,没钱买票的“我”透过门缝看戏丰富“我”的经历,《秦香莲》这部戏也启蒙了“我”是非善恶的精神;
根据第 段“《秦香莲》的戏,我没看过,但剧情听过若干遍,打从抱在母亲怀里起,到蹒跚学步听邻家妇女拉呱,到夏夜乘凉听大人讲故事”可知,“我”没看过这部戏,但听村民聊天就已经知道了戏的剧情,肯定戏剧对地方文化的塑造与影响;
根据第 段“看戏时我热泪盈眶——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分”可知,半个世纪过后,“我”再次重返童年喜爱的剧场,感慨万千,热泪盈眶,戏剧与“我”的童年和当地文化紧紧相连,表达“我”对地方戏剧的热爱,引发人们对地方戏剧的关注。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 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互联网文化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3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10.92亿,而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74亿。
②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用户参与多等特征,使得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生机勃勃、潜力巨大。
③短视频是展示美好生活的数字载体。拥抱每一种生活,具有鲜明的大众性,短视频成为许多人数字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舞台。包罗万象的题材来源、多元并存的制作主体,让短视频成为展示日常生活的新型叙事方式。同时,在技术、媒介、用户、平台等合力作用下,短视频也让呈现日常生活之美成为可能。
④短视频是赋能千行百业的有效手段。随着产业新形态、新业态等蓬勃发展,短视频多元的内容生态连接起直播电商、本地生活、企业服务等新场景新应用。在当前媒介生态和产业生态中,短视频在展现社会文化新风尚、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发掘非遗的文化与市场价值、助力城市形象的传播和推广、用“绿水青山”带动乡村旅游等。尤其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开展的“福苗计划”“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百城县长直播助农”等项目,从多方面打造“短视频、直播+”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
⑤同时,短视频行业的持久发展,有赖于切实贴近日常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深度释放生产要素潜能。因此,短视频行业在价值导向上,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在题材选择上,要强化现实关注、人文关怀,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场景; 在传播上,要进一步把握科技发展、技术变革新趋势。
⑥因“网”而生、向“网”而盛,短视频已成为人们畅享和体验美好数字生活的载体。期待短视频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传播正向社会价值,为塑造风清气正的数字化时代贡献新的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①前不久,“科目三”爆火,这股热度至今还在发酵。在国内的短视频平台,其话题播放量达到了近120亿; 同时“科目三”也火到了国外,社交平台上几乎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外国人跳着“科目三”。
②“科目三”,据说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之所以叫“科目三”这个名字,也有人认为这是广西人人生中要经历的三场考试:一是唱山歌,二是嗦米粉,三就是“跳舞”,于是就用了驾照的比喻,将之称为“科目三”。这种“出身”奠定了“科目三”的基调——一种来源于生活、民间的创造,它是无意的,但效果又是出乎意料的。
③“科目三”之所以爆火,一个无法绕开的因素是短视频的捕捉。这种原本在广西寻常巷陌不难见到的场景,在镜头的聚焦之下,在人们有意识地观赏之下,其文化意蕴被深层次发掘了。率真的快乐、自然的歌舞,像极了一种最本质的艺术流动——“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人们通过短视频平台以时空压缩的方式见证了“艺术的诞生”,一个民间自发的创造,被赋予了意义,也形成了潮流。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文本三
2023年,对于短视频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空前严厉的监管重拳频频落下—
10. 下列对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第④段列举具体事例分析短视频在各个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
B. “科目三”爆火,主要原因是其来源于民间自发创造,且用了驾照的比喻。
C. 文本三中的漫画用夸张的手段配以醒目的文字,显示政府职能部门对短视频不良问题的重拳出击力度。
D. 我国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出现不良现象,必须加强监管,正本清源,惩恶扬善。
11. 你如何看待短视频爆火现象,请结合三个文本内容简要说明。
12. 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需多方协同管理和约束,请结合文本内容及实际情况提几条建议。
【答案】10. B 11. ①短视频成为美好生活的数字载体,向人们直观呈现日常生活的美,吸引了大量的观众。②短视频促进、助力各行各业的发展。③贴近日常生活、与时代共频共振、传播正向社会价值的短视频行业会有持久发展。④短视频良莠不齐,出现种种不良问题,必须严加监管,加大惩治力度,确保良性发展。
12. ①政府要加强监管引导、制定标准、严格执法;②平台企业要加大审核力度,不断更新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对于出现的问题如违法不良信息及时处置;③社会层面要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如果发现违法不良行为,要敢于“亮剑”、及时举报。④网民个体要依据法律和道德提高自我辨别能力,约束自己,从自我做起,不发布不良信息,不看不良信息,举报不良信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B.错误。根据文本二第③段中的“‘科目三’之所以爆火,一个无法绕开的因素是短视频的捕捉。这种原本在广西寻常巷陌不难见到的场景,在镜头的聚焦之下,在人们有意识地观赏之下,其文化意蕴被深层次发掘了”可知,本项原因的表述有误;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根据文本一第③段中的“短视频是展示美好生活的数字载体。拥抱每一种生活,具有鲜明的大众性,短视频成为许多人数字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舞台”“短视频也让呈现日常生活之美成为可能”可得:短视频成为美好生活的数字载体,向人们直观呈现日常生活的美,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根据文本一第④段中的“短视频是赋能千行百业的有效手段。随着产业新形态、新业态等蓬勃发展,短视频多元的内容生态连接起直播电商、本地生活、企业服务等新场景新应用”可得:短视频促进、助力各行各业的发展;
