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皮类药材 课件(共41张PPT)高一《天然药物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章 皮类药材 课件(共41张PPT)高一《天然药物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二、厚朴
五、黄柏
一、牡丹皮
三、肉桂
四、杜仲
六、秦皮
七、香加皮
第六章 皮类药材
第六章 皮类药材
牡丹花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属于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其花与芍药花相似,故称为姊妹花。二药又都是常用的中药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
牡丹原植物
一、牡丹皮 Cortex Moutan
【性状鉴定注意点】
1.筒状或半筒状,有纵裂缝。
2.“原丹皮”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刮去外皮后呈粉红色(称“刮丹皮”或“粉丹皮”),内表面有发亮的牡丹酚结晶。
3.质硬而脆,断面显粉性。
4.有特异香气,味微苦而涩,稍有麻舌感。如图所示。
牡丹皮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一、牡丹皮 Cortex Moutan
【化学成分】主要含丹皮酚原苷、丹皮酚苷、丹皮酚、芍药苷及挥发油等。
【功效应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一、牡丹皮 Cortex Moutan
知识链接
1.凤丹皮
为牡丹皮的地道药材,主产安徽铜陵凤凰山.
2.商品外观品质
均以条粗、肉厚、香气浓、亮银星多者为佳。商品分为原丹皮和粉丹皮两种,习惯认为粉丹皮质优。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一、牡丹皮 Cortex Moutan
厚朴为较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李时珍称:“其木质朴而皮厚,味辛烈而色紫赤,故有厚朴、烈赤诸名”。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枝皮及根皮。
二、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产地】厚朴主产于四川、湖北,习称“紫油厚朴”或“川厚朴”,质量最佳;凹叶厚朴主产于浙江、福建,习称“温朴”。
第六章 皮类药材
【植物形态特征】厚朴为落叶乔木,高7~15m。单叶互生,革质,倒卵形或长倒卵形,先端钝圆或短尖,基部楔形。花与叶同时开放,花白色,单生枝顶,芳香,花被片9~12,聚合蓇葖果长园状卵形,木质。花期4~5月,果期9~10月。如图所示。
凹叶厚朴与厚朴相似,主要区别为叶先端凹陷,形成二圆裂。
【采收加工】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于;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放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二、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厚朴原植物
凹叶厚朴原植物
叶端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二、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性状鉴定】
干皮:
1.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2.筒朴外表面灰棕色,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
3.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内层紫褐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发亮的细小结晶。
4.气香烈,味辛辣微苦。如图所示。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二、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枝皮(枝朴):呈单筒状,形状气味如筒朴而较淡薄。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细小弯曲形如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稍坚韧,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二、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根朴
靴朴
筒朴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二、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显微鉴定】
1.厚朴横切面
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有的可见落皮层。皮层外侧有石细胞环带,内侧散有多数油细胞及石细胞群。韧皮部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多,数个成束;亦有油细胞散在。如图所示。
厚朴横切面详图
1. 木栓层 2. 石细胞环带 3. 异型石细胞 4. 油细胞 5. 韧皮射线 6. 韧皮纤维束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二、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2.厚朴粉末
纤维甚多,直径15~32 m,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齿状,木化,孔沟不明显。石细胞类方形、椭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直径11~65 m,有时可见层纹。油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50~85 m,含黄棕色油状物。如图所示。
厚朴粉末图
1. 石细胞 2. 纤维 3. 油细胞 4. 木栓细胞 5. 筛管分子
分枝石细胞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二、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化学成分】含木脂素类成分,主要为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挥发油约1%,其中β-桉油醇占95%以上;另含少量生物碱,主要有木兰箭毒碱等。经小白鼠抓网试验证明,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具有特殊而持久的肌肉松弛作用。木兰箭毒碱能使运动神经末梢麻痹,引起全身松弛性运动麻痹现象。
【功效应用】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二、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知识链接
厚朴花 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 的干燥花蕾。性温味苦。功能理气化湿。治疗胸脘痞闷,纳谷不香。
厚朴花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二、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香气浓郁、甜辣兼有的味道使其特征明显。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产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
三、肉桂 Cortek Cinnamomi
第六章 皮类药材
【采收加工】秋季剥取生长期5~6年以上的树皮和枝皮,加工成不同的规格,主要有:
1.桂通 为5~6年生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呈筒状。
2.企边桂 为10余年生树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晒干。
3.板桂 为老树茎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迭,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4.桂碎 在肉桂加工过程中剩下的碎块。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三、肉桂 Cortek Cinnamomi
【性状鉴定】
1.“企边桂”呈浅槽状,
2.“桂通”多呈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l0cm,厚0.2~0.8cm。
3.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
4.易折断,断面颗粒状,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5.气香浓烈,味甜而辣。如图所示。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三、肉桂 Cortek Cinnamomi
企边桂
桂通
板桂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三、肉桂 Cortek Cinnamomi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1%~2%,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75~95%。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2%(ml/g),含桂皮醛不得少于1.5%。桂皮醛及桂皮酸钠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增加其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并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桂皮醛还有解热、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
【功效应用】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痛经。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课堂互动
