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 课件(共48张PPT)《诊断学》同步教学(河南科技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尿液检查 课件(共48张PPT)《诊断学》同步教学(河南科技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尿液检查
诊断学




知识目标:
1. 掌握尿液一般性状的检测、显微镜检测、化学检测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2. 熟悉尿液检测的内容。
3.了解尿液标本的收集方法、保存及临床应用。
能力目标:
能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等资料,初步具备辅助诊断疾病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一、标本的收集
二、检测项目
标本收集与保存的重要性
正确地收集、留取、保存和尿量的准确记
录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标本的收集
晨尿:指清晨起床、未进早餐和未运动之前第一次排 出的尿液。用于尿常规、尿蛋白、细胞、管型等检测。
随机尿:用于门诊和急诊常规化验。
餐后尿:通常在午餐后2小时收集标本。用于尿糖、蛋 白尿的检测。
标本的收集
清洁中段尿:消毒,留取中段尿于消毒容器中。
24小时尿:测定24h溶质的排泄总量,并且记录尿量。
需留取24h尿液,用于尿蛋白、尿糖、电解质等定量检测。




从排泄物中猎取病原体
清洁中段尿:消毒,留取中段尿于消毒容器中。
24小时尿:测定24h溶质的排泄总量,并且记录尿量。
需留取24h尿液,用于尿蛋白、尿糖、电解质等定量检测。
















作为医学生,我们是不是要有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
用爱岗、敬业、专注的态度去查找引起患者感染的病原体?
注意事项
使用清洁容器
新鲜尿
防止经血、阴道分泌物、精液、粪便及化学制剂 混入。
标本的保存
标本采集后应于2小时(最好30分钟)内完成检查。
若不能及时送检,防腐保存。
冰箱冷藏
加入防腐剂如甲醛或甲苯等。
作尿常规检查、化学检验以清晨首次尿为好,新鲜尿液最好 在多长时间内送检:
A.2小时 B.1小时
C.30分钟 D.40分钟
E.1.5小时
答案:C




尿量
正常:1000~2000ml/24h,昼夜之比为3~4:1
(1)多尿:>2000ml/24h
(2)少尿:<400ml/24h或17ml/h
一般性状的检测
尿量
临床意义:
多尿:暂时性多尿、肾脏本身的疾病
少尿: 肾前性原因、肾性原因、肾后性原因、 假性少尿等。
尿液外观
正常:清澈透明,呈淡黄色至深黄色
异常:
血尿
血红蛋白尿
胆红素尿
脓尿
乳糜尿
血尿
临床意义:见于泌尿系统的结石、肿瘤、结核、 外伤、肾盂肾炎、膀胱炎等疾病。
血红蛋白尿
概念:正常尿液隐血试验阴性。血红蛋白出现于尿 液中时,隐血试验阳性,尿呈浓茶色或者酱油色。
临床意义: 见于溶血性疾病,如蚕豆病、血型不 合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脓尿和菌尿
脓尿和菌尿: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脓细胞等炎性渗出物, 新鲜尿液呈浑浊状。脓尿放置后可出现白色云絮状沉淀, 菌尿呈云雾状,静止后不下沉。
两种尿液遇碱或遇酸(加热)不会消失。
临床意义: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乳糜尿
乳糜尿:尿中混有淋巴液,外观呈乳白色。尿乳糜试 验为阳性。
临床意义:见于血丝虫病、淋巴回流受阻等。
1.血红蛋白尿见于: A.地中海贫血
B.肾结核 C.蚕豆病
D.血友病 E.膀胱炎
答案:C