根据文本一第⑤段中的“同时,短视频行业的持久发展,有赖于切实贴近日常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深度释放生产要素潜能”“短视频行业在价值导向上,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可得:贴近日常生活、与时代共频共振、传播正向社会价值的短视频行业会有持久发展;
根据文本三漫画中的文字“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负不良问题”可得:短视频良莠不齐,出现种种不良问题,必须严加监管,加大惩治力度,确保良性发展。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出建议。
根据文本三漫画中的文字“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负不良问题”可提出建议:政府要加强监管引导、制定标准、严格执法;
联系生活实际,可向相关的短视频平台提出建议,平台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审核力度,对平台上出现的不良信息及时处理,对相关用户及时处罚;
可向社会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对于短视频不良行为要勇于举报,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可向个人提出建议,短视频制作者应坚持社会公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还要勇于举报不良信息。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有客难①主人曰:“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 修以学艺,犹磨莹②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③;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 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有删改)
【注释】①难:责难,此处为追问。②磨莹:琢磨。③矿璞:未经磨莹的金玉。
13.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援疑质理”中的“质”是询问的意思,写出了作者虚心请教、认真求学的态度。
B. “主人日再食”中的“食”意思是食物,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食物,突出生活条件的艰苦。
C. “腰白玉之环”中的“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的意思,写出了同舍生优越的生活条件。
D. “夫命之穷达”中“夫”在这里作助词,读作“fú”,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
14.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 甲文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16. 甲乙两文的主旨都是“劝学”,你认为哪个文段劝说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3. B 14.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5. ①求书之难。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②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③生活之苦。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
16. 示例一:我认为甲文段劝说效果更好,因为甲文作者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与事迹劝诫马生刻苦学习,亲切自然,真实感人,便于他人接受。
示例二:我认为乙文段劝说效果更好,因为乙文作者采用类比说理的方式,用不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未经磨莹的金玉,类比说明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以此突出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子侄勤奋学习。观点明确,说服力强,便于读者接受。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B.译为:每天只吃两顿饭。食,吃;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以,因为;中,心中;若,比得上。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一段“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可知,宋濂因家贫而无书可看,概括为:求书之难,解决方法是“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根据第一段“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可知,宋濂身旁无名人大师的指点,概括为:求师之难,解决方法是“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根据第二段“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可知,宋濂吃食简单,衣着简朴,概括为:生活之苦,解决方法是“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内心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作者通过记叙自己的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刻苦学习。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如第一段“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为学之难,以身作则,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因而写得亲切自然,真实感人,便于读者接受。
乙文“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 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通过比喻论证,用不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未经磨莹的金玉,类比说明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以此突出学习的重要性,说服力强,且生动形象,便于读者接受。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一篇文章进行分析即可。
示例:我认为甲文段劝说效果更好。甲文以自身经历为例,叙述作者艰苦求学的经历,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感。同时甲文善用对比手法,将自己的艰苦条件与现在学子的优越环境进行对比,激励对方珍惜学习机会,树立榜样。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乙】有位客人追问我说:“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因而,学习是使人增长知识,明白通达道理,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着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二)(共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 小裕同学用表格形式梳理了这首诗中的景与情,请你帮他补全两处空缺。
