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13章 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知识目标】1.掌握透视投影的基本概念;2.掌握绘制一点透视图和两点透视图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根据不同的表达对象,选用适合的透视投影方法,灵活运用一点透视图和两点透视图来表达组合体和建筑形体。第13章 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以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素绢以远暎,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间,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宗炳的透视学理论中国公元5世纪南朝刘宋时期(402-589年),注重绘画形似的宗炳(375-443年),生动地描述了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宗炳在他的论著《画出水序》中说:宗炳(375-443年)所论透视之法,是以画“昆阆”之形为例,论述绘画作图透视方法及其绘图规律的理论之作,也是深刻地反映宗炳图学思想的系统论述。第13章 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宗炳(375-443年)所论透视之法,是以画“昆阆”之形为例,论述绘画作图透视方法及其绘图规律的理论之作,也是深刻地反映宗炳图学思想的系统论述。“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的图解“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的图解第13章 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散点透视的画法散点透视画法的效果是使人无论站在画面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它的画法是把每一个视点所得到的图形联系起来,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动态图形,达到“面面看”、“步步移”的目标。故而散点透视亦称为运动透视。宋 张择端( 约1085年—1145年))《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第13章 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 "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 三远法是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图13-1 透视投影与正投影第13章 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空间平面多边形ABCD画面P(正立面V)平面ABCD的水平投影基面H(水平投影面H)视点S平面ABCD的透视投影平面ABCD的正面投影13.1 透视的基本概念第13章 透视投影13.1.1 透视投影的基本术语图13-2 透视投影的基本概念返回本章目录13.1 透视的基本概念画面P(正立面V)视平面hSh视距Ss’(视点到画面的距离)视点S视高Ss(视点到H面的距离)站点s(视点的水平投影)基面H(水平投影面)主点s’(视点在画面上的投影)视平线hh视线SA(视点与空间点之间的连线)点A的透视投影A0(视线SA与画面的交点)空间点A(在H面内)基线OX(画面与基面的交线)第13章 透视投影13.1.2 点线面的透视投影 例13-1 求空间点A的透视投影。13.1 透视的基本概念返回本章目录a0A0图13-3 点的透视投影(a) (b) (c)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4 铅垂线的透视投影13.1.2 点线面的透视投影 例13-2 求铅垂线AB的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1 透视的基本概念A0B0(a) (b) (c)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5 侧垂线的透视投影13.1.2 点线面的透视投影 例13-3 求侧垂线AB的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1 透视的基本概念A0B0(a)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6 正平面的透视投影13.1.2 点线面的透视投影 例13-4 求正平面ABCD的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1 透视的基本概念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6 正平面的透视投影13.1.2 点线面的透视投影 例13-4 求正平面ABCD的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1 透视的基本概念(a)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7 正垂线的透视投影13.1.2 点线面的透视投影 例13-5 求正垂线AB的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1 透视的基本概念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7 正垂线的透视投影13.1.2 点线面的透视投影 例13-5 求正垂线AB的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1 透视的基本概念B0(a)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8 侧平面的透视投影13.1.2 点线面的透视投影 例13-6 求侧平面ABCD的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1 透视的基本概念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8 侧平面的透视投影13.1.2 点线面的透视投影 例13-6 求侧平面ABCD的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1 透视的基本概念A0B0C0D0图13-9 一点透视图第13章 透视投影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建筑物的某个立面平行于画面的透视称为一点透视,又称为正面透视。