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叶类药材课件(共28张PPT)-高一《天然药物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章 叶类药材课件(共28张PPT)-高一《天然药物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二、侧柏叶
五、番泻叶
一、银杏叶
三、桑叶
四、枇杷叶
六、紫苏叶
七、艾叶
第七章 叶类药材
银杏树又名公孙树、鸭掌树。为古代遗子植物,在地球上已存在约2亿年,素有“天然活化石”之称。寿命颇长,有的可活上千年,其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
第七章 叶类药材
一、银杏叶 Folium Ginkgo
银杏树
【性状鉴定注意点】
1.完整者呈扇形。
2.黄绿色或浅棕黄色,具二叉分支脉,叶脉细而密,叶面光滑无毛,易纵向撕裂。
3.体轻。
4.气微,味微苦。如图所示。
银杏叶
第七章 叶类药材
一、银杏叶 Folium Ginkgo
课堂互动
观察银杏叶药材或饮片,找出主要性状鉴别特征。
【化学成分】含银杏双黄酮、异鼠李素、山柰酚、槲皮素、银杏内酯A、B、C,白果内酯等。
【功效应用】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
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
第七章 叶类药材
一、银杏叶 Folium Ginkgo
知识链接
白果(银杏)为银杏的干燥成熟种子。白果味甘苦带涩,性平有小毒。主要功能是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咳嗽,带下白浊,遗尿,尿频。中国民间也有食用白果的习惯,但白果不宜多吃,食前应将果中绿色胚芽(有毒)除去,以防不良反应。
白果
第七章 叶类药材
一、银杏叶 Folium Ginkgo
知识拓展
1.银杏叶片剂为银杏叶提取物经加工制成的药片。功效为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以及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2.银杏叶在国外的使用及研究情况
西方草药之冠:银杏可多部位入药,对人类的贡献是较大的,如树皮、树根、树叶、果仁都有不同的医疗价值。其中银杏叶在西方国家的医疗保健使用量是所有草药之冠。据悉世界各国(尤其是在法国和德国)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处方,数百万的人在服用银杏叶。
第七章 叶类药材
一、银杏叶 Folium Ginkgo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柏有数种,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侧柏叶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凉血止血药。柏子仁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养心安神药。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枝梢及叶。
侧柏
二、侧柏叶 Cacumen Platycladi
第七章 叶类药材
【性状鉴定】
1.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
2.质脆,易折断。
3.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侧柏叶
【化学成分】含扁柏双黄酮、新柳杉双黄酮、槲皮素、槲皮苷、山柰酚等。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二、侧柏叶 Cacumen Platycladi
第七章 叶类药材
人们说,桑树全身都是宝,叶可养蚕,皮可造纸,果可食用,叶、枝、果穂、根皮均是药,确实不虚此名。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

三、桑叶 Folium Mori
第七章 叶类药材
【性状鉴定】
1.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
2.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
3.质脆。
4.气微,味淡、微苦涩。
桑叶
【化学成分】含芸香苷、腺嘌呤、胆碱、葫芦巴碱、麦角甾醇、维生素B1等。
【功效应用】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
三、桑叶 Folium Mori
第七章 叶类药材
枇杷味美甘甜,是我国南方常见水果,其叶味苦形殊,是临床常用的止咳平喘药,因叶的背面有毛,易致咳嗽,故用时去毛为要。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
四、枇杷叶 Folium Eriobotry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性状鉴定注意点】
1.叶片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
2.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
3.革质而脆,易折断。
4.气微,味微苦。如图所示。
枇杷叶
四、枇杷叶 Folium Eriobotry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化学成分】含苦杏仁苷、皂苷、熊果酸、齐墩果酸、维生素B1、维生素C等。
【功效应用】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课堂互动
观察枇杷叶的性状特征,指出最主要鉴别特征。
四、枇杷叶 Folium Eriobotry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番泻叶是我国进口药材之一,主产于印度、埃及等地,为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泻下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
【原植物形态特征】狭叶番泻:为矮小灌木,高约1~1.5m。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小叶4~8对。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荚果扁平长方形,种子6~8枚,花期9~12月,果期次年3月。
尖叶番泻与上种相似,但小叶4~5对。荚果。种子6~7枚。
五、番泻叶 Folium Senn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产地】主产于印度、埃及等地。我国广东、海南、云南也有栽培。