场景 狂风袭屋茅草翻飞 群童抱茅 倚仗叹息 ② 广厦千万不动如山
情感 痛惜、焦急 ① 愁苦、忧思 坚定、悲壮
18. 班级有同学觉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后面的感叹号应为问号。你认为他说的是否合理
【答案】17. ①愤懑、无奈 ②布衾冷裂 雨脚如麻
18. 示例一:我觉得合理。因为“如何能得到干万间宽敞的大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使之喜笑颜开”本身就有疑问之意,表达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所以可以用问号。这样更能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示例二:我觉得不合理。因“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使之喜笑颜开”是作者的呼喊和感叹,表达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所以用表示感叹语气的感叹号更合适。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意理解。
结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可知诗人住茅屋,体现他生活困苦;结合“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可知群童抱走他屋上被风卷走的茅草,他“老无力”“唇焦口燥呼不得”,只能倚仗叹息,体现他的老迈年高,受群童欺辱的愤懑、无奈。
结合全诗可知,诗人自己屋子被吹破,“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生活困苦,又一事无成,写出了自己于家于国都没有用处的愁苦、忧思。“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概括为:布衾冷裂 雨脚如麻。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认为合理或不合理皆可。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示例:我觉得不合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当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所以用表示感叹语气的感叹号更合适。
四、名著阅读(5分)
19. 《红楼梦》云:“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古典名著中常有“真假之册”,请你从下面选项中任选其一,简述故事情节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性格特征。
①真假美猴王(《西游记》) ②真假李逵(《水浒传》)
【答案】①示例一:六耳猕猴变作孙悟空的模样,打昏唐僧,抢走行李,自己要上西天拜佛求经。后来如来佛祖辨明正身,六耳猕猴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体现出孙悟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示例二:唐僧因悟空打死拦路强盗,把他撵走。六耳猕猴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六耳猕猴被悟空一棒打死。从中可见孙悟空嫉恶如仇。
②示例一:李逵下山寻母,半道遇到假李逵打劫,李逵降服假李逵后得知他叫李鬼,因为无钱奉养老母,才出此下策,李逵心生怜悯将他饶恕,并给他一些钱财。体现出李逵正直善良、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示例二: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为了让母亲享福,特地回家去接老母亲上梁山。回家路上遭遇假扮李逵的李鬼拦路打劫,李逵二话不说对其拳脚相加一顿暴打,李鬼称无钱奉养老母,才出此下策,李逵怜悯他,饶他一命。李逵行至一户人家要买些饭食,那户人家正是李鬼家,李鬼同他老婆计划要害死李逵,李逵在外头听到此事,一怒之下杀死了李鬼。体现出李逵正直善良、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①孙悟空自称:美猴王,法名:悟空,混名:行者,自封为:齐天大圣,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其性格特征:敢于反抗、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嫉恶如仇、重情重义、爱憎分明、幽默,但是急躁,冲动任性。与之相关的典型情节有: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如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孙悟空刚烈、直率的品行,真假美猴王则表现了孙悟空忠心和为真理而战。
真假美猴王情节简介:在西去途中,强盗将唐僧吊在树上,为救师父,孙悟空打杀四个强盗,被唐僧赶走。六耳猕猴趁八戒、沙僧打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前往花果山,发现假悟空准备自己取经。沙僧来到落伽山,与真悟空同去花果山,两猴先后让观音、玉帝及天庭众神、唐僧、阎君及地藏王菩萨、谛听辨认,只有谛听能够辨别,但并没有说破。最后,如来佛祖识破六耳猕猴,悟空一棒将他打死。
示例:悟空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后,去见观音被留。六耳猕猴乘机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抢去文牒,去西天取经,沙僧求助观音。观音又与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恶战一场后,仍真假难辨。后来在如来佛祖的帮助下才让六耳猕猴现了原身,悟空将其打死后又回到唐僧处。可见,孙悟空勇敢善战、爱憎分明、重情重义、忠心耿耿。
②李逵绰号:黑旋风,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其主要事迹:真假李逵、斗浪里白条、怒杀四虎,他长相黝黑粗鲁,一生憨直,善使两把大斧。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
真假李逵情节简介: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为了让母亲享福,特地回家去接老母亲上梁山。路遇李鬼扮成“李逵”剪径(拦路抢劫),李鬼谎称家中有老母要赡养,李逵便没有杀李鬼,还给了他十两银子。后来李逵路过李鬼家,发现李鬼不仅所言不实,且李鬼夫妇还计划害李逵,李逵便将李鬼杀了。李鬼的老婆却逃走了。
示例:李逵回乡迎母,在一个偏僻处,跳出冒充自己的假李逵拦路抢劫。李逵大怒,把他打倒在地。假李逵慌忙求饶,自称李鬼,并编造有老母要养的谎言骗李逵。李逵听了,不仅饶了他,还给了他十两银子。后来经过李鬼家,李逵得知受骗,还发现对方要加害于己,就杀了李鬼。 可见,李逵同情弱者、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嫉恶如仇。
五、作文(50分)
20.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人民日报》曾有这样一段话:“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让思维转个弯,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工作学习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棘手的时候,换个角度勇敢尝试,就会拥有更广阔的视角,做出更理智的决断;遇到烦恼时,不妨让心态转个弯,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人生中适时地转个弯,或许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愿你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更有适时转弯的智慧,去发现人生的无限可能!”
