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立足于时空观念,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3.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先进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历史背景: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2)指导思想: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3)主要内容①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③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4)重要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平反冤假错案(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2)内容对党、政、军机关干部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对民主党派和其他人士 ①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恢复了名誉 ②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 ③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 ④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政策调整 ①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②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3)总结: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3.通过宪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时间:1982年底。(2)内容: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影响: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知识点二 改革开放进程阶段 改革 开放初期阶段 (1978— 1992年) (1)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在城市,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进行试点。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3)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4)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还相继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深化阶 段(1992 年至20 世纪末) (1)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产生深远影响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21世纪 (1)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2007年,中共十七大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知识点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1.概括提出:中共十七大。2.具体内容邓小平 理论 代表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内容 ①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②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地位 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 代表” 重要 思想 代表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回答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地位 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 发展观 代表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回答问题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内容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地位 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题巩固1.下面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表中信息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2年381.4 1154.4 4722.9 38671.2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2年270.5 1028.9 5935.6 11329.4A.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B.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提高C.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D.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2.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从1962年开始,铁道部、外贸部联合开通“一趟快车”,把货物从不同省市经深圳运抵香港和澳门,保障港澳市场农副产品供应稳定。这说明A.改革开放促进深港澳经济往来B.港澳地区发展得到祖国支持C.中央对特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D.“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实践3.2008年,针对农民工进城生活状况,某记者在江苏昆山采访了来自安徽、四川的共400名农民工(见下表)。据此可知进城生活满意度占比 14%很满意 62%基本满意 21%不满意 3%很不满意满意的主要原因占比 38%认为收入高于种田 34%认为可以接触新事物 21%认为利于子女教育 7%认为生活好于农村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生改变农业产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市场经济改变以往生活习俗择业情况折射价值取向变化4.1982年9月,在对阿根廷的“马岛海战”胜利三个月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北京,企图延续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果等待她的是邓小平同志的“香港问题,一点都软不得!”“必须要驻军!”这说明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前提是A.英国方面的配合 B.领导人的强硬态度C.国家主权的收回 D.共和国的军事实力5.1992年被人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不断探索,1992年后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亮光,这指的是A.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决定了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D.初步建立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6.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中出现了专门从事牲畜、家禽或其他各种副业的"专业户";此外还有“重点户”,他们耕种土地,但主要从事非谷物活动。到1984年10月,这两类农户约达到2400万户,占总农户数的13%。据此可知当时( )A.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深入 B.农村市场经济基本形成C.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D.农副产品生产成为主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