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四肢关节检查 课件(共33张PPT)《诊断学》同步教学(河南科技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脊柱四肢关节检查 课件(共33张PPT)《诊断学》同步教学(河南科技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脊柱四肢检查
诊断学




知识目标:1.掌握脊柱四肢检查内容和方法。
2.理解脊柱四肢检查的意义。
3.了解脊柱四肢异常改变的病因。
能力目标:能够对病人进行脊柱四肢检查,学会判断脊柱四肢的畸形。
素质目标: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爱护关心患者。








一、脊柱检查
二、四肢检查
脊 柱 的 解 剖 结 构(Anatomy of spine)
www.themegallery.com
弯曲度
活动度
压痛和叩击痛
检查内容
www.themegallery.com
一、脊柱检查
方法 双足并拢站立,双下肢直立,双手自然下垂。
运用视、触和叩诊了解弯曲度、有无畸形、活动范围、有无压痛及叩击痛。 病变表现为疼痛、形态或姿势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
(一)脊柱弯曲度
1.检查法 侧面观察脊柱有无过度的前凸与后凸,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手指沿脊柱棘突从上向下划压,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2.生理弯曲度 “S”状的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段明显向前凸,骶段明显向后凸。脊柱无侧弯
www.themegallery.com
3.脊柱病理弯曲度
① 脊柱后凸
www.themegallery.com
② 脊柱前凸
多发生于腰段。
腹部明显向前突,臀部明显向后突。妊娠晚期、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髋关节结核及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等
www.themegallery.com
③ 脊柱侧凸
姿势性侧凸: 胸段、腰段或胸、腰段联合 无结构的异常,平卧或向前弯腰时可使侧凸消失。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良、下肢长短不齐和肌力不平衡,如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灰质炎等
器质性侧凸:改变体位不能纠正。
颈段脊柱侧凸:先天性斜颈、颈椎病或一侧颈肌麻痹等。
胸段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症、佝偻病、脊椎损伤、肺纤维化、胸膜肥厚等。腰段脊柱侧凸:椎间盘突出、腰部外伤和一侧腰肌瘫痪等
www.themegallery.com
www.themegallery.com
(二)脊柱活动度
1.检查法 颈段活动度;段腰活动度。
2.正常活动度
前屈 后伸 左右侧弯 旋转度(一侧)
颈段 45° 55° 40° 70°
腰段 75° 30° 35° 8°
3.活动受限
①软组织损伤:颈、腰肌肌纤维织炎,颈、腰肌
韧带劳损等。
②骨质增生:颈、腰椎增生性关节炎。
③骨质破坏:脊柱结核或肿瘤。
④脊椎骨折或脱位:外伤避免作脊柱活动。
⑤椎间盘突出:腰椎,各方向运动受限。
(三)脊柱压痛检查
患者坐位,身体略向前倾,检查者用右手拇指从枕外隆凸开始自上而下逐一按压脊椎棘突及其椎旁肌肉。
(四)脊柱叩击痛检查
1.直接叩诊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用叩
诊锤或手指直接叩击各椎
体棘突。
2.间接叩诊法
患者取端坐位,医生将
左手掌面置于其头顶,右手
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
用叩击左手背。
二、四肢检查
肢体长度与周径
形态
运动功能
(一)肢体长度和周径
肩关节外展可达90°,内收达前中线°,前屈90°,后伸4肩关节外展可达90°,内收达前中线°,前屈90°,后伸45 °,内旋转30°,外旋转80° 。
1.检查方法:测量上肢长度时,嘱患者双上肢前伸,手指并拢,比较两侧长度。测量下肢长度时,可用软尺测量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的距离。周径测量多在双侧对策部位肌腹处进行。
2.临床意义:双上肢、双下肢等长,双上肢、双下肢周径大致相等。
3、腕关节 :伸40 °,屈60 °,外展15°;内收30°
4、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20°~150°;伸5°~10°;内旋10°;外旋20°。
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20°~30°,跖屈40°~50°,内、外翻各30°。
5 °,内旋转30°,外旋转80° 。
2、肘关节屈135°~150°,伸10°,旋前(手背向上转动)80°~90°,旋后(手背向下转动)80°~90°。
3、腕关节 :伸40 °,屈60 °,外展15°;内收30°
4、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20°~150°;伸5°~10°;内旋10°;外旋20°。
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20°~30°,跖屈40°~50°,内、外翻各30°。
www.themegallery.com
(二)四肢与关节形态
1.手及腕关节
①匙状甲
反甲,组织缺铁和某些氨基酸代谢障碍所致。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偶见于风湿热、甲癣等。