(1)请以“转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转弯
生活中,总有些路看似直来直去,实则暗藏曲折。而当我们面对这些曲折时,是选择勇往直前还是适时转弯,这往往决定了我们能否走出困境,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阳光炙烤着大地,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焦躁的气息。我正在准备一场重要的数学竞赛,每日沉浸在题海中,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然而,无论我如何努力,成绩却始终没有太大的提升,反而有些下滑的趋势。我开始感到焦虑和无助,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困境。
那天下午,我独自一人来到公园散步,想要缓解一下内心的压力。公园里绿树成荫,清风徐来,让人心情稍微舒缓了一些。我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看到前方有一个路口,一条笔直的路延伸向远方,而另一条路则拐了个弯,通向未知的方向。
我站在路口犹豫不决,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直行的路看似坦途,但也可能是一条死胡同;转弯的路虽然未知,但也许会有新的风景等待着我。我想起了《人民日报》上的那段话,心中豁然开朗。是啊,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让思维转个弯,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于是,我选择了转弯的那条路。刚开始,路上有些崎岖不平,但我并没有放弃。我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渐渐地,我发现路上的风景越来越美,空气也越来越清新。我开始享受这种转弯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仿佛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
回到家中,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态。我不再一味地追求成绩的提升,而是开始享受学习的过程。我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我发现,当我开始转变思维方式时,许多问题都变得迎刃而解。
最终,我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但它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转弯的智慧和力量。我明白了,人生就像一条曲折的路,有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转弯,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如今,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想起那个夏日午后的路口。我会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转弯,因为每一次转弯都可能是一次新的机会和挑战。只要我们拥有勇气和智慧去迎接这些挑战,就一定能够发现人生的无限可能。
例文二:
学会转弯,拥抱无限可能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我们常常遇到形形色色的困境和难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是否总是固执地坚持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或许,正如《人民日报》所言,让思维转个弯,我们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拥抱人生的无限可能。
学会转弯,意味着拥有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生活中,很多事情并非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如果一味地按照既定的模式去思考,很可能会陷入死胡同。此时,若能让思维转个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或许就能找到新的解决之道。比如,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解题思路,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往往能豁然开朗,找到解题的关键。
学会转弯,也是一种勇敢面对挑战的态度。工作学习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棘手的情况。这时,如果我们选择逃避或者放弃,那么问题永远不会得到解决。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勇敢地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或许就能化险为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勇于面对挑战、敢于尝试的精神,正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
学会转弯,更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遇到烦恼时,我们往往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让心态转个弯,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那么烦恼也会变得不再那么可怕。比如,当我们遇到失败时,可以将其看作是成长的机会和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失落的情绪中。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在人生的道路上,适时地转个弯,或许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有时候,我们过于执着于某个目标或者某种方式,反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更加美好的风景。如果我们能够学会转弯,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固执和坚持,那么我们就能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
当然,学会转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随波逐流、毫无主见。相反,它要求我们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的同时,也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学会转弯是一种智慧、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面对失败和烦恼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发现新的风景和可能性。让我们拥抱这种智慧,用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适时转弯的智慧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吧!
