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体格检查-全身状态检查 课件(共52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篇 体格检查-全身状态检查 课件(共52张PPT)《诊断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全身检查
一.性别
1.某些疾病以女性为多
◆甲状腺疾病:甲亢、甲低
◆系统红班狼疮
2.某些病以男性多见
◆甲型血友病
3.女性患者男性化
◆肾上腺皮质肿瘤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年龄
1.幼儿、儿童
◆麻疹
◆结核病
◆佝偻病
2.老年
◆癌症
◆冠心病
◆高血压
◆慢支
三.生命征
(一)体温
方法:消毒体温计,将水银柱甩至35℃以下
◇口温:舌下 闭口 5分钟
正常值:36.3-37.2℃
◇肛温:涂润滑油,肛表一半入直肠 ,5分钟
正常值: 36.5-37.7℃
◇腋温:腋窝正中 夹紧 10分钟
正常值: 36-37℃
记录方法:“·”口温,“×”腋温,“。”肛温;
生理性体温变化
◇一日温差<1℃
◇下午稍高
◇运动、进餐后稍高
◇妊娠期略高
◇月经期略低
异常:
◇发热:感染或非感染因素
◇体温过低:
休克
大出血
甲低
久病
(二)呼吸(P126)
◇方法:胸、腹的起伏;
◇正常人表现:
成人12~20次/分
儿童20~25次/分
婴儿44次/分 左右
异常:
(1)频率改变:
R增快(>20次/分):
◇发热,贫血,心衰,甲亢,疼痛。
R减慢(<12次/分):
◇巴比妥类中毒、吗啡中毒,颅高压。
(2)深度改变:
深长呼吸:
Kussmaul’s呼吸(代酸)
浅快呼吸:
重症肺气肿
气胸
胸膜炎
休克
(3)节律改变:
潮式呼吸(Cheyne-Stokes R):
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后再深快
变浅慢,持续30秒至2分钟,暂停5~30秒,
再重复上述过程的周期样呼吸。
间停呼吸(Biot’R):
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
突然停止,间隔几秒钟后又重
新开始,如此周而复始。
病危表现
(三)脉搏 :
1.部位:
◇桡A、颞A、耳前A、颈A、肱A、股A、足背A
◇左右比较,与心率一致。
2.频率:
◇正常成人:60-100次/分
◇<3岁:100次/分以上
◇婴儿:140次/分
速脉>100次/分:
◇发热、贫血、甲亢、心衰等;
缓脉 <60次/分
◇传导阻滞、颅高压、阻塞性黄疸、甲低;
相对缓脉:
◇P增快与T不成正比
◇正常比例:T升高1℃/P增快10-20次
◇见于伤寒、血吸虫病
3.脉律:
◇正常:规则
◇不整齐:
生理性:
◇呼吸性(窦性)脉律不齐
病理性:
◇各种心律失常
脉搏短绌:
◇脉率少于心率
脱漏脉: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有脉搏脱漏,称脱漏脉。
4.紧张度:
检查方法:
可将两个手指指腹置于脉搏上,近心端手指按压阻断血流使远心端手指触不到脉搏,通过施加压力的大小及感觉的血管壁弹性状态判断脉搏紧张度。
动脉硬化:
将桡动脉压紧后,远端手指触不到脉搏搏动,但可触及条索状动脉的存在,硬而缺乏弹性的索状、迂曲或结节状,提示动脉硬化。
5.强弱
脉搏强弱相关因素:
◇心搏出量、脉压、血管阻力
洪脉:
◇高热 ◇甲亢 ◇主A瓣关闭不全
细脉:
◇心衰◇休克
◇主动脉瓣狭窄
5.波形:
(1)水冲脉定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
◇机制:周围稳血管扩张或存在分流所致,导致脉压大。
◇病因:
主动脉关闭不全
甲亢
严重贫血
动脉导管未闭
(2)交替脉: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
◇机理:左心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
◇是左心衰重要体征之一.
