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体格检查 胸部检查 心脏检查 触诊 课件(共21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篇 体格检查 胸部检查 心脏检查 触诊 课件(共21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胸部检查
心脏检查
二 触 诊
检查者常用右手,以全手掌、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并拢以指腹触诊。
检查震颤常用手掌尺侧。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用触诊法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弱和范围,较视诊更准确,尤其在视诊时看不清心尖搏动的情况下,必须进行触诊方能确定。
抬举性搏动
当左室肥大时、用手指触诊,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并停留片刻,这种搏动范围增大的徐缓有力的外向运动,称为抬举性搏动,这是左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心尖搏动外向运动标志着心室收缩期,内向运动为舒张期。
故可以此来帮助确定震颤、心音和杂音的时期。
(二)震颤(thrill)
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感,此振动与在猫喉部摸到呼吸震颤类似,故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其产生机制与杂音相同。
震颤与杂音
  ◆震颤与杂音既一致又有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杂音越响,震颤越强。
临床上凡触及震颤均可认为有器质性病变。触到震颤多数可以听到响亮的杂音,但听到杂音不一定能触及震颤。这是因为人体对声波振动频率感知方式不同所致。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震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如触及震颤则可肯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狭窄时(如二尖瓣狭窄)
收缩期 舒张期
二尖瓣 关闭 开放
三尖瓣 关闭 开放
主动脉瓣 开放 关闭
肺动脉瓣 开放 关闭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 时期 常见病变
胸骨左缘第2肋间 收缩期 肺动脉瓣狭窄
胸骨右缘第2肋间 收缩期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收缩期 室间隔缺损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连续性   动脉导管未闭
心尖区 收缩期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区 舒张期 二尖瓣狭窄
  (三)心包摩擦感
◆这是一种与胸膜摩擦感相似的心前区摩擦振动感。
◆产生机制是心包膜发生炎症时,渗出纤维蛋白,使其表面粗糙,心脏搏动时,壁层和脏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胸壁触诊可感知。
 
触诊特点:
触诊部位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明显,收缩期和舒张期皆可触知,收缩期更易触及,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明显,如心包渗液增多,则摩擦感消失。
小结
触诊主要两方面  震颤心包摩擦感
猫喘类型分三期  部位疾病相关联
风心先心器质变  心包炎时摩擦感
关于心前区震颤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
A 震颤越重,杂音越强
B 有震颤则肯定患有器质性心脏病
C 一般情况下,震颤的强弱与血流速度成反比
D 震颤是视诊时看到的一种细小振动
E 只有瓣膜口狭窄才产生震颤
震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触到震颤,除注意部位外,还应注意:
A 震颤的强弱
B 震颤出现的早、晚
C 震颤出现的时期
D 震颤与呼吸的关系
E 震颤与心率的关系
关于震颤与杂音的关系,下列哪项正确?
A 震颤与杂音产生机制不同
B 听到杂音一定能触到震颤
C 低频振动容易听到
D 高频振动容易触到
E 一定条件下,杂音越响,震颤越强
心脏触诊,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 心尖搏动外向运动标志着心室舒张期
B 触诊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弱、范围不如视诊准确
C 视诊看不清的心尖搏动,触诊也摸不到
D 利用心尖搏动可帮助确定震颤的时期
E 触诊不能确定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
关于心前区震颤的特点,下列哪项错误?
A 狭窄越重震颤越强,过度狭窄可无震颤
B 震颤产生机制与杂音相同
C 震颤常见于瓣膜关闭不全时
D 震颤可分为收缩期震颤、舒张期震颤及连续性震颤
E 听到杂音不一定能触到震颤
下列哪项不是心包摩擦感的特点?
A 吸气末明显
B 触诊部位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明显
C 收缩期和舒张期都可触知
D 坐位前倾明显
E 心包积液增多时,摩擦感消失
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A)
胸骨右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E)
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B)
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连续性震颤(D)
A 肺动脉瓣狭窄
B 室间隔缺损
C 二尖瓣狭窄
D 动脉导管未闭
E 主动脉瓣狭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