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4.6 超重和失重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4.6 超重和失重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2.本节是学生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表现其一:超重和失重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顿第二、第三定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定律的内容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其三,超重和失重现象与航天技术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我国前沿科学,意在激发学生情感价值。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学生对解决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已有所了解,但对定律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可能将超重、失重现象与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超重、失重只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而已。
学生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容易把生活中说的有些“超重”与物理学上的超重混为一谈,把物理学上的失重误认为是物体“失去重力”;容易把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与合作能力,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
2.科学思维: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3.科学探究:经历实验观察、实例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经历实验和理论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一些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成就感;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从探究中体验科学之美,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什么是超重、失重及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实质。
2.教学难点: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例分析。
【教学组织形式】
“情景——问题——探究——结论”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体重计、自制超重与失重演示仪、钩码、纸带、弹簧测力计等。
2.学具:铅笔、教材、草稿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2021年6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升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首次进入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我们刚才看到了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的生活,怎么会形成这么有趣的现象呢?同学们想了解吗? 学生观看视频 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1 同学们桌上有一把弹簧秤和钩码,如何测量钩码的重力? 将待测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每个学生一套实验器材,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来,体验向上加速减速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测量原理是什么? 二力平衡。
测量重力时,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何要求吗? 物体静止不动。
必须保持静止吗?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
物体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叫什么状态? 平衡状态。
说对了!可以用平衡状态概括,如果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吗? 不等于(部分学生,底气不是很足)
一起看一个演示实验,观察物体匀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难道钩码的重力会发生变化吗? 不会。
演示实验2 这是一个体重计,如何测人的体重,也就是质量? 人静止在上面,体重计的示数反映的是人的体重。 分析超重失重的定性特点。
给你一体重计,你有办法让你的体重瞬间减小吗? 学生演示下蹲和站立。
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你会发现,在下蹲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在变化。当人静止后,保持某一数值不变。这是为什么呢?这里也有超重失重。先介绍两个概念实重:也就是物体的重力,G=mg,不随物体的运动状态而改变。只要质量不变,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不变,重力就不变。视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视重一定等于实重吗? 不一定。
定义 在刚才的两个实验中,我们发现,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以及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有时大于重力,有时小于重力。超重现象: 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 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大于物体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视重>实重)失重现象: 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 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小于物体重。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结论,既训练牛顿第二定律,又能自然得出超失重定义。
超重、失重生活中也经常提到。比如某同学长得很胖,其他同学就会说,“你超重了”;当我们乘车时,如果人多了,就会超载(超重)。生活中这种“超重”与我们物理上讲的概念是不是一样呢? 不是。
现象分析 不管是超重还是失重,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大家想想,生活中有没有体验过超重和失重?在什么情况下体验过? 电梯。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出现超重与失重现象的本质。
接下来,我们去一个可工作的电梯,一起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填空:电梯向上运动体重秤示数先大于原始体重,接着等于原始体重,最后小于原始体重。电梯向下运动,体重秤示数先小于原始体重,接着等于原始体重,最后大于原始体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一起分析:我们先了解电梯的运动情况: 观看视频:电梯里的台秤(注意观察全过程)
前面我们学过,什么时候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a、v同向。
什么时候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a、v反向。
电梯向上运动,有三个过程:加速上升,a向上,电梯匀速上升,a为0,电梯减速上升,a向下。同样,电梯向下运动,也有三个过程:加速下降,a向下,电梯匀速下降,a为0,电梯减速下降,a向上。
生活中的超失重现象 除了电梯中的超重、失重现象,你还能不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播放视频:重庆万盛奥陶纪,悬崖蹦极,你敢约吗?播放视频:重庆欢乐谷,挑战跳楼机,玩的就是心玩蹦极和跳楼机,最刺激的就是自由落体的过程。 列举生活中的现象。 反馈应用,巩固知识。
完全失重 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且a=g 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等于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太空中的失重现象 播放视频:王亚平做太空单摆实验,小球失重做圆周运动播放视频:失重的水球,呈现球形航天器在太空轨道上绕地球或其它天体运动时,航天器内的物体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下列仪器能否继续使用? 观看视频。
学以致用 演示:水瓶下落漏水停留找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在瓶子侧面靠近底部钻一个小孔,在瓶子内部装满水,在水压作用下,水会从孔中流出来。如果让这个杯子自由下落又是什么情况呢?观察瓶子自由下落过程中,水是否从小孔处流出?演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将底部四周戳上小孔,可以让各个方向的学生看清楚现象。把水染成红色,便于观察。学生观察现象。实验结果:下落时水不在存瓶底流出。 学生分析原因。水瓶静止时,由重力产生液体内部的压强使水从小孔中流出。当水瓶自由下落时,每一部分水所受的重力都使相应质量的水产生a,重力加速度,即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瓶底不存在由重力产生的液体内部压强,水不会从杯底流出。 现象明显,学生记忆深刻。
【板书设计】
超重和失重
一、重力的测量
二、超重与失重
1.实重、视重
2.超重
3.失重
三、条件
1.超重:加速度a向上
2.失重:加速度a向下
四、完全失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