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十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重庆十一中教育集团初2026级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下期语文学科半期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理解及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翻开课本,阅读经典,那些流淌在文字间的情感的细流,常常令我们动容。我们见证了闻一多先生为国家民族的崛起qiè( )而不舍的努力,这实在令人A.震悚;我们也见识到善良的阿长为我买来粗拙( )的“三哼经”,给我以童年的温暖;我们还体会到鲁迅先生对青年的爱之深,为他们写信潦草而B。深恶痛绝;我们也聆听到东北平原上那幽远的车铃和那深夜的lán( )语,感受到作者对故乡C。挚痛的爱;至于那些峭( )壁上D。酣然入梦的战士们,他们的一举一动,也揪住了每个读者的心。
1. 请给文中的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qiè( )而不舍 (2)粗拙( )(3)lán( )语(4)峭( )壁
2. 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震悚 B. 深恶痛绝 C. 挚痛 D. 酣然入梦
3. 结合语境,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安百态。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 ①⑥⑤③②④ B. ④①⑤⑥②③ C. ⑥①⑤②③④ D. ⑥③②①⑤④
4. 读下面的句子,选取你熟悉的一个事物,写4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句式不限。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名著阅读(8分)
5. 请根据《骆驼祥子》中的情节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几幅图排序。
A B
C D
E F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海底两万里》的语段,对这段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大海不属于独裁者。在海面上,独裁者们还可以运用其极不公平的权力,他们可以在海上相互争斗、厮杀,把陆地上的种种暴行带到海上来。但是,在海面以下三十尺的地方,他们的权力就使不上了,他们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他们的威势便荡然无存了!啊!先生,到大海里来生活吧!生活在海上吧!一个人只有在海洋里才是独立的!在这里,我不听命于任何人!在这里,我是自由的!
A. 这段话是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教授共进午餐时的交谈,讲述了大海的好处。
B. 这段话通过语言描写,体现出尼摩船长对海洋的热爱,及其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的性格特点。
C. 这段话运用大量的语气词和感叹号,使读者能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尼摩船长说话时的语气。
D. 这段话表达出小说反对殖民压迫的写作主题,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自由的不懈追求。
7. 请你结合《海底两万里》相关内容,举例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将科学性和幻想性巧妙结合的。
综合性学习(8分)
8. 七年级开展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任务二】在这次活动中,各班都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参与其中,请你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一:开展“孝亲敬老”主题班会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务三】在这次班会活动中,你听到你的同桌小明抱怨他的奶奶管他太多,早上出门时还因此和奶奶吵了一架。请你运用以下名言中的一句来劝说他。
名言:A长幼有序。 B.百善孝先。
二、古诗文积累及理解(25分)
(一)补写下面的诗句。(10分)
9. 在本学期的诗词积累活动中,同学们认真品读,总结到:品读王维的《竹里馆》的“(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令人对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形象印象深刻;赵师秀的《约客》也用“有约不来过夜半,(3)_________________”将诗人雨夜悠闲却又孤寂无聊的心情刻画得真实可感;而《泊秦淮》中,诗人则把目光对准了国家,吟诵出“商女不知亡国恨,(4)_________________”,可见其忧国忧民;李商隐的《贾生》也借“宣室求贤访逐臣,(5)_________________”,为贾生鸣不平之际,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问国事的荒诞。至于《木兰诗》中,作者描写边塞夜景,用军营苦寒生活来烘托千里从军的木兰勇敢坚强品质:“(6)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至于岑参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写下的“(8) 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则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李白也在笛声悠扬的深夜里写下了“(9) 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唤起了游子思乡的脉脉情思。
(二)(15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②相教,不求资也。”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②徒:白白地。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
(2)及鲁肃过寻阳( )
(3)过书舍而泣( )
(4)师恻然曰( )
11. 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2. 下列对【甲】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令吕蒙无法推托。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效果,也进一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者之间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
D. 【甲】文主要通过简洁生动对话表现人物,寥寥数语,就使人能够鲜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态。
13.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吕蒙和邴原在对待学习上有何异同。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荠菜花
陈晓卿
①过了元旦,北京一家超市里就有荠菜卖,大塑料袋装着,碧绿碧绿的。每次从旁边经过,都忍不住上前摆弄两下,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功夫料理它,但还是愿意放纵自己假装购买的小冲动。
②三月三,荠菜赛灵丹。其实再过几天的清明时分,才是吃荠菜最好的时节。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满眼是正在开花的油菜和拔节的小麦,一片片绿的,一片片黄的,好像无数块巴西国旗。我和两个妹妹,每人拿着一把油漆工刮腻子的那种小铲子,行走在田埂上。这正是挖荠菜的时节:再早的荠菜味道不够明显,而且不多;晚半个月,它又老了,不能再吃。
