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
一、核心知识点。
1.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希望能自己(作决定),有时会把家人的关心看作是(干涉),甚至在明知他们讲的话有道理时,故意与他们(作对)。
2.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主意识的逐渐增强,我们有时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一致),有时还会与家人产生一些(不愉快)。
3.在父母眼里我们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言谈举止上的一些变化也会让家人感到(困惑),觉得我们不服(管教),不(懂事),经常怀念我们小时候的乖样子,我们需要了解(长辈们的想法)。
4.家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相对丰富,我们与他们在(生活态度)、(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5.家人或(严格的要求我们),或(精心的照顾我们)或(民主的与我们协商),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6.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
7.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8.主动与家人交流,能增进相互的(了解与理解),我们可以主动与家人聊一聊自己的(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班级),谈一谈自己的(烦恼和愿望)。(写信)、(留便条)等,也是我们主动与家人交流的好方式。
9.高要求和常督促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爱),独立和自主标志着我们在逐渐(长大)。我们要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让自己合理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10.与父母主动沟通需要讲(技巧),注意(方式方法),如在沟通前先(了解父母的真实想法),沟通过程中可选择(彼此熟悉的话题)。
11.“四心”沟通法是指:(留心看)、(细心听)、(用心讲)、(耐心说)
12.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归宿)、精神的(乐园)。一个家庭承担着(赡养老人)、(抚育子女)、(感情交流)、(改善生活)等多方面的责任。家庭既满足了我们(衣食住行、教育、娱乐)等基本需求,又满足了我们(感情)的需要,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幸福)。
13.拥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它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尽责出力)。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15.当家人在感叹“孩子长大了”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家人在陪伴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在(学习),也在(成长)。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最为重要。
16.有时候家庭发生变化,全家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与帮助),会让大家很更容易适应这些变化。
17.家庭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事情,如父母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长辈突然生病,家里收入减少了……面对这些事情,一声(关心的问候),一句(贴心的劝慰),一杯(暖心的热水)都是对家人的(支持),都是在为家庭(做贡献)。
18.(排忧解难),方能帮亲。生活中我们(留心观察),(主动询问),尽力(关心和帮助)家人,让他们多一份轻松和宽慰,并与他们一起撑起我们的家。
19.当家人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同时要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和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20.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和谐)、民主)的方式营造我们的家园。家里的事,(同商议、共承担),家庭生活会更和谐更美满。
21.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时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它主要表现为家族代代恪守的(家训家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22.《朱子家训》名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3.《诫子书》中关于“(修身励志)”方面的家训名言警句:“(俭以养德,静以修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4.我国古代有极为丰富的家训家规,其中很多被广为传播,对后人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5.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先辈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不同的时代,为国家、为民族(不计得失)的精神,(牺牲个人、献身革命)的家国情怀,铸就了我们伟大的(民族之魂)。
26.“天下之本在(家)”。优秀家风中蕴含的(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理)、(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铭记在我们的心灵中,融入到我们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
27.(家庭)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每个小家的家风汇聚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家风)。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优秀家风都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
28.优秀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无言的(教育)、一部无字的(典籍),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优秀家风与意蕴深远,是凝聚情感、涵养德行、砥砺成才的人生(信条)。
29.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家风能(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优秀家风体现在我们的(行为规范)中,(了解家风)、(学习家风),才能更好地传承家风。
30.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家风的(传播者)。我们通过家风,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形成(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二、简答题【生活情境问题】。
1.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如何想的?我们需要怎么做?
答:(1)在父母眼里我们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言谈举止上的一些变化也会让家人感到困惑,觉得我们不服管教,不懂事,经常怀念我们小时候的乖样子。(2)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了解长辈们的想法。
2.说说家人对我们的不同关爱方式有哪些?我们该怎么做?
答;(1)家人或严格的要求我们,或精心的照顾我们或民主的与我们协商,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亲情。(2)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3.当我们与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时,该如何应对?
答;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
4.与父母主动沟通需要哪些技巧,注意哪些方式方法?
答;在沟通前先了解父母的真实想法,沟通过程中可选择彼此熟悉的话题,用“四心”沟通法,即留心看,细心听,用心讲,耐心说。
5.对于承担家庭事务,我们该如何做?
