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八、麝香一、珍珠二、全蝎三、蜂蜜四、阿胶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五、牛黄六、羚羊角七、鹿茸第一节 概述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第一节 概述我国应用动物类药材有悠久的历史。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天然药物资源12800余种,其中动物类1581种(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161种)。《中国药用动物志》收载动物药1546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动物药材50种。1.动物学名的命名采用林奈的双名法,即由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三部分组成。如林麝Moschus berezouskii Flerov。2.动物种以下的分类等级只用亚种,如果种内有不同的亚种时,则采用三名法,即是将亚种名写在种本名之后,再写亚种定名人,如中华大蟾蜍Bufo bufu gargarizans Cantor。3.如有亚属,则亚属名放在属名与种加词之间,并加括号,如乌龟Chinemys(Geoclemys)reeuesii(Gray)。4.若属名有改变,原定名人加括号,重新定名人,一般不写出,如拟海龙Syngathoides biaculeatus(Bloch)。5.动物命名一般不用变种、变型。一、动物命名简介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第一节 概述1.动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本章介绍的药用动物属以下3门:软体动物门Mollusca如珍珠。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如全蝎、蜂蜜。脊索动物门Chordata如阿胶、牛黄、羚羊角、鹿茸、麝香。3.动物类天然药物的分类可按分类系统、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理及功效等进行分类。二、动物分类简介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第一节 概述按药用部位分类如下:1.动物的干燥全体 如全蝎、斑蝥、海龙等。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 如蛤蚧、蕲蛇、金钱白花蛇等。3.动物体的一部分 如角类(鹿茸、羚羊角、水牛角等);鳞甲类(鳖甲、龟甲、穿山甲等);贝壳类(牡蛎、珍珠母等);脏器类(蛤蟆油、紫河车等)。4.动物的生理产物 如蟾酥、蝉蜕、蛇蜕、蜂蜜等。5.动物的病理产物 如牛黄、珍珠、僵蚕等。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 如阿胶、猪胆粉、鹿角胶、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血余炭等。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第一节 概述动物类药材的鉴定,包括原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性状鉴定是最常用的方法。由于某些动物类药材入药部位的特殊性(如生理产物、病理产物、加工品或动物体一部分),和某些仿真性很强的伪品的存在,仅凭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一般理化鉴定不能有效鉴别动物类药材,故现代分析手段大量用于动物类药材的鉴定。三、动物类药材鉴定方法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一、珍珠 Margarita【来源】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产地】马氏珍珠贝所产珍珠称海珠,褶纹冠蚌、三角帆蚌所产的珍珠称淡水珠。现多为人工培养。【采收加工】天然珍珠,全年可采,捞起珠蚌,自体内取出珍珠,洗净,干燥。人工养殖珍珠经2~3年培育,珍珠生长良好,珠光美丽,就可采收。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1.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2.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3.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4.无臭,无味。【性状鉴定注意点】图12-1 珍珠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理化鉴定】1.取本品,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浅蓝紫色或亮黄绿色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亮。2.取本品粉末,加稀盐酸,即发生大量气泡,滤过,滤液显钙盐的鉴别反应。【功效应用】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用于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生云翳,疮疡不敛。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链接珍珠母 Concha Margaritifera Usta本品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 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 的贝壳。本品具平肝潜阳,定惊明目作用。用于头痛眩晕,烦躁失眠,肝热目赤,肝虚目昏。图12-2 珍珠母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来源】本品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产地】主产于河南、山东,前者习称“南全蝎”,后者习称“东全蝎”。【采收加工】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二、全蝎 Scorpio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性状鉴定要点】1.本品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2.头胸部呈绿褐色,7节,前面有1 对短小的螯肢及1 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3.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7节色深;后腹部棕黄色,6 节,末节有锐钩状毒刺。4.气微腥,味咸。图12-3 全蝎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化学成分】含蝎毒素,为一种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的毒性蛋白,与蛇及毒虫的神经毒类似。蝎毒素含有多种毒性和非毒性多肽,这些多肽对神经系统有广泛生物活性。有人从蝎毒中经柱层析分得抗癫痫肽。【功效应用】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来源】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 mellifera Linnaeus所酿的蜜。春、夏、秋季均可采收,过滤除去杂质。【动物形态】蜂群是由工蜂、蜂王及雄蜂三种类型的个体所组成,但只有一个蜂王,少数雄蜂,绝大多数都是工蜂。图12-4 蜜蜂三、蜂蜜 Mel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性状鉴定要点】 1.本品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2.