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思考缸为什么不会掉下来?A、B两秤的刻度有什么关系?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1.平衡状态:是指物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汽车急刹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左转弯图1-1图1-3图1-2F12.力系: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一群力。F3F23.平衡力系:让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系。图1-4:力系的示意图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FB(1)【做一做】做出如图所示,书本在两种状态下的受力图。FBFBBBFABAOOOOGGGG 图1-5a:手指握A点图1-5(b):手指握B点FB与G不共线所以错思考题:手握B点,如何让书不转动而保持静止状态:书如何受力?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2.二力平衡公理(1)作用对象:一个物体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二力平衡公理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加图片)图1-6a图1-6b(2)二力关系:等大、反向、同线注:①该公理说明了一个物体和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应满足的条件②适用条件:刚体(如绳子不行)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2.二力平衡公理图1-7b图1-7a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3.二力杆二力杆(构件)(1)定义:只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的杆件。(2)作图方法: 同线 → 反向 → 等大(3)杆件:可直可曲看图说义图1-8a(4)两力作用处:通常在杆件两端图1-8b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1)【做一做】双人推手的受力情况如何?甲拉乙的力乙拉甲的力乙甲大小相等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2.作用与反作用公理(1)作用对象:两个物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它们总是同时存在的,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2)二力关系:等大、反向、同线注:该公理揭示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物体间受力分析的基础。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3.二力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比物体:独轮车、地面物体:独轮车公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作用力:轮子对地面的压力FN’反作用力:地面对轮子的支持力FN公理:二力平衡平衡力:轮子的重力W平衡力:地面对轮子的支持力FN图1-8a图1-8b图1-8c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3.二力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比比较二力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同点等大、反向、同线不同点作用对象一个物体二个物体相互依赖:同时性同性质之力依赖关系力的性质作用效果无依赖关系:非同时性不一定同性质的力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各自产生,不可抵消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3.二力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比【做一做】 :以下哪两个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A. 缸对人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B. 缸的重力和人对缸的支持力C. 人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D. 缸对人的压力和人对缸的支持力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1)作用对象:刚体(不考虑变形的物体)在作用于某刚体的力系中,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加上或减去一个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2)加减:平衡力系(3)作用效果:相同减去一个平衡力系加上一个平衡力系BBBFFFFF图1-9a图1-9c图1-9b注:该公理是力系等效代换的基础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5.力的可传性原理(1)作用对象:物体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可沿其望文作用线移动到物体上任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物体的运动效果。力的可传性原理(2)传动方式:沿其作用线移动(3)作用效果:运动效果不变生义图1-10a图1-10b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1)【做一做】分别在A、B两点用力拉伸手臂,运动效果、变形效果如何?(1)运动效果:不变(均为静止)看图(2)变形效果:部分手→整只手:伸长说意图1-11a(3)作用效果:改变图1-11b二力平衡、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小结1.二力平衡公理异同点比较静力学公理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力的可传性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