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预习资料5.琥珀一、作者简介柏吉尔(1804—1882)简介: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者作品:《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等。《琥珀》一文是根据《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故事改写的。二、生字(1)会认字琥(hǔ )珀(pò )嗡(wēnɡ) 脂(zhī)拭(shì)渗(shèn) 俯(fǔ )扎(zhá)番(fān) 埋(mái)澎(pénɡ)湃(pài)易错提示:注意“珀”和“湃”的声母是P。(2)会写字怒(发怒 恼怒)吼(吼叫 怒吼) 脂(脂肪 油脂)拭(擦拭 拂拭) 餐(就餐 饱餐)划(划桨 划船) 晌(晌午 半晌)辣(辛辣 麻辣) 渗(渗透 渗入)挣(挣扎 挣钱) 番(几番 番茄)埋(掩埋 埋葬) 刷(刷牙 刷墙)测(测试 探测) 详(详细 安详)易错提示:“辣”字左半部分“辛”的竖要变成竖撇。(3)多音字扎 zhá(扎挣)(挣扎) zhā(扎实)(扎眼)(安营扎寨) zā(扎彩)(扎裤脚)(扎辫子)例句:那个扎(zā)小辫的护士正在给那个拼命挣扎(zhá)的小男孩扎(zhā)针。三、词语怒吼 松脂 拂拭 灰尘 美餐 晌午 热辣辣 淹没 挣扎 成千上万 冲刷 断绝 推测 详细 情形怒吼:猛兽发威吼叫,比喻发出雄壮有力的声音。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四、句子1.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第二段,第16页)赏析:环境描写 伏笔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作者描写了太阳、海、绿叶这几种事物,看似简单交代,实则独具匠心。“太阳暖暖地照着”,说明天气比较热,这是“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的前提条件;“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为下文“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埋下伏笔;“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暗示了当时有风,为后来“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埋下伏笔。 2.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第四段,第16页)赏析: 动作描写 外形描写 描写了小苍蝇的外形特点,“伸”“掸”“拂拭”这几个动词展现了小苍蝇停在松树上的情景,突出了小苍蝇停在松树上时自由舒适的状态,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使文章富有画面感,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3.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第十八段,第18页)赏析:“怎样挣扎”照应第8自然段中的“挣扎了一番”。“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说明这块琥珀保存得完好无损,这是作者推测这个故事的重要依据。 五、课文主题:本文的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合理推测并再现了一块罕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兼具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6.飞向蓝天的恐龙 一、作者简介徐 星简介:1969 年出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民盟中科院副主委,主要从事中生代爬行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作者作品:科普文章《飞向蓝天的恐龙》、科普书籍《未亡的恐龙》等。二、相关资料恐 龙古爬行动物。蜥龙类和鸟龙类的通称。1842 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命名。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大的体长数十米,重可达四五十吨;小的体长不到一米。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中生代极繁盛,称霸一时,至中生代末期全部灭绝。三、生字(1)会认字钝(dùn)描(miáo)隧(suì) 衍(yǎn)吨(dūn)颅(lú) 膨(pénɡ)捷(jié)辟(pì) 崭(zhǎn)易错提示:注意区分“钝”和“吨”的读音,“钝”是四声,“吨”是一声。(2)会写字笨(笨重 粗苯)钝(迟钝 愚钝) 鸽(家鸽 信鸽)毫(毫不费力) 凌(凌云 欺凌)末(周末 末日) 描(描写 描绘)隧(隧道 隧洞) 态(形态 神态)吨(一吨 几吨) 颅(头颅 颅脑)膨(膨胀 膨大) 肢(肢体 四肢)翼(鸟翼 羽翼) 辟(开辟 精辟)易错提示:“翼”中“羽”的横折钩要变为横折。 四、词语恐龙 笨重 迟钝 鸽子 凌空 根据 末期 描绘 隧道 地球 形态 膨大 前肢 具备 开辟 脱离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 反应慢,不灵敏。 五、句子1.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第二段,第20页)赏析:介绍我国科学家的发现,拿出“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关键证据。“欣喜若狂”形象地表达出研究者们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后的激动心情。而透过“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 “欣喜若狂”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自豪之情。 2.