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6张PPT)第1章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第一节 手缝第二节 机缝第三节 熨烫第一节 手缝手缝工艺是我国服装缝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艺,且历史悠久。日前我国的服装进人国际市场,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原因之一在于手缝工艺在服装制作上的运用。虽然服装加工设备不断更新和发展,制作工艺不断革新,但在服装的缝制过程中,特别是在单件服装加工中,有些部位利用机器缝制还不能完全代替手缝,而且,运用得当的高超手缝技法,其缝制质量与艺术效果,是机缝工艺所难以替代的。因此,我们还必须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手缝工艺的技能技巧。一、手缝工具在学习缝制服装之前,首先要熟悉各种制作工具,掌握有关工具的使用方法及特点,以便在今后的实际运用中,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1.手针的选用在服装缝制的过程中,需要手缝的范围很广。由于服装的种类区别很大,结构各异,并且衣料的厚薄、质地又各不相同,配用辅助材料也不一样,因而手缝的用针也不一样。手针的种类较多,有长、短、粗、细之分。手针型号一般为1~12号。针的型号越小,其针杆就越粗而长;针的型号越大,其针杆就越细而短。但同一型号的手针还有粗、细之分。所以,在缝制服装时可根据不同的面料、针法和技术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手针。例如,缝制化纤、涤纶等织物时,宜用7号手针;锁眼、钉扣宜用4~5号手针。在服装生产中,常用的手针是4~7号。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2.顶针的选用顶针以用途而取名。顶针分活口和不活口两种。活口便于放大缩小,以适应手指的粗细。顶针的表面有穿不透的较密的凹形小坑。顶针要选择针坑较深的,且坑面要均匀,不宜过大,这样的顶针在缝制时能将针尾顶牢,以免打滑,便于缝制。顶针是手缝工艺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起保护手指、推动手针的作用。二、顶针和手针的基本用法1.顶针的用法顶针一般戴在右手中指的中节或上节,活口处戴在手指的里侧,以免在缝纫时针扎手指,如图1- 1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2.手针的用法手针的用法和我们写字一样,要讲究方法才能简捷顺手。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杆的中上段,并以中指的顶针顶住针尾,根据缝制线路用微力将针穿过衣料,如图1-2所示。三、常用的手缝针法1.平缝针法平缝俗称拱布头,它是一切手缝针法的基础。平缝可以锻炼学习者,使手指、手针、布料三者协调统一。一般待初学者手指、手腕活动灵活、运针自如时,即可开始练习其他针法。操作方法:左手拇指和食指捏布,无名指和小拇指夹布;右手在拿针的同时,也用无名指和小拇指夹着布,一针上一针下自右往左向前缝,针距约0. 3 ~0. 4cm,如图1-3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平缝要求移动的距离均匀,针码大小一致,线路顺直、整齐。练习时应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即先空针、后纫针,先单层、后双层,先薄布、后厚布,逐步增加难度、力度、速度。初学者需练到手指灵活有力,动作熟练敏捷,肘、腕不觉酸累,手不出汗的程度,方见手缝的基本功。平缝针法在缝纫机问世以前是衣片缝合成服装的主要针法。现在所用不多,仅用于衣片的弧边、圆角部位的辅助性手缝处理,如用于袖山“缝吃头”,圆袋角抽缩缝头等。2.打线钉针法打线钉是服装缝制的一道工序。它是把表层所划的粉线反映到底层上去,作为缝制各部位的依据,来保证服装各部位能够缝制准确,左右对称。此种针法主要用于毛呢料服装的省道、袋位、腰节、贴边等位置的标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打线钉一般用自扎线。自扎线不仅适合各种色泽的原料,而且自扎线柔软、线头长,打出的线钉不易脱落。打线钉有两种方法,既有单线双打,又有双线单打,但操作方法基本相同。操作方法:(1)首先扎线迹,将裁片铺平摆顺,上下片对齐,按规定的标位画线下针扎透底层衣料时,立刻向上挑,缝迹0.3~0. 