②杵状指(趾) 与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等因素有关
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等。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营养障碍性疾病:如肝硬化、吸收不良综合征、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www.themegallery.com
③梭形关节:见于类风湿关节炎
④ 爪形手: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尺神经损伤
⑤其他:老年性骨关节炎等
爪形手
类风湿性关节炎梭形关节
www.themegallery.com
www.themegallery.com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天鹅颈样畸形
www.themegallery.com
类风湿性关节炎
纽孔花样畸形
www.themegallery.com
2.膝內翻、膝外翻
“O”形腿 、“X”形腿。膝内翻或膝外翻见于佝偻病及大骨节病。
膝内翻
www.themegallery.com
膝外翻
www.themegallery.com
3. 足内翻、足外翻
足内翻或足外翻多见于先天畸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
www.themegallery.com
4.其他 肌萎缩
www.themegallery.com
(三)四肢运动功能
肩关节外展可达90°,内收达前中线°,前屈90°,后伸4肩关节外展可达90°,内收达前中线°,前屈90°,后伸45 °,内旋转30°,外旋转80° 。
超 四肢的主动运动是在神经的调控下,由肌肉、肌腱带动关节活动而完成的,任何一个关节出现损害,均会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检查方法
1.主动运动:嘱患者进行肢体、各关节活动,观察肢体、各关节 活动方向及范围。
2.被动运动:医生用外力协助患者肢体、各关节活动,观察肢体、各关节有无疼痛及活动范围。
检查超出超出0°,旋前(手背向上转动)80°~90°,旋后(手背向下转动)80°~90°。
3、腕关节 :伸40 °,屈60 °,外展15°;内收30°
4、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20°~150°;伸5°~10°;内旋10°;外旋20°。
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20°~30°,跖屈40°~50°,内、外翻各30°。
5 °,内旋转30°,外旋转80° 。
2、肘关节屈135°~150°,伸10°,旋前(手背向上转动)80°~90°,旋后(手背向下转动)80°~90°。
3、腕关节 :伸40 °,屈60 °,外展15°;内收30°
4、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20°~150°;伸5°~10°;内旋10°;外旋20°。
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20°~30°,跖屈40°~50°,内、外翻各30°。
四肢正常运动范围
肩关节外展可达90°,内收达前中线°,前屈90°,后伸4肩关节外展可达90°,内收达前中线°,前屈90°,后伸45 °,内旋转30°,外旋转80° 。
1.肩关节外展可达90°,内收达前中线°,前屈90°,后伸45 °,内旋转30°,外旋转80° 。
2.肘关节屈135°~150°,伸10°,旋前(手背向上转动)80°~90°,旋后(手背向下转动)80°~90°。
3.腕关节 :伸40 °,屈60 °,外展15°;内收30°
4.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20°~150°;伸5°~10°;内旋10°;外旋20°。
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20°~30°,跖屈40°~50°,内、外翻各30° 2、肘关节屈135°~150°,伸10°,旋前(手背向上转动)80°~90°,旋后(手背向下转动)80°~90°。
3、腕关节 :伸40 °,屈60 °,外展15°;内收30°
4、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20°~150°;伸5°~10°;内旋10°;外旋20°。
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20°~30°,跖屈40°~50°,内、外翻各30°。
5 °,内旋转30°,外旋转80° 。
2、肘关节屈135°~150°,伸10°,旋前(手背向上转动)80°~90°,旋后(手背向下转动)80°~90°。
3、腕关节 :伸40 °,屈60 °,外展15°;内收30°
4、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20°~150°;伸5°~10°;内旋10°;外旋20°。
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20°~30°,跖屈40°~50°,内、外翻各30°。
同学们,请结合刚才学习的脊柱四肢检查,思考一下那些畸形是可以预防的?




医 考 链 接
1.器质性侧凸不见于
A.佝偻病
B.慢性胸膜增厚
C.胸膜粘连
肩部畸形
椎间盘脱出症
答案:E
医 考 链 接
2.检查脊柱的正确体位是
A.仰卧位
B.右侧卧位
C.左侧卧位
D.膝胸位
E.站立位或坐位
答案:E
医 考 链 接
3.尺神经损伤者手部改变为
A.爪形手
B.匙状甲
C.杵状指
D.梭形指
E.垂腕
答案: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