【解析】
【详解】题目一: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本次作文的题目是“转弯”,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它既可以指物理空间中的转弯,如道路的转弯,也可以指心灵世界或生活境遇中的转变和变化。因此,在解析题目时,我们应深入理解“转弯”的多重含义,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哲理。确定写作主题时,我们可以从个人的生活经历或观察中汲取灵感,围绕“转弯”带来的变化、挑战与机遇展开叙述。可以讲述一次生活中遇到困境时如何通过转弯找到新的出路,或者描述一次心灵上的转弯如何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在主题表达上,我们应注重展现“转弯”的积极意义和智慧,强调在困境中勇于转变思维、调整策略的重要性,以及转弯后可能带来的新发现和成长。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描写,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选材构思。在选择素材和构思行文时,我们应紧密围绕“转弯”这一主题,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中筛选出与主题紧密相关的素材。首先,我们可以从学习、生活或工作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转弯经历,这些经历可以是遇到难题时的思维转弯,也可以是遭遇困境时的决策转弯。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我们可以生动地展现转弯的重要性和智慧。在构思行文时,我们可以采用倒叙或顺叙的方式,先描述转弯前的困境和挑战,再逐步展开转弯的过程和结果,最后总结转弯带来的启示和收获。在叙述过程中,应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人物在转弯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变化。同时,我们还可以适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可以引用《人民日报》中的那段话来阐述转弯的意义和价值,或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转弯带来的新风景和新机遇。通过精心选择素材和构思行文,我们可以写出一篇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表达生动的记叙文,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转弯的智慧和力量。
题目二: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解析本次作文的题目,首先要明确文章类型——议论文,这意味着文章需要围绕某一论点展开论述,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接下来,需要仔细研读材料,材料中的关键词“转弯”和“无限可能”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方向。材料强调了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困境时,通过转变思维方式或角度,可以寻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发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因此,可以确定本次作文的写作主题为“学会转弯,拥抱无限可能”。这一主题既符合材料的核心观点,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困境中灵活变通,积极面对生活。在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举例论证“转弯”的重要性和“无限可能”的美好前景,从而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选材构思。在构思本次作文时,素材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可以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回忆那些在面对困境时,通过转变思维方式或角度,最终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经历。这些亲身经历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转弯”的重要性,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次,我们还可以关注社会现象,寻找那些通过创新思维或灵活变通,成功应对挑战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文章内容,还能够提升文章的说服力。在构思行文时,我们可以按照“引出话题、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观点”的结构进行。首先,通过引述材料或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出“学会转弯”的话题;接着,明确提出“学会转弯,拥抱无限可能”的论点;然后,结合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通过举例、对比、分析等方法,充分论证这一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转弯”的智慧和“无限可能”的美好,鼓励读者积极面对生活,勇于探索新的可能性。