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地下防水 课件(共48张PPT)-《建筑施工技术》同步教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地下防水 课件(共48张PPT)-《建筑施工技术》同步教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第7章 防水工程
地下防水
屋面防水
概 述
1、特点:防水是非常重要的工程,影响建筑物寿命和功能发挥。
2、部位:地下、屋面、墙面、楼地面……。
3、发展:
新型高中档材料占据主导地位;(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及涂料;合成高分子卷材及涂料;聚乙烯丙纶卷材;聚合物水泥涂料;膨润土防水毯;膨胀型砼防水剂…。)
严格管理:设计、施工专业化,有施工方案;
材料限制;
构造加强。
7.1 地下防水
施工原则:
1、杜绝防水层对水的吸附和毛细渗透
2、接缝严密,形成封闭的整体;
3、消除所留孔洞造成的渗漏;
4、防止不均匀沉降而拉裂防水层;
5、防水层做至可能渗漏范围以外。
7.1.1 概述
主要做法:
据防水等级而定;
1~2级常用多道防水。
1)防水砼结构自防水
普通防水砼
外加剂防水砼(掺入、渗透结晶)
2)附加防水层:
(1) 卷材防水层:
改性沥青(SBS、APP、……)
橡胶(三元乙丙、氯丁、……)
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
橡塑(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
(2) 涂膜防水层:橡胶、树脂、改性沥青、水泥基
(3) 防水砂浆抹面:防水剂、膨胀剂、……
7.1.2 防水砼施工
1. 防水砼抗渗等级和种类
1)抗渗等级
(1)设计抗渗等级:按埋置深度确定,但最低不得小于P6(抗渗压力0.6N/mm2)。
工程埋置深度(m) ﹤10 10~20 20~30 ≥30
设计抗渗等级 P6 P8 P10 P12
(2) 配制试验等级:比设计抗渗等级提高0.2 Mpa.
(3) 施工检验等级:不得低于设计抗渗等级。
2)防水砼的种类:
(1)普通防水砼:降低水灰比(毛细孔少、细),增加水泥用量和砂率(包裹粗骨料),石子粒径小(减少沉降差)及精细施工提高砼的密实性。
(2)外加剂防水砼:(5种)
① 减水剂防水砼:掺木质素磺酸钙、磺酸钠盐、糖蜜类(0.2~0.5%)
防水机理:减少用水量,毛细孔少;水泥分散均匀,孔径、空隙率小。
②密实剂防水砼:三乙醇胺(掺量0.05%)
防水机理:水化物增多,结晶变细。
③引气剂防水砼:松香酸钠(掺量0.03%)
防水机理:密闭气泡阻塞毛细孔。
④防水剂防水砼:氯化铁防水剂(掺量3%)
防水机理:产生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铝凝胶体填充毛细孔。
⑤膨胀剂防水砼:UEA、CEA、HEA等(10~12%)
可达P30~P40,内掺——可替代等量水泥。
膨胀源:水化硫铝酸钙(钙矾石)
氢氧化钙, 氢氧化镁
防水机理:补偿收缩,防止化学收缩和干缩裂缝,砼密实。 (限制膨胀率2~4/万,膨胀应力0.2~0.7MPa)
(1)材料:
胶凝材料——总用量≮320kg/m3 ;
水泥:宜用硅酸盐或普硅(≮260kg/m3);
骨料——中粗砂,含泥量≯3% ,砂率35~40% ;
石子:粒径≯ 40mm,含泥量≯1%;
(2)灰砂比:1:1.5~2.5;
(3)水胶比:≯0.5;
(4)入泵坍落度:120~160mm;
(5)预拌混凝土初凝时间宜为6~8h。
2. 对防水砼的配制要求:
3. 防水砼的施工
1)做好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方案:
浇筑顺序:底板→底层墙体→底层顶板→墙体→…
浇筑方案:底板——分区段分层;
墙体——水平分层交圈。
每小时浇筑量,机械道路布置,人员安排,应急措施.
