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捻转血矛线虫病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毛圆科,血矛属的一些线虫寄生于羊、牛、骆驼和鹿等反刍兽的真胃(第四胃)内引起的疾病。一、病原捻转血矛线虫虫体纤细呈毛发状,雄虫因吸血而显现淡红色,雌虫由于白色的生殖器官和红色的肠管相互扭转,形成了红白相间的外观、故称捻转血矛线虫,又称捻转胃虫。虫体的头端尖细,两侧有一对向后伸出的颈乳突。二、生 活 史雌虫在真胃中产卵,卵随粪便排到外界,在卵内形成幼虫,孵出第一期幼虫。第一次蜕皮变为第二期幼虫,再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即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被牛羊食入。到达真胃,第三次蜕皮,变为第四期幼虫,再一次蜕化变为第五期幼虫。约在感染后第2-3周,经过发育成熟而产卵,在感染后4-5周产卵量达最高峰,成虫的寿命约一年左右。三、症 状急性型(少见):以肥羔羊突然死亡为特征,死羊眼结膜苍白,高度贫血。亚急性型:以贫血和消化紊乱为主要特征。患羊眼结膜苍白,下颌和下腹部水肿;身体逐渐衰弱,被毛粗乱,放牧时落群,甚至卧地不起;下痢便秘交替。慢性型:症状不明显,呼吸脉搏频数下降,心音减弱。四、治 疗1.硫化二苯胺:绵羊每头10-30 g,山羊每头5-20 g,牛每头20-50 g,用稀面糊做成悬浮液灌服,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用药后可见羊排红色尿,但无妨,数天内即消失。2.左咪唑:羊剂量为7.5 mg/kg,牛剂量为4-6 mg/kg,一次口服,也可配成注射液皮下或肌肉注射。3.噻嘧啶:牛剂量为25 mg/kg,羊剂量为40-50 mg/kg,一次口服。4.丙硫咪唑:羊剂量为2.5-10 mg/kg,一次口服。五、防制定期驱虫,一般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放牧期间将少量硫化二苯胺混于精料或食盐内饲喂,每只羊每天0.5-1 g,预防效果良好。避免在低湿草地放牧,不在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减少幼虫感染机会,不饮小坑死水,换饮干净的流水或井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轮牧。加强饲养,合理补充精料,增强畜体抵抗力。加强粪便管理,将粪便堆集发酵,消灭虫卵和幼虫。用X射线和紫外线照射致弱的感染性幼虫(虫苗)进行预防性免疫接种,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