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2)课件(共47张PPT)人卫版(第二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2)课件(共47张PPT)人卫版(第二版)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第八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
五、黄连(Coptidis Rhizoma)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 chinensis(味连、鸡爪连)、三角叶黄连 C. deltoidea(雅连)或云南黄连 C. teeta (云连 )的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除去须根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黄连
三角叶黄连
云南黄连
【性状鉴别】
1.味连
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有一段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
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五、黄连(Coptidis Rhizoma)
味连
2.雅连
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3.云连
略呈圆珠状的圆柱形,多为单枝,较细小,弯曲呈钩状,有过桥
味连、雅连以条粗壮、过桥少、残留叶柄须根少,断面红黄色,味极苦者为佳;云连以身干、条细,节多,须根少,色黄绿者为佳
三角叶黄连
云连
五、黄连(Coptidis Rhizoma)
【显微鉴别】
1.黄连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较宽, 石细胞椭圆形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鲜黄色。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 均显黄色。维管束外韧型, 呈断续的环形排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韧皮部可见黄色细长的石细胞, 根茎光滑部(过桥)的韧皮部外侧可见黄色纤维束。射线明显,宽窄不一;木质部黄色,细胞均木化。中央髓部均为薄壁细胞, 无石细胞群。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
五、黄连(Coptidis Rhizoma)
黄连根茎横切面
1.木栓层;2.皮层;3.石细胞;4.韧皮部;5.木质部;6.木化射线;7.髓
黄连粉末:
鳞叶表皮绿黄色或黄棕色,细胞窄长,略呈长方多角形,横壁多斜置,垂周壁多微波状弯曲
石细胞鲜黄色类方形、类圆形、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壁厚,具单纹孔。木纤维多成束,较细长,壁较薄,具单纹孔。木薄壁细胞。导管。淀粉粒
五、黄连(Coptidis Rhizoma)
黄连粉末特征
1.石细胞;2.韧皮纤维;3.木纤维;4.木薄壁细胞;
5.鳞叶表皮细胞;6.导管;7.淀粉粒; 8.小型方晶
【理化鉴别】
黄连横断面或饮片在紫外灯下木质部显金黄色荧光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中成药举例:黄连上清片,三黄片,黄连解毒丸等
五、黄连(Coptidis Rhizoma)
含有黄连的药物
知识拓展
黄连有广泛的抗菌谱,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流感病毒、原虫及皮肤真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黄连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优于磺胺类,以黄连为主的单味或复方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型痢疾杆菌感染所致的细菌性痢疾
黄连除止泻作用外,还具有抗溃疡活性、健胃作用、免疫调节和抗癌作用。此外,黄连和小檗碱尚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压、抗心肌缺氧、抗心律失常与抗凝血、利胆、降血糖及兴奋平滑肌等作用
五、黄连(Coptidis Rhizoma)
知识拓展
1.酒黄连
按照酒炙法制成的黄连炮制品。功效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
2.姜黄连
按照姜汁炙法制成的黄连炮制品。功效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3.萸黄连
取吴茱萸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即为炮制品萸黄连。功效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六、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
【来源】
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 Pall.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浙江。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白芍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及射线放射状明显。气微,味微苦、酸
以条粗、质坚实、无白心或裂隙者为佳
六、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
白芍
【功能与主治】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不宜与藜芦同用
六、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
白芍
附:赤芍(Radix Paeoniae Rubra)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 Pall.或川赤芍 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芍药
川赤芍
六、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和皱纹,须根痕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有的外皮脱落。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不宜与藜芦同用
六、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
赤芍
七、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
【来源】
罂粟科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主产浙江(金华所产佳)、江苏、湖北,现有栽培(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和北京)。夏初枯萎时采挖,去须根,洗净,水煮无白心,晒干
