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生活需要法律
1.政治认同: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知道治理国家需要法律。
2.法治观念: 熟悉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遵法、护法的好公民。
3.责任意识: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案例,培育学生处置、运用社会信息的技术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法治的意义。
自主预习:
1.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的产生及本质
4.法治的含义、要求与意义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01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开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违背了哪部法律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学校生活离不开法律
李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4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所得税。
(1)李华享有了哪些权利?
(2)履行了哪些义务?
受教育权、劳动权、选举权。
受教育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劳动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
问题
李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4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所得税。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法律和我们的关系
把下列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连接起来。
1.刚出生时,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
以为我申办身份证。
2.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
3.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4.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就业。
5.年满十八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6.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
选,依法服兵役。
7.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
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
8.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A.劳动法
B.宪法、选举法
C.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D.户口登记条例、居民身份证法
E.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F.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
G.宪法、兵役法
H.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人身权利
受教育权、 受教育的义
被抚养权
劳动就业
选举权和被选举
依法服兵役的义
劳动报酬
权
赡养扶助父母的义 务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2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法治的脚步
第二部分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 个王朝——夏。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 律称为“禹刑”。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朝的《汉 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 完整的成文法典。
追溯法治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 用习惯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想一想: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原始社会的人靠什么来约束行为?
一切重大的事情都由全体氏族成员平等地讨论决定,借助神灵和道德的力量来判定是非善恶,不存在专门管理社会的特殊权力机构。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人们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相互协作,产品没有剩余,只能平均分配,实行原始公有制。
产生在原始公有制基础上的氏族习惯,是协调社会纠纷、约束人们共同劳动以及平均分配的共同准则。
人们通过氏族习惯自觉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二 法治的脚步
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氏族习惯自觉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切重大的事情都由全体氏族成员平等地讨论决定,不存在专门管理社会的特殊权力机构。
是不是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法律?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但在当时,却仍然上演着这样的悲剧:鲁国国君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国君大喜。
国君:来人呐,快请告发者,孤重重有赏!
侍卫:报!启禀陛下,告发者已带到
国君:尔等想要何奖赏,孤无不应允,快快讲来
告发者:陛下,草民不敢妄求奖赏,只求陛下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因为他是我父亲
国君:大胆,你竟敢告你父亲?拖出去,斩了
告发者:陛下,陛下饶命!草民何罪之有啊!
国君:哼!告父即不孝,不孝父母者定不能忠于国家,拖出去,斩!
告发者:陛下饶命!陛下!陛下!......
3、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
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 的标尺。 (P 87/1)
统治阶级的意志
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
法
统治国家、管理社会
工具
李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
志和利益的体现。
>想一想,制定的法律在维护着哪些人的利益
法律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 度的产物。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 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 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法律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建设法治国家
依法
治国
收
谋私
1954年新中国宪法
1982现行宪法
1999提出建设法治国家
2010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4年依法治国总目标
是什么 作用
法治的脚步
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
目标,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有什么重要意义
(1)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重要意义: ①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②是实 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 必由之路。
中华人区内
课堂总结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治的脚步
①法律在身边
②法律嵌入生活之中、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
法治
内涵
依法治国
③法律相伴一生
法律
本质
制定和颁布
规范和调整
服务
指导
履行义务
:阶级意志、工具、标尺
含义
要求
重要性
:依法治理
: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共同愿景 治理现代化标志
、
:
:法治体系、法治国家
必由之路
享有权利
总目标
意义
法治助推中国梦
生活需要法律
1.依法生活,会获得美满的生活。法律调整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邻里
关系、继承关系等社会关系。按照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符合全体人民的愿
望,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是一种协调、和睦、稳定,有利于国家、社会、家
庭、个人的关系。这体现了 ( A )
A.法律调整社会关系
B.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
C.法律规定公民履行的各项义务
D.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典》其中被称为“好人法”的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
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的这一规定有利于( D )
①承载道德观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②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③保障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正能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从摇篮到坟墓、
从白天到黑夜、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学习工作到文体娱乐,我们都可以
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的依据和保障。这说明 ( B )
A.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 B.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C.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