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习目标1.立足于时空观念,了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佛、道的发展历程,多角度认识其发展原因及影响2.了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脉络,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其成就取得的原因3.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理解隋唐时期文化多元的原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文化交融以及多元发展的意义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儒、道、佛的融合(1)魏晋南北朝时期①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②佛教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③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有很大发展。2.反佛斗争(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2)表现①南朝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②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3.儒学复兴运动(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3)方式: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 知识点二 文学艺术1.文学(1)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2)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2.书法时间 成就魏晋南 北朝 ①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②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 ①书法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②颜真卿的颜体和柳公权的柳体最为有名3.绘画时间 成就东晋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4.石窟艺术原因 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广泛传播代表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知识点三 科技类别 成就数学 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农学 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 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建筑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印刷术 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 (1)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天文学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医学 (1)孙思邈著《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2)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知识点四 中外文化交流1.佛学交流方式 影响中国与印度、中亚之间 ①东汉到北朝,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②东晋的法显到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③唐朝的玄奘到天竺取经,并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日和中朝之间 ①唐朝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②日本、新罗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如日本的空海 对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2.其他方面(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两国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习题巩固1.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 )A.《氾胜之书》 B.《四民月令》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2.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出身的统治者们既想用佛法保佑他们国运昌隆,又想用佛教缓和严重失望的人民情绪。所以,苻坚虽然重在崇儒,但是对佛教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姚兴一方面大兴儒学,同时也十分重视佛经的翻译和传播。这反映出当时( )A.思想文化多元的现状 B.北方经济发展不如南方C.儒学正统地位很稳固 D.统治者利用宗教安抚民众3.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即有南朝的秀美,又有北朝的熊健,这一艺术特色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隋唐对外交流频繁 B.社会经济高度繁荣C.儒佛道三教归儒的趋势 D.民族交融的发展4.东晋后期,由于佛寺的大量修建,僧侣人数的迅速增加以及官府的土地赏赐与信徒的宅舍土地施舍日多,“寺庄”、“寺户”等相继出现,寺院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初步形成。南朝时寺院地主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局面带来的影响是( )A.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B.均田制遭到破坏 C.减少政府财政收入 D.租调制无法维持5.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以上材料折射出( )A.唐朝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B.儒释道三教融合以儒为尊C.世界各族文明的交流互鉴 D.中华文明具有开放包容性6.自古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史实中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东晋法显西行天竺取经 B.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C.空海携带佛经回到日本 D.日招提寺是建筑的杰作7.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C.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D.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8.孙思邈:“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这说明孙思邈的《千金方》( )A.吸收了理学为生民立命精神 B.奠定了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C.全面总结了历代药物学成果 D.体现了中医的医德伦理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