③小妹跟着纯粹是起哄,顺带做一些户外运动,大妹则是挖荠菜的主力。她跟外公外婆长大的,天生认得荠菜的长相,就是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不得不服。一面挖,大妹一面讲解。但说实话,荠菜挺难辨别,认荠菜这件事,曾耗费了我好几年的时间。你说边缘是锯齿状吧,也不完全对,说像钥匙的齿牙,它的头又是圆的……当然,荠菜也有好辨认的时候——不过那时已经不能食用了——我指的是开了花的荠菜。荠菜开的花小小的,白色。在一本植物图谱(印象中为汪曾祺先生所绘)中我看到过,确实不打眼。花落结子,荠菜短暂的一生也就结束了。
④每次我们要挖满一篮子荠菜才会回家,我妈接过篮子开始择菜,择完只能剩下大半筐——主要因为我还是带回了诸如苦杩菜、灰灰菜等等一些近似野菜。
⑤荠菜也分两种,田埂上的和麦田里的。
⑥田埂上的伏地生长,每日光合作用充分,颜色略深,味道浓郁;麦田里的,也就是北京超市里卖的那种,碧绿油嫩,体形也大一些。前者适合做馅儿,后者更宜羹汤。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每一种都能满足我们旺盛的肠胃以及馋猫般的味蕾。
⑦然而我们勤俭的妈,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牺牲口袋里的钱。她身边随处都能找到不买肉的理由,“这月家里财政紧张”,“今天太晚,卖肉的下班了”,“荠菜烩豆腐你没吃过吧”……我爹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炝炒荠菜、荠菜蛋花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便上了桌。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
⑧我注意过父亲放香油的动作,香油瓶是医院的盐水瓶改装的,我爹每次会在凉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收回的时候,他会在瓶口轻轻舔上一下,然后做一个很满足的表情。
⑨不加配搭的凉拌显然不是烹饪荠菜最佳的方法。荠菜的香味很素,很窄,需要用动物油做牵引,它本身的香味才会彰显出来,进而无限放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做荠菜的时候喜欢用它来包饺子、汆肉圆汤的原因。
⑩可能我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吃过素炒荠菜、荠菜清汤以及凉拌荠菜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食欲,依然让我们甘荠菜若怡,以至于年复一年,我和妹妹们一到清明仍然有到城外挖荠菜的冲动。
后来,我和妹妹离开家乡,最后寄居北京。大概是十年前,大妹家买了房,孤零零的塔楼前面便是大片的麦地。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的丛中找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得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
“春在溪头荠菜花。”说得好,要体会春天,最好到乡野中去。稼轩词中的上句则是:城中桃李愁风雨。是啊,不能呆在北京这地方,而要去乡下,有蓝天,有野花,没有沙尘,也没有堵车。
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
14.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时空 事件
元旦后在超市 我摆弄荠菜
童年时在家乡 兄妹(2)荠菜,爸妈(3)荠菜,全家吃荠菜
(1) 我们吃冬瓜荠菜圆子汤等
15. 读完全篇,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6.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便上了桌。(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
(2)我爹每次会在凉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收回的时候,他会在瓶口轻轻舔上一下,然后做一个很满足的表情。(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7. 本文的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
18. 本文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写下了童年时与荠菜相关的生活回忆,文章语言既质朴自然,又情味浓郁。同学们也有值得回忆的童年时光,请根据阅读感悟,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回味自己的童年时光,续写一节诗歌。句式不限。
就今天,就走
走进久违的三月三
挖一次不打眼的荠菜
品一品萦绕在岁月中的馨香
难忘生活的酸甜苦辣
难忘荠菜花
就今天,就走
____________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新绿
胡竹峰
(1)时令一节节过。雨水、惊蛰、春分,待到清明,窗外彻底亮了,天清地明,景物如诗,诗中有画。
(2)清明时节雨纷纷,好像天气真应了诗句一般。人在雨中,望着烟笼远树,景致更妙,雨飘在庭院,飘在池塘,飘在田垄,飘在坡地,也飘在人的头面。连下三天雨,半夜有鲤鱼跃上溪头浅滩。凉月如眉,挂在水湾的柳稍上。
(3)柳稍风味最好,丝丝绦绦长长短短,焕然一树新绿。微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终日有纸鸢在天上飞着,高高低低。女孩子穿上春衫,布袖飘摇,韶华胜极。
(4)不独人物鲜活如此,屋前弯弯绕绕几条田埂,也若游蛇一般。田里有浅浅一洼水,远看如镜,映得云白、山绿、树翠。田边有山,不甚高大,却青葱莫名,从山岗绿到岭脚。
(5)清明前后的菜哇,一脉新生。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韭菜尤好,有种香甜。古人说蔬食以春韭秋崧滋味最胜,这是知味之言,也是经验之谈。韭菜清炒,或炒鸡蛋,都有春鲜美味。
(6)每年清明前后,乡野风味挠心,遂从都市繁华中逃离,去那桑荫稠密、禽鸟幽雅的乡下住几日。一碟青菜,一碗泥螺,喝点新茶,无需饮酒,乘着山风,竟也微感醺然。然后在天清气明的春日夜里,看月亮升上山来,梦也做得清明。
(7)窗口一亮,人就醒了。醒得更早的是采茶人。清明时节的茶最珍贵,可以补贴家用,乡下人舍不得自家喝。绿芽近半寸长时,不论天晴下雨,人总要去采茶。我小时候偶尔也去,人与茶树一般高,一叶叶摘下,半天刚刚盖住箩底。采茶雨天多有不便,连日晴空,也觉得辛苦。从此知道生活不易,一口热饭滚汤要从劳作中来。至今对茶有爱意也有敬意。
(8)茶摘回来即摊晾在檐头廊下堂前宽敞处,碧绿绿一地,让人心生欢喜。
(9)谷雨后,芭蕉叶大栀子肥,茶叶也粗大了,这时农人才去摘一些回来自己喝。那时候的茶。苦,且味道生涩,劳作时倒是格外解渴。
(10)母亲做茶,总在夜里。屋外,风吹田野,蛙声很热闹,虫鸣更热闹。冬日糊上的窗纸,残损大半,炒过的青茶在砧板上,揉搓成紧紧一团,碧绿的汁液渗出来,一股股香气透过窗纸,在山村飘荡。茶叶摊放一夜,才干爽爽收进铁桶,密封得紧紧的,以免走气。
(11)清明时,地气升腾,茶见天长,农人三两天就要去一次茶园。野草越长越高,蒲公英冠毛结成绒球随风飘洒,荠菜也老得开了花。牛终于不用嚼棚里的干稻禾,每日早晨可以吃大把鲜草。午后,有牧人牵它上山,山林里茅草遮身,牛儿吃得肚皮浑圆。山地阴凉,草浅处可卧可眠可立可坐,满满山野之气。
(12)光阴流转,四季时序轮回。清明时节乡野,遍地庄稼,一片翠绿,一片祥和。近年来,乡农造屋早已不用土窑砖瓦,不废柴火。几年里养得山林茂盛繁密。
(13)天地日月清明,人世也安定清明。春阳流水与畈(fàn大片天地)上新绿有远意,水声经流不息。春天凝在花红叶绿里,溪涧池塘涨满水,积蓄自然之力。
19. 文章将清明时节的景色写得如诗如画。围绕“新绿”,填写下表,梳理文章脉络。
地点 新绿之景
雨中 烟笼远树、鱼跃浅滩
水湾 凉月如眉、(1)
田埂 水洼如镜、(2)
菜畦 (3)、韭菜香甜
茶园 绿芽满园、茶汁碧绿、(4)
20.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好的语言能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情感。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雨飘在庭院,飘在池塘,飘在田垄,飘在坡地,也飘在人的头面。”句中连用五个“飘”字,有何表达效果?
