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崇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茂名市崇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九年级化学第一次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洗竹叶 B. 淘洗糯米 C. 竹叶包粽 D. 生火煮粽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 清洗竹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淘洗糯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竹叶包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生火煮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中学生饮食要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下列食物中,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的是
A. 蔬菜 B. 牛奶 C. 米饭 D. 鸡蛋
【答案】C
【解析】
【详解】A、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D、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量溶液的pH B. 检查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称量氢氧化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故图示操作正确;
B、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A。
4. 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 杨振宁 B. 屠呦呦 C. 侯德榜 D. 张青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不符合题意;
C、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发明了侯氏制碱法,符合题意;
D、张青莲参与了部分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榴莲素有“水果之王”的美称,榴莲在快成熟时需施复合肥。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A. NH4H2PO4 B. K2SO4 C. Ca3(PO4)2 D. CO(NH2)2
【答案】A
【解析】
【分析】复合肥是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详解】A、NH4H2PO4中同时含有氮、磷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
B、K2SO4中只含有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
C、Ca3(PO4)2中只含有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
D、CO(NH2)2中只含有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
综上所述:选择A。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乘组在太空出差6个月后顺利返回地球。科学技术支撑着航天员丰富多彩的太空生活。回答下面小题。
6. 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下列代表两个氢分子的是
A. H2 B. 2H C. 2H2 D. 2N2
7. 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钛属于金属元素
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C. 钛的原子序数为22
D. 钛元素符号为Ti
8. 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 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9. 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表演“五环魔术”,她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溴百里酚蓝试剂,呈现鲜亮的蓝色。若将溴百里酚蓝加入盐酸中,则会呈现黄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溴百里酚蓝可作为酸碱指示剂 B. 碳酸钠属于碱
C.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D. 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答案】6. C 7. B 8. D 9. B
【解析】
【6题详解】
A、H2表示氢气和一个氢分子,选项错误;
B、2H表示两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C、2H2表示两个氢分子,选项正确;
D、2N2表示两个氮分子,选项错误。
故选:C;
【7题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钛,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钛的原子序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钛元素符号为Ti,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氢气,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丁是甲烷,化学方程式为。
A、根据分析可知,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错误;
B、丙是水,其相对分子质量=1×2+16=18,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说法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故D正确。
故选:D;
【9题详解】
A、溴百里酚蓝遇酸碱性溶液显示不同颜色,可作为酸碱指示剂,说法正确;
B、碳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碱,说法错误;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说法正确;
D、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说法正确。
故选:B。
10.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下对常见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氧化物:水、生石灰、五氧化二磷 B. 碱:火碱、熟石灰、纯碱
C. 混合物:煤、食盐水、冰水混合物 D. 合成材料:羊毛、塑料、合成橡胶
【答案】A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详解】A、水、生石灰、五氧化二磷都是氧化物,故A正确;
B、火碱、熟石灰是碱,纯碱是盐,故B不正确;
C、煤、食盐水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故C不正确;
D、塑料、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羊毛是天然纤维D不正确。故选A。
11.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B. 水作为常见的溶剂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C. 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 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2:1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所有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水作为常见的溶剂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例如:油污在水中难溶解,在汽油中易溶,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即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 劳动创造未来、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与化学原理关联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学农活动: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显碱性
B 学校活动:用铅笔芯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 铅笔芯具有导电性
C 家务劳动:将自行车的链条涂油以防锈 使链条与空气和水隔绝
D 社区活动:用酒精对公共设施消毒 酒精具有可燃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用铅笔芯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不符合题意;
C、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将自行车的链条涂油以防锈,是因为可以使链条与空气和水隔绝,不符合题意;
D、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故可用酒精对公共设施消毒,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D. 置换反应可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则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属于盐,错误;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正确;
D、置换反应可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C。
14. 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
B.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
C. 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D 将60℃时210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KNO3晶体78.4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大小,A错误;
B、由图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小,B错误;
