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知识点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知识点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知识点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知识点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知识点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 为基础的液体。(2)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约占2/3)组成: 、 、淋巴等三者关系: 淋巴淋巴循环2.内环境(1)概念:内环境是指 。(2)作用: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其中红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例题1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浆、淋巴、组织液 D. 内环境思考1:填出以下几种常见细胞的内环境:细胞 红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组织细胞(如肝细胞)内环境【知识点2.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1.血浆的成分:除水(约占90%)外还有 (7%-9%)、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营养物质、、激素、气体等。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3.本质:是一种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例题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钙离子 B. 呼吸酶 C. 葡萄糖 D. 血浆蛋白【知识点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指溶液中 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 。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溶液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来自 和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 ,其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血浆中的和 等离子有关。3.温度: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 左右。例题3 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增大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不正确解释是(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弱酸H2CO3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思考3: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知识点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细胞可以直接与 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等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3.细胞不仅依赖于 ,也参与了 的形成和维持。【巩固练习】(请将选择题答案写于后面的横线上,否则不予批改)1.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各组成成分的关系,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2.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3.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指体液 B.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C.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5.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⑥唾液淀粉酶 ⑦抗体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⑦6. 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7. 人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 增加体内水分C.增加体内无机盐 D. 保持体内营养物质稳定8. 红细胞和心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组织液、血浆 B.血浆、淋巴 C.血浆、组织液 D.血液、组织液9. 将红细胞放在0.9%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 ) A.吸水过多而破裂 B.失水过多而死亡 C.保持正常形态 D.皱缩10.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增加 C. 组织液减少 D. 淋巴减少11.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血浆 B. 淋巴 C. 食糜 D. 组织液12.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到体内细胞 ②组织液 ③血液(或淋巴) ④呼吸系统 ⑤泌尿系统⑥ 消化系统 ⑦体外环境(1)氧气从体外空气进入体内细胞的正确顺序是 ( )A. ⑦→④→③→②→① B. ⑦→③→④→②→①C. ⑦→③→①→④→② D. ⑦→④→③→②(2)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③→④→⑤→⑥→⑦C. ①→④→⑥→⑤→⑦ D. ①→②→③→⑤→⑦1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14.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趋于酸性选择题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15. 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 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 的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 (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 方式进入消化道。(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还应有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 结构进行的。(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 。(5)过程d表示______ 作用。(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__ 。16. 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e表示液体。请据图示分析回答:( http: / / www.21cnjy.com )⑴图中A、B、C表示的结构分别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⑵B端与A端成分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⑶a—e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⑷图中a—e,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⑸d中的含18O的氧气被利用后变成C18O2进入c内,18O至少要透过________层生物膜。⑹由于某种原因使得C内的e循环受阻而出现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⑺试用简短的语言概括a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而言,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系统有密切的关系。第1节学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参考答案例题1-3 BBD 思考1 血浆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组织液 组织液思考2:血浆的渗透压变小,组织液中水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渗的速率降低,组织液的量会相对增加,造成组织水肿。思考3: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1-5 BABAC 6-10 BACAB 11D 12AD 13A 14A15.(1)渗透(或自由扩散) 脂肪成分 (2)A、B、D 消化液 (3)皮肤 毛细血管壁(4)e可逆 后者f单向 (5)重吸收作用 (6)大分子蛋白质16. ⑴毛细血管动脉端 毛细血管静脉端 毛细淋巴管⑵二氧化碳和废物等废物的量较多⑶a、d ⑷d、a ⑸11 ⑹组织水肿 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⑺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问题探讨: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二)思考与讨论1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三)资料分析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四)旁栏思考题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 ( http: / / www.21cnjy.com ).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五)思考与讨论2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CO2+H2OH2CO3H+ + HCO3-。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呼吸系统等。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六)练习基础题1.C。 2.B。 3.B。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拓展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细胞外液(约占1/3)体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