返回本章目录灭点和主点S’重合一点透视通常用于表现室内装饰、庭园、长廊和街景等第13章 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在基面上,利用过站点的直线作为辅助线,求得基面上各点的透视,从而作出立体或建筑物的透视图的方法称为视线迹点法。图13-10 立体三视图和斜二测13.2.1 视线迹点法 例13-7 绘制立体的一点透视图。画面PP视平线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11 绘制一点透视图的步骤(a) (b) (c)13.2.1 视线迹点法 例13-7 绘制立体的一点透视图。返回本章目录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11 绘制一点透视图的步骤(a) (b) (c)13.2.1 视线迹点法 例13-7 绘制立体的一点透视图。返回本章目录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站点主点俯视图主视图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11 绘制一点透视图的步骤(d) (e) (f) (g)13.2.1 视线迹点法 例13-7 绘制立体的一点透视图。返回本章目录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12 视距对透视效果的影响(a) (b) (c)13.2.1 视线迹点法返回本章目录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站点s离画面近,视距ssx小,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就比较强站点s离画面远,视距ssx大,透视效果就比较弱当站点s离画面无限远时,视距ssx无穷大,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就消失了,透视投影就变成了平行投影。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13 绘制建筑形体一点透视图的步骤(a) (b) (c)13.2.1 视线迹点法 例13-8 绘制建筑形体的一点透视图。返回本章目录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13 绘制建筑形体一点透视图的步骤(d) (e) (f)13.2.1 视线迹点法 例13-8 绘制建筑形体的一点透视图。返回本章目录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第13章 透视投影13.2.2 网格法网格法又称为坐标法,具体的画法是在物体的三视图中,按一定的比例画出网格,然后画出该网格的透视。再按照建筑物三视图在网络中的位置,定出其在透视网络中的位置,以完成物体的透视图。返回本章目录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第13章 透视投影例13-9 使用网格法绘制台阶的一点透视图。图13-14 台阶的三视图与斜二测返回本章目录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第13章 透视投影例13-9 使用网格法绘制台阶的一点透视图。图13-15 网格法绘制一点透视图的步骤(a) (b) (c) (d)返回本章目录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利用对角线来确定矩形各边中点的透视,以绘制网格的透视画一个与主视图相同的网格,设定视平线hh和后立面的透视;画网格边框各等分点与灭点s的连线。画出矩形底面的透视投影(梯形)的对角线;将梯形分割成4个小梯形。根据底面的水平线,画出侧立面、顶面和后立面网格的透视;按照三视图中台阶各顶点在网格中位置,定出透视网格中的位置,完成台阶的一点透视图。第13章 透视投影例13-10 使用网格法绘制室内装饰设计图。图13-15 网格法绘制一点透视图的步骤(a) (b)返回本章目录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第13章 透视投影例13-10 使用网格法绘制室内装饰设计图。图13-15 网格法绘制一点透视图的步骤(a) (b)返回本章目录13.2 一点透视的画法图13-17 两点透视第13章 透视投影13.3 两点透视的画法建筑物中仅有与水平面垂直的主向轮廓线(铅垂线)与画面平行,而水平面的两个主向轮廓线,均与画面倾斜,这样形成的透视称为两点透视。返回本章目录第13章 透视投影13.3.1 水平线和铅垂面的透视投影例13-11 求水平线AB的透视投影。图13-18 水平线的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3 两点透视的画法(a)视线SF与水平线AB平行,平行两直线的交点位于无穷远处。这个位于无穷远处的交点的透视就是视线SF与画面的交点F。点F是AB平行线簇的透视灭点。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18 水平线的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3 两点透视的画法过sb与基线OX的交点作投影连线,该投影连线与s’b’的交点即为B点的透视B0。线段A0B0即为水平线AB的透视投影。例13-11 求水平线AB的透视投影。第13章 透视投影例13-12 求铅垂面ABCD的透视投影。图13-19 铅垂面的透视投影(a)返回本章目录13.3 两点透视的画法过sc(b)与基线OX的交点作投影连线,该投影连线与s’c’的交点即为C点的透视C0, 与s’b’的交点即为B点的透视B0第13章 透视投影(b) (c)例13-12 求铅垂面ABCD的透视投影。返回本章目录13.3 两点透视的画法图13-19 铅垂面的透视投影fsf//dcFA0D0B0C0第13章 透视投影例13-13 绘制立体的两点透视图。图13-20 立体的三视图和正等测图返回本章目录13.3 两点透视的画法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21 绘制立体两点透视图的步骤(a) (b)例13-13 绘制立体的两点透视图。返回本章目录13.3 两点透视的画法fyfXFyFXA0B0第13章 透视投影视点的位置对透视效果的影响图13-22 视点的位置对透视效果的影响(a) (b) (c)返回本章目录13.3 两点透视的画法第13章 透视投影例13-14 绘制建筑形体的两点透视图。图13-23 建筑形体的两点透视返回本章目录13.3 两点透视的画法(a) (b)第13章 透视投影图13-24 完成后的建筑形体两点透视图例13-14 绘制建筑形体的两点透视图。返回本章目录13.3 两点透视的画法图13-25 直角坐标系与透视分类第13章 透视投影13.4 透视图的分类和概括建筑物的透视图通常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a) (b) (c)返回本章目录图13-26 混合型的透视和单一型的透视第13章 透视投影13.4 透视图的分类和概括建筑物的透视图通常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a) (b) (c)返回本章目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