(2)柳稍风味最好,丝丝绦绦长长短短,焕然一树新绿。(分析加点词语表达效果)
21.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第6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2.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屋外,风吹田野,蛙声很热闹,虫鸣更热闹。
23. 散文是作者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文学作品。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浓情深思。请你揣摩一下,作者在结尾处传递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文(55分)
24. 对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鲁迅先生来说,长妈妈买来的《山海经》,是一缕芬芳;对端木蕻良来说,亲手种下的白菜,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也有那么一缕芬芳,温暖了你的心房。
请以“记忆里的那一缕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
25. 尽管每一天是那么的平凡普通,但在学习和成长的征程中总不缺少惊涛骇浪的袭击。只有以勇敢地姿态、坚强的意志、非凡的智慧去面对,我们才能收获新的自我。
请以“这一次,我收获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重庆十一中教育集团初2026级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下期语文学科半期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理解及运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翻开课本,阅读经典,那些流淌在文字间的情感的细流,常常令我们动容。我们见证了闻一多先生为国家民族的崛起qiè( )而不舍的努力,这实在令人A.震悚;我们也见识到善良的阿长为我买来粗拙( )的“三哼经”,给我以童年的温暖;我们还体会到鲁迅先生对青年的爱之深,为他们写信潦草而B。深恶痛绝;我们也聆听到东北平原上那幽远的车铃和那深夜的lán( )语,感受到作者对故乡C。挚痛的爱;至于那些峭( )壁上D。酣然入梦的战士们,他们的一举一动,也揪住了每个读者的心。
1. 请给文中的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qiè( )而不舍 (2)粗拙( )(3)lán( )语(4)峭( )壁
2. 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震悚 B. 深恶痛绝 C. 挚痛 D. 酣然入梦
【答案】1. ①. 锲 ②. zhuō ③. 谰 ④. qiào 2.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意思是说,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粗拙:cū zhuō,粗疏拙劣,不精美。
谰语:lán yǔ,指的是妄语,没有根据的话。
峭壁:qiào bì,又陡又峭的山崖,比较险峻,多处在高山之中,无路可上。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震悚:震惊惶恐。句中形容闻一多先生为中华民族崛起付出的努力令人振奋,不合语境;
B.深恶痛绝:极端地厌恶、痛恨。使用正确;
C.挚痛:特别的痛苦,扎心般的疼痛。使用正确;
D.酣然入梦:很舒适地进入梦乡。使用正确;
故选A。
3. 结合语境,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安百态。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 ①⑥⑤③②④ B. ④①⑤⑥②③ C. ⑥①⑤②③④ D. ⑥③②①⑤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阅读语段可知,⑥句中的“在旅行中”与所给语段中的“旅行”相衔接,所以⑥句应排在最前;③句是对⑥句中的“走进小说天地”的解说,②句是对⑥句中的“登上戏剧舞台”的解说,所以③②两句应依次在排⑥句后;⑤句中的“在这些美味大餐中”与①句中的“视觉美味”“精神大餐”相衔接,所以①句应排在⑤句的前面;通过“所以”看出④句是总结句,应排在最后。故选D。
4. 读下面的句子,选取你熟悉的一个事物,写4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句式不限。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答案】示例:心中好像有种神秘的响动,既模糊又清晰,既深邃又易懂,似蝴蝶在花间起舞,似白云在空中飘动,似绿叶在风中摇曳,似浪花在亲吻岩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选取某一事物,写4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句式不限。
示例:眼里有不可渗透的色彩,极亮的又是极暗的,极鲜艳的又是极单调的,像露珠落在叶子上的晶莹,像白云在空中的点缀,像阳光的金灿灿,像星星的梦幻。
名著阅读(8分)
5. 请根据《骆驼祥子》中的情节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几幅图排序。
A B
C D
E F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EFCB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识记和梳理。作答时首先结合画面内容,分析出情节,再结合名著情节分析。
《骆驼祥子》一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原是个破产农民,18岁时只身来到北京谋生。他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图A:祥子卖骆驼。小说第三章,介绍了祥子混出军营后,拉着骆驼艰苦的走回了北平,途中路过一个小村子,用三匹骆驼换了35个大洋卖给了一个老者,带着对新生活的希望,想回城里,祥子再次上路了。
图B:祥子雨中拉车生病。小说第十八章。被虎妞欺骗结婚后,祥子为了家庭生计,同时为躲避虎妞,选择在暴风雨中拉车,结果被雨淋病了。
图C:祥子与虎妞结婚。小说第十五章,介绍了虎妞接着劲儿就和祥子糊里糊涂的成了亲,结了婚祥子才知道虎妞的“怀”的不过是个枕头,他的天又黑了一半。祥子现在嫌弃了自己,因为虎妞,他觉得一辈子不顺心一辈子抬不起头见人。
图D:祥子再次去为曹先生拉车。小说第二十二章。祥子顶撞刘四爷后,决心与过去告别。祥子到曹先生家,请曹先生指点出路,曹先生让祥子给他家拉包月。
图E:祥子遇到老马小马。小说第十章,曹先生去看电影,他在茶馆上休息时遇上了饿得晕倒的老马,老马喝了糖水醒后,诉说了自己的遭遇,祥子出于好心,买了十个羊肉馅的包子给他和他的孙子小马儿。
图F:祥子被孙侦探敲诈。小说第十一章,介绍了祥子的遭遇。老北平的祭社日子来临,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的路上被侦探跟踪,曹先生躲进了左宅,而祥子躲藏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侦探就是当年充军时认识的孙排长,孙排长接着机会要挟祥子,要他交出所有的积蓄保条命,祥子只得从命。茫茫大雪中,祥子觉得前途也一样的茫茫。
因此按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序为:AEFCBD。
6. 阅读下面《海底两万里》的语段,对这段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大海不属于独裁者。在海面上,独裁者们还可以运用其极不公平的权力,他们可以在海上相互争斗、厮杀,把陆地上的种种暴行带到海上来。但是,在海面以下三十尺的地方,他们的权力就使不上了,他们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他们的威势便荡然无存了!啊!先生,到大海里来生活吧!生活在海上吧!一个人只有在海洋里才是独立的!在这里,我不听命于任何人!在这里,我是自由的!
