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三节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以咳嗽,喷嚏,雏鸡流鼻液,产蛋鸡产蛋量减少,呼吸道粘膜呈浆液性、卡他性炎症为特征。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RNA病毒、有囊膜,病毒粒子有核衣壳蛋白(N)、膜蛋白(M)和纤突蛋白(S)三种特异性蛋白,至少有27个不同血清型。一、病原学特征1.形态特征2.接种特性接种至10~11日龄鸡胚尿囊腔中,导致鸡胚萎缩。56℃ 15min 失去活力,对低温的抵抗力很强,在-20℃时可存活7年;一般消毒剂,均能在3~5min内将其杀死;病毒在室温中能抵抗1%HCl(pH2)、1%石炭酸和1%NaOH(pH12)1h,而在pH7.8时最为稳定。3.抵抗力易感动物:鸡是IBV的自然宿主,各种龄期的鸡均易感, 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也高,一般以40日龄以内的鸡发病最严重。传播途径: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经消化道感染。传染源:病禽和带毒禽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饲养管理不良等易造成本病的发生。二、流行病学特征潜伏期1-7d,平均3d。鸡感染后出现不同的症状。1.呼吸型:鸡群常突然发病,并迅速波及全群幼雏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咳嗽,呼吸啰音等2周龄以内的病雏鸡,常见鼻窦肿胀、流鼻液、流泪、频频甩头等症状;康复鸡大多发育不良,形体消瘦;三、临床症状5~6周龄以上的鸡与幼鸡相似,发出“咕噜”呼吸音,夜间最为明显,同时出现黄白色或绿色下痢,死亡率较低。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下降25%~50%,畸型蛋、软壳蛋、粗壳蛋增多。蛋清稀薄如水,蛋黄与蛋清分离。康复后难恢复至从前。主要发生于2-4周龄鸡;病鸡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1~4d),咳嗽、喷嚏夜间明显。受感染鸡群突然发病,并于2-3d内逐渐加剧;病鸡挤堆、厌食,排白色稀便,粪便中几乎全是尿酸盐。发病后10-12天达到死亡高峰,死亡率可达30%,21d后死亡停止。2.肾型1.呼吸型:主要病变见于气管、支气管、鼻腔、肺等呼吸器官表现为气管环出血,管腔中有黄色或黑黄色栓塞物;四、病理变化幼雏鼻腔、鼻窦粘膜充血,鼻腔中有粘稠分泌物;肺脏水肿或出血;患鸡输卵管发育受阻,变细、变短或成囊状;产蛋鸡的卵泡变形,甚至破裂(成年鸡虽然成熟的卵泡很多,却不能产蛋,形成“假母鸡”)。输卵管发育异常,形成浆液性囊肿2.肾型:鸡肾脏极度肿胀、颜色苍白,呈花斑样;输尿管增粗呈灰白色。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则有赖于病毒分离与鉴定及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1.病毒分离:病料(喉头分泌物和泄殖腔内容物、气管、肺组织和肾脏等 )接种9-11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腔,取尿囊液进行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并观察鸡胚病变。2.人工发病试验:将感染性的鸡胚尿囊液通过气管内接种或点眼感染方式,接种1日龄SPF雏鸡或无母源抗体的健康雏鸡。经18h~36h后,接种鸡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本方法在气温较低的冬春季节进行,较易获得成功。五、诊断1.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坚决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严防病鸡和带毒鸡的引入等措施是防止本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方法。新引进的鸡群可放入少数易感鸡混合饲养,观察2周,易感鸡不发病,表明不带毒,方可混群饲养。六、防治2.免疫接种在1天龄和7天龄用ND+IB(H120株)二联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25-30日龄用IB(H52株)点眼或滴鼻;开产前用灭活油乳疫苗肌肉注射每只0.5ml。对肾型传支、或变异株,应用与当地流行毒株抗原性一致的疫苗品系进行免疫。对于饲养周期长的鸡群最好每隔60d~90d用H52苗喷雾或饮水免疫。3治疗措施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降低鸡群密度,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对防止继发感染,具有一定的作用。对肾型传染性气管炎,发病后应降低饲料中蛋白的含量,并注意补充K+和Na+,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第四节 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ILT)是以危害育成鸡和成年产蛋鸡为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并咳出带血的分泌物;剖检病变为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糜烂、坏死和大面积出血。ILTV属于疱疹病毒科, -型疱疹病毒亚科、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禽疱疹病毒Ⅰ型。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基因组长度约为155kb;病毒颗粒呈球形,为二十面体对称(未成熟100nm左右);成熟的病毒粒子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纤突(195~250nm)病毒的糖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的毒力不同,其对鸡和鸡胚的致病性有差异,在细胞培养物和鸡胚绒毛尿囊膜形成的蚀斑大小和形态也不尽相同。一、病原学特征1.形态特征接种于10~12d鸡胚绒毛尿囊膜,使鸡胚在接种后2~9d死亡,胚体变小,绒毛尿囊膜增生和坏死,有灰白色的斑块病灶。病毒在鸡胚细胞培养物上生长时,引起核染色质变位和核仁变圆,胞浆融合,成为多核巨细胞。病毒还可在鸡白细胞培养物上生长,引起以出现多核巨细胞为特征的细胞病变。2.接种特性3.抵抗力抵抗力不强,对氯仿和乙醚等脂溶剂敏感;在55℃15min或38℃ 48h可失去感染性,煮沸可立即灭活病毒,在生理盐水中置55°~77℃很快被灭活; 5%的石炭酸1min、3%的来苏水和1%的氢氧化钠溶液30s即可灭活病毒;在甘油盐水中37℃可存活7d~14d;病毒在干燥的材料中可生存一年以上;在-20℃~-60℃下可长期保存其毒力。