(2)砼试配:保证强度、抗渗标号及施工和易性。
(3)做好薄弱部位的处理。
(4)做好排降水工作:地下水位低于施工底面≮500,雨水不流入基坑。
(5)人员分工与技术交底。
2)施工要点:
(1)模板:强度、刚度高,表面平整,吸水性小,支撑牢固,安装严密,清理干净。
(2)钢筋:迎水面钢筋的保护层厚≮50mm,用垫块同砼;支架、S钩、连接点、设备管件均不得接触模板或垫层。
(3)砼搅拌:配料准确, 搅拌均匀,≮2min,
有外加剂时应按其要求加入、拌制。
(4)砼运输:
防止分层离析和坍落度损失;
气温高、运距大时可掺入缓凝型减水剂;
(5)砼浇筑:
①做好浇筑前准备:检查钢筋、模板、埋件,薄弱部位处理。
②自由下落高度≯1.5m,墙体直接浇筑高度≯3m,否则用串筒、溜管。
③钢筋、管道密集处,用同标号细石砼。
④分层浇捣,每层厚≯300~400mm,上下层间隔≯1.5h且不初凝。
⑤墙体底部先垫浆,往上逐渐减少坍落度,顶面撒石子压入。
⑥振捣密实,不漏振,不欠振,不过振,插入下层50~100mm。
(6)养护与拆模:
砼终凝(浇后4~6h)后开始养护,≮14天,避免早期脱水;
冬施混凝土入模温度≮ 5℃,不宜蒸汽加热养护;
拆模不宜过早,防止开裂和损坏。
防水混凝土施工
4. 砼施工缝的处理
防水砼宜整体连续浇筑,尽量少留施工缝
1)留设位置:
底板、顶板应连续浇筑;
墙体:①水平施工缝:
可留在
底板表面以上≮ 300mm
顶板底面以下150~300mm
的墙身上;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300mm。
②垂直施工缝:避开水多地段,宜与变形缝结合.
(a)平缝加止水板(带)
止水带
≥300
遇水膨胀止水条
(b)平缝加止水条
≥300
先浇混凝土
外贴防水层
后浇混凝土
(c)平缝外贴防水层
2)施工缝形式与处理
先浇混凝土
后浇混凝土
预埋注浆管
注浆导管
结构迎水面
(d)平缝后注浆
止水钢板的连接与固定
遇水膨胀止水条
最终膨胀率须>220%;7d膨胀率≯最终膨胀率的60%(缓胀)
3)留缝及接缝要点:
(1)位置正确,构造合理,
(2)止水板、止水条接缝严密;
(3)原浇砼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接缝;
(4)接缝前凿毛、清理(粘止水条);
(5)接缝时:
①垂直缝先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②水平缝先垫砂浆(1:1,20~30厚)或涂刷界面剂;
(6)浇砼要及时,层厚≯500mm,振捣密实。
7.1.3 卷材防水层施工
1. 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按设计要求的品种、规格、性能购置;
进场应检查外观质量、合格证、检测报告,并取样复检。
2)机具:喷灯、压辊、搅拌器、刷子……
3)基层处理:
(1)对基层的要求:坚实、平整、清洁、干燥.
2. 施工程序
(1)外贴法:
施工顺序:墙体结构→防水→保护
特点:结构及防水层质量易检查,可靠性强;需肥槽宽,工期长。
此法常用。
(b)接槎
混凝土垫层
水泥砂浆找平层
卷材防水层
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临时保护墙
永久保护墙
卷材附加层
保护层
卷材防水层
(a)甩槎
结构墙体
卷材加强层
卷材附加层
卷材防水层的甩槎接槎构造
在垫层上砌保护墙、抹砂浆找平层
卷材准备—需抽样复检
外贴法的构造及施工顺序
(2)内贴法:
施工顺序:垫层、保护墙→防水层→底板及结构墙
特点:槽宽小,省模板;损坏无察觉,可靠性差,内侧模板不好固定。
用于:场地小,无法采用外贴法的情况下。
内贴法卷材防水
的构造
先砌筑保护墙
底板防水层及保护层、一个层高墙体的防水层已作完。
卷材防水层
找平层及基层处理剂
保护墙及抹灰层
保护墙及抹灰层
保护层
止水钢板
翻边墙模板
基础底板钢筋
卷材防水层
防水砼
内贴法的构造层次
内贴法的构造及施工顺序
3. 施工工艺要点
1)基层处理
(1)对基层的要求:坚实、平整、清洁、干燥.
