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高一 历史 学科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2024年 月 日

题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目标
导学 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125年金灭辽,1260年元朝建立,1276年元朝灭南宋。
运用史料实证探究辽与西夏的政治制度,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入主中原后采用“汉法”及遇到的困难。
重点
难点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
元朝的统治。
教 学 案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辽与西夏 1.辽 (1)起源:辽朝的建立者_____________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__建立______,定都_______,后来改国号为辽。 (3)统治(因俗而治) ①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________: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_______________,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与宋的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2.西夏 起源: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___________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建国:1038年,党项首领__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_____,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统治: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4)夏金关系:西夏向金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二、金朝入主中原
1.金朝建立 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_____________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__________,也称上京。 宋金对峙 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金朝的统治 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___________。 统治: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的制度。(兵民合一) (3)鼎盛:12世纪后期___________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 (4)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蒙古崛起 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______________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___________”的尊号。 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元朝统一 (1)元朝建立:1271年,____________定国号为大元,定都_____________;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 (2)统一历程 ①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②1279年,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文天祥从容就义。
3.社会治理 修筑驿道,设立___________。(目的:巩固统一;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2)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 (3)对于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__________进行管理。 (4)对西域: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管理军政事务。 (5)对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_______________,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 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回族: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 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 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内容: 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回回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3)结果: 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的元朝的灭亡。 元朝灭亡 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导致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概况: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3)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课堂小练 1.《金史》写道:“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 A.延续了金世宗的功业 B.建立了猛安谋克制度 C.实行了南北面官制度 D.造就了“大定之治” 2.元代行省设置别具特色,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这一做法( ) A.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 B.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 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 4.《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 ) 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 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 5.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我国现在的各省,在元朝时的称呼与现在相同的是( ) A.辽宁省 B.山东省 C.河北省 D.甘肃省 6.《元史 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互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D.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 7.“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 ) A.元代行省划分的依据是是否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8.《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反思与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