易感动物:育成鸡和成年产蛋鸡多发,鸭、鸽、珍珠鸡、麻雀等不易感,哺乳动物不感染。传染源:病鸡及康复后的带毒鸡传播途径:上呼吸道及眼内传染,也可经消化道感染。流行特点: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冬、春多见,同群鸡传播速度快,2d~3d内可波及全群,感染率可达90%~100%。群间传播速度较慢,常呈地方流行性。近年来该病的“温和型”感染逐渐增多,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主要表现为感染鸡的黏液性气管炎、窦炎、结膜炎、消瘦。二、流行病学特征三、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鸡潜伏期6~12d,人工气管接种2~4d即可发病,潜伏期长短与病毒的毒力有关。1.呼吸型(急性流行):由强毒株感染引起,成年鸡较为多见,发病急、传染快。最急性病例于24h左右死亡,多数5d~10d或更长,耐过者8~10d即可恢复病鸡伸颈张口吸气,低头缩颈呼气,闭眼呈痛苦状,蹲伏地面或栖架上。精神差,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发出湿性啰音和喘鸣音,甩头。严重的病鸡高度呼吸困难,痉挛下咳嗽,咳出带血的黏液或血凝块,在墙壁、鸡笼、垫草上占有血痕。产蛋量下降,下降幅度可达35%或停产。2.眼结膜型(轻微型)由弱毒株感染引起,流行经过缓和,发病率较低, 呼吸道症状较轻,病鸡眼结膜充血,眼睑肿胀,1d~2d后流眼泪及鼻液,分泌黏性或干酪样物,上下眼睑被分泌物粘连眶下窦肿胀,有的病鸡失明病程较长,长的可达1个月,死亡率低,大约2%。产蛋鸡产蛋率下降,畸形蛋增多。四、病理变化1.急性型:典型病变在气管和喉头组织。病初喉头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出血,甚至坏死,喉头气管可见带血的黏性分泌物或条状血凝块;中后期(2~3d后)死亡鸡只喉头气管黏膜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假膜,并在该处形成栓塞,患鸡多因窒息而死亡。严重时,炎症可扩散到支气管、肺和气囊或眶下窦。肺一般正常或充血以及小区域炎症变化;内脏器官无特征性病变。2.慢性型:鼻腔、眶下窦充血、水肿,有干酪样渗出物。喉头出血喉头血凝块气管出血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结合病毒分离与鉴定及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1)病毒分离与鉴定鸡胚接种:病料处理后接种9~12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后4d~5d鸡胚死亡,绒毛尿囊膜增厚、有灰白色的痘斑样坏死灶。绒毛尿囊膜作包涵体检查可见细胞核内包涵体。包涵体的检查:在发病早期取发病鸡气管、喉头、眼结膜上皮组织,经姬姆萨染色可检出典型的核内嗜酸性包涵体。细胞培养:病毒接种鸡胚肾细胞,24h后出现细胞病变,可检出多核细胞(合胞体)、核内包涵体和坏死病变。病毒中和试验: 用已知抗血清与病毒分离物作中和试验,用单层细胞培养的空斑减少试验或绒毛尿囊膜坏死斑减少试验,可鉴定分离病毒。五、诊断(2)动物接种用发病鸡的气管分泌物或组织悬液,经喉头或鼻腔或气管接种易感鸡,2d~5d可出现典型的ILT症状和病变。(3)血清学诊断检测ILTV抗体的血清学方法有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琼脂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VN)、ELISA方法等,检测病料中抗原的方法有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IP)、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双抗体夹心ELISA、单抗捕捉ELISA、Dot-ELISA等。(4)分子生物学方法可检测ILTV和区分强弱毒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探针技术、DNA酶切图谱分析。这些方法敏感、检出量低、特异、快速,可以检测出早期感染和潜伏感染。(5)鉴别诊断黏膜型鸡痘在喉头气管处黏膜可见隆起的单个或融合在一起的灰白色痘斑,一般不见气管的急性出血性炎症。维生素A缺乏症口腔咽喉黏膜上散布有白色小结或覆盖有一层白色的豆腐渣样的薄膜,剥离后黏膜完整,没有出血和溃疡。同时还应与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鸡新城疫进行区别。1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坚决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严防病鸡和带毒鸡的引入等措施是防止本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方法。新引进的鸡群可放入少数易感鸡混合饲养,观察2周,易感鸡不发病,表明不带毒,方可混群饲养。六、防治2.免疫接种从未发生过本病的鸡场不主张接种疫苗。疫区与受威胁区,用弱毒疫苗滴鼻、点眼免疫接种,也可用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二联活疫苗 。首免:30-60日龄二免:首免后6周左右种鸡或蛋鸡可在开产前20-30天再免疫一次。3.治疗措施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用平喘药物缓解症状,盐酸麻黄素10mg/d/只,氨茶碱每只鸡每天50mg,饮水或拌料投服。0.2%氯化铵饮水,连用2~3d。中药治疗:中药喉症丸或六神丸每天2~3粒/只,每天1次,连用3天。思考题1.某蛋鸡群部分鸡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产蛋量下降,畸形蛋增多,蛋壳变白,蛋清稀薄如水,鸡胚分离出的病原无血凝性。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B) 。2.某蛋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45%,并产畸形蛋,但受精率和孵化率不受影响,鸡群无其他明显症状,病程持续近2个月,鸭胚分离出的病原具有血凝性。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D) 。3.成年蛋鸡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带血液渗出物,喉部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并糜烂,取发病两天的病鸡喉头黏膜上皮检查,见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A)A.鸡新城疫 B.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C.鸡传染性喉气管炎D.产蛋下降综合征 E.马立克氏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