延胡索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0.5~1.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突起。质坚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以粒小、饱满、质坚实、断面色黄味苦者为佳
七、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
延胡索
【功能与主治】
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中成药举例:元胡止痛片
七、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
含延胡索的药物
八、板蓝根(Isatidis Radix)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习称北板蓝根。主产于河北、江苏、陕西、山西等省,以河北安国产者最佳。各地有引种栽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菘蓝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以条粗大而长、质坚实者为佳
八、板蓝根(Isatidis Radix)
板蓝根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中成药举例:板蓝根颗粒剂
八、板蓝根(Isatidis Radix)
含板蓝根的药物
知识拓展
1.南板蓝根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的干燥根茎及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以“南板蓝根”单列收载,功效与板蓝根相似。试验表明,板蓝根的解热、抗炎作用优于南板蓝根;但从抗癌有效成分看,南板蓝根中的靛蓝含量高于板蓝根
2.大青叶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功效与板蓝根类似
3.青黛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含靛蓝、靛玉红,功效与板蓝根类似,常外敷治腮腺炎。有报道用青黛与靛玉红治疗白血病有较好疗效
八、板蓝根(Isatidis Radix)
马蓝
南板蓝根
青黛
八、板蓝根(Isatidis Radix)
大青叶
九、甘草(Radix et Rhizoma Glycyrrhizae)
【来源】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胀果甘草与光果甘草产新疆、甘肃。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甘草
胀果甘草
光果甘草
【性状鉴别】
甘草:
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有放射状射线纹理及裂隙。根茎呈圆柱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极甜而特殊
甘草切面
九、甘草(Radix et Rhizoma Glycyrrhizae)
甘草
胀果甘草:
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
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以条粗,皮红棕色,质坚体重,粉性足、甜味浓者为佳
九、甘草(Radix et Rhizoma Glycyrrhizae)
甘草
【显微鉴别】
(1)甘草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晶鞘纤维”);筛管群常压缩变形。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多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无髓;根茎有髓
九、甘草(Radix et Rhizoma Glycyrrhizae)
甘草横切面组织
1.木栓层;2.韧皮纤维束;3.形成层;4.木质部;5.射线
(2)甘草粉末:
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九、甘草(Radix et Rhizoma Glycyrrhizae)
甘草粉末特征
1.纤维及晶纤维;2.导管;3.草酸钙方晶;
4.淀粉粒;5.木栓细胞;6.色素块;7.射线细胞
【理化鉴别】
取甘草粉末置试管中,加水用力振摇,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
【功能与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中成药举例:复方甘草片,止咳糖浆等
九、甘草(Radix et Rhizoma Glycyrrhizae)
含甘草的药物
知识拓展
甘草甜素是甘草甜味成分,具有甜度高(是蔗糖的150~500倍)、低热能、安全无毒和较强的医疗保健功效,是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理想甜味剂
甘草甜素能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膜,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减轻肝脏的病理性损害,提高肝细胞对化学伤害的抵抗力,促进胆红素代谢,有很好的利胆降酶效果。甘草甜素制剂的保肝作用确切可靠,被称为“第一保肝药”
有报道,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可抑制艾滋病毒斑的形成和感染细胞的变化,从而抑制艾滋病病毒的繁殖,抑制率达98%。甘草甜素有促进钠、水潴留作用,水肿者不宜大量久服
九、甘草(Radix et Rhizoma Glycyrrhizae)
十、黄芪(Astragali Radix)
【来源】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 A.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蒙古黄芪
膜荚黄芪
【性状鉴别】
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纵皱纹或纵沟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金井玉兰” ),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以条粗长,质韧,断面无黑心及空洞,味甜,粉性足者为佳
十、黄芪(Astragali Radix)
黄芪
【功能与主治】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中成药举例:补中益气丸,黄芪精
十、黄芪(Astragali Radix)
含黄芪的药物
知识拓展
红芪: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 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 –Mazz.的根。通称“晋芪”
表面灰红棕色,栓皮剥落处露出浅黄色皮部及纤维。质坚硬致密。折断面纤维性强,富粉性。功能同黄芪
红芪
十、黄芪(Astragali Radix)
十一、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来源】