答:(1)排忧解难,方能帮亲。生活中我们留心观察,主动询问,尽力关心和帮助家人,让他们多一份轻松和宽慰,并与他们一起撑起我们的家。
(2)当家人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同时要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和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3)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和谐、民主的方式营造我们的家园。家里的事,同商议、共承担,家庭生活会更和谐更美满。
6.优秀家风对国家、社会和民族的作用有哪些?
答:(1)优秀家风中蕴含的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理、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铭记在我们的心灵中,融入到我们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
(2)每个小家的家风汇聚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家风。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优秀家风都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
(3)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家风能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
7.优秀家风对个人和家庭的作用有哪些?
答:(1)优秀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无言的教育、一部无字的典籍,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优秀家风与意蕴深远,是凝聚情感、涵养德行、砥砺成才的人生信条。(2)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8.我们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
答:(1)优秀家风体现在我们的行为规范中,了解家风、学习家风,才能更好地传承家风。(2)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秀家风的传播者。我们通过家风,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形成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
一、核心知识点。
1.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需求逐步解决(现实问题),增加生活的(乐趣),丰富人生的(意义)。
2.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公开)的。人们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
3.生活中,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博物馆参观,去超市购物,去医院就诊……(电影院),(博物馆),(超市),(医院)等场所都是公共空间。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
4.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政府一般会给公众提供一些公共(物品或设备),如公园里的(公共座椅),(道路),(桥梁),(路灯),为残障人士修建的(无障碍通道)等。公共生活离不开(公共设施)。
5.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
6.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7.人人有权(参与)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享受)公共利益。现代社会的人们积极倡导(共享),出现了很多共享的(生活方式)。
8.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
9.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顺畅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园里人们愉快地游玩,需要公关(卫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10.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提高)。
11.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公共标志)。
12.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
13.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文明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
14.在公共生活中,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才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
15.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们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
16.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惠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7.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法治)的保障。对积极维护秩序的行为要大力(宣传或表扬),对破坏公共秩序的人或组织要(依法惩戒),形成尊重公共秩序(光荣),破坏公共秩序(可耻)的社会风尚。
18.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19.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友善传递中,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20.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同时我们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21.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2.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文明有礼)。
23.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它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
24.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25.温馨有活力的(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美好社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事务)。
26.社区中的每个成员既是社区秩序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社区成员在情感上的相互(支持),生活上的相互(帮助),会让社区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27.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抵御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
28.参与公益活动,我们既可以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加保护生态环境等(志愿活动)。
29.当每个人将小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让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
30.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友爱的(公益行动),再小的力量也会因为积累而变得强大。因为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生活中的(浓浓大爱)。
二、简答题。
1.请举例说说人们参与的公共生活,再说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答:(1)生活中,人们利用社区体育设施锻炼身体,到医院就诊,与家人逛集市,一家人外出旅游,在网上购物等都是参与公共生活。
(2)发现、感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需求逐步解决现实问题,增加生活的乐趣,丰富人生的意义。
2.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答:(1)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2)应该依法维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利益。
3.为什么要完善公共设施?
答: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4.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
答:(1)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2)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提高。
5.怎样共同建设有序生活?
答:(1)在公共生活中,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才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2)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们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3)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惠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法治的保障。对积极维护秩序的行为要大力宣传或表扬,对破坏公共秩序的人或组织要依法惩戒,形成尊重公共秩序光荣,破坏公共秩序可耻的社会风尚。
6.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答:①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热情地为他们引路;②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给我们上菜,我们可以有礼貌地说声谢谢;③当有盲人过马路时,我们可以主动扶他;④当有同学家庭困难时,我们可以为他捐款。
7.请列举一些国家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8.为什么我们要主动参与服务社区?
答:(1)温馨有活力的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美好社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事务。(2)社区中的每个成员既是社区秩序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社区成员在情感上的相互支持,生活上的相互帮助,会让社区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9.我们小学生如何参与公益?
