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建筑施工技术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Civil Engineering任务三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无粘结预应力是指在预应力构件中的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没有粘结力,预应力筋张拉力完全靠构件两端的锚具传递给构件。具体做法是预应力筋表面刷涂料并包塑料布(管)后,将其铺设在支好的构件模板内,并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张拉锚固。它属于后张法施工。无粘结预应力的优点是不需要预留孔道、穿筋、灌浆等复杂工序,施工程序简单,加快了施工速度。同时,摩擦力小且易弯成多跨曲线型,特别适用于大跨度的单、双向连续多跨曲线配筋梁板结构和屋盖。目录CONTENTS一、无粘结预应力筋制作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施工01无粘结预应力筋制作1.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组成及要求无粘结预应力筋主要由预应力钢材、涂料层、外包层和锚具组成。无粘结预应力筋所用钢材主要有消除应力钢丝和钢绞线图5-32 无粘结筋横截面示意图(a)无粘结钢绞线束;(b)无粘结钢丝束或单根钢绞线1—钢绞线;2—沥青涂料;3—塑料布外包层;4—钢丝;5—油脂涂料;6—塑料管、外包层预应力筋下料时,宜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钢丝束的钢丝下料应采用等长下料。制作好的预应力筋可以用直线或盘圆运输,堆放、存放地点应设有遮盖棚,以免日晒雨淋。装卸堆放时,应采用软钢绳绑扎并在吊点处垫上橡胶衬垫,避免塑料套管外包层遭到损坏。2. 锚具无粘结预应力构件中,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主要是靠锚具传递给混凝土的。因此,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锚具不仅受力比有粘结预应力筋的锚具大,而且承受的是重复荷载。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锚具性能应符合Ⅰ类锚具的规定。预应力筋为高强度钢丝时,主要是采用镦头锚具;预应力筋为钢绞线时,可采用XM型锚具和QM 型锚具。XM 型和QM 型锚具可夹持多根 15或 12钢绞线,或7mm×5mm、7mm×4mm 平行钢丝束,以适应不同的结构要求。0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施工1.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与固定(1)铺设顺序。在单向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比较简单,与非预应力筋的铺设基本相同。在双向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需要配置成两个方向的悬垂曲线。无粘结筋相互穿插,施工操作较为困难,必须事先编出无粘结筋的铺设顺序。其方法是将各向无粘结筋中各搭接点的标高标出,对各搭接点相应的两个标高分别进行比较,若一个方向某一无粘结筋的各点标高均分别低于与其相交的各筋相应点标高时,则此筋可先放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通常是在底部钢筋铺设后进行。水电管线一般宜在无粘结筋铺设后进行,且不得将无粘结筋的竖向位置抬高或压低。支座处负弯矩钢筋通常在最后铺设。(2)就位固定无粘结预应力筋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曲线形状就位并固定牢靠。无粘结筋的垂直位置宜用支撑钢筋或钢筋马凳控制,其间距为1~2m;无粘结筋的水平位置应保持顺直。在双向连续平板中,各无粘结筋曲线高度的控制点用铁马凳垫好并扎牢。在支座部位,无粘结筋可直接绑扎在梁或墙的顶部钢筋上;在跨中部位,无粘结筋可直接绑扎在板的底部钢筋上。(3)张拉端固定张拉端模板应按施工图中规定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位置钻孔。张拉端的承压板应采用钉子固定在端模板上。无粘结预应力曲线筋或折线筋末端的切线应与承压板相垂直,曲线段的起始点至张拉锚固点应有不小于300mm 的直线段。当张拉端采用凹入式做法时,可采用塑料穴模,如图5-35所示;或利用泡沫塑料、木块等形成凹口。图5-35 无粘结筋张拉端凹口做法(a)泡沫穴模;(b)塑料穴模1—无粘结筋;2—螺旋筋;3—承压钢板;4—泡沫穴模;5—锚环;6—带杯口的塑料套管;7—塑料穴模;8—模板2. 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与锚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张拉顺序,宜先张拉楼板,后张拉楼面梁。板中的无粘结筋可依次张拉。梁中的无粘结筋宜对称张拉。板中的无粘结筋一般采用前卡式千斤顶单根张拉,并用单孔夹片锚具锚固。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超过40m 时,宜采取两端张拉;当筋长不超过40m 时,宜采取一端张拉。如遇到摩擦损失较大的情况,则宜先松动一次再张拉。3. 锚固区防腐蚀处理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应及时对锚固区进行保护。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锚固区,必须有严格的密封防护措施,严防水汽进入锈蚀预应力筋。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多余部分宜用手提砂轮锯切割,但不得采用电弧切割。在锚具与承压板表面涂以防水涂料。为了使无粘结筋端头全封闭,在锚具端头涂防腐润滑油脂后,罩上封端塑料盖帽。对凹入式锚固区,锚具表面经上述处理后,再用微胀混凝土或低收缩防水砂浆密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