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单元背记与考点突破)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事业方面的政策和成就。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情况是反映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军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防实力大大增强。近年来,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持续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和成就,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外交事业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核心素养①历史解释:通过分析国防现代化的形成原因,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知道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②时空观念:了解陆、海、空军的建设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日建交的时空要素。③史料实证: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相关史料,了解我国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了解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及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比较新旧中国外交本质的不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④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我国军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发展的情况,认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了解我国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现代化建设方面的英勇表现,理解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永远是这支军队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体会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学习外交的成就,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更强大的使命感,树立团结合作的人生态度。⑤唯物史观:分析国防现代化的形成原因,辩证看待国际形势变化与我军现代化取得的成就的关系,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国家强大与国防实力增强的关系,感受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形成我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钢铁长城的清醒认识。三、时空线索四、必考知识点(一)知识建构(二)规律总结1、阶段特征:国防建设、外交成就2、主要表现:①.国防领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②.外交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3、中外联系: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年在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关键词:一条道路 新时代强军之路一项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两个领域 国防、外交。三大会议 万隆会议、第26届联大、2014年古田会议。四大军事力量 人民陆军、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五大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三)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钢铁长城【2022】版课标·了解我国海军、空军的建立,以及陆军、海军、空军发展的史实,了解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一、陆、海、空军的建设1.陆军的建设和发展①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的发展演变: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 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2.海军的建设和发展①海军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必考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②舰艇建设: 目的:保卫祖国海疆的安全概况:a.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b.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c.1970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并于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③武器装备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④我国海军建设的现状: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必考3.空军的建设①空军部队建立基础: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概况: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3000多架。空军刚刚诞生,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且取得了辉煌成就。②军用飞机发展历程:国外购买——仿制——自行研制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B.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年,我国(第一架)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③国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二、导弹部队的发展1.导弹部队的地位: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2.第二炮兵部队 2015年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必考①组建时间:1966年 ②地位: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③任务: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三、新时代强军之路1.背景①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②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必考2.表现①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和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②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易错易混】1).1949年4月23日,建国前夕,中国人民海军成立;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2).1949年11月11日,建国后,中国人民空军成立。3).1966年,第二炮兵部队成立;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强军战略确立。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知识拓展】1.以史为鉴,现代中国是如何改变有海无防这一状况的?时间 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 第一支海军的建立: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时 只有陈旧的舰艇百余艘新中国成立后 相继建立东海、南海、北海舰队1970年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1971年 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成功改革开放后 武部装备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提高2012年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2019年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接入列2022年 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2.为什么近代中国“有海无防”,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近代中国国力贫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如鸦片战争时,英军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虽然清朝海军装备了近代化武器,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形成了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海军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极大地提高了人民海军的作战水平,有力地保卫了祖国的海疆。3.陈述并展示中国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4.新型力量——战略支援部队。5、新时代强军之路①.军队领导管理体系架构图。②.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正式成立。③.各个军种与战区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提示: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我军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6.我国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在于党的军事理论的正确指引,国家政策的保障。②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为建立强大的国防提供了物质基础。③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国防建设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知识点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022】版课标·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与积极贡献。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环境:①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②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经济上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军事上包围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过程:★★★★必考①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②正式确认: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6.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2.万隆会议:★★★★必考①召开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②性质/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③内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亚非国家遭遇相同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异”是指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求同存异”方针的目的: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④结果: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⑤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⑥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易错易混】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的时间是1953年,不是1954年。2).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是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不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知识拓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识点3:外交事业的发展【2022】版课标·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的席位;知道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新成果;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中国全方位外交的新进展。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联合国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非法窃据。2.时间:1971年10月3.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必考4.意义:①它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②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5.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①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②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中美、中日建交6.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②国际形势的变化A.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C.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D.中苏关系恶化③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7.中美建交过程:★★★★必考“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B.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C.“破冰之旅”———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公报》。意义:中美双方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局面,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注意:从联合公报中,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 台湾问题即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8.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时间:1972年9月 事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中日建交的影响:①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②促进中国同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三、全方位外交10.