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案
【核心素养】
1.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发表的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4.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必然趋势,不可逆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难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预习新知】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来源 认真阅读教材11—12页,结合视频,思考并回答右侧对应的问题。 任务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来源 填一填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 、 【合作探究一】 结合11页和12页的探究与分享,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变式训练1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认识不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 ②没有提出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③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历史前提 认真阅读教材12—13页,结合视频,思考并回答右侧对应的问题。 任务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历史前提 填一填 1.以 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地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 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 ,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应运而生。 【合作探究二】 回顾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三大工人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回顾十九世纪30、40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说一说各自的斗争目的和斗争形式。 2.从斗争形式来看,三大工人运动为什么会最终失败? 3.三大工人运动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变式训练2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为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 ( ) ①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③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理想社会的思想是错误的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源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认真阅读课本第17页到19页,勾画并快速记住知识点,回答右侧对应的问题。 任务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1917年,俄国爆发了 ,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 ,确立了 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 :消灭了 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 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 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 ,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 的历史性飞跃。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 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 是不可逆转的。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以前乌托邦似的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实践。 材料二:十月革命的目击者,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认为:“不论人们对布尔什维克的观感如何,它的兴起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大事”。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十月革命的意义。 变式训练2 1917年,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采用机器大生产,实现现代化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④没有剥削与压迫、与世无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任务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理论基石 任务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理论基础 填一填: 创立者: 、 。 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揭示了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 作用,揭示了 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 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历史意义: 和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负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判一判: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 变式训练3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其墓前发表讲话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正是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这是因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A.①② B.③④ D.②④ C.①③
【巩固训练】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的重要原因在于( )
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具体的科学建设方案
②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③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④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生产关系发展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在于他们( )
①创立了唯物史观,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前进方向
③创立了经济危机理论,明确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周期性
④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亦即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本质规定。上述材料表明《共产党宣言》( )
①奠定了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②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
③主张阶级调和,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④明确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加强党的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2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4周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共产党宣言》( )
①预见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②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表明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与共产党特殊利益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之际,话剧《共产党宣言》在全国巡演。本轮演出为各地提供了一场场生动、鲜活的“文艺党课”,让更多观众品尝“真理的味道”,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
①是一部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
②为后世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指导
③找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指明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
④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陈培永谈到,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勾画美好社会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石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理论的飞跃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随之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 )
A.社会生产的商品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B.资本家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而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生产过剩
C.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利润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商品绝对过剩
D.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对过剩
8.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的是(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与和谐制度 D.空想社会主义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9.1516年,莫尔写出了《乌托邦》一书,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共同劳动、没有贫富差距、每个人自由而幸福生活的海岛“乌托邦”。他在书中还鲜明地提出了“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的观点。莫尔的《乌托邦》( )
①具有鲜明的空想特点,不可能获得统治阶层的支持
②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
③看到了人民群众是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④主张通过激烈阶级斗争实现对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3年7月,某校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为主题搜集整理了以下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②1949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③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巴黎公社首次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成功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并不提供具体的建设方案,①不选。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的重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②③正确。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④不选。故本题选C
2.答案:A
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 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 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④正确。②③表 述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
3.答案:A
解析:①②:“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亦即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本质规定。这奠定了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体现了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①②符合题意。③: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③错误。④:题干未体现加强党的建设,④不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②③:《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阐述和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宣言》的科学力量和价值魅力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没有预见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故①说法错误。
④: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答案:B
解析:①③:《共产党宣言》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其是一部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找到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指明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①③符合题意。②:《共产党宣言》为后世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一般性的方法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法指导,②表述错误。④:空想社会主义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6.答案:A
解析:①②:材料要求回答科学社会主义的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空想社会主义勾画美好社会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石,二者都是其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①②符合题意。③:《共产党宣言》促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③说法错误。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但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渊源,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7.答案:D
解析:A: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这种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对过剩,A说法错误。B: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B说法错误。C: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利润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商品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C说法错误。D: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对过剩,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8.答案:A
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正确。
9.答案:A
解析:①:1516年,莫尔写出的《乌托邦》一书,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共同劳动、没有贫富差距、每个人自由而幸福生活的海岛“乌托邦”,《乌托邦》具有鲜明的空想特点,不可能获得统治阶层的支持,①符合题意。②:他在书中还鲜明地提出了“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的观点,说明莫尔的《乌托邦》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②符合题意。③④: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人民群众是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也不主张通过激烈阶级斗争实现对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0.答案:A
解析:①正确,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②错误,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③正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带领人民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而不是巴黎公社。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