C、40℃时,硝酸钾溶解度63.9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9%<63.9%,C错误;
D、60℃时硝酸钾溶解度110g,210g KNO3饱和溶液溶剂质量210g-210g×=100g,降温至20℃时的溶解度31.6g,结晶质量,D正确。
故选D。
15. 下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分子运动 B. 验证溶液变质
C. 置换出金属锌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使沾有酚酞溶液的纸条变红,该实验可验证分子运动,故选项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将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硫酸中,有气泡生成,说明NaOH 溶液已变质,故选项B正确;
C、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将硫酸锌溶液加入铁片中,不能置换出金属锌,故选项C错误;
D、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该反应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舌尖上的化学——烧烤,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1)烧制时,用固体酒精引燃木炭,该过程中木炭完全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中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固体酒精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烧烤过程中,小明食用铁强化酱油,这里的铁是指______(填“原子”“分子”或“元素”),食用该调味剂,可以预防______。
(3)美味的烧烤也会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饮食健康。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为延长海鲜的保质期,可使用甲醛溶液浸泡
b.在菜肴里加入适量食盐,即可完全满足人体对无机盐的需求
c.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吃得越多越好
d.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提升食品品质
【答案】(1) ①. ②.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③. 可再生
(2) ①. 元素 ②. 贫血##缺铁性贫血 (3)d
【解析】
【小问1详解】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放热,则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酒精短时间内可从自然界中补给,属于可再生能源。
【小问2详解】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铁是指元素;
人体补铁能预防贫血。
【小问3详解】
a、甲醛对人体有害,不能浸泡海产品,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b、人体所需的无机盐种类很多,在菜肴里加入适量食盐,并不能满足人体对无机盐的需要,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c、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d、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提升食品品质,该选项做法合理。
故选d。
【科普阅读】
17.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变。如图是不同年份中世界能源占比结构图。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成分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替代能源。我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的开发既复杂又相当危险。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对温度、压强条件的控制极难,如果控制不好,就可能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海洋生态的变化以及海底滑塌事件等环境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日益减少的是______、______。
(2)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写一种)。
(4)减少CO2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填字母)。
A. 随手关灯 B. 节约用纸 C.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5)如果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过程泄露会引起______。(填写一点)
【答案】(1) ①. 煤炭 ②. 石油
(2)
(3)太阳能 (4)AB
(5)温室效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日益减少的是煤炭、石油;
【小问2详解】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
【小问4详解】
A、随手关灯,有利于节约电能,符合低碳理念,符合题意;
B、节约用纸,有利于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理念,符合题意;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小问5详解】
如果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过程泄露会引起温室效应。
18. 某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基础实验: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同学选用装置A制备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欲收集一瓶干燥的O2,收集装置最好选用______(填序号)。
②乙同学选用装置B制备CO2,反应时液面应不低于______(填“m”或“n”)位置。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跨学科实践:
某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图所示,该制氧机通过A、B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
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反应仓中H2O2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
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气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答案】(1) ①. ②. C ③. m ④.
(2) ①. ②. A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以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C;
②选用装置B制备CO2,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避免产生的气体沿长颈漏斗逸出,故反应时液面应不低于m位置;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反应仓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选项正确;
B.由题中信息可知氧气产生过程中放出热量,过滤仓中的水可以起到降低氧气温度的作用,选项正确;
C.过滤仓中的水不参与反应,没有加快氧气的生成的作用,选项错误;
故选AB。
19. 某实验小组从饼干袋中找到一小包“脱氧剂”,对脱氧剂的成分展开探究。剪开包装袋,发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粉末,其中混有少量白色粉末,接着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实验:
实验活动一:探究脱氧剂中黑色粉末的成分。
【作出猜想】经过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提出猜想:
甲同学:可能含有铁粉。
乙同学:可能含有炭粉。
【实验探究】
(1)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表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取黑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①______色,有黑色不溶物。 甲同学猜想正确,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______。
II.将步骤I中黑色不溶物滤出,洗涤、干燥后,将滤渣与氧化铜混合后高温加热,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③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乙同学猜想也正确,黑色粉末中含有炭粉。写出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
【实验结论】脱氧剂中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与炭粉
【表达交流】
(2)小钟同学提出,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物理方法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请写出使用此方法的实验操作:______。
(3)脱氧剂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吸收包装内O2和______(填化学式),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作用。
实验活动二:探究脱氧剂中白色固体作用。
【查阅资料】实验所用脱氧剂中还含有氯化钠和硅藻土,氯化钠可以加快铁生锈的反应速率,硅藻土是一种填充剂,不溶于水,疏松配料,使氧气易于接触铁粉。
【实验探究2】小组同学为了验证氯化钠的作用,用控制变量法按图1装置设计并进行实验:
(4)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左侧导管液面______右侧导管液面(填“高于”或“低于”),证明氯化钠确实可以加快铁生锈的反应速率。
【思维拓展】
(5)图2为硅藻土用量(g)与脱氧时间(h)的关系图,则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是______g。
【答案】(1) ①. 浅绿 ②. ③. 黑体粉末变为红色 ④.
