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植物器官的形态《天然药物学基础》同步教学 -叶第2课时课件(共35张PPT)(人卫版第二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植物器官的形态《天然药物学基础》同步教学 -叶第2课时课件(共35张PPT)(人卫版第二版)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植物刺的鉴别
植物刺分为枝刺、叶刺和皮刺三类。
枝刺由腋芽发育而成,着生在叶腋处,如皂荚的刺。
叶刺是叶的变态,其叶腋处生有腋芽或正常的枝条,如小檗的刺。
皮刺是茎枝上的表皮或皮层形成的尖锐突起,如玫瑰的刺。
从外形看三种刺相似,但枝刺和叶刺常发生在腋芽和节的部位,而皮刺无规则地分布在茎枝上;枝刺和叶刺由枝和叶变态而来,刺内有维管束相连而不易折断,皮刺与维管组织毫无关系,易于剥落,且剥落面光滑而平坦。

2.叶的类型
(1)单叶
一个叶柄上只着生一个叶片的,称为单叶,单叶的叶腋处有腋芽,如桑、枇杷等。
(2)复叶
一个叶柄上着生两片以上小叶片的称复叶。复叶的叶柄称总叶柄,着生小叶的部分称叶轴,小叶具有小叶柄,小叶柄叶腋处无腋芽,总叶柄的叶腋处有腋芽,如五加、槐等。复叶的小叶排列在同一平面上,落叶时小叶先脱落,然后总叶柄和叶轴同时脱落。

(a)羽状三出复叶(葛) (b)掌状三出复叶(蛇莓)

①三出复叶
总叶柄上着生三片小叶的复叶。若顶生小叶具有叶柄的,称为羽状三出复叶,如大豆。若顶生小叶无叶柄的,称掌状三出复叶,如半夏。
②掌状复叶
叶轴顶端着生三片以上的小叶,呈掌状排列。如五加、人参等。
掌状复叶(刺五加)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③羽状复叶
小叶片在叶轴两侧呈羽状排列。叶轴顶端只着生1片小叶的称奇数羽状复叶,如甘草、槐等。叶轴顶端着生2片小叶的称为偶数羽状复叶,如皂荚、决明等。

(a)奇数羽状复叶(刺槐)
(b)偶数羽状复叶(山合欢)
(c)二回羽状复叶(川楝)
(d)三回羽状复叶(南天竺)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羽状复叶的叶轴作1次羽状分枝,分枝两侧着生小叶的,称二回羽状复叶,如含羞草、云实等。叶轴作2次羽状分枝,在第二级分枝两侧着生小叶柄的,称为三回羽状复叶,如南天竺、苦楝等。叶轴作3次以上羽状分枝的,称为多回羽状复叶。
④单身复叶
总叶柄顶端只有一片发达的小叶,两侧的小叶退化并与总叶柄合生成翼叶,顶生小叶与翼叶间有关节连接,单身复叶外型似单叶。如柚、酸橙、橘等。
单身复叶(香橼)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课堂活动
 列举出常见植物的复叶类型?

三出复叶 掌状复叶 单身复叶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3.单叶和复叶的区别
☆叶轴和小枝区别:
(1)叶轴的先端没有顶芽,小枝常具顶芽。
(2)小叶叶腋无腋芽,总叶柄腋内才有腋芽;小枝上每一单叶叶腋均具腋芽。
(3)复叶的小叶与叶轴常成一平面;小枝上单叶与小枝常成一定角度。
(4)落叶时复叶整个脱落或小叶先落,然后叶轴连同总叶柄一起脱落;而小枝一般不落,只有叶脱落。
3.叶序
叶在茎枝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常见的叶序有下列几种:
(1)对生叶序
每个茎节上着生相对生长的2片叶,如薄荷等。如果对生叶在上一节向左右展开,而下一节向前后展开,因而上下呈十字形排列,则称为交互对生,如紫苏等。
对生叶序
(a)对生
(小叶女贞)
(b)交互对生
(续随子)

(2)互生叶序
每个茎节上着生1片叶,各叶在茎枝上呈螺旋状排列,如桃、桑、柳等。如果各叶交互向左右展开形成一平面,则称为二列互生,如玉竹、姜等。
(a)互生(桑)
(b)二列互生(玉竹)

(3)轮生叶序
每个茎节上着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呈轮状排列,如茜草、夹竹桃、轮叶沙参等。
轮生叶序(重楼)

轮叶沙参
(4)簇生叶序
①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叶着生于节间极度缩短的茎枝上,密集成簇,如银杏、落叶松、枸杞等。

