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课件(共30张PPT)人卫版(第二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课件(共30张PPT)人卫版(第二版)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五章
天然药物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目 录
第一节 天然药物的采收
第二节 天然药物的加工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贮藏与保管
掌握
不同药用部位天然药物的采收原则
熟悉
天然药物的保管方法
了解
天然药物的产地加工方法。爱护天然药物,守护人类健康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天然药物的采收
一、采收与质量的关系
有效成分是天然药物发挥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季节、采收时间采收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效成分含量结合产量确定最佳采收期
二、各类天然药物的采收原则
1.根和根茎类
一般在秋后春前,即植物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大黄
黄连
2.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一些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
鸡血藤
苏木
二、各类天然药物的采收原则
3.皮类
树皮多在春夏之交;根皮多在秋季采收,通常挖根后剥取根皮,或趁鲜抽去木心
牡丹
牡丹皮
二、各类天然药物的采收原则
4.叶类
一般在地上部分生长最旺盛,开花前或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其他如桑叶需经霜后采收,枇杷叶、银杏叶需落地后收集
霜桑叶
大青叶
二、各类天然药物的采收原则
5.花类
一般在花刚开放时采收。有些宜于花蕾期采收,红花宜在花冠由黄变橙红时采收
红花
红花
二、各类天然药物的采收原则
6.果实、种子类
果实宜在成熟或近于成熟时采收,少数需采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实等。种子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收
五味子
苦杏仁
二、各类天然药物的采收原则
7.全草类
多在植株生长茂盛时采收,如青蒿等;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等;有的有多个采收时间,如茵陈
荆芥
茵陈
二、各类天然药物的采收原则
8.藻、菌、地衣类
采收时间各异
灵芝
猪苓
二、各类天然药物的采收原则
9.动物类
一般根据生长和活动季节捕捉
桑螵蛸(3月中旬前采收,过时则孵化成虫)
全蝎(活动期捕捉)
二、各类天然药物的采收原则
10.矿物类
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均可采收
在天然药物采收中要注意保护野生资源,合理采挖
石膏
雄黄
二、各类天然药物的采收原则
第二节 天然药物的加工
一、天然药物的产地加工
采收的天然药物除少数如鲜鱼腥草、鲜益母草、鲜芦根等鲜用外,多数需进行产地加工和干燥,保证药材品质规格,便于包装、运输和贮藏
鲜鱼腥草
常用的加工方法
1.挑选、洗刷
除去泥沙等杂质或非药用部位
牛膝去芦头、须根
牡丹皮抽取木心
白芍、桔梗、山药刮去外皮
花类药材去枝梗
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遇水后易变色或变质的药材如丹参、生地黄、紫草等也不可水洗
牡丹皮(去木心)
一、天然药物的产地加工
2.切
体积较大的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于干燥。对于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不稳定的药材,则不宜切成薄片,如当归、川芎等
当归
一、天然药物的产地加工
3.蒸、煮、烫
富含浆汁、淀粉或糖类物质的药材,如百部等,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后易干燥;有的药材经加热处理后,便于刮皮,如明党参等;花类药材如杭菊,经蒸后可不散瓣;桑螵蛸、五倍子经蒸煮后能杀死虫卵,避免孵化
4.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质地变软,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利于干燥,常需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蒸、煮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内部水分向外渗出,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等
知识链接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使药材卖出好价,便将药材用硫黄熏制成黄白色(如天麻、麦冬等),或用苏丹红将药材染成鲜红色(枸杞、丹参等),以满足人们对色彩的追求。但不管是用硫黄熏,还是用苏丹红染色都是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明令禁止的!
一、天然药物的产地加工
二、天然药物的干燥
1.晒干法
多数药材均可用。含挥发油的药材,日晒后易变色、变质的药材,日晒后易开裂的药材不宜用本法干燥
2.烘干法
50~60℃下使药材干燥,还可抑制酶的活性。对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和需要保留酶活的药材不宜用烘干法
3.阴干法
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受日晒后不稳定的药材
案例分析
案例:某药材收购公司在同一产地同时收购了甲、乙两批薄荷药材,确给出了不同的收购价格,甲批次比乙批次收购价高出了许多。经了解,甲批次薄荷采收时正值久晴后的一天下午约2时,且在通风阴凉处摊开干燥所得;而乙批次薄荷是在雨天采收,又逢雨后天晴,便置于烈日下晒干所得
分析:薄荷中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含量越高质量越好。此案例中,甲批次比乙批次薄荷质量显然要好,原因是:
1.采收时挥发油含量晴天比雨天高
2.挥发油含量午后比午前高
3.含挥发油类药材不宜高温下晒干,否则,挥发油易挥发
4.叶类药材同样不宜高温下晒干,否则,叶类药材易破碎影响外观形态
二、天然药物的干燥
第三节 天然药物的贮藏与保管
一、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1.虫蛀
一般害虫适宜生长繁殖条件为温度在16~35℃之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上,药材含水量在13%以上
含淀粉、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成分多的药材较易虫蛀
含辛辣成分的药材,一般不易虫蛀,如丁香、吴茱萸、花椒等
思考:如何避免虫蛀现象的发生?
虫蛀
2.发霉
又称霉变,指霉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霉菌孢子在20~35℃,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生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成菌丝
思考:如何避免发霉现象的发生?
霉变白术
霉变紫菀
一、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3.变色
指药材的颜色发生变异的现象
所含成分的结构中具有酚羟基的药材
含有糖及糖酸类成分的药材
含蛋白质的药材
虫蛀、发霉、温度、湿度、日光、氧气和杀虫剂等也可引起药材变色
思考:如何避免变色现象的发生?
黄芩
黄芩变绿,不能药用
一、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4.泛油
又称走油,是指某些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或药材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含油脂多的药材和含糖质、黏液质多的药材均易泛油
思考:如何避免泛油现象的发生?
泛油麦冬
泛油枸杞
一、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二、天然药物的贮藏方法
1.仓库的管理
应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进行管理
2.常用贮藏方法
(1)干燥法
(2)密封法
(3)对抗同贮法
(4)冷藏法
(5)气调养护法
(6)化学药剂熏蒸杀虫法
本章小结
1.不同药用部位的天然药物,采收原则不同
2.在天然药物采收中要注意保护野生资源,合理采挖
3.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晒干法、阴干法和烘干法
4.天然药物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虫蛀、发霉、变色、泛油等变质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避免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