(2)用磁铁吸引,若能吸引说明含有铁粉,若不能吸引说明不含有铁粉
(3)
(4)高于 (5)0.35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实验I得到实验结论为甲同学猜想正确,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则取黑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故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②实验I中发生的反应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II得到实验结论为乙同学猜想也正确,黑色粉末中含有炭粉,则将步骤I中黑色不溶物滤出,洗涤、干燥后,将滤渣与氧化铜混合后高温加热,即炭粉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实验现象为黑体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炭粉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铁粉具有磁性,因此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物理方法验证甲同学的猜想,实验操作为用磁铁吸引,若能吸引说明含有铁粉,若不能吸引说明不含有铁粉;
【小问3详解】
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脱氧剂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吸收包装内的O2和水(化学式为),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作用;
【小问4详解】
铁和水、氧气接触生锈,在食盐水中生锈速度更快,故相同时间内左侧烧杯中消耗的氧气和水更多,装置内压强更小,因此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左侧导管液面高于右侧导管液面,证明氯化钠确实可以加快铁生锈的反应速率;
【小问5详解】
图2为硅藻土用量(g)与脱氧时间(h)的关系图,由图可知,硅藻土为0.35g时脱氧时间最短,则0.35g为硅藻土的最佳用量。
20. 盐城是江苏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I.水资源的利用
(1)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图1所示),水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其他离子及大分子不能通过),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操作。
II.生物资源的利用
(2)海带中含有的碘元素是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碘元素可用来预防的疾病是______(填序号)。
a.贫血症 b.佝偻病 c.甲状腺肿大 d.夜盲症
III.化学资源的利用
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2所示:
(3)海水晒盐过滤后得到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步骤II所得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可加入______(填化学式)进行除杂,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写出步骤V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步骤V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答案】(1)过滤 (2) ①. 微量 ②. c
(3) ①. 饱和 ②. Na2CO3 ③.
(4) (5)放热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分子能通过半透膜,而其他离子及大分子不能通过,能将物质进行分离,其原理类似于过滤。
【小问2详解】
碘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补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选c。
【小问3详解】
母液中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粗盐中氯化钙,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步骤Ⅵ中,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步骤Ⅴ为氧化钙和水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1. 现有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取24g此样品,然后将2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其中,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16 8 4 m
(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______。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①. 4 ②. 16.7%
(2)解: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9.6%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可知,第一次加入50g稀硫酸,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为:24g-16g=8g,第二次加入50g稀硫酸,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为:16g-8g=8g,说明每加入50g稀硫酸,消耗8g氧化铜,第三次加入50g稀硫酸,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为:8g-4g=4g,说明第三次氧化铜完全反应,剩余的4g固体为铜,则第四次加入50g稀硫酸,剩余固体的质量仍然是4g,即m的值为4;
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2详解】
见答案。2024年九年级化学第一次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洗竹叶 B. 淘洗糯米 C. 竹叶包粽 D. 生火煮粽
2. 中学生饮食要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下列食物中,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的是
A. 蔬菜 B. 牛奶 C. 米饭 D. 鸡蛋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量溶液的pH B. 检查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称量氢氧化钠
4. 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 杨振宁 B. 屠呦呦 C. 侯德榜 D. 张青莲
5. 榴莲素有“水果之王”的美称,榴莲在快成熟时需施复合肥。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A. NH4H2PO4 B. K2SO4 C. Ca3(PO4)2 D. CO(NH2)2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乘组在太空出差6个月后顺利返回地球。科学技术支撑着航天员丰富多彩的太空生活。回答下面小题。
6. 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下列代表两个氢分子的是
A. H2 B. 2H C. 2H2 D. 2N2
7. 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钛属于金属元素
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C. 钛的原子序数为22
D. 钛元素符号为Ti
8. 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 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9. 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表演“五环魔术”,她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溴百里酚蓝试剂,呈现鲜亮的蓝色。若将溴百里酚蓝加入盐酸中,则会呈现黄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溴百里酚蓝可作为酸碱指示剂 B. 碳酸钠属于碱
C.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D. 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10.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下对常见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氧化物:水、生石灰、五氧化二磷 B. 碱:火碱、熟石灰、纯碱
C. 混合物:煤、食盐水、冰水混合物 D. 合成材料:羊毛、塑料、合成橡胶
11.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B. 水作为常见的溶剂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C. 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 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12. 劳动创造未来、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与化学原理关联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学农活动: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显碱性
B 学校活动:用铅笔芯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 铅笔芯具有导电性