通过这样的素材选择和构思行文,我们能够写出一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的议论文,充分展现“学会转弯,拥抱无限可能”这一主题的内涵和价值。2024年中招模拟考试 ( 一)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 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拟召开“识方城 爱家乡”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裕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 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裕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一方天地藏锦绣,一城山水吟古今。大美方城山河锦绣,七峰山峰高林茂、层峦叠嶂,七十二潭玉瀑珠悬、潭潭相连。德云山牡丹国色倾城,白鹭湾玫瑰香醉人间。泛舟烟波浩 ① (渺 缈)的望花湖,好似隐逸山水间的舒心港湾。置身天然氧吧的大乘山森林公园,宛如远离 ② (暄 喧)嚣的世外桃源。这里有学子祈福地的状元川,这里有道教圣地黄石山。厚重方城,人文荟萃。千年皇家道观炼真宫,丝绸之路源头摩崖石刻,法圣张释之祠,都在无声诉说着方城的悠久历史,彰显着楚风汉韵的雄浑魅力。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 请帮他作出选择( )
A. cáng qīng guàn B. zàng qīng guàn
C. zàng qǐng guān D. cáng qǐng guān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 小裕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诗情画意】寻迹裕州,心之所向,即是吾乡。漫步望花湖畔,芳草新生,野花初绽,这正是白居易诗中“①____,____②”(《钱塘湖春行》) 那春意涌动的画面; 潘河水面镜开,野鸭嬉戏,水鸟掠翅,鱼翔浅底,这真是“ ③______,④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一派自由欢快、生机盎然的景象;登临黄石山,看群山起伏,望大地苍茫,顿生“⑤_____,⑥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的壮志豪情; 七峰山巅,夕阳西下,云气缭绕,倦鸟归巢,不由想起陶渊明“⑦_____,⑧______”(《饮酒(其五)》)的诗句,方城之美,是回归自然的悠然惬意,心向远方,城现美好。
3. 小裕感觉用文字呈现方城县名字的由来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
【历史溯源】方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楚风汉韵的雄浑与细腻,造就了这片灵秀的土地。从春秋楚地开始,在漫长的朝代更迭中,方城几易其名,春秋至秦时置阳城县。汉朝时改为堵阳县。北魏时始置方城县,后又无数次改名,历经时间太短,已无法考证。金代时置方城为裕州。中华民国二年(1913) 裕州废,改方城县,沿用至今。
4. 小裕想制作“玩转方城”旅游攻略,请你仿照示例,协助小裕拟写主题。
主题:生态方城游——开启探索之旅,感受自然风光
攻略:七峰山生态旅游区——七十二潭景区——状元川景区——三贤山——黄石山——德云山风情园——望花湖景区
主题:
攻略:七峰山红色教育基地——杜凤瑞纪念馆——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遗址——栗在山将军事迹展览馆
5. 2024年4月3日方城县第三届烩面文化旅游节在主会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拉开序幕。本届烩面文化旅游节的主题为“相约春天‘烩’面方城”。方城烩面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全国烩面行业共襄发展的盛事,方城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请你从下面词云图中任选三个词,为家乡方城写一段旅游宣传语。要求:中心明确,语言连贯,有感染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3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文, 完成下面小题。
门缝里看戏
①那年头,我五岁半。
②祖父带我看了一出京戏《失空斩》。几年后才知道,演的是《三国演义》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当时却懵懵懂懂,不明白啥叫“京”,啥叫“戏”,三国人物为啥长成、穿成那个模样,讲话为啥总装腔作势,平常为啥在街上看不见他们,难道是单独住在一个叫三国的地方 一切都云里雾里,稀里糊涂。
③心头痒痒,觉得太玄妙,太神秘。
④很想再看一次。平日瞅那些看过戏的,逢人就得意洋洋地炫耀,似乎到剧场坐一坐,自己也成了舞台人物。祖父啥时再看戏呢,天晓得。我是小孩子脾气,上午栽树,下午就想吃果子。
⑤戏票分三等,我记住了,最便宜的是五分钱。对于穷人,五分钱是什么概念 不清楚。我也不觉得我们家特别穷,左邻右舍,看上去都差不多。是日午前,天朗气清,母亲在屋后小河的码头洗衣服。我站在后面哼着磨:“我要五分钱,我想看戏……”平日里最疼我的母亲摸摸口袋,又缩回手,不同意。等洗完衣服,头也不回地径自走了。可我仍不死心。
⑥午后,又一个人跑去剧场。剧场在小镇的中心,正门朝北,有人查票。大人可以免票带一个小孩,所以已经有一帮小孩在门口混,诀窍是见人就堵,一个劲地喊“爷爷”“伯伯”,然后扯着人家的胳膊,大摇大摆闯进去。瞅着眼热,但学不来。南门,即后台,也有人把守,刚想走近瞄一眼,立刻遭到当头棒喝。
⑦转来转去,转到西南门。那是扇木门,右侧有道竖形的裂缝,约一柞长,中间像被小刀挖过,有拇指宽,状如一只狭长的细眼,我踮起脚,还是够不着,看来是比我高的孩子干的。身后是处土院,堆着柴禾,码得整整齐齐,我不敢随便搬动柴禾。剧场南边临河,去河浜搜索了一圈,捡得几块半截砖头。转回去,门眼已被一个大孩子占领,也许那洞就是他挖的。
