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旅游调查与分析 课件(共34张PPT)《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原理、案例》同步教学(暨南大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旅游调查与分析 课件(共34张PPT)《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原理、案例》同步教学(暨南大学)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章旅游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旅游调查的种类与内容
(一)旅游发展环境调查(原采用区域背景调查)
(二)旅游产业现状调查
(三)旅游资源赋存调查
(四)旅游市场态势调查
一、旅游调查的种类
二、旅游调查的内容
(一)旅游发展环境调查内容:
1.区位环境——地理位置、地域分工、地缘经济关系
2.自然环境——地文、水文、生物、气象气候
3.经济环境——宏观(发展速度、城镇化水平等)、
微观(居民收入、就业情况)
4.社会环境——基本概况、历史沿革
文化状况、社会状况
(二)旅游产业现状调查内容
1.产业发展环境(PST)调查
2.产业规模现状调查
3.产业结构现状调查
4.旅游效益现状调查
核心旅游业
(狭义旅游业)
旅游直接相关行业
(广义旅游业)
旅游间接相关行业
·旅馆业
·旅行社业
·旅游景区景点
·旅馆业
·旅行社业
·旅游景区景点
·旅游交通
·娱乐业
·餐饮业
·零售业
·邮政通讯业
·公共服务业
·农业
·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
·电气水生产供应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石油加工及化工业
·电子通信仪器仪表业
·服装制造业
·废品及废料业
·建筑业
·货运仓储业
·金融保险业
·水陆空客运业
·房地产业
·文教科卫体
图:旅游对经济的影响范围
1.产业发展环境现状(PST)调查
政策环境(Policy)
政策环境包括当地政策、法制是否对发展旅游业有利等等。
社会环境(Social)
社会环境包括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民风民俗、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等。
技术环境(Technology)
高科技在旅游行业中的运用程度,比如旅游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等。
2.产业规模现状调查
该部分通过具体数据说明旅游产业现阶
段的情况。
包括:1、经济指标
(旅游总收入(营业收入)、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旅游业增加值占三产的比重等)
2、从业人员数量与结构
3、接待游客数量及其分布
3.产业结构现状调查
1.部门结构
包括旅行社、饭店、交通、旅游院校、基础设施等的数量、分布、档次等等
2.产品结构
现有旅游产品的特色、结构、层次
3.所有制结构
现有旅游及相关企业的所有制情况
4.区域结构
各地区的旅游业在当地经济和全国旅游业的地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应资源配置。
其中,各地区之间相互关系可以表现为旅游设施配置的均衡协调程度及旅游区类别的合理分工。
4.旅游产业效益现状调查
旅游经济效益
表现为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及影响.
旅游社会效益
旅游在区域的形象及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旅游环境效益
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旅游资源赋存状况调查内容
一般资源调查: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规模、结构、级别、成因等。
新旅游资源的发现:包括稀缺性的旅游资源;具有特殊功能的资源;富有特色的资源等。
稀缺性
遍在性
1、旅游客源状况调查:
包括旅游客源的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等。
2、旅游市场环境调查:
经济、自然、技术、社会等环境
3、旅游市场需求调查:
消费需求趋势、旅游产品的市场适应性、游客喜好等。
4、市场竞争态势调查:
①现实与潜在竞争者;②竞争者数量、实力与分布; ③竞争者优劣势;④竞争者的目标市场细分与定位;⑤与竞争者的竞合方式
(四)旅游市场态势调查内容
旅游客源市场调查
客源市场需求调查
客源市场环境调查
客源市场竞争调查
旅游者规模及构成调查
旅游动机调查
旅游行为调查
旅游产品调查
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
政策法律环境
竞争者的数量、分布与实力调查
竞争者的优势与不足调查
游客满意度调查
游客喜好度调查
产品美誉度调查
游客评价调查
广东省
外国人
外省
番禺
港澳台
省内85.49%
番禺旅游客源地理分布
1999年
港澳台6-7.6 %
外国人0.5-0.6 %
省内游客75-85%
外省游客6-16%
近程游客:
1.半径200公里距离内;
2.两个小时车程以内.
客源地 番禺 广州市区 广东省内 港澳台 广东省外 国外
占% 16.8 27.7 31.9 6.9 16.1 0.6
番禺旅游客源地理分布
2005年
76.4%
16.7%
44.5%
前后对比
省内游客85 76 %
旅游辐射圈层扩大
第二节 旅游调查方法
一、旅游资源调查方法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要求
1.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
2.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
(二)旅游资源调查种类
旅游资源详查
旅游资源概查
(三)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
1、室内准备工作
2、实地调查/野外调查
(见国家标准)
3、《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4、成果提交
二、旅游市场调查方法
(一)间接调查法
1.外部资料调查
2.内部资料调查(内部统计资料)
(二)直接调查法
1.调查法
2.观察法
3.实验法
三、其他调查方法
(一)抽样调查法
(二)资料统计分析法
(三)遥感调查法
第三节 旅游分析技术
一、SWOT分析技术
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
机会 (Opportunity)
威胁 (Threat)
二. 常用空间分析技术
1.客源地:出游率、等游线和游憩活动空间(RAS)、旅游者行为规律
2.目的地:行游比、市场吸引力圈
3.普遍现象:旅游距离衰减规律
等游线
——出游范围内由出游率相同的点组成的连线。
以城市游憩者在各景点得到访率为基础,勾画出围绕城市中心向外扩散的等游线。
等游线从市中心向外衰减扩散,在主要交通干线上呈外凸形状,到访率沿交通干线的衰减速度较慢。
游客近距离(50公里内)占有大城市居民出游率机会的60%左右,大量外地游客中,主要集中在距离250公里半径圈内活动。
行游比
——指出行所需时间与到达目的地后的可游览时间之比。
旅游距离衰减规律
根据出游流量在距离上具有不同的分布概率得出:游客的出游量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规律。
距离越近,分布的概率越大;距离越远,流量分布的可能性越小。
出游半径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平均状态,它反映距离衰减的速度。
出游半径越大,距离衰减越慢,反之亦成立。
在距离衰减现象中,存在着一个最小距离,在此范围内,旅游者不认为他们是在离家出行,这一距离称为出行阈值。
不同出行能力的人,其出行阈值得大小不同,此外,旅游者出行意愿除了与距离大小相关外,还与目的地的引力有关。
三、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技术
旅游市场的定性预测法
旅游市场的定量预测法
四. 旅游竞争分析技术
区域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
旅游资源
与产品条件
旅游服务
接待能力
旅游资源类型
旅游资源独特性
旅游产品品位
旅游产品知名度
旅游产品开发层次
六要素发展水平
六要素相互协调程度
基础设施完善程度
接待人员数量与素质
政府对旅游业扶持
居民经济与文化水平
城区环境
支持力
客源市场
潜力
市场规模
市场深度
目标市场满意度
城区整体风貌
城区治安和环卫状况
城区绿化率
旅游资源数量
政策与经济环境支持力
居民对游客态度
区位与交
通条件
区位条件
内部紧密性
外部连接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