4cm(直线部位每隔5~6cm扎一针,曲线部位每隔2~3 cm扎一针)。(2)剪断上层长线,将出线一端留1~2cm剪断。(3)剪断中间扎线,轻轻掀起上层衣片,将中间扎线剪断,使上下衣片都存留线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4)最后修短余线,把衣片表面较长的余线修剪到尽可能短(以免在缝制过程中被扯掉),而一点点的自纱线仍残留在衣料上,即成线钉,如图1-4所示。操作时要注意剪断的拉线不宜过长或过短,长厂或短厂不但容易脱落,而且影响准确性,太短厂甚至还会出现剪破衣片的事故。3.绷针针法在服装缝制中,将两层或多层衣料连接在一起,起固定作用的针法称为绷,也叫攘、扎、叠等。绷针是平针针法的灵活运用,它的用途非常广泛。绷针分为临时性绷针和永久性绷针两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1)临时性绷针。这种针法是为下道工序服务的,它的运用使衣物在下道工序缝制时不易移动,以便操作。操作方法:左手压住缝物,右手缝,每针顶人和缝出时,反面露出的针脚要小或不露,如图1-5所示。一般绷针用单线缝制,并且在尾端要缝一倒钩针,以免开线。绷针要求针码大小一致,针距按技术要求进行,线路直顺,拉线松紧适宜。绷针过紧易不平不伏,过松则失去作用。这种针法一般用于覆衬、绷底边等。(2)永久性绷针。永久性绷针的作用是将衣服的里、面缝份固定在一起,绷针宜松不宜紧,针距宜大不宜小,一般在5cm左右,并用双线绷。一般用于毛料服装的绷过面、大小袖缝和摆缝等,如图1-6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4.扦(镐)缝针法扦缝针法是将两层织物连接在一起,同时在正反面又不显露针迹的手缝针法。一般分明扦和暗扦两种。操作方法:第一针将线结藏在折边里,在上一层布料出针的原地挑起下一层布料的1~2根布,然后从右向左间隔0. 3 cm的针距向上层缝进。扦缝要求扦线内长,外露针迹要小,扦线不要过紧,针距均匀、整齐、美观。(1)明扦。在紧贴着折光边处上下扦针,一般用在袖窿里、开权里等处,如图1-7所示。(2)暗扦。在低于折光边0. 6 ~ 1 cm处上下扦针,一般用在袖口、衣服底边等处,如图1-8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5.三角针法三角针法操作时由左向右倒退进行,一般用于毛料服装的毛边处,起美观、固定和防止毛边脱落的作用。例如,裤子下口折边处就是用这种针法缝制的。操作方法:第一针要把线结藏在折边里,将针插人距毛边约0. 7cm的位置;第二针向后退,缝在毛边的下层(即衣料的反面),挑穿1~2根布封,不要缝透针;第三针与第一针、第二针成正三角形,依此循序退步操作。三角针法要求三角大小相同,角与角相距0. 5~0. 7cm,拉线松紧要适宜,以免正面起针坑,如图1-9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6.杨树花针法杨树花针法是用作装饰的一种针法,多用于女外衣、女大衣的里子底边或袋口边上,起美观、固定的装饰作用。杨树花针法一般采用较粗的锁眼线或绣花线,选用对比色或与里子颜色相协调的颜色,达到美观、醒日的艺术效果。花型大小根据里子贴边的宽窄及所缝制的针数来决定,有2针、3针、4针等不同针法,其中以3针最为常见,如图1- 10所示。操作方法:左手捏住烫好的底边,第一针从底边上口边缘0. 2cm处扎进去,从衣里正面穿出;第二针扎针处距第一针出针处垂直向下0. 3cm,出针时先不要拔针,将线绕过针的前半步,形成一个线套再将针拔出,出针处在第一针出针与第二针扎针处垂直距离的平分线向前0. 3cm的地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缝制要领是:缝上面一针时,线要朝上甩,缝下面一针时,线要朝下甩,即成杨树花。杨树花针法要求针脚一致,高低一致,拉线松紧合适。在机械化生产中,杨树花针法已可用机械缝制,但机械所制作出的效果没有立体感,也不美观。7.拉线襻针法拉线襻针法主要用在领下角部位作为纽襻之用,也有用在外衣、大衣、风衣、衣裙等活底摆的两摆缝处,用于里与面的连接。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操作方法:先定针,针先从衣身的反面穿出,在出线处缝一倒钩针,使线形成线圈;然后按套、钩、拉、放、收的5个操作顺序形成线结(在左手套住线圈同时,用左手中指钩住针线,向外拉,放开原线圈,同时右手拉针线、紧结;左手又拉出新的线圈,如此两手配合,线结连环递增成链状线襻),如此两手配合循环往复,就形成线襻;待达到所需长度时,将针线穿人末尾一个线圈内使线结固定住,最后再将线撵末端与衣身里贴边相接,如图1-11所示。拉线襻针法要求线套大小均匀,松紧适宜。8.