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黄瓜生产技术黄瓜是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维生素、果糖和矿质元素,营养价值较高。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食用蔬菜之一。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根系不发达。前茬作物应尽量避开瓜类作物。黄瓜在我国从南到北均有栽培,除冬季严寒的东北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利用设施栽培可达到周年生产与供应。Contents目录生物学特性01类型与品种02生产技术03生物学特性PART 01根为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构成根系不发达,浅生,木栓化早,再生能力弱。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茎茎上着生有:卷须、生长点、雌花、雄花、侧枝。不能直立生长,故需要搭架或吊蔓。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叶有子叶和真叶,子叶对生,长椭圆形,真叶互生,叶片大而薄。掌状五角形,为单叶,叶面积大。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花花多为单性花,即雌雄同株异花,雌花结果,具有单性结实的能力。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果实果实由子房和花托发育而成,为瓠果,因品种不同其果实性状差异很大,长短不一。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种子黄瓜的种子着生于果实种腔的胎座上,成熟后呈扁平长椭圆形,黄白色。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结果期温度黄瓜的生育适温为15~32℃。白天适温为20~32℃,夜间适温为15~18℃。黄瓜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为12~40℃,适温为25~30℃,低于18℃时发芽很慢,高于32℃时,发芽率低。 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光照黄瓜属于短日照作物,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能促进性器官的分化和形成。黄瓜喜光、耐弱光,在红光和蓝光下,光合强度较高。红光促进茎叶生长,影响发育;蓝光则抑制生长,促进黄瓜的性型分化。 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湿度黄瓜根系的吸水能力弱且不耐旱,需氧量较高(土壤含氧10%左右),不耐涝。生育期不同,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前期需水量小,结果期需水量大。 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土壤营养黄瓜适宜弱酸性至中性土壤(pH5.5~7.2)。适宜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 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类型与品种PART 02类型与品种类型与品种华北系品种华南系品种北欧温室型 (迷你黄瓜)北欧温室型华南型华北型生产技术PART 03生产技术生产技术茬口品种选择示例生产技术茬口春茬露地秋茬茬口 春提早(春茬)设施 大棚 秋延后(秋茬)早春茬日光温室 秋冬茬越冬茬生产技术品种选择原则:设施内种植选择抗病、早熟、适应性强;抗寒又耐热,品质好,产量高;露地选择早熟、抗病、喜光照品种。生产技术品种选择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生产技术选择品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生产技术品种选择品种要求耐低温,耐弱光,抗病,瓜码密,单性结实能力强,瓜条生长速度快,品质佳,商品性好。生产技术品种选择常规育苗选择育苗场所与设施阳畦、塑料拱棚、电热温床;秋茬苗床上搭建遮荫、防虫、防雨棚。遮阳、防虫、防雨棚生产技术品种选择配制营养土用料选择与处理。配方:土与有机肥比例为5:5份或6:4。铺放苗床或装育苗钵。配 制装 钵生产技术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清选种子:剔除瘪籽、破碎籽及杂质等。浸种:温汤浸种,浸泡4~6h。也可进行药剂浸种。催芽:采取恒温箱或催芽箱催芽,温度25~30℃。浸 种催 芽生产技术品种选择播种浇足底水,点播,覆土厚度1.5cm左右。每667m2用种量100~150g。发芽种子点 播生产技术品种选择苗床管理发芽期:播种后昼夜保持25~30℃。苗期:出苗后白天气温20~25℃,夜间13~15℃。地温18℃左右。定植标准:幼苗具有3~4片真叶,苗高13~16厘米,苗龄30~40天即可定植。生产技术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施入基肥后,深翻土壤40cm,耙平整细。做畦:垄畦,大行距70~80cm,小行距40~50cm,垄高15cm左右。定植:开定植沟摆苗稳坨浇定植水中间开沟覆 膜合 垄805050田间定植示意图生产技术品种选择田间定植图生产技术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缓苗期密闭保温;抽蔓期和盛果期实行四段变温管理。温度管理光照调节水肥管理植株调整生产技术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温度管理光照调节水肥管理植株调整增光补光,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可采用地膜覆盖、张挂反光幕、人工补光等措施 。生产技术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温度管理光照调节水肥管理植株调整结瓜后开始浇水追肥 ,冬季每15d1次,春季每10d左右1次,结瓜中、后期,一般每5~7d1次,结果期重施肥水,同时补充叶面肥和CO2气肥。生产技术品种选择黄瓜追肥方法示意图生产技术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温度管理光照调节水肥管理植株调整去卷须、雄花及侧枝整枝,吊蔓及落蔓。生产技术品种选择黄瓜吊蔓示意图生产技术品种选择落蔓黄瓜落蔓示意图生产技术品种选择去卷须、绑蔓、吊蔓生产技术品种选择1.根瓜要早收2.雌花开放后8-15天收获生产技术品种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