◇临床见于:
高心病
急性心梗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奇脉:(吸停脉)
◇定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病因: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机制:
(1)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由于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而影响右心排血量,右心室排入肺循环的血流量减少;
(2)肺循环吸气时受胸腔负压的影响,肺血管扩张,致肺静脉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而出现左室排血量减少,形成吸气时脉搏减弱。
(四) 血压 (Bp):(P163)
测量方法:
◇休息5-15分钟
◇袖带松紧
◇三者位置(零点.手臂.右心房)
◇重复两次
血压正常范围:
BP:90-139/60-89mmHg
脉压 :30-40mmHg
两上肢相差: 5-10mmHg
上肢低于下肢: 20-40mmHg
血 压 水 平 的 分 类 和 定 义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 120 < 80
正常血压 < 130 <85
正常高值 130 - 139 85 - 89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140 - 159 90 - 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 - 179 100 - 109
3级高血压(重度) ≥ 180 ≥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40 < 90
临 界 高血压 140—149 90—94
异常血压变动:
高血压:BP≥ (140/90mmHg)
分类: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低血压:BP<90/60mmHg,见于休克 心衰
脉压↑:主A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
脉压↓:心包积液、严重二窄、主动脉狭窄
四、发育与体型
(一)发育
发育和种族、内分泌、营养、锻炼相关。
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
◆头围的长度为身高的1/7-1/8
◆胸围为身高的1/2
◆双上肢展开长度等于身高
◆坐高等到于下肢长度
病态发育和内分泌改变密切相关。
1.巨人症:
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可致体格异常高大。
2.侏儒症
垂体功能减退,可致体格异常矮小。
3.呆小病
甲低导致体格矮小和智力低下。
(二)体型:
无力型:瘦长型,体高肌瘦、颈细长
肩垂、胸廓扁平、腹上角<90度
超力型:矮胖型,面红体壮、颈粗短
肩平、胸廓宽阔、腹上角>90度
正力型:均称型,腹上角90度左右
五.营养状态
(一)评价标准:
皮肤、粘膜、皮下脂肪、肌肉、指甲、毛发。
(二)部位
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处脂肪分布的个体差异最小,为判断脂肪充实程度最方便和最适宜部位。
描述:良好 中等 不良
异常:
消瘦--体重<正常体重10%
肥胖--体重>正常体重20%
(1)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男性)
或-107.5 (女性)
(2)体重指数(BMI)=体重(kg )/身高的平方(m2)
六.意识状态:
(一)意识定义:
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
状态。
(二)意识障碍:
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凡能影响大脑功能活动的疾病均可引起程度不等的意识改变,称为意识障碍。
(三)分类:
◇嗜睡:病理性倦睡,回答正确,定向力正常。
◇意识模糊:抑制为主,回答错误。
◇昏睡:可唤醒,答非所问。
◇谵妄:以兴奋为主。
◇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七.语调与语态
(一)语调:言语过程中的音调
1.声音嘶哑
◆喉部炎症
◆结核
◆肿瘤
2.音调变浊和发音困难
脑血管意外
◆脑出血
◆脑血栓
◆脑栓塞
3.音调降低和语音共鸣消失
◆喉返神经麻痹
◆声带肿瘤
(二)语态
定义:指言语过程中的节奏.
语态异常:
◆语言节奏紊乱
◆语言不畅
◆快慢不均
◆节奏不均
临床见于
◆震颤性麻痹
◆舞蹈症
八 .面容与表情:
面容:面部呈现的状态
表情:面部或姿态上思想情感的表现
典型面容与表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1.甲亢面容
面容惊愕
眼裂增宽
眼球凸出
目光炯炯
兴奋不安
烦躁易怒
2.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黄,颜面浮肿,
脸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舌色淡、肥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二尖瓣面容:二尖瓣狭窄
面色晦暗
双颊紫红
口唇轻度发绀
4.肢端肥大症面容
头颅增大
面部变长(马脸)
下颌增大、向前突出
眉弓及两颧隆重起
唇舌肥厚
耳鼻增大
5.苦笑面容:见于破伤风
牙关紧闭
面肌痉挛
呈苦笑状
6.满月面容:Cushing综合征及长期应用激素
面圆如月
皮肤发红
常伴痤疮和胡须生长
Cushing综合征:
为各种病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病症的总称。
  
九 体位:
1.自动体位:正常人
2.被动体位定义:
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
见于极度衰弱、瘫痪、昏迷
3.强迫体位:
患者为减轻痛苦,
被迫采取某种特殊
的体位。
①强迫仰卧位:急性腹膜炎;
②强迫俯卧位:脊柱疾病;
③强迫侧卧位:
◆一侧胸膜炎:患侧
◆一侧大量胸腔积液:
患侧
④强迫坐位-端坐呼吸:
心、肺功能不全
⑤强迫蹲位:
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
⑥强迫停立位:心绞痛
⑦展转体位:胆石症、
胆道蛔虫、肾绞痛
⑧角弓反张位:破伤风、脑膜炎
颈及脊背肌肉强直,出现头向后仰,
胸腹前凸,背过伸,躯干呈弓形。

十 姿势与步态:
姿态定义:是指举止的状态。
正常: 姿势端正 ,步态稳健
1.蹒跚步态:
(鸭步)身体左右摇摆
◆佝偻病
◆大骨节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2.醉酒步态:走路摇晃,重心不稳
◆小脑疾病
◆酒精中毒
3.共济失调步态:
起步时一足抬高, 骤然垂落, 双眼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则不能保持平衡。
◆脊髓痨:
脊髓痨性共济失调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导致
脊髓受损所引起的感觉性共济失调。
4.慌张步态:
◇小步急行,身体前倾,有难于止步之势。
◇见于-震颤性麻痹
5.跨阈步态:
踝部肌腱、肌肉弛缓,
患足下垂,抬高患肢才能起步。
◇腓总N麻痹
6.偏瘫步态:
◇见于--脑血管意外
7.剪刀步态:
伸肌和内收肌张力明显增高,移动时下肢内收过度,两脚交叉呈剪刀状。
◇脑瘫
◇截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