锁针针法锁针主要是指手锁扣眼的针法,但也应用于其他部位,如钉锁裤钩、襻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锁眼是服装制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针法,起着固定衣服的作用,在服装行业中常被视为衣服的眼睛,可见其重要性。在现代服装生产中已经用机器锁扣眼,但手工锁眼仍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性,它方便,随时随地都可应用。锁针针法要求锁好的扣眼针距要均匀,不露衣料的毛丝和衬丝,锁边宽窄要一致,锁结要密、齐,并且向上,圆头圆顺,尾部打结。操作方法:先在衣片锁眼边按纽扣直径大小放长0. 2cm画好扣眼大小;然后沿粉线剪开扣眼,衬衫扣眼剪成直线形,外衣纽扣剪成Y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手缝锁眼前,先打衬托线,之后锁扣眼。锁眼步骤是自左边尾起,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将扣眼布的上下两层一起捏住,不使上下两层冒出,针从衬托线旁穿出,把针尾的线朝左下方套住针尖,将针抽出,朝右上方约45°方向拉线,如此循环,锁到圆头时拉线的方向随圆心方向不断变化,锁到扣眼右边尾端时,将针穿过左边第一针锁眼线圈内,向右边衬托线旁穿出,这样使尾端锁线连接,在尾端封两行线后将针从扣眼中间穿出,再从尾端穿向反面打结,将线结抽人夹层内,如图1-12所示。上一页返回第二节 机缝机缝工艺是指在缝制服装过程中,依靠机械来完成缝制加工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现代服装生产中,机缝工艺已经成为主要工艺,很多服装已经实现厂缝制工艺的全部机械化。因此,熟练掌握机缝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基本概念1.线迹线迹是指缝制物上两个相邻针眼之间所配置的缝线形式。2.针脚密度针脚密度是指在规定长度内缝迹的线迹数。3.针迹针迹是指缝针穿刺缝料时,在缝料上形成的针眼。4.塑形塑形是指人为地把衣料加工成所需要的形态。5.定型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机缝定型是指根据面料、辅料的特性,给予外加因素,使衣料形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二、机缝基础训练初学者,首先应做到对缝纫机操作自如,做到手、脚、眼能协调配合。1.空车运转训练幼、习前,先旋松离合螺钉以减少机头内部零件不必要的磨损。抬起压脚,避免压脚与送布牙互相摩擦。2.空车缉线训练首先将旋松的离合螺钉旋紧,开始先缉直线后缉弧线的训练(在练习纸或布上进行)。3.引线缉纸训练要求做到不断线,不跳针,张力适宜,针迹平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机缝在机缝基础训练时,重点训练缉直、对准、缝齐、勾圆、吃匀等基本操作,并进一步练习连续缝纫,即不抬压脚、不揪线头、不跑空趟、不停机器。三、常用的机缝方法机缝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体分为暗线缝制和明线缝制两种。暗线缝制要求线路顺畅,线迹、缝份符合技术要求。明线缝制除厂上述要求之外,还要达到造型美观的艺术效果。下面介绍儿种常用的机缝方法。1.平缝平缝是机缝工艺中最基本、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如衣服、裤子的侧缝等都是平缝工艺处理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机缝操作方法:缝制时将两层衣片正面相对,沿规定印迹缝合,如图1-16所示。由于机器的作用,平缝后的衣片通常是上层紧(拉开),下层松(吃纵),影响质量。其解决方法为:缝制时可稍推上层或稍拉下层,达到上下层松紧适宜,使两层织物平伏,长短一致。2.搭缝搭缝是平缝的演变,是将缝份相互搭合1cm,在正中缝合一道线的一种方法,如图1-17所示。它主要用于衬布的拼接部位。搭缝的特点是平服,缝子薄,不起梗。3.来去缝来去缝又称反正缝或筒子缝。一般用在女衬衫肩缝、侧缝、袖缝、裤子袋布底边等部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机缝操作方法:先缉第一道线,将两片衣料正面相对,像平缝方法一样沿边缉0. 3cm缝第一道线;然后将缝份(0. 3cm)剪掉毛茬修齐,再把衣片翻过来看反面沿边缉0. 5~0.6cm缝第二道线,如图1-18所示。来去缝要求缝子直顺,正面整洁,不露毛茬。4.明包缝明包缝又叫外包缝。此方法多用于单服类,如夹克衫,衬衫,外衣的肩部、摆缝,裤子的侧缝及前档缝。