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葡萄糖、果糖)析出。3.气芳香,味极甜。【化学成分】主含葡萄糖及果糖约70%。另含少量蔗糖、糊精、有机酸、蛋白质、挥发油、维生素类、酶类等成分。图12-5 蜂蜜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拓展蜂蜜的品质评价蜂蜜被誉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含有大量易被人体吸收的糖类、氨基酸及维生素,营养丰富。1.相对密度应在1.349 以上。2.酸度 取本品10g ,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混匀,加酚酞指示液2滴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ml,应显粉红色,10秒钟内不消失。3.淀粉和糊精 取本品2g,加水10ml,加热煮沸,放冷,加碘试液 1滴,不得显蓝色、绿色或红褐色。4.5-羟甲基糠醛 在284nm 与336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差不得大于0.34。5.本品含还原糖不得少于64.0%。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链接蜂胶本品为蜜蜂科昆虫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的干燥分泌物。多数呈棕黄色、棕褐色或灰褐色,具光泽。气芳香,味苦,有辛辣感。本品具抗菌消炎、调节免疫、抗氧化、加速组织愈合。用于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功效应用】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链接蜂蜡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分泌的蜡。本品为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呈黄色、淡黄棕色或黄白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有蜂蜜样香气,味微甘。本品具收涩,敛疮,生肌,止痛作用,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另用作成药赋型剂及油膏基质。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链接蜂乳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等工蜂咽腺分泌的乳白色胶状物。又称蜂王浆、王浆。蜂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B族维生素、维生素E、多种氨基酸、类似乙酰胆碱样物质、促性腺样物质和抗生素类物质等。滋补强壮。用于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心血管机能不全,慢性肝炎,溃疡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innaeus 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产地】主产于山东、浙江;江苏、河北、湖北亦产。图12-6 驴四、阿胶 Colla Corii Asini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采收加工】将驴皮漂泡去毛,切块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冷凝,切块,晾干,即得。【性状鉴定】1.本品呈方形或长方形块状。2.表面黑褐色,平滑有光泽。3.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4.气微,味微甘。图12-7 阿胶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链接新阿胶 (《中药部颁》第19册)本品为猪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为阿胶的代用品。呈长方形块,棕褐色,有光泽,质坚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易溶于热水。本品含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1.5O%。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三十。本品具滋阴、补血、止血等作用。用于血虚体弱、月经不调;吐血、衄血;血小板、白血球减少。【功效应用】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烊化冲服。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干燥的胆结石。【产地】 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采收加工】 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图12-8 牛五、牛黄 Calculus Bovis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性状鉴定要点】1.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等,大小不一,少数呈管状或碎片。2.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有的具龟裂纹。3.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4.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5.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图12-9 牛黄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化学成分】主含胆红素及钙盐、胆酸、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亦含牛磺酸等多种氨基酸和钾、钠、钙、镁、铁、锌、铜、锰等金属元素。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理化鉴定】1.经验鉴别 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2.取本品少许,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稍放置,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3.薄层色谱法 对照品:胆酸、去氧胆酸;照薄层色谱法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检查胆酸)4.薄层色谱法 对照品:胆红素;照薄层色谱法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检查胆红素)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拓展牛黄品质评价1.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第一法)测定,不得过9.0%。2.总灰分 不得过10.0%。3.游离胆红素 不得过0.70。4.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C24H40O5)不得少于4.0%。5.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C33H36N4O6)不得少于35.0%。【功效应用】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链接体外培育牛黄Calculus Bovis Sativus(《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本品系以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本品呈球形或类球形,表面光滑,呈黄红色至棕黄色。