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根及根茎类药材 课件(共16张PPT)《天然药物学基础》常见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鉴定地黄同步教学(人卫版第二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根及根茎类药材 课件(共16张PPT)《天然药物学基础》常见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鉴定地黄同步教学(人卫版第二版)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天然药物学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英)Rehmannia Root
2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早在公元前718年周朝时期,地黄就已列为皇帝的贡品和馈赠亲友的珍品。有“久服轻身不老,生者优良”之说。
明代永乐三年开始销往国外,是国内外药材市场上的重要商品。五代.日华子曰:“生者以水验之,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入药沉者为佳,半沉者次之,浮者不堪。”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干燥块根。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一、 来源
1.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二、植物形态
2.块根肉质肥大,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淡橙色。
3.基生叶丛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成柄,边缘有不规则钝齿,叶面多皱缩;
茎生叶较小。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4.总状花序顶生,花萼钟状,5裂;花冠宽筒先端5裂,略二唇形,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
二强雄蕊;子房2室,花柱单一。
5.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存花柱和宿萼。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鲜用者习称“鲜生地”;
将鲜生地烘焙至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
生地黄蒸至内外全成黑色为“熟地黄”。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三、采制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四、产地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五、性状
1.鲜地黄
①纺锤形或条状。
②皮薄,表面浅红黄色,有皮孔。
③断面肉质,淡黄白色,有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④气微,味微甜。
2. 生地黄
①不规则团块或长圆形,或细小长条状。
②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极皱缩,有横曲纹。
③体重,质较软韧,断面棕黑色、灰棕色或乌黑色,微有光泽。
④具粘性,味微甜。
以块大体重、质柔软油润、断面乌黑、味甜者为佳。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3.熟地黄
①不规则片状、碎块,大小、厚薄不一。
②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
③气微,味甜。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六、 化学成分
1.环烯醚萜苷
梓醇、二氢梓醇、益母草苷、黄陵香苷、桃叶珊瑚苷、地黄苷A、B、C、D。是干燥过程使根变黑的一类成分。
生地黄含梓醇不得少于0.20%;含毛蕊花糖苷(苯乙醇苷类)不得少于0.020%。
熟地黄含较少量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并含单萜类成分:焦地黄素A、B、C、焦地黄内酯、焦地黄呋喃、地黄苦苷元等。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2.糖类
水苏糖,葡萄糖,蔗糖,果糖,地黄多糖RPS b等。以水苏糖含量最高,约32.1~48.3%。
3.其他 氨基酸、腺苷、磷酸等。
生地中含20多种氨基酸,熟地中明显减少。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七、 理化鉴别
1.Molish反应
取本品干燥细粉1g,加水10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1ml,加入5% α-萘酚乙醇液2~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ml,两液界面出现紫红色环(检查多糖)。
1.鲜生地
味甘、苦,性寒。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降烦渴,发斑发疹,咽喉肿痛,吐血。
2.生地
味甘,性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降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3.熟地
味甘,性微温。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地黄 Rehmanniae Radix
八、功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