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马铃薯生产-任务资讯 课件(共13张PPT)-《蔬菜生产技术》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马铃薯生产-任务资讯 课件(共13张PPT)-《蔬菜生产技术》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任务一 马铃薯生产
任务资讯
组织实施

相关链接
计划决策



检查评价

任务资讯

(一)植物学特征
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土豆、洋芋、地蛋、山药蛋等。
马铃薯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磷、钙等)、维生素等。可以做主食,也可以作为蔬菜食用,现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马铃薯适宜与其他蔬菜、粮食、果树等多种作物间作,能充分发挥地力,增产潜力较大。
(一)植物学特征
1.根
图1 马铃薯的根
马铃薯为须根系,芽长3~4cm时,其基部发生初生根(芽眼根),构成主要的吸收根系。
初生根通常先水平生长约30cm,然后垂直向下生长达60~70cm。
(一)植物学特征
2.茎
图2 马铃薯的茎
马铃薯的茎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地上茎绿色或着生紫色斑点,主茎为假二叉分枝,以花芽封顶。
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
块茎上分布着很多呈螺旋状排列的芽眼。
(一)植物学特征
3.叶
图3 马铃薯的叶
初生叶为心脏形单叶,而后发生的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复叶基部着生托叶,其形状是区分和识别品种的标志。
(一)植物学特征
图4 马铃薯的花与果实
4.花和果
伞形或聚伞形花序,花冠五角轮状。
浆果,球形或椭圆形,种子细小,肾形。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马铃薯不耐寒、不耐高温,喜冷凉。
发芽适温为12~18℃。
茎的伸长、匍匐茎的发生和叶片的扩展均要求较高的温度,以21℃为宜。
块茎膨大适宜的昼温为17~19℃,夜温为12~14℃,土温为16~18℃。
夜温、土温过高均会抑制块茎的形成。
1.温度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茎叶生长需要长日照,强光照,块茎发生和膨大需短日照,每天光照时数在11~13h较合适。
早熟品种对日照反应不敏感,而晚熟品种必须通过生长后期逐渐缩短日照,才能获得高产。
高温、短日和强光下块茎的产量往往比高温、长日、弱光高。
2.光照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需水敏感期是现蕾期即薯块形成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是孕蕾至开花期。
每667m2生产2000kg块茎,需水量为280t左右。
发芽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至少应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幼苗期为50%~60%;发棵前期为70%~80%,后期降为60%,结薯期为80%~85%;接近收获时,降至50%~60%,促使薯皮老化利于收获。
3.水分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马铃薯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pH5.0~5.5的酸性沙壤土上栽培。
马铃薯需肥量较大,在生育前期适量追施氮、磷、钾肥,以提苗发棵,对提高产量有利。马铃薯忌氯,喜铜和硼,于花期喷铜、硼混合液,有增产的效果,并能防病。
每生产1000kg块茎需氮5~6kg、磷1~3kg、钾12~13kg。
4.土壤营养
(三)生长周期
1.发芽期 块茎萌芽到出苗,春季25~35d,秋季10~20d。
2.幼苗期 出苗至第6~8片叶展平,即团棵。15~20d。
3.发棵期 团棵至第12~16片展平,出现第1花序,约需25~30d。是马铃薯生长的一个转折阶段,即从以茎叶生长为中心转移到以块茎生长为中心。
4.结薯期 主茎叶展平至茎叶变黄,30~50d。
5.休眠期 块茎收获后,马铃薯进入休眠,为1~3个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