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A. Mey.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东北。吉林产量大。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烘干
栽培品称“园参”;播种山林野生状态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自然野生者称“野山参” “山参”,久已难得,为濒临灭绝国家一级保护物种
人参花、果
【性状鉴别】
生晒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
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下部支根2~3条(腿),着生多数细长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细小疣状突出(“珍珠点”)
珍珠点
十一、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生晒参
生晒参: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以身长条粗、饱满坚实、色白、粉性强、气味浓者为佳
芦头
芦碗

珍珠点
十一、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生晒参
林下参:
主根多与根茎近等长或较短,呈圆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长1~6cm。表面灰黄色,具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
支根多为2~3条,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乱,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疙瘩”)。根茎细长,少数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茎痕。不定根较细,多下垂
十一、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林下参
山参:
完整山参分芦、艼、身、腿、须五部分。芦头与主根等长或更长;上部较粗,芦碗密集(“马牙芦”);中部渐细,芦碗不显,呈左右交错突起(“对花芦”);最下部圆柱形(“圆芦”)
艼常膨大如枣核(“枣核艼”);身(主根)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腿多为2条,一般比身短。须不去除。主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铁线纹”);须根有多数明显小疣状突起“珍珠疙瘩”。 余同生晒参
芦长碗密枣核艼
山参
珍 珠 疙 瘩
十一、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铁线纹
紧皮细纹珍珠须
【功能与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中成药举例:人参健脾丸,人参养荣丸,生脉饮
十一、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含人参的药物
知识拓展
1.红参
鲜参蒸透(蒸3~6h)晒干或烘干。支根和纤维根为“红参须”。其中身长腿长、形体优美的红参称“边条红参”。无支根者称 “普通红参”。性状主要特征:表面红棕色,半透明,上部有时带土黄色,断面角质样
2.朝鲜参
来源与人参相同,产于朝鲜与韩国,又称“朝鲜人参”“别直参”“高丽参”。加工方法与红参相似。性状主要特征:上半部不规则方柱形,肩部宽阔,方肩或圆肩,俗称
“将军肩”;表面红棕色至深红棕色,半透明有光泽,皮细腻显油润;根茎(参芦)短粗,有双芦,芦碗大,略碗状;质坚重,断面红棕色,角质样有光泽。气香特异,味微苦后甘甜
十一、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知识拓展
3.人参叶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 P. ginseng C.A.Mey.的干燥叶。功效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4.人参花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 P. ginseng C.A.Mey.的干燥花。功效健脾补虚,开胃消食,用于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花能全面有效地调节人体细胞的阴阳平衡,改善细胞代谢水平,增强机体功能,恢复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进而达到消除疲劳、延缓衰老的效果,有效防治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糖、更年期综合征等
十一、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普通红参
边条红参
别直参
参叶
参花
十一、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十二、西洋参(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
【来源】
五加科植物西洋参 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主产美国北部(花旗参)及加拿大,我国有栽培并供国内市场销售。均系栽培品,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西洋参
【性状鉴别】
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和线形皮孔状突起,细密浅纵皱纹和须根痕
主根中下部有1至数条侧根,多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艼)或已折断
十二、西洋参(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
西洋参
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棕黄色,木部略放射状纹理。气徽而特异,味微苦、甘
以条粗短饱满、断面致密、气味浓者为佳
十二、西洋参(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
西洋参
西洋参片:
长圆形或类圆形薄片。表皮浅黄褐色。切面淡黄白至黄白色,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近形成层环处较多而明显,木部略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以片大均匀、气味浓者佳
十二、西洋参(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
西洋参片
【功能与主治】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内热消渴,口燥咽干。不宜与藜芦同用
知识拓展
人参与西洋参不可互相代替
西洋参所含有效成分与人参单体皂苷类别基本相同,甚至所含皂苷元也完全一致,均分为齐墩果酸型、人参二醇型和人参三醇型。但由于人参二醇单体皂苷的Rb1的含量高于人参,因此,形成二者疗效和应用上的差异,各有特色不可互相替代
十二、西洋参(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