(2)处理方法:
1)抹水泥砂浆:
可掺UEA等膨胀剂(10~12%)以防裂;
掺无机铝盐防水剂(5~10%)求快干;
角部抹成圆弧防折断。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R≮50mm, 其它≮20mm;
2) 养护干燥
养护,防裂;再干燥至含水率≯9%(测试:干铺1m×1m卷材,3~4h ,无水印),否则采取措施。
3)喷涂基层处理剂:
与卷材及胶黏剂相容(改性沥青涂料;聚氨酯底胶…)
喷、涂均匀不漏底。
2)防水层施工
(1)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贴:
热熔法——喷灯熔化、铺贴排气、滚压粘实、接头挤出液体刮严; (施工温度≮-10℃)
冷粘结剂法——选胶合理、涂胶均匀、排气压实、接头另粘; (施工温度≮5℃)
冷自粘法——边揭纸边开卷,按线搭接、排气压实、低温时加热。 (施工温度≮5℃)
墙面粘贴SBS卷材
①裁切
②对位
③卷起
④粘贴
热熔法铺贴
⑦接缝处理—应挤出液体
⑤排气压实
⑥接缝处理
用燃气热熔粘贴
(2)合成高分子卷材铺贴——冷粘结法: (施工温度≮5℃)
①选胶与卷材配套;
②基层、卷材涂胶均匀
③晾胶至不粘手后粘贴、压辊排气、包胶铁辊压实;
④接缝口用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宽度≮10mm。
三元乙丙橡胶卷材铺贴
用压滚排气压实
3)保护层施工
(1)平面:
浇细石砼≮50厚;
(2)立面:
内贴法—
洒胶浆、抹20厚1:2.5砂浆 (硬保护)
贴5~6厚聚氯乙烯泡沫塑料片材 (软保护)
外贴法—
砌砖墙、灌砂浆或贴片材 (硬保护)
贴聚苯乙烯挤塑板或泡沫板 (软保护)
内贴法立面——洒胶浆后抹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
外贴法立面:砖墙+泡沫片材保护(北京南站)
外贴法立面:聚苯乙烯泡沫板或挤塑板保护
外贴法立面:保护层与回填土的关系
7.1.4 涂膜防水层施工
常用材料:
有机涂料:聚氨酯 (涂膜延伸率350%,表干4h)
硅橡胶防水涂料(延伸率700%,表干0.8h)
无机涂料:掺外加剂或掺合料水泥基防水涂料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1. 施工准备:
材料准备;基层处理同前;施工温度≮5℃。
2. 施工方法:
内涂法、外涂法的顺序同卷材内、外贴法;
工艺顺序、保护层做法同卷材。
基层(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聚氨酯涂膜防水构造
保护层
第二道聚氨酯涂膜防水层
第一道聚氨酯涂膜防水层
基层处理剂(聚氨酯底胶)
基础处理剂干燥后刮第一遍涂料
3.施工要点:
①按说明书称量配料,搅拌均匀;
②立面滚涂4~8遍,平面刮涂2~4遍,前遍干燥成膜后涂后遍;
③各层交替涂刷方向,同层间搭接宽度30~50mm
④成膜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1.5mm左右,针测法检查)
阴阳角做法
潮湿基面需先涂刷湿固型胶结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立面涂刷
管根部位做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