2. 引起乳糜尿的最常见原因是: A.慢性丝虫病
肾病综合征
肾小管慢性疾病
腹膜结核 E.肾小球肾炎
答案:A




气味
正常:新鲜尿液呈微弱芳香气味,且受食物影响。
异常:(1)氨臭味:尿液放置时间较长。新鲜尿液 出现氨臭味时,见于膀胱炎、尿潴留等;
烂苹果气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尿液呈蒜臭味:见于有机磷中毒
鼠臭味:见于苯丙酮尿症者。
尿比重
定义: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尿液 比重受尿中可溶性物质的量及尿量的影响。
成人:1.015~1.025
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放射性造 影剂、清蛋白尿。
(2)降低: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崩症等。
河南省诊断学立体化教材
尿蛋白
蛋白尿:尿中蛋白>0.15g/24h(或>100mg/L ),蛋白定 性试验为阳性。
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0-80mg/24h
化学检测
河南省诊断学立体化教材
尿蛋白
生理性蛋白尿:尿内暂时出现蛋白,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临床意义:(1)摄入或者输入过量蛋白质
剧烈运动
精神紧张
受寒等
河南省诊断学立体化教材
2、病理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 合症、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小分子量蛋白增高为主,见于肾盂肾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慢性间质性肾炎、中毒等。
尿蛋白
河南省诊断学立体化教材
混合性蛋白尿:尿中大、小分子量的蛋白质都存在,见于 肾小球肾炎、SLE、肾病综合征等。
溢出性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溶血性疾病、大 面积肌肉损伤等疾病。
尿蛋白
河南省诊断学立体化教材
组织性蛋白尿:指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的蛋白质增多, 为小分子量的蛋白或肽。见于尿路感染
假性蛋白尿:肾脏本身正常,尿内混有大量脓液、血液、 粘液等含蛋白成分的物质。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 出血等。
尿蛋白
1.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功能性蛋白尿: A.凝溶蛋白尿
发热时
血红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综合症 E.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答案:B




尿葡萄糖检测
葡萄糖尿:血糖浓度>8.88mmol/L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时,过多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此时尿糖定性试验为阳性,称 为葡萄糖尿。
河南省诊断学立体化教材
暂时性糖尿:生理性糖尿、应激性糖尿
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炎、肾病 综合征等。
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
非葡萄糖性糖尿:乳糖、半乳糖、果糖等进食过多或体 内对某种糖类代谢失调致血中浓度升高。
尿葡萄糖
2. 下列何者为肾性糖尿:
A.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尿糖阳性 B.肢端肥大症并尿糖阳性
肝硬化并尿糖阳性
空腹血糖增高,尿糖阳性 E.血糖正常,尿糖阳性
答案:E




酮体检查
酮尿:体内糖分代谢不足时,脂肪分解活跃但氧化不完全可产生 大量酮体,尿中可检测到。
定性为阴性
临床意义:见于糖尿病性酮尿、长期饥饿、严重呕吐、腹泻、高 热、酒精性肝炎等疾病。
细胞、管型、细菌、结晶等
显微镜检查内容
尿中有形成份:
细胞检查
红细胞 0-3个/HP。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蚕豆病、 PNH、溶血、泌尿系统的炎症
白细胞: 0~5个/HP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泌尿系感染
上皮细胞:
正常:无肾小管上皮细胞
异常:
(1)大量的上皮细胞伴白细胞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2)移行上皮细胞成片脱落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颈 炎症 (3)肾小管上皮细胞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 坏死、慢性肾炎等。
细胞检查
肾小管上皮细胞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管型检查
管型: 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聚而
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1) 透明管型: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体,两 端钝圆。
临床意义:出现较多时,见于慢性肾炎、心衰等。
管型检查
(2) 颗粒管型:肾实质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 其他有形物凝聚于蛋白上而成。管型基质内含颗粒,其量 超过1/3。
临床意义:见于慢性肾炎
(3) 细胞管型:管型基质内含有细胞,其数量超过管型
体积1/3时,称为细胞管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见于肾小管损伤时出现 红细胞管型: 临床意义与血尿同。
白细胞管型: 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管型检查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管型检查
(4) 蜡样管型:由颗粒管型、细胞管型在肾小管中长期 停留变性或直接由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溶解后形成。 临床意义: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的变性坏死,预后不良。
1. 尿常规检查中见大量白细胞及白细胞管型,支持下列哪项疾病的诊断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肾盂肾炎
C.肾病综合征
D.尿道感染
E.急性膀胱炎
答案:B




结晶:尿液经离心沉淀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形态各 异的盐类结晶。
临床意义:经常出现于新鲜尿液伴红细胞时见于肾结石
结晶检查
可能。
2. 患者男, 16岁,近一周来发现晨起眼睑水肿,并出现血尿、高血压,
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则该患者尿中可出现:
A.肾上皮细胞管型
B.红细胞管型
C.肾衰竭管型
D.脂肪管型
E.蜡样管型
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