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阿司匹林合成实验美国新闻周刊80年代封面新闻:阿司匹林,神奇的药物相关链接阿司匹林为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1999年3月6日是阿司匹林正式诞生100周年的日子1898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n对其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很好1899年由德国拜耳(Bayer)公司推广到临床,取名为阿司匹林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阿司匹林从使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阿司匹林的百年历史片剂水溶片剂肠溶片剂栓剂散剂缓释片剂复方制剂阿司匹林临床应用:阿司匹林1985年美国卫生部部长 玛格丽特.赫克勒“一天一片阿司匹林,可以提高美国人民的素质……”“我做到了,你呢?”①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②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阿司匹林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通过了解阿司匹林合成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酰基化反应的理解。2.熟练掌握无水操作方法。3.初步掌握重结晶、抽滤等基本操作。4.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学名为乙酰水杨酸 ,是一种广泛使用具有解热、镇痛、治疗感冒、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疗效的药物。由于水杨酸是一个既具有酚羟基又具羧基的双官能团化合物,因此它能与乙酐作用,得到乙酰水杨酸 。在酰化过程中生成一种乙酰水杨酸酐副产物,这些微量杂质是引起 哮喘、等麻疹等的过敏源物质。为了除去这部分杂质,可先将乙酰水杨酸变为钠盐,再利用高聚物不溶于水的性质将它们分开。三、仪器设备仪器:恒温磁力搅拌器、温度计、球型冷凝管、三颈瓶、抽滤瓶及其它必要玻璃仪器。药品:水杨酸、浓硫酸、醋酐、无水乙醇1.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形冷凝器的250ml三颈瓶中,依次加入水杨酸4g,醋酐10ml,浓硫酸5滴。2.开动搅拌机,置水浴加热,待浴温升至60-70℃时,维持在此温度反应30min。停止搅拌,稍冷,将反应液倾入75ml冷水中,继续搅拌,至阿司匹林全部析出。3.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2-3次,压干,得粗品。四、实验步骤(一)乙酰化(二)精制1.将所得粗品置于50ml锥形瓶中,加入3ml乙醇,于60 ℃水浴上加热至阿司匹林全部溶解,将滤液慢慢倾入20ml热水中,自然冷却至室温,析出白色针状结晶。2.待结晶析出完全后,抽滤,用少量稀乙醇(1:1)洗涤,压干称重,计算收率。装置:抽滤装置重结晶后的产品五、注意事项1.反应温度不能过高;仪器要全部干燥。2.重结晶时,将热滤液在室温下静置,慢慢冷却、结晶。在冷却过程中一般不要振摇滤液,也不要放在冷水甚至冰水中快速冷却。否则,形成的晶体颗粒细,表面积大,容易吸附杂质。3.本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水温<90℃),否则将增加副产物的生成,如水杨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酐等。1.在阿司匹林的合成过程中,需要加入少量的浓硫酸,其作用是什么?除硫酸外,是否可以用其它酸代替?2.本实验产生的主要杂质是聚合物,生成的原理是什么?3.药典中规定,成品阿司匹林中要检测水杨酸的量,为什么?本实验中采用什么方法除去?4.重结晶为什么选用乙醇-水为溶剂?在精制过程中为什么滤液要自然冷却?快速冷却会出现什么现象?六、思考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