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礼服结构设计典型范例——旗袍 课件(共17张PPT)-《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提高篇》同步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礼服结构设计典型范例——旗袍 课件(共17张PPT)-《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提高篇》同步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第三章
礼服结构设计典型范例——旗袍
知识目标:1.了解旗袍的起源及设计特点
2.掌握旗袍的结构制图与样板制作
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测体技术
2、能够把衣领、衣身、衣袖的结构设计变化,灵活运用到整件服装之中
重点与难点:
1.省的定位及省量的设计
2.旗袍领子、袖子、门襟的变化
3.处理前后衣身的平衡
教学目标
1.衣裳连体,随体收腰,下摆开衩,凸显女性曲线轮廓。
旗袍的设计制作特点:
2. 变化重点主要在领子、袖子、门襟、开衩处。
3、缝制工艺考究、独到,富有中国特色
4、面料纹样别具特色,多以锦缎为主,颜色五彩缤纷,充分展现东方女性的风韵、柔媚、华贵、高雅。
有人把旗袍比喻成会跳舞的官窑瓷器,无论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只要穿上它,便会显出高贵典雅来。
旗袍的发展:
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民国初期,旗袍保留了清末服饰宽松舒适的特点,领子由早期的无领或低领变化为元宝高领,袖子稍有收紧和缩短,整个造型的线条较为平直,色调素雅,领子、袖子、门襟等部位少量采用镶滚工艺设计。
30年代的旗袍款式,中西合璧,变化多端;荷叶袖、开衩袖、下摆缀荷叶边或不对称蕾丝是当时的特点。40年代的旗袍款式,不顾当时的奢靡之风,省去了种种繁琐的装饰,长度也缩短至小腿中部,甚至是到膝盖处;传统的檀香纽、直角纽被拉链所替代。 30~40年代,旗袍奠定了她在女性服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50~90年代,旗袍似乎悄悄地隐退到一个历史的角落,也是在这一时期,旗袍的设计走向了顶峰,经过几十年的修正与改良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旗袍已成为世界时装舞台上最闪耀的一颗明星。
旗袍的结构制图与样板
(一)款式图及其款式特征
立领、无袖、偏襟,前身收侧胸省和胸腰省,后身收腰省,两侧开衩,领口、门襟、袖口、摆衩、底边均滚边,装里子。右侧缝既可钉盘扣又可装拉链。
(二)旗袍的测量要点
1、后衣长:根据流行及个人喜好来确定。一般分膝盖以上、小腿中部、脚底三个长度。
2、肩宽:测量净肩宽后,结合肩部造型来定。无袖时,按净肩宽尺寸减掉3 cm以上;有袖时结合当时的流行和个人喜好以及有否垫肩来量度。
3、胸围:围量胸部最丰满处一周加放6~8cm。
4、腰围:围量腰部最细处一周加放4~5cm。
5、臀围:围量臀部最丰满处一周加放4~5cm。
6、袖肥:短袖时上臂围加放3~4cm,长袖时加放5~6cm
注:以上讲的是不带弹性的面料,弹性面料的加放量
为0或负数
(三)旗袍结构制图与样板
名称 衣长 胸围 腰围 臀围 领围 肩宽 背长
规格 142 90 70 95 38 36 38
2、制图方法及步骤
单位:cm
1、型号 :165/84A 成品规格(见下表)
运用9AR文化
原型
无袖圆襟旗袍制图步骤
1)放置原型,与其它服种作比较
2)确定衣长
3)画臀围线
4)画大腿围线
5)确定前后领口
6)确定前后肩宽
7)确定前后胸围及袖窿深
8)确定收腰位置及前后腰围
9)确定前后臀围
无袖圆襟旗袍制图步骤
10)确定大腿围
11)确定前后下摆
12)画前后侧缝完成线
13)下摆起翘
14)画前后袖窿弧线
15)画前后腰省
16)画侧缝省及袖窿省
17)画门襟
旗袍结构制图
旗袍净样板
3
旗袍毛样板
4
样板制作必须结合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如是滚边还是镶边或是夹牙子还是同时采用多种工艺方法等,这是必须要考虑的,否则在制做过程中,工序不流畅,严重时无法制作下去。今天我们讲的是,领口、袖窿、门襟、下摆、开衩等处采用滚边工艺时旗袍的样板制作。
旗袍毛样板
据面料质地而定,易脱纱时放1.5~2cm,反之放1cm
5、旗袍材料使用量
140cm幅宽时,衣长+20cm
90、110cm幅宽时,衣长×2+20cm
面料与里料用料量相同
旗袍面料有素色、也有花色。尤其是买花色面料时,应注意多买一些,因为花色面料上的图案有道顺之分,排版时不能随意颠倒样板。
小结:
1、通过款式图,分析出旗袍的款 式特征
2、旗袍前后片、袖片、领片的结构制图
3、旗袍的制图要点
课下作业:根据下面旗袍效果图讨论其结构变化部位,并画出结构图。
THANKS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