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伪狂犬 课件(共22张PPT)-《畜禽疫病防治》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伪狂犬 课件(共22张PPT)-《畜禽疫病防治》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节 伪狂犬
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由匈牙利科学家首先分离出病毒。20世纪中期,PR在东欧及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流行较广,60年代之前,猪被感染后其症状比较温和,在养猪业中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60-70年代,由于强毒株的出现,猪场爆发Pr的数量显著增加,而且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其症状明显加剧。
在完成猪瘟净化的地区,伪狂犬病被认为是对经济影响最大的猪病毒病。仔猪感染死亡率100%。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烧、发痒(猪不表现发痒)和脑脊髓炎症状。
种猪表现不育,公猪发生睾丸肿胀、萎缩等;母猪表现返情,屡配不孕,妊娠母猪流产和产死胎。
繁殖母猪在发情期配种后再次发情的现象称为返情
一、病原
1.形态结构
PRV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暂定水痘病毒属
病毒粒子呈椭圆或圆形,无囊膜粒子直径为110-150nm;有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直径180nm。囊膜表面有呈放射排列的纤突,长8-10nm,DNA分子量为87×106。
2.抵抗力
PRV是疱疹病毒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
在物体表面和液体中可存活7 d。在pH4-9之间保持稳定。腐败条件下,病料中的病毒经11d失去感染力。
PRV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等敏感。5%石碳酸经2min灭活,0.5%-1%氢氧化钠使其灭活。对热的抵抗力较强,55-60℃经30-50min才能灭活,80℃经3min灭活。
3.抗原性
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抗原性不同的PRV毒株。
在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病毒的糖蛋白起着重要作用,现已发现在PRV至少有gⅠ、gⅡ、gⅢ、gp50、gp63、gX、gH、gL、gM、gN和gK等11种糖蛋白。
二、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PRV是感染动物种类多和致病性强的一种病毒。除各种年龄的猪、牛都易感外,在自然条件下使羊、犬、猫、兔、鼠、水貂、狐等动物感染发病。实验动物中家兔、豚鼠、小鼠都易感。其中以家兔最敏感。
2.2 易感动物
病毒随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排出,流产胎儿、阴道分泌物和胎盘也有病毒。
2.3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空气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2.3.1 垂直传播 PRV可通过胎盘而传递给子体,而母体免疫球蛋白却不能,所以对胎儿的感染是致命的。
2.3.2 媒体传播 带有病毒的空气飞沫核可随风传到9 km或更远的地方,使健康猪群受到感染。被污染的饲料、或带病毒的鼠、羊等动物也可传播。
三、症状
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程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哺乳仔猪最为敏感,15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表现为最急性型,病程不超过72h,死亡率100%,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拉稀、发抖、运动不协调、流涎、颈部肌肉僵硬、四肢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
育肥猪则大多数伴有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一般不发生死亡,耐过后呈长朗隐性感染带毒或排毒。
成年猪常不呈现可见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体温升高,一般不发生死亡。母猪妊娠初期,可在感染后的20天左右发生流产,在妊娠后期,经常发生死胎和木乃伊,或者产出弱胎和死胎。
①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
②新生仔猪大量死亡,感染后3-5天内是死亡高峰,病仔猪有明显神经症状、昏睡、鸣叫、呕吐、拉稀。
③断奶仔猪发病死亡,临床主要表现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④母猪不育症。秋季母猪屡配不孕,反情率高达90%。
我国猪伪犬病临床有四大症状
四、病理变化
神经症状明显的病猪脑膜充血、水肿、脑灰质点状出血、脑脊髓液增多。
鼻腔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
扁桃体水肿,咽炎和喉头水肿,喉粘膜点状和斑状出血。
肺充血水肿,呼吸道有大量泡沫状水肿液。
四、诊断
4.1 病毒分离和鉴定 采取脑组织、扁桃体,用PBS制成10%悬液或鼻咽洗液接种猪、牛肾细胞或鸡胚成纤维细胞,于18-96h出现病变,有病变的细胞用H·E染色,镜检可看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4.2 兔体接种试验 上述悬液经2000r/min离心1Omin,取上清液1~2ml经腹侧皮下或肌肉接种家兔,通常在36-48h后注射部位出现剧痒,病兔啃咬注射部位皮肤,皮肤脱毛、破皮和出血,继之四肢麻痹,体温下降,卧地不起,最后角弓反张,抽搐死亡。
4.3 血清学诊断
4.3.1 中和试验 有较高灵敏度,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将标准病毒株与连续倍比稀释的等量血清混匀后,37℃中和1h,接种在96孔微量培养板上的单层猪肾继代细胞(PK-l5)或鸡胚成纤维细胞,置37℃,5%CO2培养观察CPE,以能完全中和试验病毒的血清最高稀释度的倒数为该血清的中和效价,中和效价大于或等于12的判为阳性。
4.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程由铨等应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固相微球直接ELISA检测感染,小白鼠额下腺、耳下腺混合物、肝、脾、肺、肾等材料,PRV的阳性检出率为98%。
4.3.3 PCR技术
冉多良,石建平,周复春,冉智光等先后应用PCR技术对PRV进行基因扩增,均获得了特异敏感的结果。
五、防制
目前尚无治疗办法,高免血清被动免疫适用于最初感染猪群中的哺乳仔猪,母猪的抗体通过初乳传给仔猪,母体源体可持续大约4~6周。母体被动免疫可以保护仔猪的致命感染。
已发病或检查出伪狂犬病病毒感染阳性的猪场,建议所有的猪都应进行免疫。
(1)灭活疫苗
种猪(包括公猪)第1次注射后,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注射一次,产前一个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可获得非常好的免疫效果,能将哺乳仔猪保护到断奶。留作种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间隔4~6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育肥用的断奶仔猪在断奶时注射一次,直到出栏。
(2)弱毒疫苗
种猪第1次注射后,间隔4~6周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4个月注射一次。育肥猪断奶时注射一次,直到出栏。
灭活苗和弱毒苗只能降低接种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不能阻止带毒猪排毒。PR一旦传入猪场就很难根除,在发生过PR的猪场,停止使用疫苗后又会引起本病的发生。
因此,在疫区进行疫苗接种外,非疫区应加强对引进猪的检疫,隔离饲养,搞好圈舍卫生,从而控制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