⑧无奈,只得在一旁干站。他故意激我,大呼好看。我让他讲讲怎么好看。他说,两个女的站在台上,穿的衣服好看,头上插的簪子好看,一扭一摆好看,后面的布景也好看。他没文化,我已经在私塾读了一年,刚才在正门,看到海报上写的是盐城淮剧团,演的是《西厢记》。好不容易等到他大发慈悲,把门眼让给我,垫好砖头,站上去,勉强够到,闭上左眼,拿右眼对着,却是一片漆黑——门里有人挡着。难怪那大孩子放弃,他看不到了。好无奈。
⑨过了一段时光,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老地方,仍是西南门。谢天谢地,门眼还在,也没有旁人,我随身带了两块泥砖,垫着正好。这回是建湖淮剧团,剧目是《秦香莲》。
⑩因为缝隙太窄,角度又偏,只能看到半个戏台,人物面对观众,于我仅是个侧影。俗话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瞧扁了”,是说把人看小了,或者扁平化了。我倒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更聚焦,更诡秘。往小了说,有点像把两掌并拢,从掌缝里瞧风景; 往大了说,仿佛从两壁夹峙的缝隙觑探蓝天。干扰也有,中途有一位观众,大概是后排的,蹭到了门前,正好遮住我的视线。我比前番来得机灵,清了清嗓子,奶声奶气地求人家:“大叔,让开一点好吗 ”门里的人听到我的话,回头瞟了一下,立马移开了。
《秦香莲》的戏,我没看过,但剧情听过若干遍,打从抱在母亲怀里起,到蹒跚学步听邻家妇女拉呱,到夏夜乘凉听大人讲故事。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招为驸马。秦香莲携幼进京寻夫,陈世美忘恩负义,不认贤妻,并派人谋杀。开封府包拯包大人主持正义,判陈世美死罪。公主与太后出面求情,包拯铁面无私,最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是日我看完全场,尽兴而归。
是日我一步三跳,心花怒放。
我怒放的心花中有一朵是:哪天我挣了钱,要买头排的票,把他们剧场的戏挨个看完;如果钱有富余,就买好多张票,送给那些穷人的孩子。
半个世纪后,我历尽沧桑,风尘仆仆还乡。我去探望那座老剧场。是它,就是它。它还屹立在那里。外形虽然苍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功能完好,不时还有演出。看戏时我热泪盈眶——没有人知道,此刻,我又变回了那个从门缝里看戏的小男孩。这是乡愁,这是盐阜大地的文化结晶,另一种生命的盐分。
(作者:卞毓方。有删改)
6. 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文章情节及情感变化。
7. 阅读第⑧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我”对看戏的渴望的。
8. 第 段看似啰嗦实则颇具匠心,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9.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 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互联网文化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3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10.92亿,而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74亿。
②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用户参与多等特征,使得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生机勃勃、潜力巨大。
③短视频是展示美好生活的数字载体。拥抱每一种生活,具有鲜明的大众性,短视频成为许多人数字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舞台。包罗万象的题材来源、多元并存的制作主体,让短视频成为展示日常生活的新型叙事方式。同时,在技术、媒介、用户、平台等合力作用下,短视频也让呈现日常生活之美成为可能。
④短视频是赋能千行百业的有效手段。随着产业新形态、新业态等蓬勃发展,短视频多元的内容生态连接起直播电商、本地生活、企业服务等新场景新应用。在当前媒介生态和产业生态中,短视频在展现社会文化新风尚、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发掘非遗的文化与市场价值、助力城市形象的传播和推广、用“绿水青山”带动乡村旅游等。尤其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开展的“福苗计划”“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百城县长直播助农”等项目,从多方面打造“短视频、直播+”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
⑤同时,短视频行业的持久发展,有赖于切实贴近日常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深度释放生产要素潜能。因此,短视频行业在价值导向上,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在题材选择上,要强化现实关注、人文关怀,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场景; 在传播上,要进一步把握科技发展、技术变革新趋势。
⑥因“网”而生、向“网”而盛,短视频已成为人们畅享和体验美好数字生活的载体。期待短视频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传播正向社会价值,为塑造风清气正的数字化时代贡献新的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①前不久,“科目三”爆火,这股热度至今还在发酵。在国内的短视频平台,其话题播放量达到了近120亿; 同时“科目三”也火到了国外,社交平台上几乎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外国人跳着“科目三”。