它的特点是内外清洁,牢度,正面能见到两道明线。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机缝操作方法:将两片衣料反面相对,由下层包转上层,包转面料的缝份可视正面缉止口线的宽窄而定,沿包转布边缘缉第一道线;然后将缝头向上层衣片正面折倒、扣齐,沿缝边缘缉第二道线,并将上层缉牢,如图1-19所示。5.暗包缝暗包缝又叫内包缝。它的操作方法与外包缝相同,只是内包缝的衣片是正面相对且在正面见一道明线,如图1-20所示。6.滚边滚边的操作方法根据面料不同而略有不同,如图1-21所示。7.省的缝制操作方法如图1-22所示。上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熨烫在服装缝制工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衣料整理,到手缝、机缝;从半成品的推、归、拔、烫,到最后成品的整型,都会用到熨烫工艺,因而有“三分做、一七分烫”的说法,而且越是高档产品,就越能显示熨烫工艺对产品质量与外观的影响,所以必须熟练掌握熨烫技法。一、熨烫的作用熨烫根据不同的日的和要求,起的作用也不相同。熨烫工艺的作用概括起来有3种: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1.缩水去皱缩水去皱是通过熨烫,将衣料或衣片及部件的褶纹、皱痕烫平,同时在喷水、烫干的过程中又达到缩水处理的作用,以保证织物做成服装成品后尺寸、形态的稳定。2.折压定型折压定型是用熨斗进行折倒压实的熨烫操作,如折边、分缝、扣边、烫平,以达到折印、衣缝、内外翻边等处整齐、平薄、贴实、定型持久的日的。如百褶裙。3.塑整衣型塑整衣型是依据人体形态特征,按照服装造型的要求,对衣片进行推、归、拔、烫的整型工艺处理,适当地改变织物经纬密度和丝缕方向,塑造服装的立体形态,从而达到衣片合体,穿着舒适美观的日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二、熨烫工艺的基本原理熨烫工艺之所以能对衣料、衣片起熨平、烫褶、塑型的作用,是由织物纤维原料的性能尤其是其机械性能所决定的。熨烫定型与织物所处的平衡状态有关。熨烫的结果是使织物实现一种特定形式的结构稳定性。熨烫定型包括3个基本过程:第一,织物材料通过加热柔性化;第二,柔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第三,变形后冷却使新形态得以稳定。熨烫定型分为暂时性定型和永久性定型。暂时性定型指服装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在低热、湿度变化以及轻微机械外力作用下就会消失的定型,永久性定型指纤维与织物的结构发生变化而定型后难以复原的状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三、熨烫工艺的基本条件1.压力与时间压力的轻重与时间的长短随衣料的质地和成衣结构、工艺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厚衣料或组织较紧密的织物所需的时间较长,压力较重,但并非压力越大越好。如衣服的贴边处长久重压会留下印痕。2.温度熨烫温度的高低因织物纤维的理化性能而定。一般来说温度高织物易定形,但超过限度会烫坏衣料,故必须准确掌握熨烫温度。3.湿度熨烫时所需水量根据织物的吸湿能力而定。有些织物在常温下吸湿能力较强,含有一定的水分,故干烫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四、手工熨烫常用工具手工熨烫常用工具包括电熨斗、水布、垫呢、馒形烫具、铁凳、烫板等,如图1-23所示。1.电熨斗电熨斗是熨烫的主要工具,可分为普通电熨斗、蒸汽电熨斗和调温电熨斗。常用的普通电熨斗和调温电熨斗有300W , 500W和700W3个档位。而蒸汽电熨斗的功率一般不低于1000W0。700W的熨斗一般用于成品整烫和呢料织物的熨烫。总之,使用电熨斗功率大小,应取决于操作的部件和衣料的厚薄程度。2.水布水布也叫烫布,用自棉布裁制而成。使用时盖在熨烫服装的上面,可以防止将服装烫脏、烫黄或烫出亮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3.垫呢垫呢用自棉布包上棉制的线毯和呢毯制成,用来吸收熨斗烫出的水分,具有保护产品、清洁和防止产品与硬质案板压烫出痕迹等作用。4.馒形烫具馒形烫具是由厚织粗布做面,内装锯末制作而成,按其体积可分为大、中、小3种。其主要用于熨烫服装的胸部、兜部、臀部等凸出部位,是熨烫服装的辅助工具。5.铁凳铁凳由生铁制成,它的底盘和上盘分别由一根铁柱相连,上盘用呢毯和自布包裹。盘面要求光洁、平伏;底盘要求平整、稳定。