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果实与种子类药材 课件(共14张PPT)《天然药物学基础》常见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鉴定小茴香同步教学(人卫版第二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果实与种子类药材 课件(共14张PPT)《天然药物学基础》常见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鉴定小茴香同步教学(人卫版第二版)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1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英)Fennel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药食两用,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始载于唐《新修本草》。本草称:肥茎丝叶……开花如蛇床花而色黄,结子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
小茴香又称茴香、香丝
菜,原产欧洲地中海沿
岸,全株具特殊香辛味,
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
新添香,故称“茴香”。
一、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成熟果实。
主产于内蒙、山西等地。
8~10月果实初熟时采割,
晒干,打下果实。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二、植物形态
①多年生草本,全株具粉霜,有强烈的香气。
②茎直立,上部分枝,有棱。
③叶互生,二至四回羽状细裂,最终裂片丝状。下部叶具长柄,基部鞘状抱茎。
④复伞形花序顶生,花小,金黄色。
⑤双悬果卵状长圆形,有5条隆起的纵棱。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1、双悬果长圆柱形,稍弯曲。
2、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花柱基,基部有时具细小的果柄。
3、分果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断面略呈五边形,背面4边约等长,中心灰白色,油性。
4、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三、性状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四、显微鉴定
1.横切面
①外果皮 一列扁平细胞,被角质层。
②中果皮 纵棱处有维管束(2个外韧型维管束),周围木化网纹细胞;背面纵棱间各有1棕色油管,接合面油管2 个,共6个。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小茴香分果横切面简图
1.外果皮 2.中果皮 3.维管束
4.内果皮 5.种皮 6.油管 7.胚乳
8.胚 9.种脊维管束
③内果皮 1 列扁平细胞,细胞长短不一;镶嵌细胞,5~8个细胞纵向排成一组,各组以斜角相连,互相嵌合成镶嵌状。
④种皮细胞 一列,扁长,含棕色物,接合面有种脊维管束。
⑤胚乳细胞 多角形,含糊粉粒,内有细小草酸钙簇晶。
⑥ 胚 位于中央。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小茴香分果横切面简图
1.外果皮 2.中果皮 3.维管束
4.内果皮 5.种皮 6.油管 7.胚乳
8.胚 9.种脊维管束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难点释疑
一般果实种子类药材的内果皮多由1列薄壁细胞组成(五味子);核果则全部为石细胞(乌梅);伞形科果实(小茴香)的内果皮是以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为一群,并以其长轴相互作不规则方向嵌列,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层)细胞”。
维管束
油管
内胚乳
种皮
内果皮
韧皮部
木质部
韧皮部
外果皮
网纹细胞
2. 粉末特征
粉末绿黄色或黄棕色。
①木化网纹细胞 无色或淡黄色,长椭圆形或长条形,壁上有大型纹孔。
②油管碎片 黄棕色至红棕色。
③内果皮镶嵌细胞 5-8个狭长细胞为一组,以长轴做不规则方向的嵌列。
④胚乳细胞 多角形,内含糊粉粒,其中包有小簇晶。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五、 化学成分
1.挥发油,称为茴香油。(1.5% mL/g)
油中主要为反式茴香脑(GC 1.4%)、α-茴香酮、甲基胡椒酚及茴香醛等。
2.香豆素类:7-羟基香豆素
花椒毒素、欧前胡素。
3.黄酮类:槲皮素。
4.脂肪油:含有多种抗氧化剂。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1.取粉末0.5g加入乙醚适量,冷浸1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加2,4-二硝基苯肼盐酸试液2~3滴 ,溶液显橘红色。(检查茴香脑)
2. 取粉末0.5g加入乙醚适量,冷浸1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20%氢氧化钾乙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盐酸调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液1~2滴,显紫色。(检查香豆素)
六、理化鉴别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七、功效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理气,止痛,温中健胃。
主治: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胀痛,少 腹冷痛,痛经,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
用量:3~6g。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八、附注 伪品
小茴香 Foeniculi Fructus
莳萝子:
伞形科植物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的果实。
吉林、甘肃、四川等省误做小茴香用。
双悬果广椭圆形,表面棕色至深棕色。分果断面两侧棱呈翅状延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