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样板缩放原理(上)样板缩放是由于服装的工业化生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版工艺技术。服装工业化生产相较于服装定制生产,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目标人群范围广。一款服装的目标人群,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的体型数据(如高矮、胖瘦等),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分散在一定的区间。所以在工业化生产时,要求服装样板师不能只做一套样板,而是要制作出相同款式的多套样板,来满足不同体型人群的需要。(二)非定制的特点。工业化生产需要按不同体型制作出多套样板,但却不是做每一体型的样板。通常是按照目标人群的体型进行合理归档,归为同一档体型的人群,共用相同的样板。那么归档选择的档差,决定了要制作样板的数量。样板缩放原理样板缩放原理样板缩放的方法:采用点放码方法进行样板缩放的基本流程。1. 需要准备一套样板作为基码样板,(或称作母版)。2. 选择基码样板上的关键点作为放码点,对每个放码点的位置进行横向或纵向移动,移动量的大小需要通过计算得出。3. 将位移后的新放码点用顺滑线条连接起来,形成新的样板轮廓,即完成了样板缩放。点放码方法灵活自由,手工或电脑C A D操作均可适用,是样板缩放的主流方法。(一)点放码样板缩放原理采用“线放码”方法进行样板缩放的基本流程。1. 需要准备一套基码样板;2. 在样板上适当的位置,画横向或纵向的线条,并沿这些线条将样板切开。我们将这样的划线称之为“放码线”;3. 样板被切开后,将样板块根据需要拉开(或重叠)不同的距离,样板随即扩大或缩小。4. 重新画顺轮廓即得到新码号的样板。线放码的方法多用于纸质样板手工放码。(二)线放码样板缩放原理采用“总图法”方法进行样板缩放的流程。1. 需要准备最小号和最大号两套样板。2. 将两套样板重叠,样板上对应的放码点进行连线,并将连接线等分,标记好每个等分点;3.重新顺滑连接各个等分点,便形成了新的中间号型样板。总图法需要准备两套基础样板,效率较低,如果单纯考虑推放精度,还是可取的。(三)总图法样板缩放原理相似形方法的原理,是依据精确的比例,对样板上的每个点进行相似计算,来确定该点的位移量大小。从理论上说,相似形方法绝对不会改变样版的形状。该方法计算量较大,多见于CAD辅助放码。(四)相似形法样板缩放原理(下)点放码操作步骤首先,需要对目标人群的体型数据进行归档。将目标人群的关键体型数据,从最小值到最大值划分为若干区间,将数据值相近的个体都归为一档。分档的取值如果越小,归档数就会越多,对目标人群适合度越高。分档的取值越大,归档数会越少,对目标人群的适合度也越低。所以,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档大小。我国的国家标准中,身高档差一般采用5厘米,胸围档差一般采用4厘米,并可查询其它部位的档差大小。(一)归档建表点放码操作步骤服装各部位档差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建立一张档差尺寸表,用来作为样板缩放的依据。在多个归档中,选出其中一个,用来作为放码的基准,(通常称为基准码号)。我们需要用这个基准码号的尺寸进行制图,从而得到基准码号样板,(也称母板)。通常建议采用中间号型作为基准码号,可以减小放码误差。下表就是某款女装原型的档差尺寸表。表中,S。M。L。XL等符号,代表每个归档的名称,带星号的是基准码号。表格中基准码部位给出了实际尺寸,其它码号给出的,是相对基码的变化尺寸。可以看出各码胸围档差是4厘米,背长和袖长档差是1厘米。(一)归档建表点放码操作步骤下面的工作,就是利用基码尺寸数据,进行制图,取样板。具体操作,请参考本课程其它相关章节。(二)制作基码样板点放码操作步骤在每一样板上,确定出需要特别控制的点,我们称之为放码点。通常情况下,线端点和重要曲线的中间点,需要设定为放码点。每个放码点都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位移量计算,即做推放操作。(三)选择确定放码点点放码操作步骤以第七代文化女装原型为例,图中是原型后片基码M号样板,现在我们来讨论A,B,C,D,E,F等放码点的推放量是如何计算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假设已经得到了大号型L码号样板。由此来反推各个放码点,从M号,到L号的放码量大小。现在我们把M、L两个码号样板,对齐在一起。