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第二段,第21页)赏析:打比方 这一段思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思维,更增加了假说的可信度。这里把古生物学家们提出的假说比作画卷,把辽西的发现比作点睛之笔。 3.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第四段,第21页)赏析:列数字 作比较 “大约”“两亿四千万年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和狗一般大小”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直观地介绍了地球上第一种恐龙的体形大小。 六、课文主题:这是一篇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文章,介绍了恐龙的一支向鸟类演化的过程。文章不但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而且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一、作者简介刘忠范1962 年出生。北京大学纳米科技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市第十三届政协副主席。曾任科技部攀登计划、973 计划和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他从小对大自然充满探索欲,对生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二、生字(1)会认字乒(pīnɡ)乓(pānɡ)拥(yōnɡ) 菌(jūn)臭(chòu)蔬(shū) 碳(tàn)癌(ái)症(zhènɡ) 率(lǜ)疾(jí)灶(zào)易错提示:注意区分“乒、乓”与“兵”的读音,“乒、乓”的声母是P。(2)会写字纳(纳米 采纳)拥(拥有 拥抱) 箱(信箱 冰箱)臭(臭味 香臭) 蔬(蔬菜 果蔬)碳(低碳 碳酸) 钢(钢笔 钢铁)隐(隐藏 隐匿) 健(健康 健全)康(安康 康宁) 胞(细胞 胞兄)疾(疾病 疾走) 防(预防 防备)灶(灶台 灶具) 需(需要 需求)易错提示:“臭、蔬”书写时不能把字中的点丢掉,“健”字的第八画是竖。(3)多音字率 shuài(率领)(草率)(率由旧章) lǜ(速率)(效率)(死亡率)例句:她的草率( shuài) 决断使得大家的工作效率(lǜ)大大降低。 三、词语纳米 无能为力 拥有 冰箱 功能 蔬菜 材料 钢铁 隐形 健康 细胞 疾病 预防 病灶 需要 深刻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隐形:属性词。把形体隐藏起来的。四、句子1.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第二段,第24页)赏析: 作比较 为了将1纳米到底有多小说清楚,作者借助熟悉的事物来进行解释说明,将“直径为 1 纳米的小球与乒乓球”和“乒乓球与地球”的比例作比较,形象、清楚地说明了纳米的“小”。 2.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第二段,第24页)赏析:“不仅……就是……也无能为力”再次强调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肉眼和普通的光学显微镜都看不到。 3.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第三段,第24页)赏析:作比较 举例子 把“碳纳米管”和“钢铁”作比较,说明碳纳米管的结实、轻、 “碳纳米管”在航天设施方面的有望使用,再次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4.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第四段,第24页)赏析:从癌症的检测与预防、癌症的治疗两个方面,介绍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纳米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未来的”三个字说明这是纳米技术未来可能的应用,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五、课文主题:本文是一篇介绍纳米技术的文章,全文围绕“纳米技术”,分别介绍了它的含义、应用以及对未来的影响,让我们了解了前沿科技的发展,拓宽了我们的科学视野,让我们感受到纳米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8*.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生字(1)会认字鹏(pénɡ)揽(lǎn)驱(qū) 践(jiàn)着(zhuó)党(dǎnɡ) 施(shī)懈(xiè)宛(wǎn) 碑(bēi)易错提示:注意区分“懈”和“解”的读音,“懈”的声母是X,是四声。(2)多音字着 zhāo(着数)(高着儿)(支着儿) zháo(着急)(着火)(歪打正着) zhe(看着)(等着) zhuó(穿着)(执着)(不着痕迹)例句:你这着( zhāo) 数真是太绝了,让那小子干着(zháo)急,又无法着 ( zhuó)手应付,心老是悬着(zhe)。 二、句子1.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第二段,第26页)赏析:万户为飞天试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表现了万户勇于实践的精神,说明了中国航天历程的坎坷。 2.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第五段,第27页)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火箭比作巨龙,展现了“神舟五号”飞天时的磅礴气势,表达了中华儿女的骄傲、自豪之情。“ 瞬间” 说明飞船飞行的速度很快。三、课文主题:课文展现了中华民族追寻“飞离地球、遨游太空”飞天梦想的历程,重点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热情赞扬了中华儿女为实现梦想勇于探索、不懈努力、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的伟大精神,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