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11.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做出了哪些努力?即全方位外交的表现(措施):①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全方位外交外交成就有哪些?★★★★必考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②截止2023年12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3.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家领导人为加强国际合作,出席了哪些会议?★★★★必考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14.全方位外交成就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易混易错】1)1971年,新中国是“重返”联合国,而不是重新“加入”联合国;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和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重大胜利,而不是中美关系改善的结果,更不是美国把中国“送进”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的创始会员国和常任理事国之一。2)1972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的中美建交。3)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论坛性质的区域组织,所达成的共识也不具有执行力和约束力。【知识拓展】1.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④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努力2.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3.中国和日本应如何全面发展两国关系?对中国而言,应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对日本而言,应正视历史,顺应历史潮流,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方针。五、知识整合1.党领导的军队名称变化2.“船”见证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3.时间轴呈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程。4.影响外交的因素5.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1)新中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必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故而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中国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必然要废除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政策,也必然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这为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供了可能。6.中美关系的演变6.中日关系的演变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8.简述建国以来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必考50年代:①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70年代:④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⑤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20多年的对峙,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⑥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改革开放: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⑧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9.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六、考点突破(答案附后)考点1 国防建设(命题角度:中国力量/中国智造)1.(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下列事件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是( )A.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B.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2.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是我国首次将电磁弹射技术用于航母。材料说明我国( )A.坚持“政治建军”原则 B.积极推进科技强军策略C.开始产生国防海防意识 D.军事实力已居世界首位3.1954年7月3日,初教-5型初级教练机南昌自制首架飞机首飞成功。1954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闻讯,专门寄来嘉勉信。朱德也为320厂写下了“发扬工人阶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国防,保卫祖国”的题词。彭德怀庄重批示;“同意雅克18型飞机成批生产由此可见,新中国自行制造飞机成功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国家领导高度重视 C.苏联的技术援助 D.人民艰苦创业精神考点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命题角度:国际关系/重要会议)4.(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段话是针对当时我国某方面政策作出的论述。“某方面”指的是( )A.社会建设 B.文化建设 C.教育改革 D.对外交往5.1954年4月,周恩来在祝贺法国《人道报》创刊50周年的电报中指出:“我们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并主张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各国人民包括中国人民和法国人民在内,应该和平共处。”周恩来的电报体现了( )A.中法共同倡导“求同存异” B.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C.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打破了美国的孤立政策6.(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这次“会议”( )A.召开地点是瑞士日内瓦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邀请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因为美国干涉未能成功举办7.李克强访问非洲时,在演讲中引用埃塞俄比亚谚语“蜘蛛合力,足以网住狮子”。该谚语生动解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朴素道理。从发挥的作用分析,下列史实中,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独立国家团结合作的是( )A.“非洲年” B.万隆会议的召开 C.雅尔塔会议召开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考向03 外交事业的发展(命题角度:国际关系/对外交往)8.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队应邀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三个月后,基辛格访华,双方发表了有关尼克松总统访华的联合公报。据此可知( )A.尼克松访华结束意识形态对抗 B.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美关系开始出现转机9.世界见证,“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的联合国宪章精神历久弥新,中国声音在联合国舞台上越发响亮。回顾历史,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A.第二十三届联合国大会 B.第二十四届联合国大会C.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 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10.(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选项属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1.沙特与伊朗2016年断交。2023年3月10日,在中方斡旋下,沙伊两国代表在北京举行对话,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4月6日,在中方见证下,沙伊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开始主导世界秩序 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C.中东地区的和平已经完全实现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考点突破(答案)1.【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12年,“辽宁舰”交接入列,符合题意,D项正确;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在1949年4月,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在1966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1964年,排除ABC项。故选D项。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是我国首次将电磁弹射技术用于航母”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我国军事科技迅猛发展的表现,也是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强军的结果,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建军”的内容,排除A项;国防海防意识不是现在才产生的,排除C项;军事实力已居世界首位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主席闻讯,专门寄来嘉勉信。朱德也为320厂写下了‘发扬工人阶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国防,保卫祖国’的题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新中国自行制造飞机成功后各级领导人重视,毛泽东专门寄来嘉勉信,朱德为其写下题词,说明新中国自行制造飞机成功的原因是国家领导高度重视,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在1953-1957年,但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新中国制造飞机的重视,并未强调一五计划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苏联对我国制造飞机的援助,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人民艰苦创业精神是这时期中国自行制造飞机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和所学可知,在外交方面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 教育改革,排除ABC项。故选D项。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我们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各国人民……应该和平共处”可知,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B项正确;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且材料中的内容并不体现“求同存异”的说法,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A项;中法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64年,排除C项;中国打破美国的孤立政策是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联系所学可知,这是万隆会议的内容,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B项正确;万隆会议是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排除A项;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排除C项;万隆会议成功举办并且达到良好效果,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独立国家团结合作”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B项正确;“非洲年”指的是非洲独立运动中的1960年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史实无关,排除A项;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为了协调同盟国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而召开的会议,参会的是苏美英三国,排除C项;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不属于亚非独立国家团结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队应邀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三个月后,基辛格访华”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美国乒乓球队应邀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和基辛格访华使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D项正确;题干内容在尼克松访华之前,不能得出尼克松访华结束意识形态对抗和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的影响,排除AB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项正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不是第二十三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四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排除ABC项。故选D项。10.【答案】D【解析】据题干“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因此,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就是1978年之后的外交成就。“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因此,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属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就,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排除A项;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排除B项;1972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B【解析】由题干“2023年3月10日,在中方斡旋下,沙伊两国代表在北京举行对话,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4月6日,在中方见证下,沙伊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沙伊两国在中国斡旋下,恢复外交关系,这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B项正确;发展中国家开始主导世界秩序表述错误,排除A项;中东地区的和平已经完全实现表述错误,排除C项;和平与发展成为为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