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菜用大豆生产-植物学特征 课件(共23张PPT)-《蔬菜生产技术》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菜用大豆生产-植物学特征 课件(共23张PPT)-《蔬菜生产技术》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任务三 菜用大豆生产
植物学特征

对环境条件要求
生长周期


植物学特征

(一)概述
大豆是豆科大豆属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毛豆、枝豆,原产中国,约有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菜用大豆以绿色嫩豆粒作为蔬菜食用,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既可鲜食,也是速冻出口的主要蔬菜之一。
(二)根、茎、叶

根系发达,根再生能力弱,根部有根瘤菌共生,固氮能力强

茎直立强韧,圆形有不规则棱角,上被灰白色至黄褐色茸毛,

子叶出土,第1对真叶是单叶,以后是三出复叶
(三)花、果实、种子
形状有肾形、圆形、扁圆形等,种子千粒重300~700g
荚果,嫩荚绿色,被有灰白色或棕色茸毛
花小,白色或紫色,总状花序,自花授粉

果实
种子
对环境条件要求

(一)温度
菜用大豆是喜温性的蔬菜作物,生长期适温为20~25℃。昼夜温度超过40℃时结荚明显减少。生长后期对温度特别敏感,温度过高生长提前结束,温度骤降,则种子不能成熟。
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8℃,适温为15~25℃。
真叶出现前的幼苗能耐-4~-2.5℃的低温,-5℃时即受冻害,真叶展开后耐寒力减弱。
花芽分化的适温为20℃左右,
开花适温为期22~28℃,13℃以下不开花。
(二)光照
菜用大豆为短日照作物,第1片复叶出现时对短日照就有反应。南方的早熟品种对短日照要求不严,春、秋两季均可种植;晚熟种和北方的无限生长型品种多属短日型,每天13h以上的日照会抑制开花结荚。
(三)水分
菜用大豆需水较多,但耐涝性差,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时生长最为适宜。
从始花到盛花期为植株生长旺期,需水最多,干旱或多雨易引起落蕾、落花。结荚到鼓粒期,如土壤水分充足,则豆粒生长发育良好。
(四)土壤营养
菜用大豆对土质要求不严,但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更有利于菜用大豆的生长发育,适宜生长pH值为6.5~7。
每生产100kg籽粒,约需氮8.5kg,磷0.84kg,钾3.04kg,对硼和钼要求较高。
生长发育周期

生长周期
种子吸水萌动到子叶展开
从子叶展开至第1朵花开放
从第1朵花开放到嫩粒开始快速增大
嫩荚开始快速增长至种子充分发育
图1 菜豆生长发育周期
栽培技术

(一)整地作畦施基肥
豇豆忌连作,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前作收后翻耕晒白,667m2施腐熟有机肥2000 ~30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0 kg,25%蔬菜专用肥50kg或45%复合肥30 kg作基肥,偏酸性土壤加施石灰50kg。
施肥方式:可撒施、条施或穴施,作成宽1 .5m(连沟)的高畦、沟深25~30cm,覆盖地膜。
(二)培育壮苗
1.品种选择 春季保护地栽培多采用耐寒性较强的早熟品种,在南方多雨的春季露地栽培,采用分枝少(之豇80)或叶片小的品种(之豇28-2)较为有利;夏季高温、光照足,应选用光合能力强、耐热的品种(之豇19);秋季栽培应选择苗期抗病毒病、耐高温、秋后耐较低温的品种(秋豇512、紫秋豇6号)。
(二)培育壮苗
2.播种育苗
豇豆一般采用直播。为抢早,江浙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华南地区在2月份播种育苗。育苗前精选种子、灌足底水,每钵播2~3粒,扣棚保温保湿。出土后至移栽前,最好保持在20℃左右。
(二)培育壮苗
育苗要点:
种667m2需要种子150~200g,适宜小苗移栽,大苗须护根,苗床温度管理白天适宜25~28℃,播种覆土厚1cm左右,70%~80%种子出土,降温至22~25℃,以控制下胚轴伸长,小苗移栽,苗龄7~10d,大苗营养钵护根育苗,苗龄25~30d。
(二)培育壮苗
一般于第1复叶开展前移植。营养钵育苗可适当延迟,选晴天进行定植。
豇豆采用直播方法,春播3~5月,秋播6月下旬至8月初。
直播行株距50~60cm×20~40cm,每穴2~3株,每667m2播6000穴左右,约需种子1.2kg。
(三)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追肥要薄施勤施,通常7~10d追肥1次,上竹架前浓度以1%的尿素液为宜,上竹架后浓度可加大,结荚后要重施,每667m2施复合肥20kg左右。开花期要控制水分,结荚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烈日时中午也要淋水降温。
(三)田间管理
2.插竹引蔓
当幼苗长到20~25cm时就要插竹,引蔓应在晴天下午进行,此时枝条不易折断。
3.植株调控(整枝)
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生长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及时摘心;主蔓长2m左右时打顶,以促进侧枝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成。
(四)病虫害防治
长豇豆容易发生锈病、炭疽病等,可选择用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捷菌)1000~2000倍液、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虫害主要有豆野螟、潜叶蝇和蚜虫等,蚜虫可用36%啶虫脒水分散粒剂(更猛)5000~6000倍液防治;豆野螟可用2.2%甲维盐微乳剂(三令)2500~3000倍液防治;潜叶蝇可用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潜克)2000~3000倍液防治。
(五)采收
当嫩荚已饱满,而种子痕迹尚未显露时为采收适期。
春植豇豆,商品豆荚采收以花序后11~13d为宜,而夏植豇豆花后9~11d便应采收。
采收时不要损伤花序上的其他花蕾,更不能连花序柄一起摘下,应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向左右扭动,然后摘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