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废宰相、设内阁、宦官专权的史实,运用唯物史观对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作出历史解释
2.正确理解明朝时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对郑和下西洋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塑造注目全球、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观念
3.了解明朝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掌握明清易代的相关史实,培养时空观念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背景: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2.表现
(1)废除宰相制度。
(2)确立内阁制度
背景 废除宰相后,皇帝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确立 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入值文渊阁,形成“内阁”
职责 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发展 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3)宦官专权
原因 宦官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
权力 ①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知识点二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概况: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影响
①积极: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领先欧洲远洋航行半个多世纪。
②消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
2.戚继光抗倭
(1)背景
①从元朝末年起,“倭寇”骚扰我国东部沿海。
②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
(2)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3.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1)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2)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3)明朝末年,西班牙退出台湾。
知识点三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边疆管理
(1)同蒙古关系的演变
①重修长城,防御蒙古政权南下。
②瓦剌和鞑靼包围北京,曾经俘虏了明英宗。
③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直到明末,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2)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明清易代
(1)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
(2)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3)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习题巩固
1.景泰四年(1453)漳州知府谢骞下令随地编甲,并把靠海的违式船只尽行拆毁;还规定小船必须朝出暮归,本地人户须朝出暮归,如暮不归即赴府呈告,有不告者,事发连坐。上述规定反映出明朝( )
A.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B.地方权力得到扩展
C.法律严苛的现象加剧 D.社会控制手段多样
2.对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与相权斗争结果是废除丞相 B.六部取代丞相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C.内阁成立以后完全行使丞相权力 D.内阁通过行使票拟权以控制君主
3.《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有4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200人才能起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这一记载说明明朝( )
A.放弃海禁政策 B.造船技术先进 C.对外交往频繁 D.重视海洋权益
4.明成祖初创内阁时,阁臣的官秩仅五品,远在尚书侍郎之下。明后期,阁权渐重,渐得支配六部。这一变化( )
A.是君权强化的产物 B.促使内阁参与决策
C.体现皇权达到顶峰 D.导致六部职能削弱
5.《孟子节文》是朱元璋在洪武年间命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删节《孟子》而成的。据所删的内容而言,包括“君位可以禅让,对暴君可易位、诛伐,国君要省刑罚、不嗜杀人,取于民有制”等八十余章,占《孟子》足本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 )
A.时代发展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更替 B.统治者的好恶影响了学术思想的传播
C.儒家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D.儒家思想的政治化倾向进一步发展
6.有学者认为,明朝的内阁“与皇帝的意志相一致时,它是皇权的一种补充。一旦它的作用有悖于皇帝的意志,就会变得一文不值”。这说明内阁( )
A.可以直接领导六部 B.权力来源于皇帝
C.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D.职权范围不明确
7.黄宗羲曾说:“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
A.取消王位世袭制度 B.不应废除宰相制度
C.调和君相之间矛盾 D.君臣之间相互制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