A. 这段话是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教授共进午餐时的交谈,讲述了大海的好处。
B. 这段话通过语言描写,体现出尼摩船长对海洋的热爱,及其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的性格特点。
C. 这段话运用大量的语气词和感叹号,使读者能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尼摩船长说话时的语气。
D. 这段话表达出小说反对殖民压迫的写作主题,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自由的不懈追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识记。
B.有误,这段话是阿龙纳斯教授从黑房子被放出来后,尼摩船长与其共进午餐时所说的一段话,尼摩船长在说这段话时兴致勃发,忘乎所以,一改往常的冷静沉着,表达了自己热爱海洋、渴望自由、反对殖民压迫的思想,这也是小说的写作主旨之一。该语段未体现尼摩船长“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的性格特点”。
故选B。
7. 请你结合《海底两万里》相关内容,举例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将科学性和幻想性巧妙结合的。
【答案】书中尼摩船长向阿龙纳斯教授介绍潜水艇中如何提供氧气,体现了科学性;关于鹦鹉螺号先进的构造,都是基于现实幻想出来的。由此体现了科学性和幻想性的巧妙结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科学性:主要围绕名著中涉及到的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进行说明,比如阿罗纳克斯是个博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琳琅满目的海洋生物等。
幻想性:书中所写的“诺第留斯号”是用电力作为动力的潜水艇,而这种潜水艇真正的发明是二十年后;书中所写的尼摩船长从海洋中提取物质,制成食物、衣服和香水、墨水等用品,在当时那个年代还没有,是在若干年后才慢慢实现的等等,书中的很多物质或能源等都是作者的想象,这些都体现了小说的幻想性。
综合性学习(8分)
8. 七年级开展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任务二】在这次活动中,各班都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参与其中,请你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一:开展“孝亲敬老”主题班会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务三】在这次班会活动中,你听到你的同桌小明抱怨他的奶奶管他太多,早上出门时还因此和奶奶吵了一架。请你运用以下名言中的一句来劝说他。
名言:A长幼有序。 B.百善孝为先。
【答案】(1)孝亲敬老,从小做起
(2) ①. 举行“孝亲敬老”诗文朗诵 ②. 组织“孝亲敬老”绘画比赛
(3)小明,你好,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所有孝行中最首要的。奶奶爱你,才会来关心你。即使有啰嗦或者说错了的地方,我们也应该理解,并心存感激,所以,请你今天回家后应该跟奶奶道歉,今后有事也都要好好沟通!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答案不唯一。
示例: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答案不唯一。
示例:开展“孝亲敬老”演讲比赛;组织“孝亲敬老”征文比赛。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劝说词。答案不唯一。
示例:小明,你好,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很重要,更何况是你的奶奶。如果奶奶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能与她争吵,更不能不理睬她。要知道,奶奶这样是关心你呀,你说对不对?
二、古诗文积累及理解(25分)
(一)补写下面的诗句。(10分)
9. 在本学期的诗词积累活动中,同学们认真品读,总结到:品读王维的《竹里馆》的“(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令人对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形象印象深刻;赵师秀的《约客》也用“有约不来过夜半,(3)_________________”将诗人雨夜悠闲却又孤寂无聊的心情刻画得真实可感;而《泊秦淮》中,诗人则把目光对准了国家,吟诵出“商女不知亡国恨,(4)_________________”,可见其忧国忧民;李商隐的《贾生》也借“宣室求贤访逐臣,(5)_________________”,为贾生鸣不平之际,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问国事的荒诞。至于《木兰诗》中,作者描写边塞夜景,用军营苦寒生活来烘托千里从军的木兰勇敢坚强品质:“(6)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至于岑参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写下的“(8) 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则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李白也在笛声悠扬的深夜里写下了“(9) 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唤起了游子思乡的脉脉情思。
【答案】 ①. 独坐幽篁里 ②. 弹琴复长啸 ③. 闲敲棋子落灯花 ④.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 贾生才调更无伦 ⑥. 朔气传金柝 ⑦. 寒光照铁衣 ⑧. 故园东望路漫漫 ⑨.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⑩. 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幽篁、啸、敲、隔、柝、漫。
(二)(15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②相教,不求资也。”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②徒:白白地。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
(2)及鲁肃过寻阳( )
(3)过书舍而泣( )
(4)师恻然曰( )
11. 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2. 下列对【甲】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令吕蒙无法推托。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效果,也进一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者之间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
D. 【甲】文主要通过简洁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寥寥数语,就使人能够鲜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态。
13.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吕蒙和邴原在对待学习上有何异同。
【答案】10. ①. 当道 ②. 等到 ③. 经过 ④. 心中悲伤的样子
11. (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你这个孩子假如有志向,我白白地教你,不要求财物。 12. B
13. 不同:吕蒙是经过孙权劝说,同意读书。邴原则是主动想要学习,为没有机会学习而哭泣,从而得到老师的同情和帮助。相同:二人在学习上都非常认真努力,并都学有所成。从鲁肃过寻阳,为吕蒙的才略吃惊,并与之结友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从邴原“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可以看出邴原学有所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你现在当权管事。当涂:当道;