其主要用于熨烫服装的肩部、袖山头、裤子后档缝等不容易烫平的部位,是熨烫的必备工具。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6.烫板最常见的烫板有两种,均由硬木制成。一种形状似手臂弯曲的外形是熨烫袖子的主要工具;另一种形状似拱桥,故称拱形烫木,主要用于服装制作分缝、平面烫压止口底边等。五、熨烫标志有关熨烫的符号,一般用熨斗的标记表示,其各种符号见表1-1。六、常见织物的适宜熨烫温度常见织物的适宜熨烫温度见表1-2。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七、熨烫的注意事项熨烫前必须厂解面料本身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还要注意熨烫的湿度、压力、时间和冷却方式等参数,因为不同成分的面料或同一成分但织造方法不同的面料需采用不同的熨烫参数)熨烫原则以不损伤衣料的质地、特性、风格为准)八、熨烫工艺的基本技法由于衣料质地和服装款式、造型、结构、产品档次的不同,所运用的熨烫技法也不同。常用基本技法共有烫、推、归、拔、扣、起6种,其他还包括分烫和钻合衬熨烫。1.烫(平烫)烫是用熨斗在铺平的衣料或衣片上平烫。它是烫工中最基本的技法,用途最为广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2.推(推烫)推是根据人体的需要将织物的某部位形状推移到一定的位置上去,属配合归或拔向定位推移的过渡性烫法。如归缩袖窿外边,需逐渐向胸峰推移;拔神摆缝侧腰也需同时向背腰推进等。推烫的操作是归或拔的相应配合动作,如图1-24所示。3.归(归拢)归就是使衣片某一部位收缩、归拢。如归拔袖窿外边,使胸部凸起。其方法是:熨烫时,一手把衣片需归拢的部位推进,先外后内,一手用力将熨斗向归拢的方向熨烫。如图1-25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4.拔(拔开)拔就是使衣片某一部位拔开、伸长。其方法是:在衣料上喷上水花,一手握熨斗,一手拉住衣片需拔开的部位,用力将熨斗向拔宽方向熨烫,如图1-26所示。5.扣(扣倒或折扣)扣是把衣片按预定要求双折或一边折倒而扣压烫贴定型,有直扣(如裤腰)、弧形扣(如衣摆和裙下摆)及圆形扣(如贴袋圆角)。这3种扣的熨烫操作分别如图1-27,图1-28及图1-29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6.起起烫是专对衣表出现水花、亮光、烙印或绒毛侧倒伏,进行调整复原时使用的方法。用蒸气熨斗轻烫,但不压实,使蒸汽渗人衣内,并辅之以擦动,或使用软毛刷轻刷,使织物纤维恢复原态,使面绒耸起,倒向一致,达到衣料恢复原状或接近原状的效果。7.分烫(1)平烫分缝。左手把缝头边分开边后退,右手握熨斗缓慢向前,要求分缝不神、不缩,平挺(如上衣的摆缝、裤子的侧缝等),如图1-30所示。(2)拔烫分缝。在熨烫分缝时,左手拉住缝头、熨斗往返用力烫,使分缝神长而不起吊。用于熨烫衣服需拔开的部位,如袖子的前袖缝、裤子下档缝等部位,如图1-31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3)归烫分缝。在分缝时,左手向下按住分开的缝头,再用熨斗分缝而不使分缝推长。用于归烫服装需归烫的部位(如袖子的外袖缝、后背的背中缝等)。8.黏合衬熨烫黏合衬工艺是现代服装的代表形式,服装上使用黏合衬的部位很多。黏合衬黏合的条件有时间、温度和压力。熨烫黏合衬时温度过高、压力过大、时间过长会造成服装外部透胶现象,相反会产生气泡。另外,黏合衬自身胶粒分布不均匀或当面料与黏合衬缩水率差值较大时也会造成起泡现象。因此要依面料来选择黏合衬。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熨烫操作方法:将黏合衬有胶粒的一面与衣料的反面相对、铺平,待熨斗温度达到要求时放置衬上并用适当的压力进行依次熨烫。这儿种熨烫工艺的基本技法,操作上各有特点,一般都是儿种并用、互为补充。平烫可以结合多种技法,运用于各个方面。归缩与拔抻,既截然相反,又互为转化,并通过推烫达到完满效果。这些都需要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逐步体会和认识。上一页返回图1-1返回图1-2返回图1-3返回图1-4返回图1-5返回图1-6返回图1-7返回图1-8返回图1-9返回图1-10返回图1-11返回图1-12返回图1-16返回图1-17返回图1-18返回图1-19返回图1-20返回图1-21返回图1-22返回图1-23返回图1-24返回图1-25返回图1-26返回图1-27返回图1-28返回图1-29返回图1-30返回图1-31返回表1-1返回表1-2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