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科综合试卷注意事项:1.文科综合试卷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部分,满分 200 分。其中道德与法治100分(按50分折合计入总成绩),历史 100分(按50 分折合计入总成绩)。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4.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5.非选择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道德与法治部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中填涂你的选项。每小题4分, 共40分)1.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 开站,这是中国第 个南极考察站。A.长白站 四 B.秦岭站 四 C.秦岭站 五 D. 昆山站 五2.你认为右面漫画中的人物应该( )①正确对待父母的批评,保持心平气和②面对父母的批评冷漠相对,一言不发③教训一下自己的猫,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④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3.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应具备的法律素养。下列对某些公民行为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小烨劝阻朋友上传我国军事设施图片到网上——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②某公司老板实名举报该市法院院长贪污受贿——积极行使监督权③小亮的作文出版后获得稿酬,他第一时间申报纳税——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④某车主因新买的车发生故障,找一帮伙计围殴、谩骂汽车销售点老板——依法维护财产权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可见,改革开放是 ( )A.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B.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C.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D.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5.以“中国式现代化破解百年变局”为主题的2024 环球时报年会2023年12月23 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参与讨论中强调一个国家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人才储备,才能创造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这说明 ( )①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②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对建设科技强国意义重大④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6.每年两会期间,“两会”代表汇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议民情。一份份议案提案,直指住房、医疗、教育等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两会”召开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书信、电话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方式了解“两会”的进程和内容。“两会”是民意的荟萃,是群众意见、建议最为集中的表达。这充分显现出( )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2023年9月3 日,在公安部和云南省公安厅的组织部署下,西双版纳公安机关依托边境警务执法合作机制,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打击行动,一举打掉盘踞在缅北的电信网络诈骗窝点11个,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269名。这说明( )A.依法治国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B.建设法治社会,我们普通公民应坚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C.党和政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D.网络的危害无处不在,因此我们要坚决远离网络8.“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的这段话说明( )A.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要不忘本来9.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这警示我们 ( )①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限制快递业的发展,减轻资源环境压力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协调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0.2023 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这说明我国( )①发挥大国作用,积极主导世界事务 ②坚持合作共赢,促进世界和平发展③勇于担当,独自破解全球发展难题 ④积极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二、非选择题 (60分)11.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3日由新华社授权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六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体现了党和政府怎样的发展思想(2分)和发展理念 (2 分)(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至少三点)(6分)12.材料 2021年,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成功着陆,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3名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2023 年12月9日,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将鸿鹄卫星、鸿鹄二号卫星和天仪33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航天梦”正逐步实现。(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梦想。除“航天梦”外,还有哪些梦想 请列举两例。(2分)(2)中国“航天梦”正逐步实现,请你说说其主要原因。(三个方面即可)(6 分)(3)中国的航天成就让我们感到自信和自豪。请你谈谈 “自信中国人”的表现。(6分)13.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出了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号令。某校九年级三班同学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稳中求进 进发活力】2024年1月下旬,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两会渐次开启,各地围绕高质量发展谋定了新举措。山东对“以数字变革新赛道引领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进行谋划部署;广东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四川立新产业、新模式,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实施提质倍增行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大多数地区都将“进”的方向锚定在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上。(1)请你说说大多数地区都将“进”的方向锚定在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上的依据。(6分)【扩大开放 增强动力】2023 年,中国经济顶住了外部压力、克服了内部困难,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举办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红利,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2)请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是如何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6分)【青年担当 提供助力】青春逢盛世,拼搏正当时。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青年人。青年是生产和消费的主力军,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潜力的群体,更是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3)生逢新时代的我们,当以青年之我为国家发展奉献力量。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助力高质量发展 (至少写出三点,6分)14.实践探究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 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设施,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活动。某校以此为契机,开展系列活动。作为活动的负责人,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大力宣传,营造氛围(1)同学们打算制作活动宣传标语。请你拟定制作宣传标语的要求。(两个方面即可)(4分)(2)你打算把宣传标语悬挂在什么地方 谈谈理由。悬挂地点: (2分)理由: (2分)【活动二】组织演讲,抒发情感(3)关于演讲比赛的评委组成人员,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由语文老师担任,有同学认为应该由政治老师担任,也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由同学们担任……面对同学们的不同意见,作为活动负责人,你打算如何处理 (4分)【活动三】发出倡议,落实行动(4)热爱祖国,青少年在行动。请你把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身为中华儿女, 我们应深爱这片土地。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为了更好地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特发起如下倡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共同以实际行动热爱伟大的祖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XX 学校 2024年3月 11 日营山县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历史部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备选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的对应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40分)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哪一阶段 ( )A. A B. B C. C D. D2.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 张骞 B. 卫青 C. 蒙恬 D.霍去病3.