(2)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3)句意: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过:经过;
(4)句意:老师为他感到悲伤地说。恻然:心中悲伤的样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苟:如果;徒:白白地。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效果;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形同点:结合【甲】“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乙】“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等内容可知,从鲁肃过寻阳,为吕蒙的才略吃惊,并与之结友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从邴原“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可以看出邴原学有所成。由此可见,二人在学习上都非常认真努力,并都学有所成。
不同点:结合【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可知,吕蒙是经过孙权劝说,同意读书。结合【乙】“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等内容可知,邴原则是主动想要学习,为没有机会学习而哭泣,从而得到老师的同情和帮助。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白白地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荠菜花
陈晓卿
①过了元旦,北京一家超市里就有荠菜卖,大塑料袋装着,碧绿碧绿的。每次从旁边经过,都忍不住上前摆弄两下,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功夫料理它,但还是愿意放纵自己假装购买的小冲动。
②三月三,荠菜赛灵丹。其实再过几天的清明时分,才是吃荠菜最好的时节。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满眼是正在开花的油菜和拔节的小麦,一片片绿的,一片片黄的,好像无数块巴西国旗。我和两个妹妹,每人拿着一把油漆工刮腻子的那种小铲子,行走在田埂上。这正是挖荠菜的时节:再早的荠菜味道不够明显,而且不多;晚半个月,它又老了,不能再吃。
③小妹跟着纯粹是起哄,顺带做一些户外运动,大妹则是挖荠菜的主力。她跟外公外婆长大的,天生认得荠菜的长相,就是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不得不服。一面挖,大妹一面讲解。但说实话,荠菜挺难辨别,认荠菜这件事,曾耗费了我好几年的时间。你说边缘是锯齿状吧,也不完全对,说像钥匙的齿牙,它的头又是圆的……当然,荠菜也有好辨认的时候——不过那时已经不能食用了——我指的是开了花的荠菜。荠菜开的花小小的,白色。在一本植物图谱(印象中为汪曾祺先生所绘)中我看到过,确实不打眼。花落结子,荠菜短暂的一生也就结束了。
④每次我们要挖满一篮子荠菜才会回家,我妈接过篮子开始择菜,择完只能剩下大半筐——主要因为我还是带回了诸如苦杩菜、灰灰菜等等一些近似野菜。
⑤荠菜也分两种,田埂上的和麦田里的。
⑥田埂上的伏地生长,每日光合作用充分,颜色略深,味道浓郁;麦田里的,也就是北京超市里卖的那种,碧绿油嫩,体形也大一些。前者适合做馅儿,后者更宜羹汤。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每一种都能满足我们旺盛的肠胃以及馋猫般的味蕾。
⑦然而我们勤俭的妈,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牺牲口袋里的钱。她身边随处都能找到不买肉的理由,“这月家里财政紧张”,“今天太晚,卖肉的下班了”,“荠菜烩豆腐你没吃过吧”……我爹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炝炒荠菜、荠菜蛋花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便上了桌。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
⑧我注意过父亲放香油的动作,香油瓶是医院的盐水瓶改装的,我爹每次会在凉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收回的时候,他会在瓶口轻轻舔上一下,然后做一个很满足的表情。
⑨不加配搭的凉拌显然不是烹饪荠菜最佳的方法。荠菜的香味很素,很窄,需要用动物油做牵引,它本身的香味才会彰显出来,进而无限放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做荠菜的时候喜欢用它来包饺子、汆肉圆汤的原因。
⑩可能我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吃过素炒荠菜、荠菜清汤以及凉拌荠菜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食欲,依然让我们甘荠菜若怡,以至于年复一年,我和妹妹们一到清明仍然有到城外挖荠菜的冲动。
后来,我和妹妹离开家乡,最后寄居北京。大概是十年前,大妹家买了房,孤零零的塔楼前面便是大片的麦地。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的丛中找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得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
“春在溪头荠菜花。”说得好,要体会春天,最好到乡野中去。稼轩词中的上句则是:城中桃李愁风雨。是啊,不能呆在北京这地方,而要去乡下,有蓝天,有野花,没有沙尘,也没有堵车。
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
14.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时空 事件
元旦后在超市 我摆弄荠菜
童年时在家乡 兄妹(2)荠菜,爸妈(3)荠菜,全家吃荠菜
(1) 我们吃冬瓜荠菜圆子汤等
15. 读完全篇,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6.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便上了桌。(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
(2)我爹每次会在凉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收回时候,他会在瓶口轻轻舔上一下,然后做一个很满足的表情。(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7. 本文的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
18. 本文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写下了童年时与荠菜相关的生活回忆,文章语言既质朴自然,又情味浓郁。同学们也有值得回忆的童年时光,请根据阅读感悟,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回味自己的童年时光,续写一节诗歌。句式不限。
就今天,就走
走进久违的三月三
挖一次不打眼的荠菜
品一品萦绕在岁月中的馨香
难忘生活酸甜苦辣
难忘荠菜花
就今天,就走
____________
【答案】14. (1)十年前在北京/最后寄居北京(2)挖(3)做/烧/烹饪
15. 示例:我喜欢母亲这个人物。因为文中当年生活贫寒,虽然她爱我们,但“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牺牲口袋里的钱”。贫困让母亲拒绝我们的要求显得坚决,甚至绝情,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坚决,可能全家无法度过这段岁月。而且母亲的理由也都很幽默,即使贫困,但一家人还是其乐融融。