答:(1)参与公益活动,我们既可以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加保护生态环境等志愿活动。(2)当每个人将小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让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一、知识点。
1.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但英勇的中华儿女(不甘屈辱、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战争。
2.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企图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
3.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要求(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林则徐)。
4.走私鸦片受到中国抵制,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英勇无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5.鸦片战争中有许多与侵略者抗争的英雄人物:①誓与炮台共存亡一一(关天培);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于避趋之一一(林则徐)
6.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中要求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从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100多年后,(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7)月(1)日零时整,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香港)回到祖国怀抱。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香港回归的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多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8.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9.(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10.在海战中(邓世昌)临危不惧,下令开足马力向敌人的主力舰——“吉野”号撞去,准备和它同归于尽。最后,“致远”号被“吉野”号发射的鱼雷击中,邓世昌和舰上的200多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国广大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充分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11.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2.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在北京与德、英、美、法、意、日、俄、荷、西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13.《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才有出路。他们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奋勇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孙中山)正是这样一位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革命先驱,他高举(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这个影响深远的口号,成立(同盟会),积极传播(革命思想)。他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16.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革命)精神,继续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17.(孙中山)的名言:一息尚存,不忘救国。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18.为了(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10多次武装起义。虽然起义都失败了,但还是(给清政府以极大打击),扩大了(革命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屡败屡战),表现出与清政府(决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9.(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也称(黄花岗起义)。
20.广州起义的失败并没有击垮革命党人。在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的影响下,(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的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武昌起义)的枪声。经过一夜激战,第2天清晨,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口、汉阳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首先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21.(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2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他许多法令。约法第1次强调:“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2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国民党人大力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新风潮席卷一时。(剪发辫),(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倡女权),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倡导(自由婚姻)等,逐渐成为社会潮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4.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他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它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25.(1917)年爆发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灯,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渐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各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后,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26.(李大钊)是宣扬十月革命胜利和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27.(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潮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28.(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标志着(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9.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会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0.后来每年的(7)月(1)日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
31.(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32.(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领导中国革命)责任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33.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党组织也抓住有利时机,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逐渐成为(燎原之势)。
34.国民党军队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红军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反“围剿”,(1934)年10月,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搬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35.(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胜利)之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北上。
36.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跨越数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千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品(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体现。
37.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1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38.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
39.(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河山,人民森林土炭国土惨遭蹂躏,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40.(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勇抵抗),这是14年抗日战多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41.(2014)年2月27日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
42.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实现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大胆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长达六日的残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生命惨遭杀戮,(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43.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都是最屈辱的记忆,它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永保和平)。
44.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具有爱国精神的全体中华儿女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
45.“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千百万爱国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46.爱国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役:《(血战台儿庄》)、(八路军百团大战)》。
47.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抵御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一大批优秀的抗日将士用生命和热血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吉洪昌、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英勇悲壮的感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
48.抗日英烈们的事迹:(八女投江)、(视死如归赵登禹)
49.在这场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如火山般爆发,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50.我知道很多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小英雄雨来)、(王二小)。
51.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主张(全民族抗战、持久抗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并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为全国人民树立(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10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3.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共产党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54.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1)次完全的胜利。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55.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56.抗日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争苦难的广大人民渴望(和平)。但是国民党于(1946)年6月悍然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进攻,掀起(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三)年的英勇奋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迎来了(最终胜利)。
57.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最后的大决战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8.回望百年历史,我们的国家蒙受了空前的(耻辱和欺凌),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59.百年屈辱,百年抗争,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更要记住这些(人民英雄们),他们靠的是一种(信仰),为的是一个(理想),孕育形成了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0.(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下午3:00,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新中国第1面(五星红旗)。这时,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礼炮齐鸣。之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活动,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61.(10月1日)是新中国的生日,是(国庆)节。
6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结束了(受侵略、受压迫)的历史,停止腰杆(站起来了)!