②茎极为缩短,节间不明显,其叶如从根上生出而成莲座状,称基生叶。

月见草
4.变态叶的类型
(1)苞片(苞叶)
生于花和花序下面的变态叶称为苞片。着生于花序周围或下面的苞片称为总苞片。花序中每朵小花花柄上或花萼下的苞片称小苞片。
苞片的形状与一般的叶不同,虽为绿色,但较小,也有形大而成其他颜色的。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三角梅
1.花 2.苞片
(a)蕺菜
(b)蒲公英
(c)龟背竹
各种苞片
1.花 2.苞片 3.花序 4.总苞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如菊科植物花序下的总苞是由多数绿色的总苞片构成;鱼腥草花序下的总苞是由4片白色的花瓣状的总苞片构成;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序外面常有1片大形的总苞片,称为佛焰苞。
(2)鳞叶
叶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称鳞叶。
①膜质鳞叶,如洋葱鳞茎外层包被,草麻黄、姜、荸荠等;
②肉质鳞叶,能贮藏营养物质,如洋葱、百合等。
鳞叶(洋葱)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叶刺(仙人掌)
(3)叶刺
叶片或托叶变态成刺状,有保护和缩小蒸腾面积的作用。如小檗、仙人掌的刺,是叶退化而成;
刺槐,酸枣的刺是由托叶变态而成。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4)叶卷须
叶变成卷须,以攀援它物而使植物体向上生长。如豌豆的卷须是由羽状复叶顶端的小叶变态而成,土茯苓的卷须是由托叶变态而成。
托叶卷须(土茯苓)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叶卷须(豌豆)
猪笼草的捕虫叶
(5)捕虫叶
食虫植物的特殊变态叶。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捕蝇草
课堂活动
  回答或讨论:
  1. 叶在认识药用植物时有何作用?
  2. 脉序有哪些类型?各举例说明。
  3. 如何区分叶片分裂的类型?
  4. 叶的变态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二)叶的显微结构
1.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结构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一般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1)表皮
位于叶片的表面,腹面是上表皮。背面是下表皮。表皮通常由一列扁平的薄壁细胞组成,不含叶绿体,细胞外壁较厚,常有角质膜(层)。部分表皮细胞向外分化形成毛茸或气孔,一般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的气孔多。

表皮侧面观 表皮顶面观
(2)叶肉
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由含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肉可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①栅栏组织
位于上表皮之下,由1列或数列排列整齐而紧密的长圆柱形细胞组成。其长轴与上表皮垂直,呈栅栏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故叶片的上表面呈深绿色,光合作用效能较强。
②海绵组织
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由一些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大,排列疏松,如海绵状。细胞内含叶绿体少,因而叶的下表皮颜色较浅,光合作用效能较弱。

气室
叶肉组织在上表皮和下表皮的气孔处有较大的空隙,称为气室。这些空隙与叶肉组织的胞间隙相通。
叶片的内部结构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比较明显的叶称为两面叶或异面叶。
有些植物的叶没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或上、下表皮内侧均为栅栏组织,称为等面叶。如番泻叶、桉叶等。

(3)叶脉
分布于叶肉组织中的维管束。主脉是叶肉组织中最发达的维管束。木质部位于腹面,韧皮部位于背面,形成层分生能力很弱,只产生少量的次生组织。
维管束的上下方均有机械组织。小侧脉和细脉的构造趋简化,到了叶脉的末端中只留下1~2个短的螺纹管胞、短而狭的筛管分子和增大的伴胞。

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淡竹叶)
1.运动细胞  2.栅栏组织 
3.海绵组织 4.下表皮  5.木质部   6.韧皮部   7.厚壁组织
2.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叶的形态结构比较复杂,以禾本科植物淡竹叶为例,其叶片仍然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1)表皮
细胞形状比较规则,细胞外壁角质化,并含有硅质。在表皮上常有乳头状突起、刺或毛茸,因此叶片表面比较粗糙。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
在上表皮中有一些特殊大型的薄壁细胞,称为泡状细胞,其具有大液泡,横切面观察
细胞排列略呈扇型。干旱时,泡
状细胞失水,叶片卷曲;水分多
时吸水膨胀,叶片展开,泡状细
胞也称为运动细胞。

(2)叶肉
叶片多呈直立状态,近似两面受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为等面叶。
第二章 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3)叶脉
主脉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周围有1~2列薄壁细胞或厚壁细胞包围,
组成维管束鞘。
木质部导管排列
成倒“V”字形,
其下方为韧皮部。
叶脉的上下表皮
内方均有纤维群。


小结
叶是由茎尖生长锥后方的叶原基发育而来。一般为绿色扁平体,具有向光性。
具有叶片、叶柄、托叶3部分的叶称完全叶,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不完全叶。
叶脉可分为网状脉序、平行脉序和叉状脉序。网状脉序是双子叶植物的主要脉序;平行脉序是单子叶植物的主要脉序。
常见的叶片分裂状态有羽状分裂、掌状分裂,依据叶片裂隙的深浅不同,又可分为浅裂、深裂和全裂3类。

小结
复叶分为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4种类型。其中三出复叶根据顶生小叶是否具柄又分为羽状三出复叶和掌状三出复叶;羽状复叶根据顶端小叶数目分为单(奇)数羽状复叶和双(偶)数羽状复叶,根据羽状复叶叶轴分枝次数又可分为二回羽状复叶和三回羽状复叶。
叶序有互生、对生、簇生和轮生4种类型。

小结
双子叶植物叶片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叶肉通常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2部分,栅栏组织细胞中含有大量叶绿体。叶肉中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明显分化的叶称两面叶,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栅栏组织或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的叶称为等面叶。叶脉维管束为外韧型,木质部位于向茎面,韧皮部位于背茎面。
一般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也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但与双子叶植物结构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