16. (1)“令人发指”是指手段残忍罪行严重,叫人愤怒得头发都竖起来了。用在这里是说作者认为父亲做凉拌荠菜的行为太过分,表达作者对童年时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吃肉的渴望。这是大词小用/贬词褒用,表现了作者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2)动作描写(细节描写)。通过“倒”、“舔”、“做”等动作,写出父亲倒油的吝啬和舔油的满足,表现父亲的贫寒和对油的渴望和珍视。
17. 结尾写出了我急切想回老家的心情,因为老家有荠菜、有童年的美好回忆;表达了我对荠菜的喜爱,对童年和故乡的深切怀念;将老家的蓝天野花与城市的喧嚣繁忙形成对比,表达对城市的厌倦,对纯净美好、闲适诗意生活的向往。
18. 围绕童年美好回忆直接抒情并间接抒情即可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1)根据题干“我们吃冬瓜荠菜圆子汤”的提示,结合“元旦后在超市”“童年在家乡”等时间概括顺序,找到 段“后来,我和妹妹们离开家乡,最后寄居北京。大概是十年前,大妹家买了房,孤零零的塔楼前面便是大片的麦地”,可概括为:十年前在北京(或最后寄居北京)。
(2)根据题干“童年在家乡”的提示和“兄妹……荠菜”的语境,找到②段“我和两个妹妹,每人拿着一把油漆工刮腻子的那种小铲子,行走在田埂上。这正是挖荠菜的时节”,可概括为:挖;
(3)根据题干“童年在家乡”的提示和“爸妈……荠菜,全家吃荠菜”的语境,找到⑦段“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居然也吃得山响”、⑩段“可能我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吃过素炒荠菜、荠菜清汤以及凉拌荠菜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食欲,依然让我们甘荠菜若饴”,可概括为:做(或烧、烹饪);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最喜欢文中的父亲。结合⑦段“我爹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炝炒荠菜、荠菜蛋花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熟,盐去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便上了桌。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等内容可知,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我们全家人只能依靠荠菜填饱肚子,父亲发明过摊荠菜饼、炝炒荠菜、荠菜蛋花汤,还凉拌荠菜,这些都让全家人在那个岁月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文中的父亲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令人敬佩。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令人发指”原指令人愤怒到极点,是一个贬义词。结合文中的“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可以看出,句中用来形容父亲荠菜的吃法与众不同,用料节省,从而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节俭。结合后面的“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可以看出,它还生动地表达了我对荠菜的赞美,属于贬义词褒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2)结合“倒”、“舔”、“做”等动作可知,这句话为动作描写,结合“我爹每次会在凉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收回的时候,他会在瓶口轻轻舔上一下,然后做一个很满足的表情”可知,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细致写出父亲倒油的吝啬和舔油的满足,进而突出我们家境的贫寒以及父亲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尾段“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就走”,写出了急切地想回老家的愿望;结合 段“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可知,表达了“我”对荠菜的喜爱,对童年和故乡的深切怀念;结合 段“是啊,不能呆在北京这地方,而要去乡下,有蓝天,有野花,没有沙尘,也没有堵车”,可知,“我”之所以“今天,就走”,一刻也不想耽搁,不仅因为老家有美好的童年生活,更有蓝天、野花,而没有沙尘、堵车等,因此,表达了“我”对城市忙碌、喧嚣生活的厌倦,对纯净美好、闲适诗意生活的向往,急于逃离城市的思想感情,点明并深化了主题。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续写仿写。注意运用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方式,回味自己童年时光。
示例:走进美好童年/骑一次旋转的木马/荡一荡摇摆的秋千/回忆童年的纯真快乐/难忘美好童年。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新绿
胡竹峰
(1)时令一节节过。雨水、惊蛰、春分,待到清明,窗外彻底亮了,天清地明,景物如诗,诗中有画。
(2)清明时节雨纷纷,好像天气真应了诗句一般。人在雨中,望着烟笼远树,景致更妙,雨飘在庭院,飘在池塘,飘在田垄,飘在坡地,也飘在人的头面。连下三天雨,半夜有鲤鱼跃上溪头浅滩。凉月如眉,挂在水湾的柳稍上。
(3)柳稍风味最好,丝丝绦绦长长短短,焕然一树新绿。微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终日有纸鸢在天上飞着,高高低低。女孩子穿上春衫,布袖飘摇,韶华胜极。
(4)不独人物鲜活如此,屋前弯弯绕绕几条田埂,也若游蛇一般。田里有浅浅一洼水,远看如镜,映得云白、山绿、树翠。田边有山,不甚高大,却青葱莫名,从山岗绿到岭脚。
(5)清明前后的菜哇,一脉新生。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韭菜尤好,有种香甜。古人说蔬食以春韭秋崧滋味最胜,这是知味之言,也是经验之谈。韭菜清炒,或炒鸡蛋,都有春鲜美味。
(6)每年清明前后,乡野风味挠心,遂从都市繁华中逃离,去那桑荫稠密、禽鸟幽雅的乡下住几日。一碟青菜,一碗泥螺,喝点新茶,无需饮酒,乘着山风,竟也微感醺然。然后在天清气明的春日夜里,看月亮升上山来,梦也做得清明。
(7)窗口一亮,人就醒了。醒得更早的是采茶人。清明时节的茶最珍贵,可以补贴家用,乡下人舍不得自家喝。绿芽近半寸长时,不论天晴下雨,人总要去采茶。我小时候偶尔也去,人与茶树一般高,一叶叶摘下,半天刚刚盖住箩底。采茶雨天多有不便,连日晴空,也觉得辛苦。从此知道生活不易,一口热饭滚汤要从劳作中来。至今对茶有爱意也有敬意。
(8)茶摘回来即摊晾在檐头廊下堂前宽敞处,碧绿绿一地,让人心生欢喜。
(9)谷雨后,芭蕉叶大栀子肥,茶叶也粗大了,这时农人才去摘一些回来自己喝。那时候的茶。苦,且味道生涩,劳作时倒是格外解渴。
(10)母亲做茶,总在夜里。屋外,风吹田野,蛙声很热闹,虫鸣更热闹。冬日糊上的窗纸,残损大半,炒过的青茶在砧板上,揉搓成紧紧一团,碧绿的汁液渗出来,一股股香气透过窗纸,在山村飘荡。茶叶摊放一夜,才干爽爽收进铁桶,密封得紧紧的,以免走气。
(11)清明时,地气升腾,茶见天长,农人三两天就要去一次茶园。野草越长越高,蒲公英冠毛结成绒球随风飘洒,荠菜也老得开了花。牛终于不用嚼棚里的干稻禾,每日早晨可以吃大把鲜草。午后,有牧人牵它上山,山林里茅草遮身,牛儿吃得肚皮浑圆。山地阴凉,草浅处可卧可眠可立可坐,满满山野之气。
(12)光阴流转,四季时序轮回。清明时节乡野,遍地庄稼,一片翠绿,一片祥和。近年来,乡农造屋早已不用土窑砖瓦,不废柴火。几年里养得山林茂盛繁密。
(13)天地日月清明,人世也安定清明。春阳流水与畈(fàn大片天地)上新绿有远意,水声经流不息。春天凝在花红叶绿里,溪涧池塘涨满水,积蓄自然之力。
19. 文章将清明时节的景色写得如诗如画。围绕“新绿”,填写下表,梳理文章脉络。
地点 新绿之景
雨中 烟笼远树、鱼跃浅滩
水湾 凉月如眉、(1)
田埂 水洼如镜、(2)
菜畦 (3)、韭菜香甜
茶园 绿芽满园、茶汁碧绿、(4)
20.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好的语言能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情感。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雨飘在庭院,飘在池塘,飘在田垄,飘在坡地,也飘在人的头面。”句中连用五个“飘”字,有何表达效果?