63.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64.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趁机侵略朝鲜,把战火收到中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最终打败了侵略者,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捍卫了世界和平。
65.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邱少云)(黄继光)等。
66.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些国家对我国由敌视、不理解逐步转化为友好相处,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逐渐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世界舞台)。
67.(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同印度总理一起发表了两国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5项原则)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议将(和平共处5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68.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于是很多国家纷纷提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9.(1971年10月25日),这是一个值得中国和世界纪念的日子,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
70.(中国重返联合国大舞台),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并为中国后来的(开放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天,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里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国代表的身影,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与地区稳定)的坚强力量。
7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72.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石油几乎全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洋油”、(自强不息)的中国地质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我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随着1959年9月26日(大庆)第1口井喷油,以及(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得以改写,从此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73.“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铁人(王进喜)的誓言、也是以他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献身精神)的突出表现、
74.(李四光)是我国(地质)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根据他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
75.正是靠着这种(民族)精神,我国建成了一个个大油田。到1965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实现自给。
76.(1964)年10月16日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1颗(原子弹)和第1颗(氢弹)相继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而这些都离不开我国国防科技人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刻苦攻关)的精神,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中国人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
77.两弹元勋一一(邓稼先),党的好干部一一(焦裕禄),人民的勤务员一一(雷锋)。
78.新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领域的全面恢复、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这一切都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79.(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创新事物层出不穷,描绘出当代中国发展与进步的美好画卷。
80.(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一一(小岗村)。
81.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这4个城市迅速就崛起,成为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加快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82.从深圳的飞速发展到今天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在一代代人的共同奋斗和见证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更加坚定。
83.(改革创新)的实践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不仅促进了(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
84.(科技)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成就的背后是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是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
85.只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一个国家的生机活力才能不断焕发。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投身(创新实践),发展才会有新思路,改革才会有新突破,我们才能开创未来。
86.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的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作支撑。
87.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生活得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价值)。
88.文明是一种(自觉),其动力来自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憧憬。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瘭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也是人人“知礼仪知荣辱”的(精神)面貌。
89.近年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文明道德风气在全社会不断弘扬。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们来自各个行业,不同的城市,用(爱心和善良)给我们温暖。
90.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
9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92.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中国人的(持续奋斗)中变为现实。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最终受益的“(圆梦人)”。
93.我们成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生力军)。
94.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我们要(懂得珍惜),严格(要求自己),向榜样学习,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努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95.兴中华,责任重,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脚踏实地,勤奋学习,长大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简答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要求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走私鸦片受到中国抵制,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2.鸦片战争中有许多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让我们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吧。
答:①林则徐虎门销烟。②关天培,誓与炮台共存亡。③广州三元里抗英。
3.你知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吗?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答;①他们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推翻帝制。②革命党人建立了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一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他许多法令,民主共和渐入人心。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国民党人大力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新风潮席卷一时。
4.辛亥革命后出现了那些新风尚?有什么意义?
答;①剪发辫,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倡女权,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倡导自由婚姻等。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国民党人大力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新风潮席卷一时,逐渐成为社会潮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5.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虽然他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它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1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6.说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党组织也抓住有利时机,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逐渐成为燎原之势。
7.列举红军长征途中克服的各种困难。
答;①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②跨越数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千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③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8.什么是长征精神?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1)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2)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
9.想一想为什么要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
答:30万生命惨遭杀戮,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南京大屠杀都是最屈辱的记忆,它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永保和平。
10.列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抗战的事例。
答;①1936年,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10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②在敌后同敌人开展地道战、地雷战等。③发动了百团大战等。④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共产党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11.什么是抗战精神?它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1)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
(2)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培育的民族精神有哪些?这些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答;(1)培育的民族精神①保家卫国的精神;②以献身精神为核心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③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刻苦攻关的“两弹一星”精神;④大公无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精神”和“雷锋精神”。
(2)作用:这些精神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这些精神作为动力和支撑,我们就不可能建立起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
13.说说新中国成立后,在各行各业创造的前所未有的成就及原因。
答;(1)成就: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创造了很多个第一,第1辆汽车,第1架喷气式飞机,第1座长江大桥,第1支电子管等;②大庆、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得以改写,从此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③1964年和1967年,我国第1颗原子弹和第1颗氢弹相继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
(2)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14.新中国成立后,在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表明了什么?
答:新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领域的全面恢复、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这一切都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5.说说今天中国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答:(1)成就:①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粮食产量。②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一一小岗村,率先包产到户。③数控机床的研制。④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了,下一步要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2)原因:改革创新。
16.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前后,深圳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深圳人要以拓荒牛为城市的标志?
答;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前的深圳还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当时,深圳没有大学,没有自己的报纸、广播和电视,仅有的文化设施是一个新华书店和一家五十年代盖的剧院。今天的深圳,拥有430多万人口,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中国大陆城市的前4名,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居首位,已初步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2)发生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深圳充满改革创新的激情。深圳人要以拓荒牛为城市的标志,正是改革创新实践精神的体现。
17.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的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作支撑。
18.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去实现?
答:(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19.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
答;(1)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我们要懂得珍惜,严格要求自己,向榜样学习,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努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兴中华,责任重,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脚踏实地,勤奋学习,长大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