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二轮复习第十讲多元化的世界古代文明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2、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课程标准【时空定位】【必备知识】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约公元前1万年~公元5世纪左右)政治 经济 文化西亚北非南亚欧洲 古希腊古罗马1、农耕与畜牧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2、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影响因素。3、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上古时期(约公元前1万年~公元5世纪左右):人类文明多元发展,各文明发展条件和特点各异,但各文明之间发生横向交往。政治上: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后,呈现出起源多元、发展多样的格局。随着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地区性帝国先后崛起。经济上: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大河流域的古代人类以农耕生活为主,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则是海外贸易相对发达。文化上:古代文明区在文字、文学、科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阶段特征】【考向突破】古代文明:多元共性与差异(1)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古文明都是本地区居民创造的。文明起源是多元的,但中国古文明是中国社会独立发展的结果。(2)人类古文明有共同的发展趋向。各古文明大致都是从分散的早期国家开始,经过地区性国家,走向统一帝国。(3)古文明建立发展的基础是农业。这四个古文明发祥地都有着适合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都诞生在大江大河流域。共通性【考向突破】古代文明:多元共性与差异文明区域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典型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古希腊、罗马发源地区 大河流域 地中海沿岸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文明基础 发达的农业 繁荣的工商业对外交往 很少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基本特征 经济上:农业文明 政治上:中央集权 经济上: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民主法治和法律制度特点 封闭型 开放型差异性原因(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直击高考【考向突破】古代文明:交流经贸 往来 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丝绸之路为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人口 迁徙 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军事 征服 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国家 统一 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速,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特点: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2022·山东高考·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地图上的文明史图6——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图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概括指出图6、图7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10分)(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6分)从早期人类文明多元、独立发展的角度作答;从人类文明由分散逐步走向区域性联系的角度作答;从扩张战争、人口迁徙、商贸活动是文明交流和联系的途径角度作答。(2023·山东高考·10)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 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直击高考(2014·安徽高考·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根据材料(图14),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6分)关系:与其他文明并存;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直击高考【必备知识】中古时期的世界(5~15世纪)政治 经济 文化欧洲 西欧东欧亚洲 西亚南亚东亚非洲美洲1、中古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状况。2、中古世界各文明区的多元面貌。【阶段特征】中古时期(5~15世纪):人类历史延续了古代世界的农耕经济,各地区基本独立发展,产生了不同的文明。政治上:西欧推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专制、城市自治和教会神权统治并存;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得以发展。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日本和朝鲜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以加纳、马里和桑海为代表的非洲古国先后兴起,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则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经济上: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亚欧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东亚的日本和高丽均实行土地国有。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经济总体落后。文化上:西欧城市大学得以发展,基督教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亚非欧帝国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印度文化受宗教影响较大;日本和朝鲜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美洲的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考向突破】中古西欧文明的特征及影响多元化的社会结构:政治上,天主教会、世俗王权、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与人文精神共处。封君封臣和封土的体制:封土制和封君封臣制相辅相成,以封土为纽带,封君封臣通过仪式性的缔结方式建立契约关系,双向权利与义务。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以领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庄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是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接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市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土壤。宗教的禁欲主义与世俗的贵族文化并存:宗教文化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控制人们的精神与生活;贵族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考向突破】中古西欧文明的特征及影响孕育了商业复兴的力量:中世纪庄园缓慢的进步导致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压力造成了庄园内部的变动,为商业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基督教是古典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世纪早期西欧文化的复兴,奠定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基础,促进了西欧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催生了西欧近代民主宪政:中世纪城市自治、市民阶级的形成、日耳曼人的民主传统和习惯法、基督教思想家对自然法的诠释等,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1.(2022山东第10题)图2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2.(2023·广东高考·12)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文件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直击高考(2015·上海高考·31)3、根据所学知识及右侧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A.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B.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C.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D.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答案】D项3分,B、C项1分,A项0分4、(2019·全国Ⅱ卷高考·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5、(2023·北京高考·12)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 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 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 (2022·海南高考·11)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 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