(2)柳稍风味最好,丝丝绦绦长长短短,焕然一树新绿。(分析加点词语表达效果)
21.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第6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2.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屋外,风吹田野,蛙声很热闹,虫鸣更热闹。
23. 散文是作者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文学作品。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浓情深思。请你揣摩一下,作者在结尾处传递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9. (1)柳稍新绿(2)树翠山青(3)豆如绿月(4)野草鲜茂
20. (1)“飘”字传神地写出了春雨落下时柔和轻盈的姿态,与“笼”字相呼应,进一步写出春雨的细密缥缈。五个“飘”字连用,更展示了春雨无处不在、滋润万物的美好情态。(2)运用叠词,有韵律美,读来朗朗上口。通过重叠,强调了柳稍的细密柔亮和错落有致,表达了作者对柳树的喜爱和赞美。
21. 承上启下。先写清明时节乡野风味挠心,从而逃离都市,置身乡间,享受乡村风物从而承接上文作者对春鲜美味的喜爱和赞美;再写春夜月明,梦亦清明,开启下文写清明早醒的忙碌采茶人及有关清明茶的人、事和景。
22. 环境描写。通过写屋外格外热闹欢乐的田园风光,来反衬夜里屋内母亲做茶时的安宁静谧的氛围,表现对做出的茶的喜爱和赞美,从而表达对孕育茶的乡野自然的热爱。
23. 作者在结尾处表达了对春天充满生机活力的万物的赞美,对大自然的伟力的赞美和对人世清明安定的向往。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空,结合(3)段“柳稍风味最好,丝丝绦绦长长短短,焕然一树新绿”概括可得:柳稍新绿。
二空,结合(4)段“不独人物鲜活如此,屋前弯弯绕绕几条田埂,也若游蛇一般。田里有浅浅一洼水,远看如镜,映得云白、山绿、树翠。田边有山,不甚高大,却青葱莫名,从山岗绿到岭脚”概括可得:树翠山青。
三空,结合(5)段“清明前后的菜哇,一脉新生。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概括可得:豆如绿月;
四空,结合(11)段“清明时,地气升腾,茶见天长,农人三两天就要去一次茶园。野草越长越高,蒲公英冠毛结成绒球随风飘洒,荠菜也老得开了花”概括可得:野草鲜茂。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词句理解赏析。
(1)“飘”指随风摇动或飞扬。结合“雨飘在庭院,飘在池塘,飘在田垄,飘在坡地,也飘在人的头面”可知,作者连用五个“飘”字,形象写出春雨无处不在、滋润万物的美好情态,同时表现出春雨的轻盈柔和,与“笼”相呼应,写出春雨的细密缥缈。
(2)“丝丝绦绦长长短短”为叠词,结合“柳稍风味最好,丝丝绦绦长长短短,焕然一树新绿”可知,这句话运用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形象写出柳稍的细密柔亮和错落有致,表达作者对柳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第(6)段“每年清明前后,乡野风味挠心,遂从都市繁华中逃离,去那桑荫稠密、禽鸟幽雅的乡下住几日。一碟青菜,一碗泥螺,喝点新茶,无需饮酒,乘着山风,竟也微感醺然。然后在天清气明的春日夜里,看月亮升上山来,梦也做得清明”可知,本段写时节乡野风味挠心,从而逃离都市,置身乡间,享受乡村风物,承接(5)段作者对春鲜美味的喜爱和赞美;再写春夜月明,梦亦清明。引出第(7)段“窗口一亮,人就醒了。醒得更早的是采茶人。清明时节的茶最珍贵,可以补贴家用,乡下人舍不得自家喝”清明早醒的忙碌采茶人及有关清明茶的人、事和景。据此可知,本段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作用。
结合“屋外,风吹田野,蛙声很热闹,虫鸣更热闹。”可知,这句话描写屋外格外热闹欢乐的田园风光,属于环境描写。结合(10)段“冬日糊上的窗纸,残损大半,炒过的青茶在砧板上,揉搓成紧紧一团,碧绿的汁液渗出来,一股股香气透过窗纸,在山村飘荡。茶叶摊放一夜,才干爽爽收进铁桶,密封得紧紧的,以免走气”可知,作者通过对屋外热闹的环境进行描写,反衬出夜里屋内母亲做茶时的安宁静谧的氛围,表达作者对母亲做茶情景的喜爱和赞美,表达作者对乡野自然恬静之景的沉醉。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情感。
文章的结尾段借助景物“春阳流水”“畈上新绿”“花红叶绿”“溪涧池塘涨满水”展现了自然界静美与生命力,“积蓄自然之力”抒发了作者对春天万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天地日月清明,人世也安定清明”由自然过渡到人世,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语言含蓄隽永,富有哲理,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作文(55分)
24. 对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鲁迅先生来说,长妈妈买来的《山海经》,是一缕芬芳;对端木蕻良来说,亲手种下的白菜,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也有那么一缕芬芳,温暖了你的心房。
请以“记忆里的那一缕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记忆里的那一缕芬芳
时光的沙漏发出淡淡的摩擦声。有份甜美的记忆绽放成花朵,其迷人的馨香充盈着我平凡的生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家乡的天空永远是湛蓝的,云朵永远是洁白的,而外婆的面容是慈爱的。
年幼时,每逢油菜花开,外婆就会牵着我的小手在花海中信步漫游,闲适安逸。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微风吹过,花枝摇曳,花香飘散,空气中弥漫着喜悦的气息,花粉调皮地伏在我发梢,也落在外婆的肩头。蜜蜂在花间噗哧着翅膀,忙着采蜜。油菜花杆上偶有花瓣凋零结了籽的,长长细细的像四季豆一样还鼓出几个“小肚子”,甚是可爱。
微风拂散外婆的发丝,她下蹲抱起我,问我是否看见了田野的尽头,说只要人的心像油菜花一样阳光,总能脚踩繁花,走向明媚的远方。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轻歪小脑袋看她,忽觉她的脸似油菜花一样迷人,也将这一刻深深印到我心里。我摘了一朵小花儿,给外婆戴上;又摘了一朵握在手里,生怕它长了翅膀,偷偷从我手心里飞走。
夕阳西下,外婆坐在家门前的石凳上,看着我在满院子里不知疲倦地跑着、跳着。她偶尔轻轻呼唤我的小名,我便笑嘻嘻地跑向石凳上。她慈爱地抱起我,把我放在她的膝盖上,轻轻地摸着我的头。她轻轻摇着我,哼起山歌,一字一句,轻轻柔柔的,沉在她的岁月里,脸上漾起油菜花般的笑容,那一刻,我虽少不知事,却也听得入了迷。
每当看见油菜花,总会想起外婆那慈爱的脸,好似有一缕灿烂的阳光照进心头!
