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进程
“新政” 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预备立宪”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 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________”
(2)影响
①“新政”: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②“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2.革命派的准备
组织上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________ (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
思想上 (1)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2)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________
军事上 (1)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2)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 (3)1911年4月27日的________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知识点二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有利时机 1911年5月,四川________发展成武装起义
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________第一枪
结果 成立____________;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2.中华民国建立
(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目的 防止袁世凯专权
内容 关于 国体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
关于 民权 ①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②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关于 政体 国家 体制 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分权制衡)
行政 体制 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责任内阁制)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3.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1)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
(2)在重重压力下,孙中山被迫发表让位声明。
(3)袁世凯施压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宣告清王朝结束。
(4)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
知识点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积极 影响 政治 层面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建立起共和政体
思想 层面 传播了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社会 层面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经济 层面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____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与教训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缺乏一个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习题巩固
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句话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百日维新” C.预备立宪 D.辛亥革命
2.有学者研究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后,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三民立国共和肇始;下联:五权宪法民主方兴”。依据对联内容,合适的横批为( )
A.三民主义 B.民主科学 C.窃取果实 D.中华民国
3.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式的近代教育。他曾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可知该报为( )
A.《革命军》 B.《民报》 C.《新青年》 D.《青年杂志》
4. 《申报》在《巷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中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觳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这段祝词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是( )
A.民主富强 B.独立自主 C.超美驾欧 D.君民共主
5.报刊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起到解释、宣传等作用。下图报刊主要宣传( )
A.维新变法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国共合作
6.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最初确定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改为责任内阁制,突出议会的作用。这一调整表明( )
A.革命党试图用法律来防止专制独裁 B.约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共和体制
C.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D.议会取代总统成为权力的中心
7.下表为奉节某校高三学生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类别 1860一1899年 1902年一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