观察肉桂药材,找出主要性状鉴别特征,并与桂皮对比,比较两者的主要性状特征。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三、肉桂 Cortek Cinnamomi
知识链接
1.桂枝 为肉桂的干燥嫩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主治风寒感冒、关节痹痛、血寒经闭等。
2.桂子 为肉桂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功效温中暖胃,主治胃脘寒痛。
3.桂皮 为樟科天竺桂C.japonicum Sieb.等多种植物的树皮,来源较复杂。皮薄、质硬、不油润、香气淡薄,气清香而凉似樟脑。虽含桂皮醛,但成分与肉桂不尽相同,不可以肉桂入药,一般作食用香料应用。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三、肉桂 Cortek Cinnamomi
自然界中少见的单科单属单种植物,银白色、细密、富弹性的橡胶丝都是杜仲的重要性状特征 。
【来源】 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产地】 主产于贵州、湖北、四川、陕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4~6月剥取树皮,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表面呈紫褐色,晒干。
四、杜仲 Cortex Eucommiae
第六章 皮类药材
【性状鉴定注意点】
1.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
2.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未去粗皮者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平滑。
3.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
4.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
杜仲药材
第六章 皮类药材
四、杜仲 Cortex Eucommiae
知识链接
1.杜仲叶 为杜仲的干燥叶。折断面有少量银白色橡胶丝相连。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等证。
2.杜仲混淆品 主要有夹竹桃科植物紫花络石和卫矛科白杜仲的树皮。折断面白色胶丝稀疏而脆,拉长至0.2cm即断,均不可代替杜仲药用。
【化学成分】含杜仲胶6%~10%,并含杜仲醇、去氧杜仲醇、桃叶珊瑚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为杜仲降压的主要有效成分)等。
【功效应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第六章 皮类药材
四、杜仲 Cortex Eucommiae
黄柏因其色黄而得名,为常用的清热燥湿药,与黄连、黄芩并称为“三黄”。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植物形态】 黄皮树为乔木,高8~25m。木栓层薄。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15枚,长圆状披针形,上面仅中脉密被短毛,下面密被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集成顶生聚伞状圆锥花序,萼片5,花瓣5。桨果状核果球形,熟后紫黑色。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如图所示。
五、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第六章 皮类药材
黄皮树
黄檗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五、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产地】 主产四川、贵州、陕西、云南、广西、湖北。
【采收加工】 立夏至夏至间剥取生长10年以上的树皮,趁鲜刮去粗皮后晒干。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五、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性状鉴定注意点】
1.呈板片状或浅槽状。
2.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
3.体轻,易折断,断面鲜黄色,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
4.气微,味苦,有黏性。嚼之唾液可被染成黄色。如图所示。
川黄柏饮片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五、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显微鉴定】
黄柏横切面
1.木栓层细胞长方形。
2.皮层宽广,散有众多石细胞及纤维束。
3.韧皮部占大部分,外侧有少数石细胞,纤维束 (硬韧部)与筛管群 (软韧部)相间隔,可见草酸钙方晶。
4.射线宽2~4列细胞,粘液细胞随处可见。如图所示。
皮层
射线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五、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黄柏粉末
1.鲜黄色。纤维鲜黄色,形成晶纤维。
2.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有的呈分枝状,层纹明显;有的可见大型纤维状的石细胞,长可达900 m。
3.草酸钙方晶众多。如图所示。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五、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晶纤维
分枝石细胞
【化学成分】 含小檗碱1.4%~5.8%。此外尚含黄柏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黄柏酮等。黄柏水煎剂及乙醇提取物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五、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知识链接
1.关黄柏 同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吉林、辽宁。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残留的特殊加厚的灰白色栓皮;有的呈片状分层,淡黄绿色。味极苦,嚼之有黏性。小檗碱含量较川黄柏低,功效、主治同川黄柏。2005版药典将其单列为另一品种。如图所示。
2.外观品质 以皮厚、鲜黄色、无栓皮者为佳。川黄柏优于关黄柏。
关黄柏饮片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五、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较常用清热燥湿药。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六、秦皮 Cortex Fraxini
白蜡树原植物
第六章 皮类药材
【性状鉴定注意点】
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白色,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味苦。
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外表面灰棕色,具红棕色圆形横长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如图所示。
取本品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
以整齐、筒状、外皮光滑者为佳。枝皮优于干皮。
秦皮饮片
第六章 皮类药材
六、秦皮 Cortex Fraxini
【化学成分】秦皮甲素、秦皮乙素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亦为产生荧光的物质,并含秦皮苷,秦皮素、鞣质等。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用于痢疾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外用治牛皮癣,煎汤洗患处。
知识链接
伪品 胡桃科植物核桃楸Jugldns maedshurica maxin.的树皮。有的地区误作秦皮用。树皮较薄,厚0.1~0.2cm,常扭曲成绳状,外表面平滑,皮孔少而大,叶痕呈三角形, 内表面暗棕色,难折断,易纵裂。味微苦,略涩。水浸液浅黄棕色无荧光。
第六章 皮类药材
六、秦皮 Cortex Fraxini
香加皮与五加皮名字很相近,均为植物的根皮,常被混用,但临床上使用时有区别,应注意二者的鉴别。
七、香加皮 Cortex Periplocae
杠柳
【来源】为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
第六章 皮类药材
【性状鉴定注意点】
1.呈卷筒状或槽状,块片状。
2.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
3.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
4.有浓厚特异香气,味初苦,而后有刺激感。
香加皮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七、香加皮 Cortex Periplocae
课堂互动
观察香加皮药材,指出主要性状鉴别特征。
【化学成分】主要为杠柳毒苷、杠柳皂苷及4-甲氧基水杨醛等香气成分。
【功效应用】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每日3~6g, 注意本品有毒,服用不宜过量。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七、香加皮 Cortex Periplocae
五加皮
细柱五加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七、香加皮 Cortex Periplocae
知识链接
五加皮(南五加皮) 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呈不规则卷筒状,外表面灰褐色,可见略扭曲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斑痕;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等。如图所示。
香加皮含有杠柳毒苷,有毒,不能作为五加皮应用。
第六章 皮类药材
七、香加皮 Cortex Periplocae
谢谢观看
卫生部教材办公室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天然药物学(配套光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