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动物类药材 课件(共26张PPT)《天然药物学基础》常见动物类药材的鉴定鹿茸同步教学(人卫版第二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2动物类药材 课件(共26张PPT)《天然药物学基础》常见动物类药材的鉴定鹿茸同步教学(人卫版第二版)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1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英)Hairy Anther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一、 来源
本品为脊索动物门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 L.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前者习称“花鹿茸”,
后者习称“马鹿茸”。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二、 动物形态
1.梅花鹿
身长1.5m左右,雄鹿有角,雄鹿出生后6~8个月额骨表皮膨起,内有骨突起称为稚角(习称毛桃);
生后第二年夏天稚角延长生长称为初角茸或锥茸(习称锥角子);
生后第三年所生的角具1~2个枝叉,其后每年早春脱换新角,增生一叉,最多至4~5枝叉。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2.马鹿
身长2米余;角可多至6~8枝叉,全身披棕色或红棕色毛,无白斑。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三、 采制
梅花鹿为国家 一级保护动物,野生较少,禁止捕猎。马鹿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日渐减少,严禁滥捕。
采收方法分砍茸与锯茸二种。
①从第三年的鹿开始锯取 。
②二杠茸每年采收两次:
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头茬茸);
采后50~60天采第二次(二茬茸)。
1.锯茸
③三岔茸只收一次,约在7月下旬。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锯下的花鹿茸进行排血、洗茸、扎口、煮烫、干燥等加工,马鹿茸煮烫时不要求排血。
将锯下的鹿茸挤去一部分血液,锯口处用线绷紧,固定于架上,放入沸水锅中烫炸片刻(锯口露出水面),取出微晾后再烫炸,反复操作至茸内积血排尽,晾干或烘干。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2.砍茸
用于老鹿、病鹿,将鹿头砍下,再将鹿茸连脑盖骨锯下,除尽残肉,绷紧脑皮,如上法反复烫炸。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四、产地
马鹿茸
东北产者称
“东马鹿茸”,西北产者称“西马鹿茸”。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1.花鹿茸
二杠
1.主枝(大挺)
2.第一侧枝(门庄)
1
2
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直径较大挺略细。
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虎口),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有致密的蜂窝状小孔。
五、性状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1.主枝(大挺)
2.第一侧枝(门庄)
3. 第二侧枝
2
1
3
三岔
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习称为“起筋”和“骨钉”或“骨豆”)。
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体轻。气微腥,味微咸。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
体较重。无腥气。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2.马鹿茸
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气腥臭,味咸。
单门
三岔
莲花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1.东马鹿茸
“单门”大挺长25~27cm,外皮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
“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蜂窝状小,孔稍大。
“三岔”皮色深,质较老。
“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有棱筋和疙瘩,分支的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2.西马鹿茸
大挺多不圆,长30~100cm,锯口骨质。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1、角基(草桩)
2、珍珠盘
3、锯茸部位
4、茸根、
5、主干
6、眉枝(门庄)
(第一侧枝)
7、大虎口
8、第二门桩
9、小虎口
10、冰枝
11、第三侧枝
12、嘴头
13、主干茸头
梅花鹿三岔茸 马鹿四岔茸
花鹿茸 锯 茸 二杠 一个分枝、主枝“大挺”、离锯口约1cm出分出侧枝“门庄”
三岔 具两个分枝
二茬茸(再生茸) 主枝下部具有纵棱筋、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已骨化
砍茸 带头骨的茸
马鹿茸 锯茸 单门 一个侧枝
莲花 两个侧枝
三岔 三个侧枝
四岔 四个侧枝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六、化学成分
1.磷脂类
卵磷脂、脑磷脂、糖脂、神经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
神经鞘磷脂、神经酰胺等。
2.氨基酸、肽类
17种氨基酸、鹿茸多肽Ⅰ、Ⅱ。
3.糖及苷类
葡萄糖胺、半乳糖胺、酸性粘多糖、硫酸软骨素A等。
4.其他:含胶原、次黄嘌呤、尿嘧啶、尿嘧啶核苷、鸟
苷、腺苷、肌酸酐、激素类等。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七、理化鉴别
1. 茚三酮反应
显蓝紫色。
2.TLC
鹿茸对照药材、甘氨酸对照品。
正丁醇-冰醋酸-水=3:1:1
茚三酮溶液显色。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八、功效
性味:性温,味甘、咸。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主治: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 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 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用量:1~2g;研粉冲服。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1.鹿角 
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或梅花鹿C.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鹿角脱盘呈盔状或扁盔状,直径3~6㎝(珍珠盘直径4.5~6.5㎝),高1.5~4㎝。
本品具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作用。
九、附注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2.鹿角胶 
为鹿角经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将鹿角锯成长6~10cm的段,漂泡至水清,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或加入明矾细粉少量),静置,滤取胶液,用文火浓缩(可加适量豆油、冰糖、黄酒)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呈扁方形块。
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质脆,易碎,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甜。
本品温补肝肾,益精养血。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3.鹿角霜 
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春、秋二季生产,将骨化角熬去胶质,取出角块,干燥。
具温肾助阳,收敛止血作用。用于脾肾阳痿,食少吐泻,白带,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痈疽痰核。
此外,鹿筋、鹿鞭、鹿胎、鹿血、鹿心、鹿皮等均具药用价值。
鹿角霜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4. 鹿茸混淆品-驯鹿茸
骨质化
圈厚,约
占到直径
的一半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5. 鹿茸混淆品-驼鹿茸
6.鹿茸伪品——假鹿茸
用动物毛皮包裹动物骨胶等物经伪制而成。
假鹿茸片呈类圆形片,厚薄不均,外皮灰褐色,具短毛。
切断面;棕紫色,无蜂窝状细孔,偶有圆凹点。
鹿茸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