②“科目三”,据说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之所以叫“科目三”这个名字,也有人认为这是广西人人生中要经历的三场考试:一是唱山歌,二是嗦米粉,三就是“跳舞”,于是就用了驾照的比喻,将之称为“科目三”。这种“出身”奠定了“科目三”的基调——一种来源于生活、民间的创造,它是无意的,但效果又是出乎意料的。
③“科目三”之所以爆火,一个无法绕开的因素是短视频的捕捉。这种原本在广西寻常巷陌不难见到的场景,在镜头的聚焦之下,在人们有意识地观赏之下,其文化意蕴被深层次发掘了。率真的快乐、自然的歌舞,像极了一种最本质的艺术流动——“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人们通过短视频平台以时空压缩的方式见证了“艺术的诞生”,一个民间自发的创造,被赋予了意义,也形成了潮流。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文本三
2023年,对于短视频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空前严厉的监管重拳频频落下—
10. 下列对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第④段列举具体事例分析短视频在各个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
B. “科目三”爆火,主要原因是其来源于民间自发创造,且用了驾照的比喻。
C. 文本三中的漫画用夸张的手段配以醒目的文字,显示政府职能部门对短视频不良问题的重拳出击力度。
D. 我国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出现不良现象,必须加强监管,正本清源,惩恶扬善。
11. 你如何看待短视频爆火的现象,请结合三个文本内容简要说明。
12. 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需多方协同管理和约束,请结合文本内容及实际情况提几条建议。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有客难①主人曰:“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 修以学艺,犹磨莹②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③;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 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有删改)
【注释】①难:责难,此处为追问。②磨莹:琢磨。③矿璞:未经磨莹的金玉。
13.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援疑质理”中的“质”是询问的意思,写出了作者虚心请教、认真求学的态度。
B. “主人日再食”中的“食”意思是食物,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食物,突出生活条件的艰苦。
C. “腰白玉之环”中的“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的意思,写出了同舍生优越的生活条件。
D. “夫命之穷达”中的“夫”在这里作助词,读作“fú”,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
14.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 甲文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16. 甲乙两文的主旨都是“劝学”,你认为哪个文段劝说效果更好?为什么?
(二)(共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 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 小裕同学用表格形式梳理了这首诗中的景与情,请你帮他补全两处空缺。
场景 狂风袭屋茅草翻飞 群童抱茅 倚仗叹息 ② 广厦千万不动如山
情感 痛惜、焦急 ① 愁苦、忧思 坚定、悲壮
18. 班级有同学觉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后面的感叹号应为问号。你认为他说的是否合理
四、名著阅读(5分)
19. 《红楼梦》云:“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古典名著中常有“真假之册”,请你从下面选项中任选其一,简述故事情节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性格特征。
①真假美猴王(《西游记》) ②真假李逵(《水浒传》)
五、作文(50分)
20.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人民日报》曾有这样一段话:“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让思维转个弯,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工作学习中我们时常会遇到棘手的时候,换个角度勇敢尝试,就会拥有更广阔的视角,做出更理智的决断;遇到烦恼时,不妨让心态转个弯,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人生中适时地转个弯,或许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愿你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更有适时转弯的智慧,去发现人生的无限可能!”
(1)请以“转弯”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