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知识目标:掌握正常心音的特点及病理性心音的种类;技能目标:能够辨别各种病理性的心音;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职业精神。心音的听诊学习目标心音的听诊一、正常心音二、听诊方法三、异常心音心音:由心缩音(第一心音)、心舒音(第二心音)组成。一、正常心音第一心音:二尖瓣和三尖瓣在心脏收缩时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类似 “咚”音。第二心音:心脏的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在心脏舒张时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类似“嗒”音。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区别项目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声音特点 低而钝浊,持续时间长,尾音也长 较高,持续时间较短,音尾终止突然产生部位 房室的瓣关闭和振动 半月瓣关闭和振动最强部位 心尖部 心基部心音间的时距 第一心音到第二心音之间较短 第二心音到下一次心动周期的第一心音之间较长与心搏动的关系 同时 不同时听诊部位:左侧心区,3-6肋间,胸壁下三分之一。听诊方法:助手将动物站立保定,使其左前肢向前移半步。术者戴上听诊器半蹲于动物左侧,右手按于动物胸背部作支点。左手持集音头,平放于心区听诊心音。二、听诊方法二、听诊方法1.主动脉口第二心音; 2.二尖瓣口第一心音3.肺动脉口第二心音; 4.三尖瓣口第一心音心音的最佳听诊点最强听取点 听诊胸壁 位置二尖瓣口第一心音 左胸壁 第5肋间,肋骨肋软骨接合处三尖瓣口第一心音 右胸壁 第3至第5肋间,肋骨肋软骨接合处附近主动脉口第二心音 左胸壁 第4肋间,肩端线下1-2指处肺动脉口第二心音 左胸壁 第2至第4肋间,稍高于胸骨心音的最佳听诊点三、异常心音心音频率的增多与减少,一般与脉搏的增减变化原因及意义是相同的。(一)心音频率的改变(二)心音强度改变1.心音增强(1)两心音均增强见于热性病的初期、伴有剧痛性疾病、心脏肥大,某些心脏病的初期、轻度的贫血与失血,应用强心剂等;(2)第一心音增强(相对于第二心音)见于大失血、高度心力衰竭、剧烈腹泻、休克与虚脱等。(3)第二心音增强肺动脉口第二心音增强,见于肺充血、肺气肿、肺炎初期等。主动脉口第二心音增强,见于高血压、左心肥大、肾炎等。2.心音减弱(1)两心音均减弱:见于一切引起心肌收缩力量减弱的病理过程中,如心肌炎、渗出性胸膜炎等;(2)第二心音减弱:见于大失血、高度心力衰竭、剧烈腹泻、休克与虚脱等。第二心音显著减弱并伴有明显的节律不齐,常为危重之兆,预后不良。(3)第一心音减弱:单独的第一心音减弱在临床实际中几乎很少遇到。1.心音混浊:特点:心音音调低、浊、含混不清。诊断意义:见于热性病及其他引起心肌损害的多种疾病;如口蹄疫、结核、猪瘟、猪丹毒、某些中毒等。2.奔马律:特点:出现了第三个附加的心音,如远来的奔马蹄声。诊断意义:见于严重的心肌炎、心肌梗塞、左房室口狭窄等。(三)心音性质的改变(四)心音的重复与分裂1.第一心音的重复与分裂咚-咚-嗒 提示心肌的重度变性2.第二心音的重复与分裂咚-嗒-嗒 见于重度的肺充血或肾炎两心音强弱或间隔时间不等,称为节律不齐。常见于心脏的兴奋性与传导机能障碍或严重的心肌损害。复杂的心律不齐在临床上难以识别,常借助于心电图进行检查。(五)心音节律的改变心律不齐:临床意义每次心音的间隔时间不等并其强度不一心功能不全、洋地黄中毒、器质性心脏病、心衰、缺钾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早搏)特点种类(六)心杂音伴随心脏舒、缩活动产生的正常心音以外的附加音响。分类定义心外杂音心内杂音1.心外杂音种类 声音特点 临床意义心包摩擦音 似用指腹摩擦 耳壳声 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拍水音 似液体振荡的声音 心包积水心包外杂音 胸膜摩擦音 胸膜肺炎特点----听之距耳较近,一般均很明显。用听诊器集音头压迫心区,可使杂音增强。杂音一般较固定,且可较长时间存在。种类 声音特点 临床意义器质性杂音 粗糙的吹风样具有不可逆性 房室瓣、动脉瓣形态改变机能性杂音 柔和的吹风样,具有可逆性 贫血、心肌弛缓、心扩张2.心内杂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