【采收加工】狭叶番泻叶在开花前摘下叶片,阴干,然后加压打包。尖叶番泻叶于9月间果实将成熟时,剪下枝条,摘取叶片后晒干。
五、番泻叶 Folium Senn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性状鉴定注意点】
1.狭叶番泻: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如图所示。
2.尖叶番泻: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
番泻叶
五、番泻叶 Folium Senn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显微鉴定】
番泻叶横切面
两种叶的横切面特征大体相同: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和单细胞非腺毛。叶肉组织为等面型,上栅栏细胞长柱状,通过中脉,下栅栏细胞较短;海绵细胞中常含有草酸钙簇晶。中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二侧均有微木化的纤维束,其外侧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如图所示。
五、番泻叶 Folium Senn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主脉
番泻叶横切面简图
非腺毛
五、番泻叶 Folium Senn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番泻叶粉末:
1.淡绿色或黄绿色。
2.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 m。
3.非腺毛单细胞,壁厚,有疣状突起。
4.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
5.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主要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大多为2个,也有3个的。如图所示。
非腺毛
晶纤维
气孔
簇晶
五、番泻叶 Folium Senn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化学成分】主含番泻苷A、B、C、D,芦荟大黄素双蒽酮苷、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及少量大黄酸、 芦荟大黄素等。番泻叶的泻下有效成分及其泻下作用机理均与大黄相似,但不含大量鞣质类成分,故无泻后继发便秘的副作用,因而可用于习惯性便秘。
【功效应用】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每日2~6g,入煎剂宜后下,或开水泡服。注意孕妇慎用。
五、番泻叶 Folium Senn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知识链接
1.应用 番泻叶广泛用于治截瘫病人大便潴留,开颅手术后引起的便秘,外伤便秘及老年性便秘等。也常用作妇科手术、结肠手术前的肠道用药准备。
2.伪品 在进口番泻叶中曾发现掺有耳叶番泻Cassia auriculate的干燥叶片。本品含蒽苷甚微,无泻下成分,不供药用。叶端钝圆或微凹,两面均有较多的毛茸,主脉基部及小叶柄处毛茸多而密。气微,味微苦,稍有粘性。
五、番泻叶 Folium Senn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紫苏叶因部分茎和叶呈紫色而得名,为治疗风寒表证常用药,另可用于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症。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六、紫苏叶 Folium Perill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性状鉴定注意点】
1.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边缘具圆锯齿。
2.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
3.质脆。
4.气清香,味微辛。如图所示。
紫苏叶
六、紫苏叶 Folium Perill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紫苏油)约0.5%,油中主要成分为紫苏醛、紫苏醇、紫苏酮、紫苏红素等。紫苏醛为紫苏油的香气成分,具防腐作用。
【功效应用】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知识链接
1.紫苏子 简称“苏子”,为紫苏的成熟果实。功效降气消痰,润肠平喘。用于咳嗽气逆,痰多喘急,肠燥便秘。
2.验方 治食鱼蟹中毒,包括过敏,出现腹痛、呕吐,或遍身风疹瘙痒,可用鲜苏叶60克、生姜20克,加清水二碗半,煮至二碗,一日分2~3次口服。若上方中再加入厚朴5克、生甘草5克,效果更好。
六、紫苏叶 Folium Perillae
第七章 叶类药材
艾叶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应用较早的中药之一,除内服外,还可制成艾条,以灸法治病。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i.et Vant.的干燥叶。
七、艾叶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第七章 叶类药材
【性状鉴定注意点】
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如图所示。
艾叶
七、艾叶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第七章 叶类药材
【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1,8-桉油精、水芹烯、樟脑等。
【功效应用】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
七、艾叶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第七章 叶类药材
课堂互动
请依据中医理论,解释艾叶与侧柏叶止血作用有何不同。
知识拓展
1.治疗痛经:用生艾叶10克,红花5克,开水泡20至30分钟,1次口服,一般在经来前或经期服2剂,效果良好。
2.用于养生保健:养生堂用艾叶10克,红花5克,开水泡15分钟,泡脚,有驱寒通经的作用。
3.艾香:据临床报道,医院手术室准备间,走廊利用艾香点燃,进行空间杀菌消毒,效果显著。
七、艾叶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第七章 叶类药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