C 家务劳动:将自行车的链条涂油以防锈 使链条与空气和水隔绝
D 社区活动:用酒精对公共设施消毒 酒精具有可燃性
A. A B. B C. C D. D
13.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D. 置换反应可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则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4. 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
B.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
C. 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D. 将60℃时210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KNO3晶体78.4g
15. 下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分子运动 B. 验证溶液变质
C. 置换出金属锌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舌尖上的化学——烧烤,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1)烧制时,用固体酒精引燃木炭,该过程中木炭完全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中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固体酒精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烧烤过程中,小明食用铁强化酱油,这里的铁是指______(填“原子”“分子”或“元素”),食用该调味剂,可以预防______。
(3)美味的烧烤也会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饮食健康。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为延长海鲜的保质期,可使用甲醛溶液浸泡
b.在菜肴里加入适量食盐,即可完全满足人体对无机盐需求
c.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吃得越多越好
d.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提升食品品质
【科普阅读】
17.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变。如图是不同年份中世界能源占比结构图。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成分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替代能源。我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的开发既复杂又相当危险。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对温度、压强条件的控制极难,如果控制不好,就可能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海洋生态的变化以及海底滑塌事件等环境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日益减少的是______、______。
(2)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写一种)。
(4)减少CO2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填字母)。
A. 随手关灯 B. 节约用纸 C.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5)如果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过程泄露会引起______。(填写一点)
18. 某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基础实验: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同学选用装置A制备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欲收集一瓶干燥的O2,收集装置最好选用______(填序号)。
②乙同学选用装置B制备CO2,反应时液面应不低于______(填“m”或“n”)位置。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跨学科实践:
某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图所示,该制氧机通过A、B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
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反应仓中H2O2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
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气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19. 某实验小组从饼干袋中找到一小包“脱氧剂”,对脱氧剂的成分展开探究。剪开包装袋,发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粉末,其中混有少量白色粉末,接着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实验:
实验活动一:探究脱氧剂中黑色粉末成分。
【作出猜想】经过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提出猜想:
甲同学:可能含有铁粉。
乙同学:可能含有炭粉。
【实验探究】
(1)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表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取黑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①______色,有黑色不溶物。 甲同学猜想正确,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______。
II.将步骤I中黑色不溶物滤出,洗涤、干燥后,将滤渣与氧化铜混合后高温加热,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③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乙同学猜想也正确,黑色粉末中含有炭粉。写出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
【实验结论】脱氧剂中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与炭粉
【表达交流】
(2)小钟同学提出,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物理方法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请写出使用此方法的实验操作:______。
(3)脱氧剂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吸收包装内O2和______(填化学式),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作用。
实验活动二:探究脱氧剂中白色固体作用。
【查阅资料】实验所用脱氧剂中还含有氯化钠和硅藻土,氯化钠可以加快铁生锈的反应速率,硅藻土是一种填充剂,不溶于水,疏松配料,使氧气易于接触铁粉。
【实验探究2】小组同学为了验证氯化钠的作用,用控制变量法按图1装置设计并进行实验:
(4)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左侧导管液面______右侧导管液面(填“高于”或“低于”),证明氯化钠确实可以加快铁生锈的反应速率。
【思维拓展】
(5)图2为硅藻土用量(g)与脱氧时间(h)的关系图,则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是______g。
20. 盐城是江苏海岸线最长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I.水资源的利用
(1)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图1所示),水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其他离子及大分子不能通过),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操作。
II.生物资源的利用
(2)海带中含有的碘元素是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碘元素可用来预防的疾病是______(填序号)。
a.贫血症 b.佝偻病 c.甲状腺肿大 d.夜盲症
III.化学资源的利用
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2所示:
(3)海水晒盐过滤后得到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步骤II所得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可加入______(填化学式)进行除杂,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4)写出步骤V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步骤V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1. 现有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取24g此样品,然后将2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其中,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16 8 4 m
(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______。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