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命
【目标引领】
课程 标准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核心 概念 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问题 引领 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标志、丰富发展(背景、表现) 、历史意义? 2.《共产党宣言》:内容、意义?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国际、巴黎公社(背景、时间、措施、性质、结果、败因、意义、经验教训)?
【时空坐标】
主题一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课前·自学区----------------------------------------------
导学区·夯基础 导思区·拓思维
1.早期工人运动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②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他们的政治权利也极其有限。 ③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 (2)目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 (3)斗争形式: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 (4)表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5)意义: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6)教训: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 代表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内容①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 ②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评价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其设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重点·微点拨】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及阶级条件 【情境·微探究】 (1)“1844年6月4日,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游行示威,很快发展为起义,后来起义被镇压。”(摘自教材P64)这次起义的意义和教训各是什么? 提示 意义:由自发的分散的斗争发展为有组织的联合行动,工人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教训: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2)阅读“‘新和谐公社’蓝图”及其说明(见教材P65):空想社会主义“空想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提示 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人人参加劳动,按需分配,建立起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 【判断·微练习】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在自由放任的竞争政策下,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3)“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
-----------------------------------------------------课中·探究区----------------------------------------------------
视角1 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 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愈剧烈。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连续爆发了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1836年至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这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仅仅为改善生活条件反对个别资本家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为争取政治权利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这也表明无产阶级不仅是受压迫和受剥削的阶级,而且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和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要实现社会主义只有依靠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19世纪30年代开始爆发的工人起义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提示 特点:斗争对象由个别资本家到资本主义制度;由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由自发变为自觉地斗争。
影响: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强大的力量,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视角2 空想社会主义
史料一 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一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英]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
史料二 这些改革者肯定没有考虑过革命或阶级斗争的问题。实际上,他们几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被付诸实践。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据史料一概括欧文的核心主张。根据史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这些改革者”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提示 主张:用“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取代“丑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原因: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改造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方法),他们的设想和实践无法真正实现。
主题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前·自学区--------------------------------------------------
导学区·夯基础 导思区·拓思维
1.条件 (1)马克思和恩格斯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 (2)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 (3)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4)帮助德意志流亡工人的组织“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1)内容 ①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③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2)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发展:继续进行理论探索 (1)表现 剩余价值学说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2)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②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成为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③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重点·微点拨】 1.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情境·微探究】 (1)阅读“史料阅读”(见教材P66):史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哪些重要思想? 提示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同时产生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2)阅读“历史纵横”(见教材P66):1848年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这场革命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特点: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判断·微练习】 (1)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2)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立了唯物史观,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课中·探究区----------------------------------------------
视角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史料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
思考 指出史料所反映的《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观点。
提示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视角2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
史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开始主导了欧洲和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整个19世纪,社会主义的政党发展迅速。政党、工会组织、报纸以及教育集团都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奔走呼号。虽然在1917年俄国革命以前,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思考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
提示 促进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推动社会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资产阶级政府改革,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
【深化拓展】
1.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的意义
(1)《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其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3)《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基本原理至今仍闪烁着光辉,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谋求人类解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
主题三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课前·自学区--------------------------------------------------
导学区·夯基础 导思区·拓思维
1.第一国际的成立 (1)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2)标志: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3)影响: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2.巴黎公社革命 (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爆发: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工人政权 (3)措施 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②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④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⑤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4)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杀。 (5)意义: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重点·微点拨】 1.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2.巴黎公社的性质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它只是一个城市政权,不是一个国家,更不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它也没有得到其他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情境·微探究】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根本原因是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发展上升时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主观原因是缺乏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判断·微练习】 (1)1864年成立的第一国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2)巴黎公社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重要启示。(×) (3)巴黎公社是法国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课中·探究区----------------------------------------------
视角1 巴黎公社起义的背景
史料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人认为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运动“早产儿”的原因。
提示 巴黎公社的产生是法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发展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还不成熟。
视角2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史料 马克思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德]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思考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怎样“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的。
提示 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社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视角3 巴黎公社起义的结果
史料 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刚刚真正确立了大工业……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础在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
——[德]恩格斯《1848年至1850年的
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提示 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深化拓展】
1.历史解释——巴黎公社的特点
(1)爆发的偶然性。巴黎公社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而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激化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的形势下爆发的。
(2)失败的必然性。当时的资本主义还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
(3)意义的深远性。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教训的深刻性。缺乏一个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2.历史解释——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从成立背景看,它是在巴黎工人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的。
(2)从产生过程看,公社委员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对公职人员拥有监督权和罢免权,这是公社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实践。
(3)从政策措施看,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旧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公社的经济措施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 要点聚焦
1.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经济和思想条件。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3.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教训,公社社员的革命精神为后世树立了光辉典范。
---------------------------------------------------课后·巩固区--------------------------------------------------
1.19世纪30、4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运动提出了“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则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等要求。这表明当时工人运动(  )
A.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 B.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斗争对象
C.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D.尚未明确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
2.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书中全面批判了社会的种种弊端,认为私有财产是产生这些弊端的根源。他在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一切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这一设想(  )
A.具备了付诸实践的阶级力量 B.抨击了工业革命造成的不公
C.调动了广大民众劳动积极性 D.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先河
3.巴黎公社革命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表明巴黎公社革命(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实践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C.是社会主义革命伟大尝试 D.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4.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秘密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法兰西内战》 D.《唯物史观》
5.“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到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夺取国家政权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D.夺取生产资料
6.《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指出:“(协会)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这表明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 B.组建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C.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 D.增强工人阶级的国际意识
7.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