时光嘀嗒往前走,故乡那片油菜花地,沁人心脾的香味混合着童年的天真可爱,饱含外婆的浓浓爱意,它们均幻化成记忆里那盛开油菜花,一缕缕芬芳时刻温暖着我的生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那一缕芬芳”的中心词是“芬芳”,其本义是香、香气。阅读提示语可知,“芬芳”一词可实可虚,可以是自然界的花草山石;可以是生活中的人、物、事、景;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场面等“定格、滋生、沉淀”在生活中,给你美的情感、美的感悟、美的思想,也就是说生活中的美的人,美的物,美的事,美的景,在你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感受。“一缕”是数量的界定,决定了文章描写主体的唯一性与贯穿性。“记忆里的”提示我们写回忆性内容。写作时要交代清楚“那一缕芬芳”留下深刻体验的原因和过程,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第二,选材构思。本题适合写记叙文。“芬芳”的内涵丰富,可选的材料就很多样。结合个人的积累和生活经历,确定立意,然后选择恰当的素材表情达意。从成长路上来自朋友、老师、亲人的关心呵护方面选材,去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而表达感恩之心;也可以写自己的坚强、勇敢、自信、乐观,用这一“芬芳”催我成长、成熟;也可以选取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为留存心底的“芬芳”;还可以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物给我的人生启示,表现一种特殊的“芬芳”;或者写历史上或文学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是如何成为心目中的芬芳的,如飘逸洒脱的诗仙李白,铁骨铮铮的文天祥等。写作时,可以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生活中的画面;使文章层次清晰,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25. 尽管每一天是那么的平凡普通,但在学习和成长的征程中总不缺少惊涛骇浪的袭击。只有以勇敢地姿态、坚强的意志、非凡的智慧去面对,我们才能收获新的自我。
请以“这一次,我收获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这一次,我收获了勇敢
这一次,我成功了,因为,我选择了——勇敢!
我是一名游泳爱好者,去年暑假,爸爸如约给我报了个游泳培训班,这让我欢呼雀跃。可是,出师不利,我不仅考试没过关,还得了恐高症。唉!真是鱼没上钩,网却破了。
“请我们的小游泳家们做好准备!”裁判员喊道。这已经是我第二次站在跳水台上,双眼凝视游泳池里的水,不禁倒吸了一口气,一边强装镇定做着热身动身,身体却不住地打着哆嗦,但我依然鼓励自己:“加油!你一定行的,一定能行的!”
“请选手们准备!”裁判员吹响了预备哨。望着下面清澈的水池,水面不知被哪儿吹来的风挑逗起阵阵波澜,世界仿佛也像水波一般摇晃。“糟了,要晕了!”我感到一阵晕眩,“加油,你可以做到的……”我暗自鼓励着自己,小心挪动到跳水台边缘,深吸了一口气,闭上双眼,双手举过头顶,凝神做出准备跳跃的动作。只听见裁判员那声长哨:“哔——”我双脚用力一蹬,从跳水台上跳了下去。这一刻是多少神奇啊!时间短暂,只能以秒来计算。但于我而言,时间在此刻静止了,好似被吸入了一个黑洞,这个黑洞带你穿过人声鼎沸的游泳池和看台,让你来到一片空气清新的花田里,一簇簇、一朵朵、一瓣瓣的淡蓝色的透明花朵儿,骄傲地绽放着。当你拾起一片花瓣放在头上,只又觉得身体一个激灵,身旁忽又重现一片汪洋,就又落回到水中。我,成功了!
原来,勇敢带来的成功这么美好。原来,成功的跳水是如此不一般的神奇感受!这一次,我收获了勇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收获”通常有两种意思:一是收取成熟的农产品;二是比喻获得成果、心得等。题目中“收获”显然应该是第二种意思,因此在补全题目时“收获了”后面所填的词语应该是“精神层面”的,而不是“物质层面”的,补题所选的词语应该是表示抽象意义的名词,而不是表示实物的词,所补的词语要能突出文章内容、表明写作目的、点明文章中心,使之成为“文眼”。比如可以写《这一次,我收获了自信》《这一次,我收获了勇气》《这一次,我收获了幸福》等,而不能写《这一次, 我收获了山楂》。本题适合写成记叙文,记叙的主体是“我”,记叙的是“这一次”的事情,写作时要突出“我”思想精神上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向上、向善的主题。
二、选材构思。我们可从个人成长的经历和个人生活的空间(学校、家庭、社会)来梳理生活积累与情感积淀,可从经验、教训、哲思来选取典型的素材。比如:因为考试失败而失去信心,是谁让你知道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因为误会和朋友闹翻,最后是否和好如初,收获了友情;因为你在课堂上优异的表现,你是否收获了老师的表扬;在收获的过程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别人是如何帮助你的,他们做过什么的等。写作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 写清楚收获的过程,做到描写生动形象、记叙详略得当,最后一定要写清楚收获的感悟,点明文章中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