我们选哪个点将它们对齐呢?从理论上来说,选择任意一个点都可以,但是为了计算方便,建议选择一些特殊点来作为对齐点,这里我们选择后中线和袖窿深线的交点作为对齐点,将两个码号样板重叠在一起。并以交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轴,Y轴分别落在袖窿深线 和 后中线上。(四)计算放码点的推放量点放码操作步骤设L码号对应的放码点分别为,A撇,B撇,到,F撇等6点。我们要推导A点的放码量,其实就是讨论A点是如何移动到A撇点的。这个位移过程可以分解为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位移。所以点的放码量通常都是“一对”数据,分别从水平方向x,垂直方向y,两个维度,去描述一个点的移动轨迹。现在我们来讨论A点在水平方向上放码量ΔX的大小。为此,我们做两条辅助线。从A点向x轴做垂线,与x坐标轴相交于P点,同样从A撇点向x轴做垂线,与x坐标轴相交于P撇点。同时设坐标轴原点为O点。那么A点在水平方向上的放码量就等于线段OP撇与线段OP的差值。ΔX = OP’ – OP如果我们知道线段O P与线段O P撇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A点在水平方向上的放码量大小。[0.5s](四)计算放码点的推放量点放码操作步骤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七代文化女装原型的制图过程,寻求使用制图数据,表示出线段O P,与线段O P撇长度的办法。从原型的制图过程可以看出,线段O P的长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背宽,长度为六分之M号胸围 + 4.5厘米。二是肩冲量,长度为2厘米。AP = BM /6 + 4.5 + 2同理,线段A撇P撇 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表示出来。但要注意应该采用L码号的胸围尺寸。A’P’ = BL /6 + 4.5 + 2(四)计算放码点的推放量点放码操作步骤至此,A点在水平方向上的放码量可以表示为ΔX = O P’ – O P= ( BL /6 + 4.5 + 2 ) – (BM /6 + 4.5 + 2 )= ( BL – BM ) / 6从化简过程可以看出,式中的常数项都减掉消除了,剩下的部分正好就是两个码号的胸围档差[=cha1],再乘以系数。而档差值,在我们在前面建立档差尺寸表时,就是已知量,本例中是4厘米。所以放码量计算值为0.67厘米。(四)计算放码点的推放量点放码操作步骤现在我们运用同样的思路,来讨论A点,在垂直方向上的放码量大小。分别通过点A,和点A撇 向y轴做垂线,相交于Q,和Q撇点。那么A点在垂直方向的放码量就等于线段O Q撇,与线段O Q之间的差值。ΔY = O Q’ – O Q现在我们用原型的制图数据表示出A Q,和A撇Q撇的长度。从制图数据中可以看出,线段O Q的长度,等于C O段 减去星号线段的长度,而星号线段的长度等于后领宽长度的三分之一。AQ = (BM/6 + 7) - (BM/20+2.9)/3A’Q’ = (BL/6 + 7) - (BL/20+2.9)/3(四)计算放码点的推放量点放码操作步骤那么ΔY = O Q’ – O Q= (BL/6 + 7) - (BL/20+2.9)/3 – [ (BM/6 + 7) - (BM/20+2.9)/3 ]= (BL - BM)/6 - ( BL - BM)/60等于 L 号的 六分之胸围 加7 减去 三分之后领宽,再减去 M 号的 六分之胸围 加7 减去 三分之后领宽式中 BL - BM 是两个码号的胸围档差,为已知量。带入后本例计算结果为0.6厘米,既A点在垂直方向上的放码量为0.6厘米。(四)计算放码点的推放量点放码操作步骤通过上面的推导,我们知道了A点在水平方向的放码量计算公式为 ΔB /6 (六分之胸围档差),垂直方向的计算公式为 ΔB /6 - ΔB /60 (六分之胸围档差减去六十分之胸围档差),只要确定了码号之间的胸围档差量,便可快速代入计算出点的放码量值。接下来,我们可以采用上面的思路和方法,推导出其它B,C,D,E,F点的放码量。同学可以自行推导练习。通过推导过程我们也可看出,放码点的放码公式跟制图过程密切相关,我们不用去死记硬背各种点的放码量公式,只要熟悉了制图过程,便可计算出放码量大小。(四)计算放码点的推放量点放码操作步骤通过前述操作,我们已经确定了新码号放码点的位置,将这些放码点连接画顺,就得到了新的码号样板。(四)将新的放码点连接画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