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青蛙卖泥塘 核心素养教案(表格式,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青蛙卖泥塘 核心素养教案(表格式,2课时)

资源简介

课题 21 青蛙卖泥塘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主备人
素养目标 1.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特有的故事,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自信。 2. 语言运用:认识新的生字和多音字,提高学生的汉字读写能力。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故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以及最后为什么不再卖泥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结合课文内容,模仿句式,展开想象,锻炼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4. 审美创造:在想象小鸟、蝴蝶、小兔等可能会说什么话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情感和创作能力。
思政元素 1. 生态教育:通过学习青蛙卖泥塘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 价值观教育:通过理解青蛙最后为什么不再卖泥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3. 道德教育:通过对青蛙行为的评价,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以及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珍惜。 4. 科学精神教育:通过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生态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理性思维。
学习重难点 1.能说清楚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2.能结合课文内容,模仿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可能会说什么话。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卖、烂”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蛙、卖”等8个字,正确读写“青蛙、草籽”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1. 导入新课:展示“卖泥塘”的牌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提问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和疑问。 3. 指导学生书写“蛙”字,并比较“买”和“卖”的区别。 4.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5. 引导学生认读“烂泥塘”,解释“烂”的含义。 6. 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青蛙是如何卖泥塘的,以及有哪些动物过来买泥塘。 7. 引导学生认识“牌”,并通过图片认读,组词“牌子、扑克牌”。 8. 教学多音字“喝”,让学生了解其不同读音及组词。 9. 请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小动物们给青蛙的建议,并认读“水坑坑”、“牌子”和“舒服”等轻声词。 10. 引导学生通过字理识记“缺”字,并了解青蛙为改进泥塘所做的工作。 1. 观察并讨论老师展示的“卖泥塘”牌子,激发兴趣。 2. 跟老师一起书写“蛙”字,并比较“买”和“卖”的区别。 3.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青蛙卖泥塘的原因。 4. 认读“烂泥塘”,理解其含义。 5. 阅读课文,了解青蛙卖泥塘的过程和小动物们的反应。 6. 认识“牌”,并通过图片认读,尝试组词。 7. 学习多音字“喝”,了解其不同读音及组词。 8. 阅读课文,找出小动物们的建议,并认读相关轻声词。 9. 通过字理识记“缺”字,了解青蛙为改进泥塘所做的工作。 通过青蛙“卖泥塘”牌子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课题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读课文后抓住“谁卖泥塘”“谁买泥塘”,进行随文识字。既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又解决本课要认识的生字。
梳理结构,朗读指导 1. 请学生自由朗读青蛙第一次卖泥塘的部分。 2. 提问学生青蛙是如何吆喝卖泥塘的,并引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3. 指导学生朗读,抓住“喽”,读出吆喝的语气。 4. 梳理课文,请学生回答青蛙卖泥塘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并列举出这些小动物给青蛙提的建议。 5. 指导学生朗读老牛的话,读出慢条斯理的感觉,并体会“不过”“就”等词语表达的意思转折。 6. 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青蛙听了老牛、野鸭的话后所采取的行动。 7. 教师示范朗读,指名学生练习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8. 请学生阅读青蛙最后的吆喝,引导学生朗读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并注意最后是省略号。 9. 询问学生青蛙的泥塘最后是否卖出去了,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10. 要求学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自由朗读青蛙第一次卖泥塘的部分。 2. 回答老师关于青蛙吆喝卖泥塘的问题,并尝试朗读相关句子。 3. 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读出吆喝的语气。 4. 回答老师关于青蛙遇到的小动物及其建议的问题,梳理课文内容。 5. 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老牛的话,体会其中的意思转折。 6. 阅读课文,了解青蛙为改进泥塘所采取的行动。 7. 听老师示范朗读,自己练习朗读,注意长句子的朗读技巧。 8. 阅读青蛙最后的吆喝,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朗读,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 9. 回答老师关于青蛙泥塘是否卖出的问题,梳理故事情节。 10. 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文中的角色众多,但结构相似,因此在梳理情节时,应理清青蛙卖泥塘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指导书写,评价提升 1. 展示会写字“蛙、破、搬、倒、籽、泉、卖、应”,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鼓励学生提出书写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组织学生交流书写要领。 3. 教师示范书写,针对每个字的结构特点给出提示要点。 “蛙、破、搬、倒”:左窄右宽,注意“虫”字第五笔的改变。 “籽”:左右等宽,保持平衡。 “泉、卖”:上小下大,注意写得紧凑。 “应”:广字头的撇要舒展,使整个字看起来更美观。 4. 学生进行描红练习,教师巡视课堂,提供个别指导。 5. 选取个别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展示优秀的和需要改进的书写,并给予相应的纠正指导。 6. 布置抄写任务,课件出示要求抄写的词语,确保学生正确书写。 1. 观察展示的生字,分析字形结构和笔画特点。 2. 提出自己在书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同学交流书写技巧和经验。 3. 观察并模仿教师的示范书写,注意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布局。 4. 进行描红练习,根据教师的指导调整书写姿势和笔画力度。 5. 认真听取教师的点评意见,对比自己的书写和展示的优秀或问题书写,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6. 完成抄写任务,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确保字迹工整、规范。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注意同样结构的生字的不同点,注意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这些观察和指导对学生的书写至关重要。写后及时评价反馈,指出优缺点,切实提高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模仿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可能会说什么话。 