体轻,质松脆,断面有同心层纹。气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能“挂甲”,嚼之易碎,不粘牙。本品含水分不得过9.0%。含胆酸(C24H40O5)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6.0%。含胆红素(C33H36N4O6)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35.0%。功效与牛黄相似。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链接人工牛黄 Calculus Bovis Artifactus(《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本品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制成。本品为黄色疏松粉末。味苦,微甘。本品含水分不得过5.0%。含胆酸(C24H40O5)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13.0%。含胆红素(C24H36N4O6)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0.63%。功效与牛黄相似。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链接培植牛黄 Cultural Calculus Bovis(《部颁标准》批准文号:(90)卫药准字Z-16号)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活体胆囊中培植的干燥胆结石。手术或宰杀时,带核取出,除去胆汁及粘液,干燥,去核。本品为不规则片块或粉末,棕黄色或黄褐色。质较疏松,间有少量灰白色疏松状物和乌黑硬块。气微腥,味微苦而后甘,有清凉感,能“挂甲”,嚼之易碎,不粘牙。本品含水分不得过9.0%。含游离胆红素不得过0.70。含胆酸按干燥品计算应为7.0%~13.0%。含胆红素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35.0%。功效与牛黄相似。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拓展牛黄及其代用品的使用情况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4]21号)。通知规定: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含牛黄的新药,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但不得以人工牛黄替代。其他含牛黄的品种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或人工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已明确处方使用牛黄或其代用品的品种如需变更处方使用牛黄或其代用品,应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 Saiga tatarica Linnaeus的角。【产地】主产于俄罗斯,我国新疆北部边境地区亦产。【采收加工】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以8-10月捕捉锯下的角色泽最好。图12-10 赛加羚羊六、羚羊角 Cornu Saigae Tataricae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性状鉴定要点】1.本品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2.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光润如玉。3.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4.角的基部内有 “骨塞”,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5.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6.质坚硬。气微,味淡。图12-11 羚羊角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化学成分】含角蛋白、磷酸钙及不溶性无机盐等。【功效应用】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知识拓展一、羚羊角的炮制1.羚羊角镑片 取羚羊角,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干燥。2.羚羊角粉 取羚羊角,砸碎,粉碎成细粉。二、羚羊角混淆品有同科动物鹅喉羚羊Gazella subgutturosa 、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 、黄羊Procapra gutturosa 等的角,以上混淆品均无“通天眼”、不呈半透明。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来源】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图12-12 梅花鹿图12-13 马鹿七、鹿茸 Cornu Cervi Pantotrichum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产地】梅花鹿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北等省。马鹿茸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采收加工】采收方法分砍茸与锯茸二种。①锯茸:一般从第三年开始锯取,二杠茸(具一分枝)每年采收两次,小满前后开始第一次锯茸(头茬茸),立秋前后锯第二次(二茬茸);三岔茸(具二分枝)每年采收一次,通常在7月下旬锯取。②砍茸:用于老鹿、病鹿,将鹿头砍下,再将鹿茸连脑盖骨锯下。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性状鉴定要点】花鹿茸 1.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1cm 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2.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3.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图12-14 花鹿茸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马鹿茸 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气腥臭,味咸。12-15 马鹿茸12-16 鹿茸片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化学成分】含多种氨基酸,总量可达50%以上,另含胆甾醇类、脂肪酸类、多胺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药理作用】本品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等有显著影响,表现出雄性激素样作用、抗衰老作用、强壮作用及免疫促进作用等。【理化鉴定】显色反应 取本品粉末0.1g,加水4ml,加热15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1ml, 加茚三酮试液3 滴,摇匀,加热煮沸数分钟,显蓝紫色(氨基酸显色反应);另取滤液1ml,加10%氢氧化钠溶液2 滴,摇匀,滴加0.5% 硫酸铜溶液,显蓝紫色(蛋白质显色反应)。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链接鹿茸的炮制与加工1.