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 )A. 印刷术 B. 指南针 C.造纸术 D. 火药4.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以下探索的步骤正确的是( )A.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B.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5. 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时期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北伐战争时期C.“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戊戌变沃时期6.国家公祭鼎铭文:“国家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7.“如果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所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对毛泽东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实现了对中国的包围 B.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C.美日两国都是中国的敌人 D.朝鲜问题就是中国问题8.下图两则广告可共同见证了我国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开启了改革开放建设新时期9.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农村改革就此拉开序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10.这次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九大 C.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D.中共二十大11.“‘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显示,火车已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材料中“那个时代”是指( )A.蒸汽时代 B. 电 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高铁时代12.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德、法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B.改变劳动力结构的需要C.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D.顺应工业化发展潮流1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批判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 B.是马克思独立完成的著作C.是一部影响世界的理论著作 D.推动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14.有学者认为: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基本完成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在经济结构上,虽然资本主义体制已占统治地位,初步建立了近代科技文明体系。但保留了许多封建关系。此后,日本很快和西方列强一样成为压迫朝鲜和中国的国家之一。材料强调日本明治维新( )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B.提倡“文明开化”的生活方式C.巩固了日本明治政府的统治 D.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5.某校初三(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A.英国人首先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火车 B.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C.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16.重要历史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为如图中的历史人物设一个主题应是( )A.机器发明大家 B.科学文化巨人 C.近代政坛大佬 D.革命风云人物17.如果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比作一场化学反应,用 定 表示。那么方程式中的“点燃”指的是 ( )A.德军突袭波兰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俄国退出战争18.《震撼世界的十天:苏联的诞生》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后写成的纪实作品。由于取材严谨、立场客观,被誉为不可多得的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著作。你认为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的最大“震撼”是( )A.推翻了沙皇政权 B.科学共产主义诞生C.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出台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十几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350 亿美元……这反映了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直面社会根本矛盾 B.固守自由经济政策 C.改变资本主义本质 D.采用国家干预手段2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正义事业而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发表《开罗宣言》 B. 发表《波茨坦公告》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 签署《联合国宪章》二、材料解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21.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共道路探索”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井冈山之路】材料一: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同年7月,汪精卫在武江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图A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图A所示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指出从图A到图B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6分)【工业化之路】材料二: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大批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当时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摘自任学安、周艳著《复兴之路》(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一五”计划哪项成就 根据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概括“一五”计划取得胜利的原因。(6分)【改革开放之路】材料三:1998年,上海造币厂发行了一枚纪念章(上图),以纪念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该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全面拨乱反正的开始,是伟大转折的开始, 自此社会主义建设迈入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此确立。(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4分)【中国特色之路】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4)指出材料四所述中国道路是什么 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道路探索的认识。(4分)22.14至 18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某校九年级同学搜集了相关资料开展了对这一历史主题的探究学习活动。材料一 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的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材料二 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的政冶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材料三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独立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爆发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法国太革命)是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17世纪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的美国革命都是对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创生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事件……——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四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作用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1)材料一中“挑战”与“新路”所指的事件发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分)(2)“旧政治制度“和”“新社会的政治制度”分别指什么 (4分)(3)简要解释材料三中“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爆发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的含义。(4分)(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表达“权利”诉求或“人权”伸张的相关文献。(6分)(5)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4分)三、探究题(20分)23.争取民族独立是实现富强国家的前提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签署《独立宣言》的场景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中国近代大事年表时间 1840—1842 年 1856—1860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894—1895年 1898年 1900年 1900—1901 年 1905年 1911 年 1912年 事件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1)材料一是哪次战争中颁布的文件 这场战争的性质如何 (6分)(2)材料二中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你是否同童马士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6分)(3)阅读材料二,提取2-3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分)(4)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认识。(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