2.通过感悟语言,知晓青蛙卖泥塘以及小动物不买的原因,能说清楚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3.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词语复习,语言运用 1. 复习词语:展示词语列表,包括“青蛙、草籽、野鸭、泉水、竹子、应该、花丛、尽情、道路、牌子、吆喝”等,引导学生注意轻声字的发音,并对多音字“喝”进行词语认读和造句练习,以巩固所学字词。 2. 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理解第1自然段的内容,通过课件展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的情景。 提问学生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泥塘,并解释“烂”的含义。 结合课本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泥塘的状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深入探讨: 讨论青蛙写下“卖泥塘”牌子并大声吆喝时的内心想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中的描写推测青蛙的心理活动。 1. 词语复习:跟读词语,特别注意轻声字的发音,如“牌子、竹子”中的“子”。参与多音字“喝”的认读练习,并通过造句来巩固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用法。 2. 文本理解: 阅读第1自然段,理解青蛙对泥塘的不满以及他想要卖掉泥塘的原因。 回答老师关于形容泥塘的词语“烂”的含义,并结合图片描述泥塘的具体情况。 3. 思考与表达: 思考并分享自己对青蛙写下“卖泥塘”牌子并大声吆喝时内心想法的理解,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中角色的动机和情感。 通过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通过对多音字组的词语进行认读,掌握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抓住关键字“烂”,体会文中角色内心的想法。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 自读课文,理解运用: 请学生自读课文第3至10自然段,理解小动物们不买泥塘的原因。 引导学生发现老牛和野鸭说话的结构规律,并注意他们的语气。 鼓励学生模仿老牛和野鸭的说话方式,对其他小动物的建议进行具体描述。 指名学生分享他们想象中其他小动物可能会说的话。 2. 精读课文,感悟原因: 请学生找出文中青蛙听了小动物建议后所做的事情,并概括他的行动。 展示青蛙改造后的泥塘,引导学生感受泥塘的变化。 邀请学生一起模仿青蛙吆喝,感受吆喝的语言魅力。 进行语言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帮助商店老板吆喝商品。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找出泥塘最吸引人的地方,并进行想象和朗读指导。 3. 深入理解: 讨论青蛙最后的感受和他决定不卖泥塘的原因。 解释“愣住”的含义,引导学生猜测青蛙当时的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理解青蛙最终决定保留泥塘的原因,是因为他看到了泥塘的美丽和价值。 1. 自读课文,理解运用: 阅读指定段落,理解小动物们对泥塘的评价和建议。 观察并模仿老牛和野鸭的语言结构,对其他小动物的建议进行具体化描述。 分享自己想象中的小动物们的建议。 2. 精读课文,感悟原因: 找出文中青蛙的行动,并用词语概括。 感受改造后的泥塘,想象其美丽景象。 参与吆喝活动,体验吆喝的语言表达。 帮助商店老板吆喝商品,进行语言实践。 找出泥塘吸引人的地方,并进行想象和朗读。 3. 深入理解: 思考青蛙最后的感受和心理变化。 猜测和理解青蛙“愣住”时的内心活动。 理解青蛙决定保留泥塘的原因,体会他对泥塘的喜爱和骄傲。 语文学习,就是语言积累、学会表达的过程,通过发现句式的规律,练习模仿说话。通过概括青蛙为卖泥塘做的事,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演读课文,体悟情趣 1. 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如青蛙、老牛、野鸭等。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角色的对话和动作,确保每个人都熟悉自己的角色。 邀请几个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表演,鼓励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2. 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讨论青蛙泥塘变美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是青蛙的努力和小动物们的建议使得泥塘发生了变化。 鼓励学生想象并分享他们如果经过现在的泥塘会给小青蛙什么建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表达对青蛙未来泥塘的美好祝愿,并激励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让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播放歌曲《小青蛙回家》,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青蛙的故事对自己的启示。 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勤劳、努力和积极改变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这些品质应用到生活中。 1. 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在小组内与其他成员合作,分配角色并练习对话。 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排练,确保自己能够准确地表现角色的特点。 如果被选中上台展示,要自信地进行表演,并注意观察观众的反应。 2. 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积极参与讨论,分析青蛙泥塘变美的原因。 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对青蛙泥塘进一步改善的建议。 认真听取老师和同学的分享,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欣赏歌曲《小青蛙回家》,并思考故事传达的深层含义。 听取课堂小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立志要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小组分角色演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挥想象力投入课文中与青蛙沟通交流,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创造力,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内容梳理上,注重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以读代讲,激发学生读的愿望。下面就本堂课的设计做以下反思: 1.读写结合,把握低段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把随文识字和识字、写字相结合,渗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契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在初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识字和写字教学,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让每一位学生掌握读写的教学目标。 2.深挖文本,设计有意义的语言实践点。 本课始终关注教材中出现的语言训练点,有目的、有梯度地进行训练。关注老牛和野鸭的说话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即两者在说话的时候都是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中间通过运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不过、就是”进行连接。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角色语言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想象和交流小兔、蝴蝶、小鸟和小狐狸等可能说的话,让学生迁移运用,感受这样说话的好处。 3.创设情境,让低段课堂教学充满童趣。 低段的语文教学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大的情境,让课堂教学更富有童趣。通过对“烂”的解读和想象,了解后面泥塘的变化,让学生体会青蛙的劳动创造了美。通过不断朗读、感悟、提炼信息,让学生理解“青蛙不再卖泥塘”的原因,并通过分角色表演读,让教学充满童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