鹿茸片 取鹿茸,燎去茸毛,刮净,以布带缠绕茸体,自锯口面小孔灌入热白酒,并不断添酒,至润透或灌酒稍蒸,横切薄片,压平,干燥。2.鹿茸粉 取鹿茸,燎去茸毛,刮净,劈成碎块,研成细粉。【功效应用】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链接鹿角 Cornu Cervi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 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鹿角胶 Colla Cornus Cervi本品为鹿角经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温补肝肾,益精养血。鹿角霜 Cornu Cervi Degelatinatum本品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温肾助阳,收敛止血。此外,鹿筋、鹿鞭、鹿胎、鹿血、鹿心、鹿皮均具药用价值。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马麝M.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 M. moschiferus Linnaeus 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麝香资源保护麝香是名贵中药材和高级香料。针对我国麝类数量急剧减少、现存麝类已临濒危的严峻现实,2003年2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颁布第7号令,将麝科所有种类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03年3月,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类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3]30号)中要求:全面禁止猎捕麝和收购麝香的行为。八、麝香 Moschus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动物形态】林麝 形体矮小,吻短,裸露无毛,头小无角,耳直立,眼圆大。雄兽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下微弯。雌兽上犬齿细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尾甚短,成熟雄麝腹部在脐和阴茎之间有特殊的麝香腺。马麝 形体最大,吻长。原麝 形体较大,吻短。图12-17 林麝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产地】主产于四川、西藏、陕西、贵州等省。四川、陕西、安徽等省建立了养麝场,进行家养繁殖。【采收加工】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因麝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固此法现已禁用)。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性状鉴定要点】毛壳麝香 1.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2.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 小囊孔。3.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图12-18 毛壳麝香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麝香仁 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图12-19 麝香仁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化学成分】主含麝香酮0.9%~3﹪。麝香酮为无色粘性油状液体,具特异强烈香气,由麝香蒸馏精制而得。麝香酮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妊娠子宫更为敏感。麝香酮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理化鉴定】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麝香仁油润,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润湿,用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粘手、染手、顶指或结块。3.取麝香仁少量,撒于炽热的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融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应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灰化后,残渣呈白色或灰白色。4.取麝香少许,加五氯化锑研磨,香气消失,再加氨水少许研磨,香气恢复。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拓展品质评价1.本品不得检出动、植物组织、矿物和其他掺伪物。不得有霉变。2.干燥失重 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35.0%。3.总灰分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照灰分测定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不得过6.5% 。4.麝香酮含量 照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酮不得少于2.0%。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功效应用】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癓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用量0.03~0.1克,孕妇禁用。知识链接麝香的药用价值我国应用麝香防病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很多急救和常用中成药都以麝香为原料,《 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收载的2621种处方中,含麝香的处方就有295种。其中形成了很多国宝级的传统中成药品种,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西黄丸、麝香保心丸、片仔癀、云南白药、六神丸等。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拓展麝香掺伪品的鉴定掺伪品:曾发现有下列物质掺入麝香中:锁阳粉末、肝脏粉末、干燥血液、羊粪、淀粉、儿茶、铁末、砂土等。可用下列方法检识:1.取粉末少许,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得显植物纤维及其他植物组织。2.取粉末少许加水煮片刻,过滤,滤液分为二份,分别加碘溶液及5%三氯化铁溶液,不得呈蓝色,蓝黑色或蓝绿色。3.取粉末少许入坩锅中烧之,真品的灰烬呈类白色。4.按药典方法进行灰分测定,正品的灰分不得超过8%。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知识拓展一、人工麝香研制和生产有关机构经过长达20余年协作攻关开发出的人工麝香生产专利技术,2004年3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生产批准文号。该新技术生产的人工麝香其主要药理作用与天然麝香基本相同。二、关于中成药处方中使用天然麝香、人工麝香有关事宜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5]353号)。第二节 常用药材鉴定第十二章 动物类药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